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贺栎山忽然便笑了。
我霎时醒过来。
他故意捉弄我而已。
这些事,他从来避之不及,外面人传的都是不紧要的流言,我提前告诉他,他就掺合进来,身在其中,反而害他,他不爱听这些。
我按了按额头,道:“安王以下犯上,朕应该将你擒起来,罚你以儆效尤。”
“臣惶恐,请教皇上,要罚臣什么?”贺栎山听了,躬身问我。
“罚你将朕赏给你的花好好侍弄,死了一株,你提头来见。”
贺栎山扫视满园花树,沉吟道:“臣虽然爱花,但更爱自己项上人头,臣一株都不要,不知可否饶臣一命?”
“罢,朕要你的人头做什么。逗你玩呢。”我心下一沉,道,“朕如何舍得罚你。”
他此时又不再斗嘴了。
声音低下来,他垂首说,“皇上美意,臣愿意领,无论是珍树奇花,还是路边墙角的无名野草,无论是宫里边的珍宝,还是街头的一片碎瓦,地上捡的一块顽石,只要是皇上送的,臣都收。”
“世人眼中的珍宝,不是臣眼中的珍宝。皇上送的任何,世上,臣都觉得没有珍宝比得过。故而皇上问臣想要什么,臣不知怎么答。臣要的东西太寻常了,似乎臣作践皇上美意,臣要的太稀罕少见,又麻烦皇上去寻。”
“臣这是句真话,皇上送什么,臣都欢喜。”
花言巧语,世上也无人出他其右。
“明白了,”我使劲从他这堆弯弯绕绕的废话中找出来重点,“赏什么不重要,重要朕经常赏你,是吧?”
贺栎山对着我,只是笑,眼中明朗。
我猜对他。
却依然,我觉得没有读懂他。
良久,他道:“有的花,臣虽然远远看着就已经足够,可如果皇上有一天要赏,臣赶山赴海,也回来要拿,无论什么时候,皇上惦记,臣都在这。”
第64章
我赏贺栎山东西的事情被景杉知道, 专门挑下了早朝的时间过来捉我。
我将他叫进来御书房,他一双眼睛滴溜溜在我御书房内屏风、案面、博古架上面扫过来扫过去,我咳了一声, 他这才回过来神, 规规矩矩跟我行了一个礼。
“你我兄弟之间, 不需要那么多俗礼, 起来吧。”
我讲这么句话, 旁边写起居注的小官就提笔刷刷写上几个字。
我这句话是说给景杉听,也是说给他听, 景杉从地上整衣而起,像模像样地也跟我兄友弟恭一阵, 讲一些“惶恐”“荣幸”“叨扰”的话。
干脆我烦了,将写起居注那一位叫出去, 说:“除非朕叫你,寻常你别来了。”
当皇帝许多规矩, 朕还没有习惯, 但皇帝威风已经会耍了,他犹犹豫豫想要开口讲些什么,我呵他一句,“朕的旨意, 你听了就做, 其他不是你该管的事。”
他也跟着跪在地上惶恐了两句,然后就退了出去。
——若我所料不差,这笔转过头他就得记上去, 准没好话。
房间里面只剩下景杉和我两个人,门一关上,他就亮着眼睛凑到我身边, “三——皇上,听说你赏了贺栎山一些好东西,宫里边四五个太监一起才搬回去他安王府。”
“怎么?”我斜睨他。
“臣弟近来囊中羞涩,也有许多喜欢的东西,没有办法收入府中,府上冷清,许多人看了都觉得不像话。”
老招数,还过来用。
“所以?”
“臣弟想,皇兄若觉得皇宫里面哪里的东西要更换,不如把那些换下来的次品交给臣弟来处置,譬如臣弟听说皇兄你登基之后,宫中许多宫殿都重新布置,包括你如今的寝殿,也去到父皇曾经那间的另一头了,动静这么大,扔出来好多东西,浪费铺张,外面人知道了不好。”
皇宫里哪来的次品?换下去的,说不定比换上去的年岁老,更值钱。
他来问我讨东西,还好像帮了我大忙一样,要我倒欠他人情。
我没有说话,他两个眼睛又黑又圆,直勾勾将我看着,我躲开他眼神,“其实最近不瞒五弟你说,朕刚一登基就听说国库空虚,赏给贺栎山之后,朕就后悔了,如今朕正在想法子筹钱,你来得正好……”
我劝他捐一点,他说想起来自己还有一点事,给我赔罪要走。
我叫住他,“有一件事,朕不方便自己去办,你帮我去办了,宫里边换下来的次品,朕都赏给你。”
他转过头来两眼一亮,张了张口话没有说出来,伸出去的脚又缓缓往回缩了去,脖子一低,小心翼翼地轻声道:“皇兄都没法招架的事,臣弟哪里有这个本事,恐怕办砸了,给皇兄丢脸。”
他现在学聪明一点,见着鱼饵,要先去看上面有没有钩子扎他的嘴。
“这件事好办,且你去最合适。办砸了,朕也恕你无罪。”
御书房中只剩我一人,宫中安静,奴婢走路都轻着踩,有时候不注意,都不知道旁边还站着人。皇宫太大,比我的晋王府大得不知道哪里去,讲出去话,要一个传另一个,才传到真正该听的那一个人耳里。
其中传错了一个,最后就谬以千里。
景杉误以为我和林承之之间有过什么,他去,绝对不可能传错。
许多话交代给他,他能理解。
登基大典之后的深夜,我将万霖叫进来宫里,预备了很久的一句话,终于跟他讲了。
“朕要大赦天下。”
听完,万霖沉默了。
他一把灰白交错的胡子在烛光之中弱不禁风抖了两下,身体颤颤巍巍地躬下去,脑袋低得能看见半个后脑勺。
“皇上甫掌天下,仁慈世人,这件事情依照臣的看法,确实是一件能够彰显圣上隆恩的好事。”
我白天刚在贺栎山那里品多了他的话里有话,这会儿脑子尚且灵光,霎时间琢磨出来味。
他亲眼看见我逼我父皇退位,也外面许多人说我杀太子和段景昭,我还亲自带兵围捕了皇后,先斩后奏把她扔进了大理寺地牢。
刚一登基,我玩大赦天下这一招。
他的意思,如果我想要通过这样手段让朝廷大臣改变对我看法,那么可能收效甚微——最后那半句,反过来听,是他的真心话。
顿了顿,忽然之间他又将头昂起来,皱巴巴的脸皮上一副视死如归的眼睛,眼中精光摄人,“皇上即便赦免天下人,但有一个人,皇上万万不能赦!”
我一口气梗在喉咙里面。
“是谁?”
“林承之。”
我多此一问。
我怫然站起来,“若朕非要赦呢?!”
他说这等佞臣贼子,如果我要赦,就是将国法朝纲视若无物,动摇江山根本。冒犯君威之人若不斩,天下动乱,朝夕之间。
就这么一件事,他越说越严重。
段家的列祖列宗在上,不能够饶恕我的罪过,这件事情他不能够帮我办,谁办了,谁就是罪人。整个朝廷的人都会反对我这个新主,他不能够做这等奸佞。
我没有松口,他脸上决绝之色一闪而过。
我心上一颤,转眼就看见他往我御书房那一根顶着房梁的朱漆大柱上撞。
马上,我冲过去将他拦下来。
他没死成,跪在地上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哭,说也想要随先帝而去。
我让人把他带出了御书房,顺便,叫了个御医去相府照看他身体,每日跟我报。
怕他没撞死,又被我气死了。
史书之上,我这个罪无可赦之君再多一笔罪过。
他说整个朝廷都没人办,我不信,又叫了两个过来,他撞柱的事情传出去,开了一个好头,都说要撞。
朕都拦了下来。
林承之暂时救不出来,我让景杉去给大理寺传话,可以审,但不能动刑,也给他传,叫他好好养伤。
无论他参太子和皇后,还是他暗藏匕首行刺我父皇,都是大事。
大案子,办的时间长,一年两年,三年四年,朕不发话,就没人敢斩。
当上皇帝,麻烦事仅仅是一个开始。
想办的事办不了,不愿意办的事不愿意见的人,案牍公文,飞絮一样不断往我御书房里面飞。
我父皇卧病太久,许多事务堆积,都要我赶紧拿主意。
我吃不好睡不好,天天在佶屈聱牙的字缝里面打转,三魂七魄都感觉跟着批过的奏章一块卷走了,就在这种时候,还有大臣接二连三,催促我赶紧办另外一件麻烦事。
“皇上孑然二十多载,说句不好听的话,已经是过错,现在最要紧事就是充盈后宫,早日诞下皇子,让江山有继。”
如此这般的话,我听到耳朵都起茧子。
为君之威,令我烦恼,为君之责,令我更烦恼——无论如何,他们所做的都叫忠,过来烦我,我不能够避。
最烦恼的时候,我就想起来贺栎山。叫他进宫来,陪我走走,散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