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那……成为洛将军这样的将军,需要多久?”
“这我可说不好,等你有空,去问他吧。走吧,翰儿,咱们回宫睡觉去咯!”哥舒亶哑然失笑,只在策马小步疾行,向于阗王宫而去。
……
“洛将军!”
军营中点着数盏牛油大灯,照得中军大帐内外有如白昼。高仙芝铁青着脸坐在一侧,郭知运立在下首,巴彦坐在一边,帐外群情激愤,士兵们的呼吸声、低语声和偶尔的金属碰撞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紧张而压抑的背景音,压得帐中众人谁都不敢说话。
阿拔思在营门外不住地张望,远看着一骑远远而来,他才又惊又喜地喊了一声:“公子来了!”
等待已久的士兵们正如开了锅的水,一下子沸腾了起来。没等洛北在地上站稳,已有无数人围到他面前。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带自己去打仗,有人问他为什么打算不辞而别,有人问他为什么把自己的亲兵都调走,甚至还有人问他是不是“高仙芝那个高丽奴才给了你气受?”……千百条声音夹杂在一起,汇集成同样的意愿:“洛将军,带我去打仗,别走,别走!”
洛北望着一双双迫切的,渴望的眼睛,在心底轻轻地叹了口气,这世间并没有人真正喜欢战争,这些人今夜围聚在这里,还是因为恐惧——恐惧大厦将倾,恐惧敌军将至,恐惧一切即将要发生,但现在自己什么都不知道,又什么都做不了。
“我不会走。”洛北高声宣布,“时至今日,我还是朝廷的安西都护府司马兼于阗镇守使,就是各位的上司——”
“但高副使说,不要我们去打仗了,真的吗?”有个人在人群中问。
洛北望过去,这是一张最普通不过的汉人面容,便是洛北一向以记性极佳著称,也记不住他的面容。这个人出生在家乡的田垄之间,和家人伙伴在田间骑马打闹着长大,朝廷一纸文书,他便到这千里之外的于阗来了……他渴望活着回去,抱一抱家中长大后还未见过面的小女儿,他也不能就这样一无所有的回去,否则家中的日子会越发艰难。
“这是真的。”洛北朗声答他,也像是在答所有人,“军情有变,敌人不久就会到达安西首府,龟兹王城。我只要精锐骑兵,横穿大漠,驰援安西都护府——步兵须得留守于阗,以备吐蕃入侵。”
“但我想去!”有个年轻的声音高喊,“我愿意追随洛将军去打仗!”他说着从人群中站出来,那是张未脱去青涩青年面庞,说这句话时,血气涨红了脸。
“是吗?”洛北笑了,“你告诉我,为什么想要追随我打仗?”
“男儿行此一遭,理应建功立业,扬名塞外,便是为国捐躯,马革裹尸,也好过白头活在人间!”
“既然有此赴死之心,你可以和我同去。”洛北道,“你可以去你的营头那里登记名字,两日之后,随我一道出发。“
“是!”青年人高声呐喊一声,退了下去。更多的人围了上来:“将军,我也要去……”“我也甘愿为大唐效死!”
洛北望着他们迫切模样,一股潜藏多年的血气也从心底上涌——纵然朝局变换,纵然阴谋叠出,纵然人各有立场,这股浩然的英雄气,依旧长存世间,不死不灭!
第97章
有了人做榜样, 有心冒险的士兵都涌到营头那里去一一登记。这些营头基本都以洛北的亲兵充任,他们能写会算,铺开纸笔, 记下一个个名字。这些士兵, 有的是出于对洛北的敬仰,有的是渴望在战场上建功立业,还有的则是为了保护家园和亲人。
那些无心参战,只是担忧自己前途的军人便回去休息。
暮色降临,人流分开, 声音渐渐熄灭了。
听到四周渐渐安静,中军大帐中的众将都走了出来。巴彦和郭知运对洛北低头道礼,转身筹备出战的事情去了。高仙芝与他肩膀相撞, 也不说一个字,就各自分别。
这一场营啸,终是在洛北手下消弭于无形。
吴钩迈着步向军营走来, 只看到军营中一片洪流过后的纷乱。他面上露出些惊讶:“公子爷, 出什么事了?”
“什么事都没有。”洛北摆了摆手,笑道,“你这个军需官,应当是给我带来好消息了?”
“是, 遵照公子爷的命令,马匹、粮草、骆驼等一应装备都已经备齐, 只是冬衣还需要凑一凑,怕是要半月之后才能凑好。”
“好,下一批粮草和冬衣一起运来, 不要再运到于阗了,就运到龟兹吧。”洛北道, “半月之后,我军应当会在那里驻扎。”
吴钩高声应是,转身而去,迎面差点撞上一身青袍,满脸苦笑的张孝嵩。两人各自道礼,又分头离开。
营帐中灯火连绵,人流密集却有序。张孝嵩望了一望四周,又看向洛北的眼睛,那双流金眼眸平静无波,似乎对这一切早有预料。
张孝嵩深深地叹了口气:“我现在劝你收手,你也不会听的,是不是?”
当然不会。
洛北要的是一战定乾坤,是毕其功于一役,是西域的安定与秩序。为了这个目的,他可以赌上一切。
如今他连“乌特特勤”这张牌都打了出来,算是把自己的家底都押上了赌桌,此刻让他收手,怎么可能?
洛北轻轻叹了口气:“孝嵩。我可否问问你,你为什么议事时一言不发,现在又想要阻止我?”
张孝嵩是朝廷御史,他来到西域,便是代表大唐朝廷而来。之前高仙芝在帐中言辞激烈,行为坚决,倘若得到了张孝嵩的支持,就可以一举把洛北压制下去。
张孝嵩脸上的苦笑更深了:“刚刚不说话,是因为我与洛公子相交已深,我猜以洛公子为人,不至于行为太过出格,更不会背叛朝廷。”
“至于我刚刚为什么说话……因为你比我想象的要可怕得多!”张孝嵩斩钉截铁地回答他,“你在西域随随便便就可以调动数千人的军饷物资,你在于阗守军的权力甚至压过了大唐的军令,我甚至怀疑,如果你想,你可以现在调出一支私兵来,是不是?”
“私兵我可真的没有。”洛北神情平静,“我的亲兵你也看到了,就这二十八个人罢了。”
他言语坦诚,显然并无半分掩饰之意。张孝嵩也不疑他,只是痛心疾首地叹了口气:“洛公子,何必和我较口舌之利?只是我想不明白,昔年在长安时尽心为朝廷尽忠的洛公子,怎么成了如今这幅自行其是,为所欲为的模样?”
洛北沉默着,没有立刻答他,只是望着远处昆仑山上终年不化的冰雪。
“我知道我是拦不住你的。”张孝嵩苦笑了一声,“我想,这天下也没有人能拦得住你,但我只有一个条件,不论你打算干什么,我要和你同去。有个朝廷御史在你军中,你还背不上大逆不道,谋反叛乱的罪名。”
张孝嵩进士及第,名登榜眼,是出身清贵的天子门生,本来可以不被扯进这摊浑水里。他在朝中又是刚正不阿的孤直之臣,如今话说到这份上,不仅是肺腑之言,也是张孝嵩押上了自己的名誉。
洛北神情微动,凝望着张孝嵩道:“孝嵩……你本不必如此,我要率军穿越大漠,滔滔苦旅,恐怕你……”
“洛北。”张孝嵩打断了他的话,“你不要太小看我了,别忘了,我也是自小习武的人。当年若是不中第,我就会到边塞来从军。大漠你可以闯,你麾下将领和士兵可以闯,为什么我不能走?”
洛北神情动容,正色道:
“既然如此,孝嵩,你随我一起吧。”
景龙元年十一月初一,洛北率着五百自愿报名的于阗骑兵,穿越茫茫图伦碛,顺着玉河的河道而下,向北方的龟兹城而去。
这是个初雪后的晴日,龟兹城外的营帐中,处处张灯结彩,阿史那忠节换上一身宝蓝色的锦袍,把自己收拾得井井有条,带着部族一众将领,一道出迎大唐朝廷派来的使节,御史中丞冯嘉宾。
巳时三刻,一面面赤红色的大唐旗帜出现在地平线上,旗帜飞舞,照红了先锋军士的脸庞。他们驾着快马,向阿史那忠节的营帐通报冯嘉宾的行程:
“冯中丞已到二里外,尔等预备出迎。”
阿史那忠节笑着对一边的副将道:“这些年我们受了娑葛多少委屈,如今大唐朝廷为我们做主,这一战,我们有仇报仇,有冤报冤。”
副将低头应了,向后打出旗语。他身后的将领们齐声应诺,他们迅速整装,披上战甲,跨上战马,准备迎接大唐的使者。
阿史那忠节将自己的将领们排成两排,他们的目光如炬,铁甲在阳光下闪耀着寒光。
众人向远处望去——
一柄象征大唐的旌节在风中飞舞。冯嘉宾一身绯色官服,骑在高头大马上,走进了众人的视线。他身后是绵延数里的骑队,载着大唐赐予突骑施的绫罗绸缎,铁器稻谷。
阿史那忠节率领着队伍迎上前去,双方在一片开阔地上互相道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