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1988 第52节
郑月英顿时来了气,脑子一时不清醒就说漏了嘴,说卫疆是因为没分着他老子留的金条,就故意巴着间破院子。
卫疆这才知道这事,他虽然没跟大哥二哥再要金条,但这结就这么结下了。
老大又气老二没管好自家媳妇,不想再跟他们来往。
更戏剧的是,后来拆迁的时候,卫疆跟在旁边看,正难受老院被拆呢,好几个人就挖出个卫疆老子留的箱子。
两个大男人搬着还有点吃力,卫疆没想太多,箱子一搬上来就自个儿打开了,结果里头是一箱子的金条!
这事儿后来在村子里都传了个遍,当时村子里的人都拿了拆迁款,还有回迁房,谁也没眼红卫疆。
结果老二眼红了,还把这事儿跟老大说了,这俩人也不知道怎么想的,竟然又舞到多年没见的卫疆面前,说要把箱子里的黄金平分。
卫疆还一直计较着当年他们瞒着他没分金条的事儿呢,当然不搭理他们。
这俩兄弟后来在卫疆事业有成之后,还一直逢人就骂卫疆没良心。
这些事,上辈子宋盈君都是一一看在眼里的,可以说她跟卫疆都各自经历了自己的至暗时刻,都见过家人最丑陋的嘴脸。
利字当前,再亲的人都能背刺你。
……
宋盈君陷入了上辈子里的记忆里,恍了神,卫疆在屋里头喊她她才反应过来,手都冷僵了。
卫疆明显心情不好,说:“家里不缺这口腊肉,你别把手冻伤了。”
他脸色还是不太好看,轻轻地拉过宋盈君的手揣怀里暖着。
宋盈君没说话,双手慢慢回暖,她没像别人那样劝卫疆“再怎么说也是一家人”。
这种都是场面话,针没扎自己身上不知道多痛,宋盈君经历过,她知道,如果连她也对卫疆说这种话,那卫疆得多难受。
她说:“要不我把那腊肉挂回他家吧。”
卫疆明显有点愕然,神情开始松动。
宋盈君知道她猜对了,说:“我天黑再去挂,咱不要他们的东西!”
卫疆看着媳妇一脸的小得意,忍不住笑了,怀里的手捏得更紧。
媳妇眼睛被屋里烤的火照得光亮,亮他感觉心头都热乎起来。
正月十五,一大早村子里各家各户的惊叫声都炸开了。
大伙儿一觉睡醒,都发觉自家地里种的瓜果蔬菜全都翻了个倍!
吃完早饭的功夫,全村都在讨论,自家种的东西都跟村尾宋盈君和卫疆家的玻璃棚一个样,都打双地长!
苏美兰从外头听完各路消息,惊奇地跑到宋盈君跟前跟她分享。
她说完,发现宋盈君只是淡淡地笑了笑,顿时好奇起来:“老板娘,你就不觉得这事儿神了么?!你咋能这么淡定呢?”
宋盈君说:“之前我这温室棚打瓜果的时候,不是有测泥土的专家来过么,他早说了,咱村的土肥,特别,气温对了瓜果就结得多,正常。”
昨晚种田系统就弹了新的升级通知,她可点亮全村的土地,被点亮过的土地农作物种出来的瓜果产量翻倍,点亮那刻即时生效。
可以说昨晚她点亮的时候,全村的农作物就已经是翻倍状态了。
她可没觉得有什么奇怪,她也懒得装,但对苏美兰还是得有套科学点的说法。
苏美兰恍然大悟:“哦!我说你都不觉得奇怪呢,那咱村这风水可真好!”
她没把宋盈君的反常太放心上,兴奋地分毫自己吃到的另一个瓜,笑得贼兮兮地说:“听说就卫家老二的地没啥变化,郑月英今儿见着人跟她提这事她就骂,噪子都骂哑了。”
宋盈君笑笑没说话。
这就对了,她没点亮卫老二家的地。
第57章
冬天本来能长的蔬菜就少,村里人虽然都眼馋宋盈君的玻璃大棚,但自家地里能种啥长啥心里还是有点儿数的,所以冬天一般就种点大白菜。
但毕竟是大冬天的,还真没几个人真种太多,毕竟没指望地里能有多好收成,单纯不愿意让地荒着。
眼下这地里一股脑地全窜多了一份,有人高兴,自然也有人慌。
村里头除了迷信活动大伙儿爱找海边老婆子之外,其他大小事基本找村长没跑。
现在老婆子跑路了,全部人都把目光转向了村长。
村长这天早饭刚吃完,推着车刚准备去上班,家就被村民们围了。
他一边推着车一边听大伙儿说他们家的情况,一边应着:“都别着急上火啊,一个个说,我一个个记记录。”
人群中有人一把把他车把捏住,说:“快别推你这破车了,赶紧记录!”
很快这人又被不知道哪儿冒出来的手薅走,后头的人喊:“让村长到大队办公室去,这大马路上咋记录!”
村长带着村支书和一众村干部在大队办公室里忙活着记录一个上午,最后大家的结论是,这情况跟村尾宋盈君家她的地情况很像,但又不太像。
像是主要是农作物都是双倍的长。
不像,是因为宋盈君家的是温室玻璃棚子里的长的双倍,专家也去看过了,那就是有科学根据的。
但今儿大伙儿的地这情况,这是凭空出现的。
村长跟干部们立马开了个会,下午就带上村支书和另一个干部出发去市里,准备把上次来检测宋盈君家土地的专家再请一次过来。
还有一部分人直接找到宋盈君家里去,问她咋办。
宋盈君就一句:“正常浇水施肥。”
说完她就钻厨房里,厨房门一关,跟苏美兰一起备菜去了。
卫疆在院子里把后头来的人都拦在院子里,不少人还站厨房的落地窗前头,挥手的挥手,敲玻璃窗的高玻璃窗。
卫疆最后没法子,找了块纸壳子把宋盈君那句“正常浇水施肥”竖大门边。
但是村民们哪是这么好能应付的,都得亲口问过一遍,又听卫疆亲口说过一遍,最后还是一脸不放心冲厨房去。
厨房门推不开,他们只能透过厨房的落地玻璃窗看到里头两人忙着备菜的背影,只得一脸不甘心地离开。
卫疆见还是不停有人来,干脆把仨小孩子叫到院子前头来,
仨孩子见人进门就发菜单,带他们到桌子边坐下。
卫疆紧接着就拿个本子笔到桌边问人想吃啥。
这招果然有效,人刚坐下又不好意思地站了起来,问两句就脚底抹油跑了。
还有一部分人直接找到宋盈君家里去——
“咋办?果子多打了一份,那肥要多施一份不?”
“水呢?水要不要多浇点?还有农药,要不要多撒点儿?”
“这新长出来的有毒不?你家吃过没?吃了怕不怕生病?”
……
宋盈君就一句:“放心吃人没事,正常浇水施肥。”
说完她就钻厨房里,厨房门一关,跟苏美兰一起备菜去了。
卫疆在院子里把后头来的人都拦在院子里,不少人还站厨房的落地窗前头,挥手的挥手,敲玻璃窗的敲玻璃窗。
卫疆最后没法子,找了块纸壳子把宋盈君那两句“放心吃人没事”,“正常浇水施肥”竖大门边。
尽管这样,还是有人推门进院子里抓着卫疆问个不停。
还有问“我家地里一多长一份,我孙子就发烧了,是不是这玩意邪乎?”的。
卫疆都给气笑了:“你孙子发烧赶紧带卫生所看病去!”
但是村民们哪是这么好能应付的,都得亲口问过一遍,又听卫疆亲口说过一遍,最后还是一脸不放心冲厨房去。
厨房门推不开,他们只能扒在厨房的落地玻璃窗边,看到里头两人忙着备菜的背影,只得一脸不甘心地离开。
卫疆见还是不停有人来,干脆把仨小孩子叫到院子前头来,
仨孩子见人进门就发菜单,带他们到桌子边坐下。
卫疆紧接着就拿个本子笔到桌边问人想吃啥。
这招果然
有效,人刚坐下又不好意思地站了起来,问两句就脚底抹油跑了。
苏美兰一边备菜一边纳闷,这正月还没过,客人不多,咋的今天突然就开始备这么多菜了?
她想了好一会儿都想不明白,干脆问宋盈君。
宋盈君:“村里农作物长双倍的事儿很快就会传出去,接下来会有很多镇上的人来,再迟点会有更多其他地方的人来,咱们村里能吃饭的地方不多,我们做好准备迎客。”
一个月后,苏美兰才真正体会到宋盈君这段话的含金量。
“卫家涌全村的地里的东西都成双地长”这事儿,先是从村里传到其他村,又从村里传到镇上。
一开始来卫家涌的人,除了村长去请来的专家,和闻讯而来的地方媒体记者外,就是其他村和镇上的人。
来的人多了,看了稀罕,又听说最早瓜果结双的是宋盈君家的农庄,就起了尝尝的心。
这一尝,觉得味道新鲜好吃价钱还便宜,宋盈君家农庄的名声就这样传了出去。
再加上村里的路已经修好,村里的事一上了新闻和报纸,其他乡镇和市里的人也都来看热闹。
当然还有不少单位组织的活动,也都到村里来,来的人越来越多。
村里也开始出现更加多的“农家乐”。
还有不少人故意来宋盈君家看菜单,宋盈君也不怕,都是大大方方地让对方把菜单抄回去。
来宋盈君家抄菜单的人都觉得宋盈君好,当自家来吃饭的人太多坐不下的时候,还会特意把客人介绍到宋盈君家。
所以宋盈君的生意一点儿也不受影响,还越来越好。
还有不少乡亲,从来没做过生意,看着别人赚钱心里红火却不知道咋办的,都跑去问宋盈君。
宋盈君还会根据来问的人家里种的什么,大概擅长什么来替他们开店思路。
家里打渔的,可以专做海鲜,还替他们想了几个招牌菜,这样能跟其他农家乐区分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