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通过天幕,李隆基顺利排除了兄弟夺权之危。
  此时那个自从看完天幕的画面,便沉甸甸放在心里的问题又冒了出来。
  他想要问问,这<a href=https:///tags_nan/tangchao.html target=_blank >唐朝盛世究竟是从何时开始倾颓的。
  若是能知道具体的年份,那么他就会有所准备,若是能知道因何事而倾颓便更好了。
  他对症下药,及时遏止。
  他并非甘愿当一个碌碌无为的皇帝。
  天幕之上的话如刀枪利剑,每一句话都在扎他的心窝子,戳他的肺管子。
  谁都想留下英名,流传千古,流芳后世。
  在盛世由盛转衰之际,他,李隆基,这个天选之子,命定之人,要力挽狂澜。
  整个大唐因为他李隆基而就此不再一样。
  大唐既站在了顶端,就要永远站在顶端,既然那是盛世,这盛世就当一直,永远属于大唐。
  此时的李隆基找到了此生为之奋斗的目标。
  他志气昂扬,壮志凌云。
  他李隆基既然知道了此后会发生的那些事,自然会规避。
  那些什么,杀三子啊,废皇后啊,占儿媳啊。
  这会是他李隆基做出来的事?
  笑话,根本不可能!
  天幕夸他了,夸他是历史之上少有的兄友弟恭的皇室。
  如果李隆基能生出尾巴,此时大约是要得意地摇一摇的。
  既然他能好好对兄弟,自然也能好好对孩子。
  他李隆基会好好对待儿子的!
  废皇后?
  真是瞎说。
  皇后陪他风里雨里那么多年了,就是被贬之时都不曾嫌弃过他,他如何能做那等忘恩负义之人?
  他李隆基不是那样的人。
  若真废了皇后,那与没有感情的牲畜还有何异?
  只是登基之后他确实疏忽了皇后的感受,这的确是他的不是。
  自此,他要好好对皇后。
  占儿媳?
  那更不可能了。
  他的儿子不过才七岁,奶娃娃一般的大小,谈什么占儿媳。
  有违人伦之事,他李隆基是不会干的。
  李隆基心里盘算着天幕指摘出的他的过错,牢牢记在心里,并觉得每一件的可行性都十分的小。
  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问一问千年后的人,大唐是从哪一年开始走下坡路的。
  李隆基看着天幕,伸手戳了戳下面白色的长条框,这里是空白的。
  李隆基怕闹出笑话,仔细看了天幕许久,最终确定了只有这里才可能是用来发言的地方。
  他点开白框之后试探开口:“大唐从哪一年开始走向没落?”
  白框里果然出现了李隆基刚刚所说的那句话。
  李隆基又对着天幕伸手,要点击最右侧的“发送”二字。
  他此时的心是惴惴不安的,乃至刚刚说话的声音都有一些不自然。
  他即将知道未来所发生事情的准确时间。这于他而言,是一个真真正正的,扭转后世骂名的契机。
  能否改变这铺天盖地的骂名,就在于此了。
  天幕又出现了一行小字。
  【为了营造评论区的和谐氛围,初级用户请完成答题后再进行发言。】
  【作者有话要说】
  在开头小声逼逼:我粗长,不短小,也持久(哽咽)
  唐玄宗李隆基开元时期封王的有他的五位兄弟。具体包括宁王李宪、申王李撝、岐王李范、薛王李业,以及玄宗叔伯兄弟即睿宗兄谥章怀太子之子邠王李守礼。这章取前四个写。
  不存在洗白或者污蔑,李隆基后期昏庸,前期皇帝当得确实挺好的,该夸还是得夸的。一直被骂也太惨了。
  不管李隆基善待兄弟是只为了博一个天子友悌的美名,还是存在一些兄弟情谊,他毕竟是善待了的。我倾向于有点兄弟情谊的,不想把人写得太冷漠。
  第8章 (答题) 请问下列哪个选项是李隆基所杀三子之一?
  李隆基一字一句跟读道:“为了营造评论区的和谐氛围,初级用户请完成答题后再进行发言。”
  “我是初级用户?“
  【如只在历史区发言,只需答历史题。】
  【请选择你熟知的历史人物进行答题。】
  天幕之上出现了众多人的姓名。
  这里面有许多李隆基认识的,也有许多他不认识的。
  在茫茫名字的海洋之中,李隆基精准地找到了自己的名字:“唐玄宗李隆基。”
  一时之间,欣喜涌上心头。
  这就像是科考之时,考官就在身边将答案一一说出,书本摊开放在考场,直接对着抄就行了。
  不,不仅仅于此。
  他可以在满分的试卷上进行发挥,夺个魁首不成问题。
  让他李隆基来回答有关李隆基的历史问题,答案自然更多了准确度与可信度。
  毕竟没有一个人能比他更要了解李隆基了!
  就像没有一个人能比诗人词人更要了解自己的作品一般。
  李隆基准备好了,无论天幕出什么问题,他都有十足的信心去应对。
  他昂首挺胸,胸有成竹点下了天幕上的“确认答题”,等待题目显现出来。
  【唐玄宗李隆基生于何年?】
  题目下面显示出三个选项。
  【a.垂拱元年b.太极元年c.唐隆二年。】
  唐玄宗气定神闲,自信将手伸向了第一个选项。
  垂拱元年八月五日,睿宗李旦第三子李隆基生于洛阳。
  他不仅记得年份,他还记得月份。
  就说了,他李隆基是最了解自己的人,小小问题难不倒他。
  至于太极元年,那是他登基的年份。
  至于那最右边的唐隆二年,唐隆二年发生了什么大事吗?
  李隆基摸着下巴陷入了沉思。
  这一年似乎没有发生什么大事。
  这个选项是被拉来凑数的吧?
  题出的不严谨啊。
  李隆基并未多想,将其归结于出题人的疏忽。
  若这是要是他出题,他便不会将所有的年份都围绕着一个人设置,高祖至少要列一个选项,太宗也是,以此来进行混淆和区分。
  李隆基对自己进行了一番肯定,又对这题的简单程度进行了一番批判,接着自信开始回答第二题。
  与此次同时,后宫之中的杨贵嫔抱着不过两岁的儿子李亨看着天幕,蹙眉道。
  唐隆二年?真奇怪啊,他儿子的出生年份怎么出现在天幕之上了?
  不管了,这题定然是由陛下来做的,她只要尽心养好儿子便可。
  睡梦中的李亨打了个小小的喷嚏,咂咂嘴,翻了个身,又继续睡过去了。
  年仅两岁的孩子,完全不知道自己多年之后会成为大唐新皇的命运。
  天幕出现了第二题。
  【请问下列哪个选项,是李隆基所杀三子之一?】
  随着天幕之上的字开始逐渐浮现出来,李隆基也逐渐慌了。
  杀三子,他当真一日之中杀了三子?
  这种题目为什么要放出来?
  大家都看着呐,文武百官都看着呐?
  能不能给他留一点面子?
  弹幕完全不给他留一丝余地,选项紧随其后显现出来。
  【a.李琮b.李瑛c.李亨。】
  第一个选项,他的长子李琮,今年不过七岁。
  第二个选项,他的次子李瑛,今年也七岁,生母还是他颇为宠爱的赵丽妃。
  第三个选择,他的三子李亨,今年才刚刚两岁。
  李隆基脑袋空空,不知该如何选择。
  他太傻了,他单想到了自己是最了解自己的人,却疏忽了这天幕之题来自于未来。
  张说看着李隆基的背影眼神震惊又复杂,陛下果然杀三子。
  他果然干了这件事!
  陛下的长子认真上进,又一向孝顺,最体贴不过的。虎毒尚且不食子,如何能选一个孝顺的儿子去死?
  陛下的二子长相随了他的母亲,瓷娃娃一般可爱,那可是陛下喜欢的赵丽妃啊?且赵丽妃在陛下登基之前,做了那么多年的外室,着实算不上跟陛下享福。若赵丽妃知道自己的儿子或许会死在陛下的手里,该作何感想?
  陛下的三子更不必多说,两岁的奶娃娃他能有什么错处,他哪里都没有错。
  李隆基欲哭无泪。
  为了获得天幕下的评论权,此时此刻,他得做出一个选择。
  可是他如何选择?无论第一个选择的是谁,都说明了他心有不公。
  文武百官都看着呐!
  他放在袖下的手隐隐有些哆嗦,再也无法自信起来。
  高力士看着李隆基蔫巴巴的背影,上前道:“陛下,不若从左往右,挨个选择。陛下所求问天幕之事,是国家兴亡的大事,只有先一步知晓灾祸,才能寻良策规避灾祸啊!”
  李隆基经高力士提点,沉下心来。
  说的对。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