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顾辞的父亲看不上乡下地方,自然不愿屈尊纡贵来乡下。
正好,不管是顾辞还是他们,也都没盼着他来,要不然都怕把人给气死。
吴巧芳才不信大嫂的鬼话,可她也不敢戳穿,起码这样自己也有面子,要是戳穿了,自己这个亲婶子也跟着丢人。
再说了,闹得太过,不仅是自己男人会生气,更怕公公婆婆也不帮着她了。
楚红在边上听着也不恼,自家婶子就是这样的人,她潜意识里,也知道底线,就在边缘蹦跶几下。
和她生气也没用,她能立马给你赔礼道歉。
果然,吴巧芳也跟着道:“要是缺人搭把手的,嫂子有事尽管来喊我。”
边上的婶子大娘们也都立马跟着表态,让她有事随时招呼。
毕竟这是喜事,宋支书家又不抠唆,大家还是很愿意去帮忙的。
毕竟这个时候,属于青黄不接。
鱼肉过年都吃完了,就算是家里还有点腊肉,也舍不得吃,要留到春耕夏收的时候才补补。
吴秀也笑着应下,同村这么多年,谁家婶子小媳妇手脚勤快,干活利索,她心里还是有数的。
等到了第二天,村里的婶子们结伴去镇上的人就特别多。
大都人是为了楚红,去买枕巾,被面,毛巾这些。
就连吴巧芳,回去后也当着公公婆婆的面,对宋老二道:“楚红要结婚了,咱们送一对暖水壶吧?”
结婚送礼,都是得送成双成对的。
当然也可以给几块钱。
但是她就觉得,自己给了钱,没人看到。
可送暖水壶,能用几十年,每天都能看到。
宋老二当然没意见:“行啊,那你把暖水壶的票给我。”
而村里人,也真的陆陆续续的上门送礼了。
结婚是喜事,要送成双成对的,可楚红看到有人送了两个有囍字的痰盂,还是震惊了:“这也送两个啊?”
“我也用不到啊?”家里又不是没厕所,感觉送这玩意是浪费,更怀疑这是不是堂嫂结婚的时候别人送的,一直没用,现在干脆送给自己。
过来帮忙缝大红牡丹被面的宋奶奶听到她这话,却立马道:“说什么傻话,她送的多好啊,这是给你们孩子用的呢?”
楚红懂了:合着又是催生啊?
她淡定的把痰盂塞到角落里,走到奶奶身边帮着穿针引线。
现在没有被罩,被面和被里子都是要自己缝的。
换季,或者是脏了的时候,又要拆掉洗。
而这活,就只有宋奶奶,楚彤和楚丹会干。
楚彤觉得自己离婚了,不是利事人,就不愿沾手这活。
对于这迷信的说法,楚红当然是嗤之以鼻的,可又不能强迫大姐来干活,就只能自己陪着奶奶。
她就嘀咕:“等以后改革开放了,我就做被套去卖。”
还和奶奶详细的说了被罩的做法和用法。
宋奶奶把针放在头皮上刮了几下,才笑骂:“你就是懒,亏你还能想出这么多懒办法来。”
又告诫她:“今儿已经初四了,这些天就算是顾辞来了,你也不要见他。”
她老人家心里认定,孙女上回婚姻不顺,就是结婚前三天,小两口见了面。
结果结婚才一年,两人就散
了。
楚红就算是心里不以为意,也明白这是奶奶的一番好意,笑着应下:“奶奶放心,我都记住了。”
宋奶奶又问她:“对了,楚丹初八能回来吧?”
楚红还真不急:“上回阿爸去镇上已经和她说了,让她初七就回来。”
原本宋支书还觉得,小女儿去镇上也快一个月了,两个老人应该好的差不多了,楚丹这次回来,就不用再去了。
可没想到,何家人对楚丹都很满意。
何家人就说,何春燕再过两三个月就要生了,想让楚丹继续留下帮着做饭洗衣服。
何春燕算是大龄产妇,之前生了两个儿子,去年三十八岁又有孕,身体不如以前。
她男人家老人去世的早,兄弟也是死在战乱,现在都没人能搭把手。
就想让楚丹帮着做饭,再洗一下何春燕和出生孩的衣裳。
至于两个儿子和她丈夫的衣裳,都是他们自己洗。
何春燕是罐头厂的会计,她男人是罐头厂的机器修理组长,两人工资不低,才会还没生就先请保姆照顾。
而且,他们现在住的是厂里分的筒子楼,只有两间,因此何爷爷他们说好了,到时就都住到何爷爷家去。
因此楚丹也只能回来歇两天,还要继续去镇上。
宋奶奶听后就叹气:“千万不能让人知道,当保姆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就怕影响她说亲。”
现在乡下姑娘说亲的早,十七八岁嫁人也很常见。
而楚丹,今年也已经十八岁了。
楚红原本是想说妹妹年纪还小,不用急着嫁人。
但是想到自己今年也才二十,都准备二婚了,也就没立场说这话了。
她只能点头,嗯,好,哦的应着,表明自己是在听奶奶说话。
可宋奶奶却不放过她:“你觉得岭中村队长的小儿子和咱们家楚丹合适吗?”
楚红想了想,还真想起那个男青年。
毕竟两个村子只隔了两里地,又都是人口不多的,这么多年肯定会混个面熟。
楚红摇头:“不大好,人太活络了,有事没事经常往女知青身边凑。”
她明白宋奶奶心里的想法,是想让楚丹找个近点的,嫁人后娘家能看顾着点。
再有就是亲家家里近,遇到事也能帮衬一下。
但是楚红却觉得楚丹在镇上待久了,不一定能看上村里的小伙子。
再说楚丹还年轻呢,是真的不用急。
第120章 操心
宋奶奶就嘀咕:“那你得上心点,实在不行,问问顾辞有没有认识的人和你妹妹合适。”
老人家现在就操心孙女们的婚事。
家里两个孙女都离过婚,肯定会影响到楚丹的婚事。
楚红就转移话题:“奶奶,我想去买一些猪下水来,也能添个菜。”
猪下水不用肉票,但是清洗麻烦,价格也不便宜,偶尔能捡漏。
宋奶奶听到这话就笑了笑:“你能起的来啊?”
楚红早就有了主意:“我明儿去镇上看看,要是没有,直接让楚丹早点去买就行。”
“那也行。”宋奶奶还是不放心的提醒她:“你可不要趁机去见顾辞啊?”
楚红都不知道,奶奶怎么会觉得自己对顾辞爱的深沉?还能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那真是绝不可能的好吧。
她能答应和他结婚,不是爱他爱的死心塌地,是不忍他在岭头村被苏支书为难,也是让他能近距离照顾外家人。
她只是对他有点好感,再者也是觉得他不是坏人,才愿意答应他的求婚。
楚红看了下手表,已经是下午三点多了,她也起身:“我得去岭中村走一趟,去宣传一下妇女保护法。”
昨天她也算是办成了一件大事,让村里的六叔家彻底分家了。
虽然被六婶指着鼻子骂自己‘吃饱了撑着多管闲事。’还有‘自己被人抛弃就见不得别人好。’
楚红也不能打人,只能劝自己:黑红也是红,自己这样也算是有名声了。
虽然不是好名声。
今儿去岭中村,是因为听他们村的支书说,他们村有户人家,媳妇连着生了五个女儿,也不甘心,非要生出个儿子来。
对这几个女儿都是非打即骂,孩子们吃不饱穿不暖,到了饭点就去邻居家门口直愣愣的看着人家吃饭。
这要是偶尔接济一两回,邻居也不会有意见,但三天两头都这么着,谁家也吃不消啊。
楚红就好奇,吴支书自己为什么不管。
吴支书就苦笑表示,他就是那户人家的左邻。
而且对方也算是他没出五服的堂叔家。
他说了不顶用啊,堂叔还会倚老卖老,他都恨不能搬家了。
正好听说楚红让岭下村有名偏心眼的六叔家都分家了,吴支书也觉得自己看到了希望,才会在早上去镇上之前,特意来家里和她说这事。
他还记得,先前是楚红自己说的,她这个妇女主任,女人孩子的事都管。
正好吴支书拿堂叔堂婶没办法,让她去试试。
楚红也很愿意,自己这个妇女主任,不能没有做实事啊?
妇女儿童有需求,才是她存在的意义。
要不她自己都觉得,自己这个工分拿的有点心虚。
宋奶奶肯定不会拦着她去做正事,只是还不忘叮嘱她:“你可别去岭头村啊?”
还是生怕她去和顾辞见面。
楚红恨不能和她发誓:“奶奶我保证,这几天我都不会去岭头村。”
对象又不能当饭吃,她是为了男人就没有理智的女人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