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两个四岁左右的小童拉着手走进来,丁冲结结巴巴指着他们:“你,你的娃娃?都这么大了?”
粟飞笑道:“是啊,使君们都有孩子了,我有孩子也不奇怪吧。”
袁绍将菜目给在柜台后盘账的掌柜,也凑过来,蹲下身摸了摸两个孩子的头,抬头问道:“飞娘子的夫君……”
两个孩子中的一个立刻哭了起来,一边哭一边抽抽:“阿父——呜呜——”
曹操长子也是这般大小,听见小孩此起彼伏的哭声,他有些受不了,走过来,熟练地抱起哭得最凶的那个,哄了哄,哄好之后,还给了粟飞。
粟飞带着两个孩子去了后院,掌柜给他们倒好酒,袁绍主动端起酒盏,众人举盏,一同饮尽。
“斯——”丁冲早就憋了一肚子苦水要倒,一杯酒下肚,话就憋不住了,“我是真看不出我族叔是自愿还是被迫依附董卓的。”
他的族叔丁宫任尚书,尚书台曾经在太傅袁逢的控制下,里面的官吏许多都是袁逢一手提拔上来的,丁宫也受过袁氏照顾,可新皇的登基仪式就是他主持的,尚书台这么多位尚书,不选别人,偏偏选丁宫,丁冲都有些不好面对袁绍了。
曹操被董卓任命为东郡太守,他是当场就拒绝了的,对于丁宫这种墙头草心理再清楚不过,但碍于丁冲的面子,他也不好说什么,只能劝丁冲:“也许他有苦衷。”
袁绍听到这里,抬头看了曹操一眼,曹操转眼看他,袁绍又看向刘备:“听说董相国擢升你为平原国的县令?”
刘备初来乍到,本身比其他人小一辈,对洛阳的官场不如袁、曹二人了解,又没有丁冲那样当尚书的叔叔,一直是安静地旁听,被袁绍点到后,便回道:“是,我也准备效仿孟德兄,避辞不就。”
这时粟飞从后院掀开帘子进来,端上一只敞口的陶碗,碗上是切成细丁的肉块,上面撒了芝麻。
“使君们见谅,如今外面不太平,味道重的菜目我们都划去了,不敢在院里烹调。”
刘备谢过粟飞:“飞娘子言重了,如今还能吃上肉丁,已经是莫大的奢侈了。”
袁绍继续方才的话题:“避而不就的话,恐怕不能在洛阳久留了。”
刘备点头:“我想随孟德兄一起去豫州。”
曹操立刻放下箸:“怎的不早说,我帮你一道准备盘缠行囊!”
袁绍却道:“我倒觉得平原国挺好的,离你二弟很近。”
刘备愣神,指了指自己,他旁边闷头喝酒吃肉的二弟也愣了愣。
袁绍摇头,指曹操:“他亲二弟,曹班曹君实。”
曹操骤然听见“二弟”这个久违的词,花了大概几秒钟才反应过来,挑了挑眉:“确实,谁不夸她一声'真君子'。”
丁冲也想起当年那个曾经整日猫在蒙学抄书的同期了,他嚼巴嚼巴嘴里的肉,咽入腹中,表情有些坏笑地看向袁绍,语气充满怀念:“还真是,他的话,不会亏待兄弟。”
曹操几不可闻地喷出一道鼻息。
刘备眨了眨眼,袁绍的声音听起来有些幽怨:“这样想想,我们还真不如他,至少他的太守,是打黄巾得的,不是董卓给的。”
堂内一时安静了下来,掌柜手中那支祖传的,用来算数记账的“算盘”拨得啪啪响。
最后还是刘备打破了尴尬的气氛:“我曾经在老师那里,与曹使君有过一面之缘。”
丁冲好奇得看向曹操:“没听你说过?曹班见过玄德?洛阳城真小!”
曹操已经没了胃口,酒凉了,他叫来粟飞,帮忙温酒。
“不奇怪,她和卢尚书是同门。”
丁冲咋舌:“你们这些士人,真是人脉通天,难怪被人防着。”
曹操视线看向窗外,漫不经心地开口:“她都和你说了些什么?”
刘备回忆了一下,道:“她要送我格物院的信物,可以随意取用书籍。”
曹操有种果然如此的感觉:“她就是这样,对待外人都比对曹家人上心,怕是那天曹家出了事,她也会见死不救吧——”
袁绍打断了曹操:“那你收了吗?信物。”
刘备摇头:“我的老师为我拒绝了。”
“那你亏大了”曹操撇嘴,“多少人想买都买不来呢。”
后院的帘子被掀起,飞娘子走进来,送上了热酒,随即试探道:“几位可是要离京?”
曹操笑道:“是啊,飞娘子可有高见?我们很是舍不得你呢。”
粟飞一边酌酒,一边道:“别的我不懂,但方才听使君们说起董卓,我有一事不明,还望诸位解惑。”
“何事?飞娘子尽管提,我们知无不言。”丁冲道。
“董卓贪婪无道,我们这些百姓只恨自己出身微末,不能杀之。”
飞娘子的话掷地有声,众人都是为之一怔。
“几位都是英雄才俊,既然能离开京城,又有官职在身,为何不能联合起来,讨伐董卓,杀进洛阳,还京城一片安宁呢?”
也许是因为飞娘子的一番话,也许是因为动荡时局和迷茫的前路,这次小聚几乎喝光了掌柜的存货,虽然是袁绍攥的局,但最后曹操也拿出自己身上全部的财物给了掌柜。
几人相互搀扶着离开了酒肆。
吴声从柜台后面出来,收拾席案,粟飞在院子里批评两个谯县格物院的八期生。
“就你们这样,还想和交州那位比?装都不会装,这次实习,我这里全部零分!”
格物院内采用一种名为“阿拉伯数字”的计数符号,零的符号是一个圈,代表鸡子,代表能力比鸡子还不如。
那个方才为“阿父”痛哭的男孩不服:“我哭了的,她没哭!”
粟飞捏住男孩的鼻子:“哭得一点儿眼泪都没有,不如不哭呢。”
吴声一只手倒勾住四支酒盏,一只手端着陶盘:“来帮把手。”
粟飞不理他:“要你装好人。”
吴声闻言停下,两个八期生很有眼色的接过了酒盏,一溜烟跑了。
时隔多年,情报部的两个二把手的再次会晤,吴声是格物院的一期生,粟飞是符柯手下原特勤一组的组长,两人虽然共事多年,却多是靠书信联系,见面次数寥寥无几。
吴声有些哭笑不得:“你是掌柜的女郎,我是掌柜的孙子,那我们是什么关系?母子?”
粟飞皱眉道:“你我同为副首,扮作夫妇做风险太大,洛阳不宜久留,我已经向主公打报告了。”
吴声摊手:“好吧,我听你的,这是你的地盘。”
原本按照计划,吴声在贾诩之后出发北上,直接前往泰山郡和曹班汇合。
鉴于洛阳的局势变化,贾诩以假身份留在董卓身边* ,他也接到命令,暂时留在金市的酒肆,配合粟飞行动。
如果说,在此之前,姐妹的情报力量是一张网,那么随着姐妹的行动轨迹,这张情报网将凝结成一柄利剑,为执剑人破开前路的迷雾。
***
并州刺史部,晋阳城郊的校场内,马腾、吕布、张辽等部将,率领浩浩荡荡的军队,接受并州牧段宁的检阅。
黄沙被风鼓动起来,迷乱了视野,叫人睁不开眼。
风沙后,响亮的口号声冲破蔽日旌旗,一场集聚天下豪杰的军事联盟,在谷雨到来前,拉开了序幕。
第121章
袁术一直到袁绍离开了洛阳, 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了危险。
这才几天,怎么各个都逃了?之前不是还说不怕董卓,要和他死干到底吗?
他的父亲袁逢如今被董卓折磨得够呛, 于是他只能去找自己的叔父,如今任职司空的袁隗。
算上位比三公的太傅袁逢, 袁氏已经是四世五公, 真正的门阀世家,簪缨大族了。
袁隗只给了他一个建议——
跑。
袁术虽然心有不甘,但是想到如今朝堂上的样子,也觉得这洛阳再待下去没意思,他孤家寡人一个人,不比袁绍拖家带口折腾,只用了不到两天的时间,就将行囊家当打包收拾妥当。
然而他一直快马加鞭往前追,却怎么也看不到袁绍的车队。
“听说曹操走得急,洛阳的妻妾都没有带,身边只有一个姓刘的尉官跟着,二公子恐怕也是如此。”袁术的手下告诉他。
袁术还在心理嘲讽袁绍胆子小呢, 可他一直回到了汝南,都没见到袁绍的身影。
别说袁绍了,整个袁氏祖宅,几乎成了废墟一片,族人都不知逃去了什么地方。
袁术这下是真慌了。
和出身低贱的兄长不同, 他是土生土长的京城人, 老家豫州根本没几个熟人, 这会儿放眼望去,唯一能说上话的, 只有豫州老乡曹操。
结果袁术转道谯县,却发现曹操居然也不在谯县。
不是,怎么都跟说好的不一样啊! ?
他们到底去哪里了?
好在苍天没有在这个时候放弃袁术,在董卓的强制要求下,第一批走马上任的官员中,就有豫州刺史孔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