第110章

  那样收购站是不会收的,只能带回来自家吃。
  现在楚红愿意帮他们带去,可省事多了。
  而楚红这么好心,是因为自家鸡蛋吃没了,又早就答应了要给何家送一些,干脆来一波大的。
  昨儿给楚老他们送了十几个鸡蛋过去,现在给何家送去六十个鸡蛋,家里也还剩下二百多个鸡蛋,吴秀早就惦记着吃荷包蛋了。
  楚彤应了一声,开始倒油煎荷包蛋。
  楚红看到自家二叔进来,就道:“姐,多煎四个,让二叔带回去给爷爷奶奶加个菜。”
  还别说,煎鸡蛋就是香,油水也足,宋老二吃了个煎鸡蛋,还用饭盒装了三个煎鸡蛋才心满意足的回去。
  顾辞等宋支书听完新闻,才开口:“叔,我想明儿去买缝纫机和自行车。”
  楚红也拎着背篓过来,让父母看自己今儿买的:“三斤水果硬糖,布料,十五包香烟,两斤白糖。”
  “酒瓶子怕有磕碰,今儿就没买,不过有六张红星二锅头的酒票。”
  “还有五斤肉票,二十五斤粮票。”
  宋支书见二女儿得意开心的样子,心里有点无奈:你也是要结婚的人了,怎么也得装一下害羞的样子吧?
  而且烟酒糖这些,也应该是他们这当父母的准备的。
  可是看到他们笑的开心的样子,宋支书也不会多说什么,只是开口道:“明天我赶着牛车去买,正好你阿妈也得去医院拿药。”
  又对顾辞道:“楚红说的对,家里已经有自行车了,这自行车就不用买了,要不然太招人眼了也不好。”
  “你可以用票换些别的,也可以先留着,到时候可以用来送人也是厚礼。”
  深怕顾辞听不懂,又加了一句:“你舅舅他们那边,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要有求于人。”
  第118章 订婚
  顾辞感激点头:“叔,我知道您这是为我好,我都听你的。”
  岳父愿意说这话,就是不嫌弃他拖后腿的外家人。
  也没有什么,能比这话让顾辞心生感激,觉得自己被岳父看做家人了。
  也是这一刻,让顾辞对宋家有了归属感。
  宋支书摆手:“咱们很快就是一家人了,这都是应该的。”
  姜是老的辣,他既然知道顾辞为了外家,宁愿下乡,就知道外家是他不愿割舍的存在。
  万一被发现,可能会被牵连。
  但也不致命,而且小心点,也能瞒下去。
  像自己媳妇,这么多年不也瞒得挺好的?
  他这也算是有经验了,胆子也练出来了。
  再说顾辞能管外家,也说明他这人有良心,能相处。
  顾辞就乐滋滋的问:“那等初七的时候,我再去买十斤肉?”
  宋支书准备大办喜宴,他是恨不得举双手双脚赞成。
  这说明岳父看重自己,才让大家都知道,自己和楚红结婚了。
  要不然,显得他不如楚红前头的那一位钟世美。
  其实他也明白,楚红和钟世美已经是过去了,也以为自己不会在意,可现在临近结婚,他才发
  现自己心里还是有点介意的,深怕自己被他给比下去。
  哪方面都不行。
  宋支书确实不太敢去黑市,就点头:“那你自己小心点。”
  顾辞又把二百八十块钱,连着缝纫机票都递给他:“叔,我自己愿意当上门女婿,这些都是我的心意。”
  之前楚彤把母女俩的户口迁回来,就已经把苏小鱼的名字改成了宋晓瑜。
  也就是说,自家已经有孙女了。
  因此宋支书也不是太盼孙子孙女了,他就乐呵呵的道:“你们的第一个孩子姓宋,第二个孩子就可以姓顾。”
  他这是想给顾辞一点指望,免得他心里不得劲。
  但是顾辞对此是真的不在乎:“都姓宋就行,我宁愿孩子姓楚都不愿孩子姓顾。”
  宋支书听后心里乐开了花,总觉得自己很快就要有很多孙子孙女了。
  边上路过的楚红:天还没黑就开始做梦了,我没答应生孩子,你们就算是取好名字也没用啊?
  宋支书只收下一百块钱和缝纫机票:“剩下的你们留着自己用。”
  顾辞就借机开口:“叔,家里人以后会越来越多,我想再建一间屋子,大家也能住的宽敞些。”
  “这个主意好。”宋支书心里怀疑他是小心眼,不愿意住钟国兵住过的屋。
  再一想,现在三间屋子确实挤了点。
  “趁着现在咱们还有点钱,干脆再建两间吧?”吴秀开口了:“以后就能一个女儿一间。”
  “就算以后楚丹嫁人了,她的屋子也能让孩子们住。”
  宋支书不仅没有反驳过吴秀的话,反而还夸她:“还是你想的周到。”
  楚彤张了张嘴想说话,最后还是没说什么。
  她就觉得,家里人花钱都大手大脚的,建房子把钱花了,总比买吃的好。
  等到第二天,宋支书用牛车拉着缝纫机回来,轰动了全村。
  婶子大娘们,小媳妇小姑娘们,都小心翼翼的摸着缝纫机。
  年纪大,眼神不好的大娘努力睁大眼睛:“这缝纫机怎么没有头啊?”
  年轻小媳妇还是见过世面的:“大娘,缝纫机还要翻上来才能用呢?”
  “这个我知道,我娘家兄弟结婚,就买了缝纫机呢,这玩意只要脚上一踩,就能自己缝了!”
  年纪大的婶子大娘们都震惊:“哎呀妈啊,那可真是太省事了。”
  “有这好东西,做全家人的衣服怕什么啊,一会儿就完事了。”
  来看热闹的吴巧芳,就捧着肚子笑着道:“嫂子,到时也借我踩一下啊?”
  她就是想当着大家的面,大嫂就算是舍不得,也不好意思拒绝自己这个亲妯娌。
  吴秀却一口答应下来:“好啊,你要用来我家踩就行。”
  又笑盈盈的对大家道:“婶子,嫂子,妹子们,以后你们要用缝纫机就来我家踩,不用客气。”
  她心里清楚,缝纫机这样的铁疙瘩,不容易用坏。
  无非就是断了缝纫机针,或者是费点线,却能让自家有个好名声。
  再者现在的人,大都不愿沾人家的便宜,来借用缝纫机起码会拿两个鸡蛋,或者是别的吃的。
  村里人要是真的有只进不出的,那可没有人愿意跟他们来往。
  要不老话怎么会说:亲戚担对担,邻居碗对碗,礼尚往来,才能有来有往。
  大家听到这话都笑了,好话不要钱的往吴秀身上砸,死命的夸。
  吴巧芳见大嫂被人众星捧月的围着夸,心里又堵得慌,就故意问:“大嫂,怎么就想起买缝纫机了啊?”
  说真的,楚彤和楚红都离婚,连着她这个婶子都觉得有点丢脸。
  她就觉得大嫂肯定也会不好意思说。
  但是吴秀才不觉得这事丢人呢。
  自家女儿再婚还能找个比前头更好的,那说明自家女儿好啊。
  她就对大家笑着道:“我家楚红,要和顾知青结婚了。”
  “顾辞也愿意来我家,以后就给我们养老送终。”
  现在人都喜欢儿子,是延续香火,也是为了养老送终,未免躺在床上的时候有人孝顺,死了也有人祭拜。
  不管大家心里怎么想,都是说些郎才女貌的好话。
  吴秀又趁机把好日子也说了:“二月初八结婚,大家有空来喝杯茶啊。”
  这当然不是真的让大家来喝茶,而是送贺礼的人,就会被邀请去坐席。
  大家也都会提早五六天去送贺礼,也就能统计大概要办几桌了。
  其实这送礼也是有来有往,宋家也不是只进不出的。
  大家也都纷纷表示,到时要去讨杯茶喝。
  别人家再婚要大办,他们肯定觉得是想收礼想疯了。
  但是宋支书在村里还是很有威信的,大家也愿意再送点贺礼。
  吴巧芳又问:“大嫂,我听说现在结婚都要三转一响,不是说顾辞家的父母都是医生嘛?怎么就给个缝纫机啊?”
  吴秀依旧是笑了笑:“他还给楚红买了块手表呢。”
  别的就没必要说了,太招眼了也不好。
  吴巧芳不甘心的又问:“顾知青的父母都能愿意他当上门女婿?”
  第119章 婚前
  吴秀面不改色心不慌的撒谎:“他们都说儿女都一样,不介意他当上门女婿。”
  不介意才怪呢,顾辞无非是仗着山高皇帝远,家里人不可能知道,才先斩后奏。
  “再说了,就算是顾辞当上门女婿,以后也要给他父母养老。”
  这是她的真心话,哪怕顾辞入赘自家,但以后也不能不管他的父亲。
  至于继母,自然有她自己的儿女照顾,就不用指望顾辞了。
  “他父母说医院里忙,请不到假,就不过来了,让我们辛苦一下。”
  这话也就是好听点而已。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