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都市言情>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618节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618节

  年龄大了,他以为眼睛有些花,只能凑近了看,一不小心就惊动了看书的小伙。
  小伙一激灵,和见了鬼没有两样。
  缓了会儿后,魏乐军才说道:「赵老,你差点没吓死我。」
  赵希涛问:「看什麽看这麽入神?」
  「农经出了篇文章,一个农业口的朋友让我帮忙看看。」
  魏乐军突然眼前一亮。
  赵老别看到退休都只是研究员,但曾多次考察过雅鲁藏布大峡谷,对三江并流地区更是考察了数十次,还曾参加过南水北调中线的考察……
  对文中提出的红旗河构想,应该鲜有人比赵老更有发言区。
  想到这,魏乐军说道:「赵老,你坐,这篇文章提了个调水构想,你看看。」
  赵希涛皱了皱眉,那张地图是调水?
  带着疑惑,赵希涛坐下来认真阅读了起来,而魏乐军则去帮忙泡了杯茶。
  但直到茶水变凉,赵希涛也未曾动过,神色也让人难以揣摩。
  良久后,魏乐军才问道:「赵老,你认为这个有可行性吗?」
  「可行性?」
  赵希涛只是冷笑了下,就让魏乐军感到了压力。
  「简直就是荒唐!」
  一瞬间,赵希涛就仿佛川剧变脸一样,面目涨的通红,「他们还嫌工程不够大,不够多吗!」
  「三门峡丶三峡丶南水北调这些工程的利弊得失,实非当下浮躁功利心态所能明鉴。
  这所谓红旗河规模空前,涉及水资源配置丶沿程不同流域广大地区的生态环境丶以及数亿民众的生产生活。
  人类假如不把自然规律作为依据,只会带来更大的灾难。」
  魏乐军早就愣在了一边。
  不敢动,也不敢说话,这赵老脾气有点怪,在学界也得罪了不少人。
  而且他才想起,似乎有人说过,赵老是坚定的三峡工程反对派。
  所以一直到退休都没捞到啥名头。
  发了一会火,赵希涛直咕噜看着魏乐军,「你是不是也以为这是造福中华的工程?」
  魏乐军毫不犹豫的摇头,这时候保命要紧。
  「孺子可教也。」赵希涛挺满意的点头。
  魏乐军眨了眨眼,这麽容易就信了啊!
  赵希涛又看了看农经封面,农业他不懂,但除了红旗河和将信将疑的生物能源,对休耕他是极为认同的。
  「歇地不歇空,一年顶着两年功」,这可是前人千百年来留下的智慧。
  只是现代人越发急功近利。
  想到这里,赵希涛意识到以农经的影响力,应该早就传遍了各大机构。
  对有些『工程派』这可是大利好。
  坐在板凳上琢磨了好一会儿,赵希涛看向了魏乐军,「小魏,有没有兴趣发几篇论文?」
  「当然有!」
  「有志气。」赵希涛站了起来,「那我这把老骨头就再来当一次反派吧!」
  魏乐军感觉自己咋就莫名其妙的上了船。
  「看地图,红旗河源头和上游在地貌上属于典型的高山深谷,是地球上面积最大丶切割最深的地区……
  但还有些点需要实地踏勘,小魏,得辛苦你了。」
  ……
  「对现代国家来说,有没有牢固的石油供应,是攸关国家的大事。
  预计明年,我国就将超过老美,成为全球制造业规模第一大国,石油消耗量将达到4.4亿吨。
  其中有7成都将依靠进口。」
  作为那篇文稿的推手之一,刘德树虽然只是顺手而为,但也让领导召见了他。
  领导也陷入了思考。
  国内是石油的超级买家,但想维护超级买家的原油供应却并没有那麽容易。
  进口和海运是一个绕不过的槛……
  同时开源节流也是必须的。
  其中又以能源结构的多样性可被挖掘的潜力最高,风能丶太阳能丶水能丶核能……
  不过石油在我国发电的比例不高,发电用油不多,但交通和工业领域用量巨大。
  除了已经有了些政策眉目的电动汽车,生物柴油也未尝不可以。
  思索了一会儿,领导才说道:「三年而已,等他就是了,这小子还真能折腾。」
  刘德树说:「但没准这次真能成。」
  「成了那就多条腿走路,走得更稳更好。」
  「那红旗河呢?」
  领导笑了笑,「先让业界吵个痛快,不吵个几年十年,我看这事没完。」
  …
  桂省。
  「嘉禾八成对平陆运河也有想法!」
  「啊,他就是提了一嘴吧!」
  「没想法他提这干嘛,不然嘉禾干嘛跑到百色栽麻风树,直接在西南发展不就行了?」
  「是这样吗?」
  「不是也得是!」
  晋省。
  在文冠果建园和种植上吃尽了苦头的李永才在农业局看到农经上的文章后,又一次坚定了信念。
  同时也做了个决定,将这份艰辛在惠农网上记录下来。
  第392章
  当农民日报和人民网又相继报导了轮作休耕后,意味着这一项政策是真的就此提上日程。
  农业需要休息。
  农民日报还特意引用了一句农谚,「一年苜蓿三年田,再种三年用不完」。
  并例举了已经在天南海北发芽的苜禾1号。
  如今,许多并不适合发展苜蓿牧草的多雨区也有人引进了苜禾1号的二三代种。
  这种种子便宜,也能产出一些效益,除了这,人们还看重轮作苜禾1号的效益。
  肥田,改善盐硷,疏松土壤,轮作轮种,防虫防病……
  另外,也和苜禾农牧明确了不会追究苜禾1号自留种的权益有不少关系。
  自留种的产量和质量相比商业种都退化了不少,不会影响到苜禾的基本盘。
  两家官媒的下场直接带动了一波主流媒体的报导,反应在金融市场上,则是以种子和种植为主业的股票大幅下挫,而农产品则迎来了一波小幅反弹。
  休耕一时有后来压上,反超红旗河工程的趋势。
  同时能源林也得到了关注,对嘉禾『能源作物时代已经到来』的判断同样褒贬不一。
  有媒体直接反驳了生物能源林项目,认为嘉禾只是单纯的想卖苗子。
  随后陇省日报就直接贴出了各地大规模种植文冠果树的照片,那叫一个漫山遍野。
  能源林再度被各地摆到了桌面上进行审视。
  因为一篇文稿,已经有不少研究机构决定再次投入力量跟进,不论是生物能源,还是红旗河工程,只要能成一个都能博取莫大的关注。
  …
  八月下旬,日头正热,金塔的番茄种植户们迎来了丰收。
  红彤彤的果实挂满枝头,种植户们正忙着挑选丶采摘丶装筐丶打包丶装车,忙得不亦乐乎。
  郭阳笑着问秦立军,「领导,看了半天了,有何感想?」
  「产业不成体系。」
  一上来,秦立军就一反常态的抨击了番茄产业的发展,金塔番茄由来已久,但却还停留在各自为战的层次。
  「规模小丶人工采摘占比高丶加工不成气候……」秦立军看了看郭阳,说:「也就品种这块勉强能看。」
  郭阳说:「领导不必这麽刻意。」
  「不,我专门了解过,不只是番茄,辖区内的农业情况我都了解过。」秦立军目光坚定,问道:「郭总对番茄感兴趣。」
  其实嘉禾除了番茄种子,在种植基地和农机上也做了努力,只是可能效果没达到预期。
  郭阳想了想,说:「主要是对手不争气,在这一块业务上留了机会。」
  秦立军眼睛一亮,「愿闻其详。」
  郭阳说:「世界最适合种植番茄的区域分布在北纬40°左右,三大黄金产区:疆省丶蒙省河套地区,老美加州河谷,地中海沿岸,这三大主产区也占据了全球番茄加工总量的70%。」
  「金塔也在北纬40°上。」秦立军说道,随即又疑惑了,「但国内加工番茄消费量并不高,主要还是出口。」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