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骄棠绽西洋 第129节
“您做什么菜我都爱吃,简单点就好,集训办公室的负责人说下周要去订做衣服,我已经报了尺寸,怕吃太好了到时候穿不上。”姜沅眉眼弯弯道。
随手将伞放在门口,她熟稔地进来换上那双绣了她名字的粉色毛线鞋,神色也很是放松。
现在订做衣服都会自觉报大尺码不会卡着码数,这样以后就算胖了也能多穿几年。张望津知道她是不想自己雨天出去奔波,这孩子就是在细微之处特别体贴。
但他也没有说出来,而是问:“不是一人有七百块钱置装费吗,你们不去自己挑选而是统一定做?”
“这样看起来更像是一个整体,大家都觉得挺好的。”
姜沅说着,取下挎包挂在架子上,又去书房拿了本全新的英文原版物理资料书出来。
同时还不忘夸赞道:“还是您神通广大,什么书都能找到。”
“那是。”被得意门生这么一奉承,张望津心里十分舒坦,“当年我在国外留过洋,多少还有些同学在外面,现在两国关系放开了,也不用顾忌太多。”
放在以前是不万万敢联系海外背景的,但今时不同往日,两国即将建交的消息早就不胫而走了,不然也不会恢复派遣留学生。
所以张望津才能通过各种人脉渠道获得最前沿的期刊论文资料。
见姜沅坐在沙发上,全神贯注地看书,张望津不自觉叹了口气。
如果知微还在,资源只会比自己好上无数倍,能给阿沅带来的只有更多。
张望津打开铁皮盒,拿了几块钱的钱票,撑着伞,往国营菜店走。
等他再回来的时候,手上已经提了一块偏瘦的猪肉,大概八两左右,还有几个鸡蛋以及一些青菜。
穆云锦就在她身后,拿着帕子仔细把鞋上的泥泞擦干净,又示意丈夫把她的毛线拖鞋放到门口,她站在外面换了鞋才踩进去。
听到动静,姜沅回过头,起身问好。
“师母。”
说完,又去厨房泡了两杯热茶,给二人暖暖胃。
见她忙来忙去,穆云锦笑容亲切:“阿沅你不用管我们,安心看你的书,学习最重要。”
京大最近的学习氛围也非常好,开放留学这一举动让大家心里都燃起了一团火。
她相信,这团火焰迟早会成为照亮国家发展前行的曙光。
她巴不得姜沅多看些书。
让姜沅去书房安安静静地看,穆云锦喝了半杯热茶,和丈夫去了厨房。
一边搅着碗里的鸡蛋液她一边问:“待会儿吃完饭你和阿沅说一说在美国留学的经历,告诉她要注意的一些事项,出门在外凡事都要小心。”
钱她们也帮不到她什么,国家对外汇管控很严格,私人是兑换不了外币的,只能到时候多给她置办点东西带出去。
“放心,我都记着呢。”
吃饭的时候,张望津就开始嘱咐姜沅了。
“不知道你们到时候会被分派到哪个地方,不过不管去哪儿,我都建议你住校,如果可以的话,尽量不要去寄宿家庭住。”
当年他和知微是分别住在不同的寄宿家庭,也是许久才适应。
“一来是文化差距大,容易产生误解和冲突,二来是生活习惯问题,你如果住校去学校食堂选择还能稍微多一点。”
张望津其实最担心的是她一个女孩子住寄宿家庭不安全,虽然这些家庭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可作为长辈,他到底还是不放心。
要是分到同一个学校的留学生都寄宿,也能互相照应一二。
不过他出国已经是几十年前了,所以不知道现在怎么样,只能说给个建议,怎么选择还需要她自己根据实际情况定。
说完这些,张望津沉吟片刻,最后还是选择说出来:“之前你师母让你认青淮当干哥哥其实还有另外一层考量,现在也可以告诉你。”
“青淮的父亲和我是一起留洋的,但是我先回国,他是深造过后才回来,在美师从物理学巨擘伯纳赫,这位你应该在我给你的期刊上看到过关于他的介绍。”
姜沅没想到张老师竟然会选择在这个时候告诉她关于老师的事,心里十分讶异,面上却不显,点头表示自己知道。
“青淮的父亲回国后被戴上反学术权威的帽子,现在下落不明,但他在美国的师兄弟如今于行业内都是拔尖的存在,如果你在学校遇到了什么困难,也许可以向他们求助。”
“阿沅,虽然不想打击你的积极性,但我还是直白的要告诉你,部分外国人对国人是带有偏见的,觉得我们科研水平和学术能力差。”
“让你知道这些不是让你畏惧退缩,而是提醒你做好埋头苦学的心理准备。你在华大一直很刻苦,可去了美国,时间有限,只有让他们尽早看到你的能力,才能提前进入他们的科研学术圈。”
“青淮爸爸那层关系你就当做万不得已时再用的底牌吧,国家知道你和青淮的关系,哪怕他父亲还没有平反,为了接触更多资源,拿出来用也不会有影响的。”
见姜沅握着筷子沉默不语,穆云锦在旁边说——
“阿沅,你也别太灰心,早些年我国也出了很多优秀的科学家。像是青淮他爸爸,还有一些在不为人知的地方默默为国家做贡献的,正是这些优秀人才的出现,也让这些国外的学校和研究所对我们国家的科研能力有所改观。”
“而且不是所有学校和研究机构都对外国人抱有偏见,也有很多重视学生才华和能力的高校,他们对人才的态度一直是开放和公平的,并不会介意培养出优秀的外国学生。”
“你只要踏踏实实走好自己的路,自然会有人能看得到你的光芒。”
姜沅闻言,脸上露出和缓的笑容,温声道:“我知道了,谢谢老师,谢谢师母。”
她担心的并不是这一点,刚才的沉默是在考虑要不要把自己师从老师的事告诉张老师。
姜沅经过这几个月和张老师的接触,知道他是一个很纯粹的人,纯粹地热爱这个专业。
但仔细想想,时机还是不成熟,就算他可以信赖,也没必要在这个关头节外生枝。
而且说出来也只会让他伤心,至少现在张老师只认为是找不到老师的踪迹。
吃完饭,姜沅听张望津说了很多他在美国留学时的事,并且还拿到了一个地址。
“他是我的朋友,也是留美华裔,我需要的外文书籍都是他帮我找来的。你去了美国后很多事我们远在国内顾不上,记住不要自己硬撑,
他会帮忙的。”
张望津再三叮嘱,希望能给姜沅的留学生涯多上一道保险。
都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她这都是行万里了,早就把她视为自己晚辈的张望津确实是放心不下。
如果不提爱徒这个身份,就算姜沅跟着霍青淮喊,也得叫他们一声干爸干妈。
姜沅心里一片熨帖,将他所说的都记了下来,又去书房拿了一些资料后,才离开教职工家属院,回了军属院。
等她走了之后,张望津默然无言,在餐桌前坐了许久,才起身收拾桌子。
知微啊,希望阿沅学成归来后,能继续做曾经你我想做的事,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成为年轻一代科研人员里的中流砥柱。
第98章 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姜沅回了军属院住了两天。
邱映雪给她订了鲜奶,周一到周五在学校,周末送到军属院门口。
可能是肉蛋奶补充得够,姜沅觉得自己精力也比以前好了许多。
早上,喝完牛奶吃完面条,她和邱映雪打了个招呼,先去邮电所给邱望舒寄去图书馆那本医学书籍的手抄本,然后又回了学校。
很快,到了十二月中旬。
集训办公室发出通知,原定于明年留学的行程提前到这个月二十六号,让留学生们提前做准备。
而海城和江北的留学生接到通知后,提前两天到达首都,以免后续行程耽误了。
“美国那边都用马桶,但是他们的报纸太硬了,不太适合擦屁股,又冲不下去。”集训办公室主任把首都的留学生汇集到一起,愁眉苦脸道,“要不你们多买点草纸带过去吧,还有洗漱用品生活用品,那边买东西太贵了。”
为了这群留学生赴美后的生活,主任可谓是操碎了心。
“还有,今天你们把订做的衣服都领回去,出发的时候一定要穿上。”
“我们虽然穷,虽然落后,但精神面貌一定要好。穷和落后都只是暂时的,这份心气将会伴随你们一生,拿出你们最好的状态来,让世界看看,来自东方大国的青年才俊虽然国穷但志不穷。”
“而我们,终有一日,还会再重新崛起。”
定制的雪花呢大衣是目前国内最好的料子,每个留学生都十分珍惜。
西服和皮鞋也都是同一款式的,就连黑皮鞋都擦得锃亮。
配发完毕后,集训办公室主任又让他们重复了一遍出国外事纪律,确定无误后,才让他们回去准备。
至于海城和江北来的留学生,已经安排在招待所住下了,他们可以去采购一下物资,到时候一起出发。
得知时间提前,邱映雪和虞黎华都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就连穆云锦都还没来得及准备太多。
邱映雪也有留学经验,这些天她都和女儿在说当时她在国外的细节,想让女儿对国外有个大致的了解。
现在美国也是冬季,她买了个皮箱,给姜沅准备了围巾手套毛衣这些保暖用品,一堆东西塞来塞去又觉得塞不下,愁得她不知该如何是好。
虞黎华也拿来一个皮箱,两个人的挑挑拣拣了半天,总觉得这个也该带,那个也该带。
“皮箱到时候我让疏寒给她送过去,以后再有添置的,等他们外事部有访问活动再带。”邱映雪立刻做了决定,把一些必需品给她装上,一箱子衣服半箱日用品半箱本子还有笔。
虞黎华看着自己特意找裁缝做的那几件厚衣服,只好拿了一部分出来,不然真放不下了。
“可惜宥川不知道阿沅会提前走,本来他们月底还能见一面的。”
她有些惋惜。
这两个孩子一分开就是两年,宥川在部队又不能联系国外,虞黎华还有些头疼。
“他们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不会只想着情情爱爱,虞大姐你也不用操心太多。”邱映雪柔声安慰道。
阿沅和宥川一个比一个有主意,前者看起来性子软但实则骨子里倔到不行,后者看着起来冷什么都不在意其实内心也十分傲气。
邱映雪想想都觉得好笑,不知道该怎么形容。
虞黎华只能点头,除此以外别无办法。
人民日报也发了关于留学生即将出国的消息,并且称赞他们是承上启下的“启航者”。
听着收音机里的新闻,有人担忧:“这些学生不会到时候被国外的糖衣炮。弹迷了眼就不回来了吧。”
“哎国家要发展必须去国外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啊!”
上面的人对于这一点也有些忧心,但还是豁达道:“要相信我们的同志学成报国的心,就算有一部分人不回来,但不是还剩下一部分嘛,只有先把种子种下去,才能有收获。”
时隔多年再次派出留学生,大家心里都有些忐忑不安,在各种不同的声音下,时间也很快到了二十六号当天。
集训办主任把护照都交给这些留学生,他们的签证以及粮油关系转接早就办好了。
看着眼前身穿西装和呢子大衣踩着皮鞋挎着皮包的留学生们,他的心情也是十分复杂。
千言万语只剩一句——
“两年后,我去美国机场接你们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