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楚红选了块小巧一些的棕色皮带子的手表:“同志,这个能给我试一下吗?”
  营业员听他们的话,就知道他们是准备结婚,再看一眼他们的穿戴,也愿意拿出手表给楚红试戴:“你可小心些,拿稳了。”
  有些女同志拿到手表太激动,那手都抖得像是中风了,害的边上看着的营业员都吓出一身冷汗。
  楚红倒是稳稳的把手表单手扣进孔里,自己看了眼,还算满意:“挺好的,就要这个,麻烦同志帮我们开票。”
  营业员都没遇到过这么爽快的顾客。
  要知道现在的手表是贵重物品,得工人三四个月的工资呢。
  一般来买的人,都是恨不得拿着放大镜仔细观察,再货比三家,或者是干脆多来几回,才能选定买哪款。
  可今儿这两位来买手表,前后不超过五分钟。
  要不是看到男同志掏钱掏票了,她都怀疑自己听错了。
  确定他们要买,她才开票,撕下一张递给顾辞:“你去交钱交票。”
  等顾辞走后,营业员反而耐心的对楚红道:“同志,你确定要这一款吗?真皮表链不能经常碰到水,要不然容易损坏。”
  “而且一经售出,概不退换。”
  现在人大都喜欢买和表壳一样颜色的金属表链,不容易损坏。
  楚红点头:“那以后皮链坏了,有地方换吗?”
  一个手表,她也不准备用一辈子,能让自己用十年就够了。
  再说这个牌子的手表,过个四五十年,也依旧在生产,质量还很不错。
  营业员点头:“只要你把票据保存好,到时候凭着票据,我们能送回厂里换的。”
  “不过要另外交五到十块钱的维修费。”
  楚红也觉得很合理。
  顾辞很快交了钱和票,拿着收据给营业员。
  营业员夹好收据,才把购买手表票据递给他们。
  顾辞有问她:“咱们今儿把自行车,收音机和缝纫机都买了吧?”
  楚红摇头:“家里已经有自行车了,这自行车就不用买了。”
  “缝纫机是大件,自行车不好带,下回赶着牛车来拉。”
  顾辞就恨自己想的不周到:“早知道我就应该去岭下村赶着牛车来的。”
  没错,他已经学会了赶牛车的技能。
  但是楚红想到他上回差点把牛车赶到河里去,对他的车技并不放心,一句话就打消了他的念头:“得让我大姐来帮着买缝纫机,咱们都不知道买哪一款好。”
  事实上,缝纫机票是熊猫牌的,就只能买这款缝纫机。
  而且也没什么好挑的,现在的三大件虽然贵,票也不容易弄到,但是质量却都不差。
  用的时候小心点,用个三五十年根本没问题。
  顾辞还真被她忽悠了,就先去买收音机:“我以前在学校就用红灯牌的收音机,咱们今儿就买了吧?”
  “不要,我可不愿拎着个笨重的收音机回去,下次再来一起买。”
  楚红说完,抽过他手里的票一看:“五斤肉票,八尺布票,三斤糖票,两斤白糖票,二十五斤粮票,还有酒票烟票,这给的不少啊?”
  顾辞是恨不得把钱和票都花完了,全都送到楚红家,也能趁机让大家都知道,自己和楚红要结婚了。
  可是被她连着驳回两次,现在他就小心翼翼的问:“要不咱们就把这些票都用了?”
  楚红就道:“粮票就咱们自己留着,以后可以来国营饭店打牙祭。”
  “肉票得留着初八用,别的今儿都买回去也没关系。”
  再看着他道:“等下你也去我家吃顿晚饭。”
  顾辞立马笑了起来:“好,我都听你的。”
  等该买的都买好了,也都三点多了,两人离开供销社,顾辞看到斜对角的照相馆就挪不动脚了:“楚红,咱们还没照过相呢?要不今儿就去照两张?”
  楚红也是个舍得花钱的:“你不说我都忘记了,咱们先去照两张,等以后有机会带着楚楚他们也来照两张。”
  照片也是一种记录形式,能够在时间的洪流中定格住那些特殊的瞬间。
  有照片,才会让她有真实感。
  自己是真的在这个年代存在。
  想到楚楚原本应该是自己的奶奶,那顾辞不就是自己的舅公了?
  可自己现在却要成为楚楚的表嫂了,这关系真的让她都觉得不真实。
  不能想,太让人上头了。
  第117章 煎鸡蛋
  顾辞骑着自行车,载着楚红回到岭下村的时候,已经是五点多了。
  地里,水库上工的人也都三三两两的下工回家了。
  看到顾知青载着楚红,大家的眼神都有点微妙,忍不住交头接耳的议论起来。
  现在就算是处对象的去街上,都不会走的太近,要隔着三步的距离才不会被人指指点点。
  宋老二边上的男人就八卦的问:“那是你二侄女吧?是不是和顾知青处对象了?”
  宋老二倒是已经知道楚红又要结婚的消息,也趁机宣扬:“是啊,顾知青长得俊,还有文化,和我家楚红也很般配,对吧?”
  后面嫂子心里酸溜溜的,因为她也想让娘家弟弟娶楚红,却被回绝了,就阴阳怪气的道:“顾知青是岭头村的吧?这楚彤才从岭头村回来,楚红就又要嫁到岭头村去了啊?”
  “难不成岭头村是什么风水宝地?”
  宋老二立马怼回去:“你不要命了啊,这个时候还敢说风水宝地?你这是#信。”
  “再说了,谁说我家楚红是要嫁到岭头村啊?”
  边上的人都被他们的对话吸引,不少人围过来问:“难不成楚红还要招婿上门啊?”
  “你得劝劝你哥,知青都是外人,不可靠。”
  “就是,楚红前头那个看着往日多老实听话,可一有高枝,就不要楚红了。”
  宋老二摆了摆手,一脸不以为意:“不能一杆子打翻一船人,姓钟的不老实,攀高枝也付出了代价。”
  大家都想到楚红跑到申城敲了一大笔分手费,心里都替钟国兵心疼这代价确实有点大。
  “再说顾知青可是个进步青年,父母都是医生,能给他找工作,可是他自己为了响应号召下乡的。”
  这话就算是宋老二自己也不太相信,怎么可能有这么傻的人?
  换成是他,打死也不愿下乡啊?
  这大城市里都是干净的水泥路,柏油路不说,还能去看电影,逛商场,多舒坦啊?
  但是他大哥就是这么和自己说的,他就算是心里不相信,也不会说出来。
  可边上却有人相信:“顾知青确实是个好同志,先前还从河里救了好几个孩子呢?”
  宋老二当然得附和:“没错,就是他勇敢的行为,打动了楚红。”
  “我还听说他上报了呢?”
  宋老二最后说:“他这次肯定是来商量结婚的事,我也得去看看。”
  其实他已经知道,顾辞和楚红二月初八结婚。
  但这顾辞比较大方,肯定带了些好吃的,自己也去混点吃的喝的去。
  边上的人就笑:“那你赶紧去,等定下了日子,也和我们说一声,到时候也能去凑个热闹。”
  现在人结婚,都是很近的亲戚才会上门。
  大家现在就好奇,楚红这回结婚,会不会大办?
  要知道,去年,不对,楚红和钟知青结婚,已经是前年五一的时候了。
  宋家是大办的,有十桌喜宴呢?
  村里也有鳏夫再娶大姑娘,或者是寡妇嫁人,却都没有大办的。
  主要是现在的人都觉得二婚不算大事,没必要大办。
  可大家又都知道,宋支书对老婆女儿们是真的好,遇到女儿的事,和别人的想法就不一样。
  “楚红这回结婚大办也好,有粮这人大气,肯定能吃到肉。”堂叔说完都忍不住咽口水:“上回有酒有肉,可算是解馋了。”
  边上年轻人就一脸羡慕:“能让叔到现在还记得,肯定是够丰盛的。”
  可这样的喜宴,一家子也就去个一两个人,上回是他父母去的。
  父亲去坐席,母亲去厨房帮忙,他都还记得,带回来小半碗红烧肉,味道可好了。
  而此时,宋支书家。
  宋支书很认真的听顾辞教他怎么调收音机,学会后,刚好调到新闻频道,听着里面不认识的领导讲话,他也听得很认真。
  楚彤已经在烧晚饭,中午揉的面,晚上就准备吃青菜面。
  不过想到顾辞也在,她就问妈:“要不要炒两个鸡蛋?”
  吴秀比女儿大方多了:“每人一个荷包蛋。”
  正好这两天,楚红在村里走了一遭,收了三百多个鸡蛋。
  当然楚红对外的说辞是,她要去镇上开会,要是家里有鸡蛋准备送去收购站的,她可以代劳。
  那大家肯定都愿意啊。
  从岭下村去收购站二十多里地,乡下的路也都颠簸,哪怕鸡蛋用谷壳垫着,一不小心也容易磕破一两个。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