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提前知晓灾祸,才能寻找良策规避灾祸。
  他看向百官,沉声道:“朕爱子之心如一,未来发生何事尚且不可预知,朕的儿子们如今年幼,朕自当好生教导。朕依次选择,只为求问天幕国家兴亡之大事。”
  这话说的好听,百官不是傻子,皆听出来了。
  儿子年幼,也就是说之后很可能长歪了,若是做了些什么谋逆之举,他杀了儿子也是理所应当。
  好生教导,也就更坐实了上一句的言外之意。就是因日后有可能品行不端,才更要在小时候悉心教导。
  百官沉思。
  陛下这话确实有推卸责任之嫌,但提供了另外一种思路。
  或许这三子确实做了什么不当的举动,才引来了陛下的怒火。
  更何况如今有了天幕,众人皆知陛下日后会由此举动,哪怕是为了自己的名声,陛下都不可能再做此事。
  “一切皆是为了江山社稷,陛下请选吧。”
  宰相张说带头道。
  接着百官跟着附和:“陛下请选。”
  在百官说着陛下请选择的时候,后宫众人心态差异巨大,说是南辕北辙都不为过。
  王皇后内心无甚波澜,没关系,她没有儿子,这事情跟她没有半点关系。
  她想了想李隆基如今麻爪的模样,诡异地获得了一些快乐。
  而另外三个女人的心脏快蹦出嗓子眼了。
  她们分别是李琮之母刘华妃、李瑛之母赵丽妃,还有李亨之母杨贵嫔。
  她们害怕啊!
  这哪里是天幕出的题目,这简直就是悬在她们儿子脑袋上的一把刀子。
  宣政殿殿前的李隆基已经开始选择了。
  他捂住颤抖的心,将手伸向第一个选项。
  a.李琮。
  天幕之外的众人皆心系其上,无数颗心被高高吊起。
  这可是长子啊!
  【回答错误。】
  李隆基一口气卸下三分之一。
  好啊好啊,他就说了,琮儿是他最孝顺的儿子,定然是不会干什么忤逆他的事情的。
  刘华妃一口气呼了出来,因紧张而整个身子过于紧绷,突然卸下力道站都站不稳了。
  两行热泪从倏然流出,她又是后怕又是庆幸。
  “我儿活着,我儿还活着!”
  此时压力给到了李瑛之母赵丽妃,还有李亨之母杨贵嫔。
  赵丽妃心里还存有几分庆幸,她庆幸自己有李隆基对她的宠爱,就是有着这份宠爱,陛下也不能下如此狠手。
  而杨贵嫔抱着两岁的儿子,已经开始提前哭了。
  李隆基预备将手伸向第二个选择,天幕又发出了提醒。
  【请重新作答。】
  李隆基回过头去,老老实实重新做题。
  接着,他按照顺序,选择了他的第二个孩子,b.李瑛。
  但是他心里是不认同的。
  不应当是这个孩子的,这孩子是赵丽妃所出,这孩子是他最好看的孩子。
  李隆基在选这个答案的时候,心里压力实在没有选第一个的时候大。
  但是,不出意外的话,要出意外了。
  【请问下列哪个选项,是李隆基所杀三子之一?】
  李隆基:b.李瑛。
  天幕:【回答正确!】
  回答正确?!
  百官的眼睛全部都瞪直了。
  “天幕说回答正确?!”
  “陛下杀了他的第二个儿子?”
  “他真的杀儿子了?”
  “真杀了?”
  满堂哗然的声音传来,全飘进李隆基的耳朵里,他只感觉无地自容。
  想找个缝把自己埋起来。
  别说了,快别说了,朕知道朕杀了第二个儿子了,朕也十分心痛,快别说了。
  杨贵嫔抱着还在睡着的儿子,放下心来。
  不是他的儿子,她的儿子还活着。
  她紧紧抱着自己的孩子,眼泪汹涌流出。
  而她怀中的孩子,大唐下一任帝王,还正在熟睡之中,对此一无所知。
  最崩溃的当属后宫之中的赵丽妃。
  她双目瞪直,眼睛发红:“回答正确?!”
  “我儿啊!”
  赵丽妃哭天喊地,声音之大传出自己的宫外:“我——儿——啊——”
  “陛下无心呐,陛下无心,我儿尚且七岁啊,他对陛下满心孺慕,日日读书不肯懈怠啊,怎会落得如此结局?”
  赵丽妃彻底认清了帝王的宠爱。
  所谓帝王,最爱的不过还是手上的权利和地位,女人于他们而言,不过是锦上添花的东西,而这花可以有一朵,可以有两朵,甚至于花谢之后,那地方挪出来,便可添置新花了。
  百花争艳只为夺君片刻回眸啊。
  可花终究无百日之红。
  赵丽妃哭出了声。
  李琮与李瑛站在一处。
  不过方才七岁的孩子,看着天幕,就此知道了自己的结局。
  李瑛垂眸道:“皇兄,阿耶要杀了我。”
  李琮不知如何安慰,也不知怎样开口,他与李瑛同岁,此时作为兄长,能做的也只有将弟弟揽在怀里。
  李瑛本倔强地抿着嘴,被兄长安抚性抱在怀里后,眼泪终于忍不住,吧嗒吧嗒掉了下来。
  “阿耶他,如何能杀我?”
  “我前几日还在为阿耶准备生辰礼物,我准备了许久,只希望阿耶喜欢。”
  “我此后定小心谨慎,不让阿耶厌恶。”
  “我什么都没做,什么都没做……”
  太极殿前。
  李隆基看着天幕之上的“回答正确”,却怎么都开心不起来。
  他李隆基真的干了杀子的事情。
  他如今喜欢的儿子就在这三子当中。
  他在心里叹了口气。
  为父为母的,哪里有不希望能尽享天伦的呢?
  可生于皇家,离这份天伦,相去甚远了。
  若杀子行为是出于他的昏庸,那自即日起他便时时刻刻检讨自己。
  若是出于二子的谋逆之心……
  李隆基面容严肃,皱起了眉。
  可,可他现在方才七岁啊。
  李隆基想到自己儿子那张稚嫩的脸,和那份稚子的童真,手上的力道终究是散开了。
  子不教,父之过。
  他尚且年幼,他应当好好教导他的。
  李隆基还沉浸于悲伤之中,天幕又出题了。
  【请问安史之乱爆发后,李隆基做了什么?】
  【a.无所作为b.死守城门c.弃城逃跑。】
  第9章 (答题) 李隆基:感觉屁股有点凉
  百福殿内,本颐养天年的老人倏然坐了起来。
  他许久不活动的腿瞬间蹬直,连腰杆都硬朗了几分。
  他摸着身边的拐杖,健步如飞走到殿外,仔细确认自己是不是真的老眼昏花。
  浑浊的双目瞬间清明,他不可置信地看着天上。
  阴云避日,只见天幕之上静静躺着几行触目惊心的文字。
  【请问安史之乱爆发后,李隆基做了什么?】
  安史之乱?
  听着就不是什么有利于他们李唐皇室的好事情!
  哦,快让他看看李隆基都做了些什么?
  a.无所作为。
  无所作为?敌人都打到家门口了,无所作为?
  他李隆基脑袋是不是塞了浆糊?
  老人将自己的拐杖敲的砰砰响。
  真是,气!煞!他!也!
  一代帝王,坐在九五之尊的高位上面,什么都不做?当皇帝手上握着那么大的权利,什么都不做?
  这和案板上的鱼肉有何区别!
  李隆基登上皇位是在那个位置上躺尸吗?
  什么都不做?他两腿一伸,比他这个老头子更早的去世了?!
  逆子!
  是的,百福殿门前,乱敲拐杖,气得头发炸起,眉毛胡子乱飞的老人是本该安心颐养天年的太上皇,唐睿宗李旦。
  此时他看到选项a,只觉得两眼摸黑。
  幸而还有选项b,选项b救了这个即将将自己气厥过去的老人。
  b.死守城门。
  老人久久地看着天幕。
  这四个字像是顺毛的梳子,将李旦炸起的头发梳的服服帖帖。
  他眉毛不飞了,胡子不颤了,心中的郁结愤懑之气也消散了。
  他只觉得整个人都通畅了。
  是的,他李家的孩子当如是。
  大敌在前要临危不惧,果敢刚毅。
  不战而退,无所作为,那是懦夫,那是孬种,如何配为一个皇帝。
  只是随即出现的选项c,差点又将李旦送走。
  他看着逐渐浮现出的文字,只觉得心跳和呼吸都要停止了。
  c.弃城逃跑。
  李旦双眼发直,手拿拐杖,哆哆嗦嗦指着天幕,不敢置信。
  弃城?逃跑?
  李隆基是疯了吧?他是不是疯了?
  他自己跑了,城里的百姓当如何办,朝臣呢?不管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