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皇宫呢?家都让他给扔了?
  扔了?不要了?
  不想过了?
  此时的李旦磨拐杖霍霍,只想向李隆基而去。
  身旁的太监担心太上皇的身体,小心提醒道:“上皇且息怒,不如等过片刻之后,且看答案。”
  接着顺势扶太上皇到一旁坐着。
  李旦屁股是坐着板凳了,眼睛却是分毫没有离开天幕。
  前面那“杀三子”,杀的毕竟是他自己的儿子,就是杀了三个,他还会有其他的儿子。
  “废皇后、占儿媳”,那都算他的后宫之事,他人已老,自己没那个闲心盯着儿子的后宫看。
  废不废皇后,立谁为皇后,他并不关心。
  但是这回不同。
  这回天幕所说之事,是生死存亡之际,关乎到整个国家的命运。
  他不能坐视不理。
  此时的同州。
  姚崇也在盯着天幕。
  此前不久,天幕曾言他是那个辅佐李隆基的救时之相。
  他还记得天幕之言,君臣之间,着实难遇。
  在李隆基还仅仅只是皇太子,与太平公主争权之时,他便上谏出策,维护皇太子的地位和权力。
  他扪心自问,从未有过私心,他所作所为皆是出自维护朝廷秩序的一片公心。
  他不在乎李隆基将他推出去挡灾的自保之举,更不在乎自己被贬同州,从宰相变成一个区区刺史。
  因为他一心,只向国家,只向社稷。
  但此时,天幕之上,“弃城逃跑”四个大字深深刺痛的他的双眼。
  他为能让陛下获得皇太子应有权力,不至于被架空,而来到同州此等地方,可陛下怎可弃朝廷于不顾!
  宣政殿前,李隆基如芒刺背。
  他知道,大臣们都看着呐!
  之前的杀子废后占儿媳还仅仅是作风问题,皇帝嘛,哪里有后宫不乱的。
  而现在挂在天幕之上,明晃晃的“弃城逃跑”就是一个能不能为帝的问题。
  没有臣子愿意辅佐一个,胆小如鼠,弃城而逃,不顾黎民百姓,不管天下苍生之主。
  皇帝弃城而逃,那么遭殃的只会是他们这些被皇帝抛弃的臣子。
  此时宣政殿门前格外安静,百官的脸色分外难看。
  他们对自己忠心侍奉的皇帝产生的怀疑。
  李隆基感受到了后头一大批怀疑的目光。
  所以他如芒刺背啊!
  他急啊!
  君臣之心不可散,他皇帝的威严不可不在啊!
  他不觉得自己是那等弃城而逃的小人。
  此时只有点击b选项,死守城门才能以证清白!
  于是李隆基带着几分急躁,快速选择了b项。
  天幕一点情面都不给他留。
  【回答错误,请重新作答。】
  一时之间,李隆基觉得自己的世界天旋地转。
  身后的怀疑的目光简直要凝聚成了实体。
  不仅仅是他的大臣们,他的儿子也对他产生了怀疑。
  李瑛看着天幕之上,那回答错误的提示,带着吃惊和不可置信对自己的兄长道:“阿耶他没有死守城门!”
  李琮沉重的点点头。
  两个七岁的小人此时看着高高的天幕,世界观要崩塌了。
  身为皇室,他们接受着“普天皆是王土,四海皆是王臣”的教育,他们对他们的子民有着非比寻常的责任。
  他们的阿耶有勇有谋,甚至当上了皇帝,他们自懂事起便以阿耶为榜样,可正是这样的阿耶,放弃了百姓,放弃了长安,甚至可能像一个过街老鼠一般,偷偷溜走了。
  此时二人失望无比,看着天幕上仅存的两个选项,只希望正确答案不要是最后一个“弃城而逃”。
  后宫嫔妃也是各怀心思。
  抱着孩子的杨贵嫔心想:“陛下要是逃了,会把他们母子带上吗?”
  赵丽妃知道自己的儿子会被李隆基杀掉,恨得牙痒痒,此时冷哼:“我就知道,能把儿子都杀了,心里也没什么百姓。”
  王皇后对李隆基彻底失望,她对上天虔诚许愿:“哦呦,神仙保佑,早早被废,城破被俘可不是好事。”
  宣政殿前的李隆基吓得背后汗都冒出来了。
  年轻的他站在天幕底下,慌张地猜测着老年的自己可能会做些什么。
  可此时他雄心壮志想要干出一番伟业啊,如何能弃城而逃?
  那是不可能的。
  慌张之中,李隆基安抚自己,弃城而逃是绝对不可能的。
  既然b选项不对,那他顶多就是无所作为。
  无所作为已经够昏庸了,老年的他不能再更昏庸了!
  弃城而逃,绝不可能!
  李隆基回答错了,重新答题,先前回答过的杀三子之一的题目又被重新拎出来,李隆基的脸火辣辣,有种被拎出来鞭尸的错觉。
  又是一次新的选择。
  这回李隆基深呼了一口气,转头看了看后面的百官。
  百官面无表情,以眼神示意,快些选啊,我们也需要您快些证明自己的清白!
  他们也不想承认,自己追随辅佐的,自己认定的贤明君主会是此等昏聩之辈。
  李隆基吞吞口水,少了急躁,多了小心。
  他犹豫将手伸向了选项a,无所作为。
  【回答错误,请重新作答。】
  同样的提示。
  李隆基觉得天幕在嘲笑他,他自己像是一个笑话。
  此时他欲哭有泪,他咬着拳头,在竭力忍住。
  不该选自己的,不该如此自信的选择回答关于李隆基的问题的。
  他该选他的祖宗们呐!
  此时的眼泪都是先前选择之时脑袋进的水。
  亏他还自信满满,认为自己是那个最了解自己的人。
  就是现在,他只想摇晃一盏茶前的自己,把自己脑袋里的水都晃出来,顺便“邦邦”来个两拳,两拳打晕自己!
  现在答案昭然若揭。
  a不对,b不对,那么能对的只有谁啊?只有c啊。
  弃城而逃。
  百福殿外,李旦只觉得眼前冒了星星,他甚至觉得自己看到了自己的太爷爷了。
  他太爷爷提着拐杖要来揍他了。
  安史之乱,弃城而逃。
  听来就不是什么简单的战乱,都打到城门口了,能简单到哪里去?
  而他的儿子,在国家存亡的紧要关头,跑了。
  他年事已高,本以为在百福殿颐养天年,过几年顺心日子后,便可去地下交代了。
  他此一生,算不得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光辉伟绩,但为皇位帝的时候,也没出什么大的纰漏啊。
  本以为就此可算是能下去交差了,就是说不出什么一二三四五的功绩,但也不至于说出什么荒唐事。
  但是他的逆子都干了些什么?!
  李旦泪洒百福殿前,只觉得这一瞬间,他连死的勇气都没有了。
  他对天哭嚎:“高祖,我无颜见你啊!!”
  他不仅无颜面对他太爷爷(高祖),他还无颜面对他爷爷(太宗),无颜面对他爹(高宗),也无颜面对他娘(武则天)。
  原来死亡并非是一种解脱,想想下去之后要面对的四人,他心肝都在打颤。
  实在太可怕了。
  周围小太监吓疯了,他们哪里能让太上皇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丧命。
  太上皇现在的精神不大正常了。
  几个小太监上前,一个端茶一个打扇,一个搬凳子一个负责安慰。
  “上皇,这并非您的过错,弃城的也并非是您,快缓缓气儿,”
  一经提醒,李旦想起来了。
  逆子!
  他摸着自己的拐杖,气得哆嗦:“去宣政殿!”
  他磨拐杖霍霍,向李隆基去了。
  太极殿前的李隆基看着天幕,急得满身大汗,突然只觉屁股一凉。
  他脑袋上缓缓冒出一个问号,怎么回事?要出什么事了吗?
  【作者有话要说】
  李旦:再说一遍,我没开玩笑,我看到我太爷了。我不揍这个逆子,等我下去了,我就得被揍 :d
  712年李旦虽然主动传位给李隆基,但是仍掌握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命权以及重大刑案的裁决权。他每五日在太极殿接受群臣的朝贺,仍旧自称为朕。而皇帝李隆基则只能自称为予。因为三品以上官员任命权在李旦手里,太平公主的势力达到“七位宰相,五出其门”的地步。所以李隆基为了获得完整的皇权,又搞了一次政变。所以严格来说父子俩的关系不能说特别亲密,但安史之乱毕竟关乎国家,李旦听了肯定不会没反应。
  第10章 (提问) 李隆基:朕怕是真的要挨打tvt
  “什么?弃城逃跑?”
  此时,宁王、申王、歧王、薛王齐齐放下写好的请求外放的折子。
  他们相互对视,每个人都在对方的眼中看到了不可置信。
  皇帝都逃了,他们做王爷的还有什么闲散日子可过?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