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韩珍在周老太君认输的那一刻便没有再施舍一个眼神,她仔细将两只蛊虫引入瓷瓶装好,递给了邵公公,“这蛊虫没了食物过几天就死了,毕竟是……民女建议可以给它们找个好地方埋起来。”毕竟曾是未出生的胎儿炼化的,也算有始有终吧。
“老奴明白,多谢韩大夫指点。”
第二百三十四章 反派他娘有点彪40
丽嫔炼化的血孽子母蛊在脱离寄体后就和普通蛊虫无甚区别了,在谁身上种都没什么效果,最后会随着血液循环排除体外。
韩珍对周老太君说的那番话自然是诈他们的!
若是老太君当真敢以命相搏,韩珍倒要高看她一眼,如此一来,老太君、伪国公身死,念在老国公的份上陛下也不会再追究下去,董澈等人大约会被放过,韩珍逼死生母的名声却大为不利,这便是被对手反将一军。
韩珍从来都不缺乏冒险精神,她内心深处更偏好刺激,如果有50%以上的把握她就敢赌一把,而根据老太君的心理行为分析,韩珍赌赢的概率能达到90%——
果然。
毅国公府换子一案横跨三十年,案情复杂、牵涉甚广,本应交由刑部和大理寺处理,一个流程下来少说也要小半年,涉案人员都得脱层皮。
现下就这么在围猎场皇帐内快刀斩乱麻地结了案,也算是将恶劣影响降到最低,荀成祖暗自为老国公叹口气,命人将闲杂人等都带下去听候发落,只留下重要知情人老太君、董昱和冯翠翠,语气冷淡道:“事情既已查清,韩大夫,这结果你还满意吗?”
荀成祖多少还是有些不满的,韩珍面色不变地拱手道:“敢问陛下想如何处置他们?”
“欺君之罪,当诛九族!”
“那就请陛下将民女一同株连。”韩珍颇有平静地说出震惊全场的话,却听她继续道:“民女虽是受害者,但也是周氏所生、冯氏所养,法理不容情可生养之恩不得不报,民女揭开真相之前就已经做好赴死准备,只求陛下饶过我儿许哲宁一命,民女感激不尽!”
韩珍对许哲宁坚定地摇了摇头,让他不要参与此事。
荀成祖有些不信,“为了揭穿一个注定会被褫夺的身份拼上性命?韩大夫这是为哪般呢?”
“因为民女……不甘心。”
韩珍借着原主残留的意念袒露心声,“从小周围的人都告诉民女,你是孤儿,是韩家好心将你养大成人,你以后要报答他们。于是,我刚懂事就会做家务,再大些干农活也是一把好手。
“哪怕还不到及笄,韩家说许炎人好我便匆匆嫁了,民女当时想着,我一个外人总不好再拖累养父母,嫁谁不是嫁?结果……”韩珍怆然一笑,“孩子五岁那年我差点又一次被打死,躺在冰冷的地上回顾这一生,我什么也没有得到过。”
“意外得知自己身世的时候,我就想过,如果我当做什么都不知道或者带着儿子私下和老太君联系,是不是对大家更好。”
“是的,相比鱼死网破的结局,这样对所有人都更好——国公府不会倒台、韩家知错能改还能借着董昱继续风光、阿宁的仕途也不会被名声所累,可这里面不包括我。”
韩珍坦率而直白地望向荀成祖,强忍着泪水苦笑道:“凭什么我要为了所有人牺牲自己?甚至让孤儿出身的老国公死后连血脉都被混淆,亲孙女只能一辈子隐姓埋名地当个孤女,民女不甘心啊!”
这番情深意切的话语不由得让人动容,尤其是最后一句实在令人细思极恐,周老太君倏地哀嚎一声,终于禁不住打击和指责晕了过去,董昱面如金纸,眼神涣散,冯翠翠更是恨不得也昏过去,可惜身体太好了。
荀成祖亲自上前扶起韩珍,“你不过是找回自己的身世,寻求真相没有错,也不当被惩罚。以韩大夫之见该如何处置这群人?”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民女不敢擅专,只求陛下可以饶过我生母和养母一命。民女愿以珍善堂未来二十年的所有盈利充归国库,为她们行善积福。”
“好好好!不愧是董老国公的亲孙女!”荀成祖不禁击掌赞叹道,圣上一开口下面人自然跟着捧场:
“韩大夫真是难得忠孝两全的奇女子!”
“董老国公在天之灵定当得以安慰,老夫看这孩子也是忠孝仁义之辈,韩大夫教得好!”
“以后该称为董大夫了吧?董大夫高义啊~”
……
许哲宁眼见着母亲几段话便反转危局,直接洗刷了他们母子大义灭亲的负面影响,顿时心生钦佩。
一场闹剧终于散场,在有心人的运作下,【国公府太夫人欺君罔上、混淆董氏血脉一案,以亲女儿倾尽家财保太夫人一命划下圆满的句号】的消息传遍常安大街小巷,不到三天便人尽皆知。
毅国公府一夕间分崩离析,相关涉案人员或贬为庶民、或流放千里、或鞭笞杖刑,如黄粱梦醒,各归各位。
事后,已改名为董珍的韩珍,婉拒了太医院女官的职位,亲手捧回了祖父和父亲的牌位,带着儿子许哲宁住在小院子过着有病治病、没病研究药材的平静生活。
转眼又是年节时分,董珍正窝在北方暖烘烘的炕上翻着一本新淘到的医术,国公府换子案后董家母子面上很是低调了一阵,暗地里却不忘借助茶馆医馆一点点引导舆论,将换子案中对他们不利的一面洗刷干净。
“大义灭亲”在古代可不是什么好词,若非许哲宁要走仕途董珍其实也不大在乎名声,但既然决定做官,甚至奔着做大官的目标前进,许哲宁在文人百姓间的声誉就十分紧要了。
有之前对皇家兄弟的救命之恩,以及国公府案中董珍作为受害者却倒贴钱的事迹,以后许哲宁在官场上的道路不会难走,说不定兜一圈“爵位”还会回到董家。
有舍有得,福祸相依罢了。
再过两年儿子就要参加科举考试,之后两小的婚事也要操办起来,珍善堂虽然无法盈利了但董家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做生意,光看病能有几个钱?
一心多用的董珍在脑海里规划着未来几年的蓝图,突然,门外传来凌乱的脚步声,邵公公领着一队官兵几乎是撞开门闯了进来,尖细的嗓音充满焦急:
“董大夫,快!快随杂家走一趟!”
第二百三十五章 反派他娘有点彪41(二更
临近年关,北地天寒地冻,大雪一场接着一场下,严重些的地方积雪封路、压塌房子、冻死饿死的人不在少数。
常安是一国之都,为了面子工程总有人会照顾那些无家可归的乞丐孤儿,或者号召富商勋贵给贫民们施粥,都城周边的寺庙道观也会配合医馆义诊散药。
眼见着过几天就要平平安安地跨过辰兴三十一年,常安顺天府尹仰望着盐粒般飘洒而下的雪花露出了放松的笑容,然而笑容尚未完全绽开,两个差役满脸惊惶地朝他跑来——
“大人!不好了、不好了!”
“城、城内有病人得天花了!”
顺天府尹猛地瞪大双眼,他一把抓住差役的衣领吼道:“你说什么?!”
差役哭丧着脸,绝望地说出更残酷的事实:“是真的,那人今早才发病,他、他是每天负责给皇宫送新鲜菜肉的。”
顺天府尹一个倒退差点在潮湿的雪地上滑倒,继而连忙抓着两个差役往外跑,他得亲自核实然后以最快速度上报,天花可不是开玩笑的,皇帝老儿得了也会死人的!
坏消息如同这大雪天般一个接着一个,先是那病人确诊天花,且他前几日都有给皇宫送过菜肉,再是病人的亲人邻居、御膳房的厨师相继感染天花,就在次日晚间,皇上出现了发热头疼等天花初期病症,顿时让整个太医院炸了锅!
太医院自丽嫔下蛊事件后整顿了一番,与后宫勾连过深的几人被逐出御药房,填补了几个青年医官上位,显然这些新人缺乏抗压和应变能力,老院长一人只能勉强稳住局面,但青年人的好处就是他们勇于提出问题:
“这、这不是天花!怎么可能发病这么快?这才不到两天啊!”
“不是天花是什么?最早发现的病人身上的斑丘疹你又不是没见过,短短一天就变成水疱、脓疱,你还想装傻不成!”
“就是因为短短一天就从头疼发热过度到起脓疱、乃至病危才奇怪啊!如果天花都这么快发病,早年得天花的人都死绝了,哪里还来得及救治?”
“这……”
太医院众人聚在一起讨论了一宿,只能先按照老方法治疗并提议让全城进入戒备状态。
邵公公见陛下一夜间身上便起了疹子,神志开始不清,当机立断地不顾太医的阻拦前去焘王府找来高琭,整个皇城能在陛下病危时守住底线的,只有焘亲王了。
高琭了解情况后立马想到了董珍,他命邵公公速去城外接人,自己则带着太医和侍卫将皇城戒严,所有人必须待在自己宫殿内,如无必要不得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