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事实上,邓太后主持朝政三天,朝廷上为了拥立一事,就吵了整整三天。
  如今朝堂上难得“清净”,没了有权势的外戚、吹耳旁风的宦官,身份地位尊贵的太后也不发言……
  太傅便是现在最有发言权的,但可惜的是,太傅这几天也没有表态。
  于是心思活络的朝臣们立刻就明白了,太傅这是在看站队呢。
  那从哪里可以看出太傅的站队呢?
  ——凉州刺史,护驾有功的董卓。
  大家都知道董卓是袁氏叫来京城的,如今听说袁氏又将一部分兵权交到了董卓手上,聪明人很快猜出来,这是要推董卓到台前啊!
  于是乎,董卓府上一时往来宾客络绎不绝,大家都想提前站队,好能在事后,分一杯羹,至少,不要被列入清算的名单里。
  董卓看着门客递上来的拜访清单,羽林校尉、城门校尉等几名在京城有兵权的将领也在其中,心中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他带着这些人来到城郊,按照贾诩的意思,进行了一场“军事演习”,随后将自己的战马,直接送给了为首之人。
  在董卓的威逼利诱之下,几名校尉也很快表态,愿意归附董卓。
  于是,董卓手下的兵力,真就在短短四日之内,达到了一万五千之众。
  而其中超过半数,都是担任戍卫京师职责的禁军、城防军和羽林军。
  董卓在第四日晚上,再次召集亲信,这次,贾诩直接从最末位,坐到了董卓下首的次席,仅次于董卓的弟弟董旻,以及董卓的女婿,牛辅。
  兵权急剧膨胀的董卓,心情好得不得了,他的手下们也格外放松,虽然明日有要事要办,但也不耽误今朝有酒今朝醉。
  “武烈,我听说你还未成亲?”
  董卓这么一说,所有人都惊讶地看着贾诩,感到不可思议。
  贾诩不想回答,干脆装醉:“呵呵,好酒,好酒。”
  众人也跟着起哄,贾诩恍若未闻,酒杯朝着北面天空中的月亮。
  董卓哈哈哈大笑:“心比天高,我们武烈,想要尚公主呢!”
  牛辅也调侃他:“我与武烈同年,使君家中不是还有个五岁的女郎吗?”
  此话一出,大家都看向董卓,如今大事将成,这董卓女婿的身份地位,也非比寻常了。
  董卓却只是笑笑,没有说话。
  牛辅心里咯噔一下,知道自己是猜错了。
  但是他想不明白,董使君的女儿,不用来拉拢这些手下,那是要嫁给谁?
  酒酣饭饱后,他突然灵光乍现。
  随即感到头皮一阵发麻。
  ——难道,是想让女儿入宫吗?
  第118章
  拥立新皇的前一天晚上, 太傅袁逢终于给袁氏门生们指了明路。
  按照太傅的意思,次日董卓会提出拥立二皇子刘合为帝,他们只需要跟着响应就行。
  所以, 当董卓在朝堂上提出,要立皇长子刘辩为帝时, 朝臣们一时都不知如何反应。
  首先反应过来的, 是那些投靠了董卓的,手握兵权的校尉们。
  他们向董卓交投名状,等的就是这一天,如今董卓表态,他们当然争先恐后站出来表示支持,生怕晚了一步,拥立的功劳就被人占了。
  这就让袁氏门生傻眼了。
  这和说好的不一样啊!
  他们纷纷看向太傅,可惜的是,太傅坐在他们前面,他们也看不清太傅的表情,见太傅半天不说话,众人就开始有想法了。
  有些人就开始怀疑, 自己是不是被袁逢排挤在亲信圈外面了,所以袁氏临时改变了主意,单单不告诉他?
  玩孤立是吧!
  于是这些人也站出来, 表示支持大皇子登基。
  当然也有头* 脑清醒的,从董卓和太傅之间的气场中, 品出不对了。
  事实上, 无论是从利益, 还是从礼法的角度,袁逢作为士族都不大可能拥立刘辩。
  刘辩虽然是长子,但刘合是皇后亲生的嫡子,如果袁氏要立长子刘辩,大将军一开始就不可能与袁氏合作。
  如今刘合的母家被袁氏杀了,刘合年纪小,登基为帝后,再由太傅教导,一番春秋笔法,哪里还记得家仇?
  因此这些人就想站出来反对董卓。
  不过,还轮不到门生们抗议,袁氏自己就站出来了。
  左军校尉袁绍见叔父此刻已经被气得话都说不出来,作为少数知道袁氏布局的人,他立刻就明白,董卓反水了!
  然而袁绍虽然马上站了出来,却发现,一时之间,除了礼法,他居然找不到其他的理由反驳董卓。
  也就是在这一瞬间,袁绍意识到,袁氏恐怕,走了一步,非常严重的错棋。
  “六千、两千、两千、一千、一千、三千……”
  他一扫朝中支持董卓的校尉们,迅速在脑海里估算——
  董卓现在手中的兵力,保守估计也有一万五千计!
  那可全都是能立刻调动至京城和皇宫的京兵,这里面甚至包括,叔父从他手里“借给”董卓的两千人!
  这和攻打京城的概念完全不同,这是肉身换血啊!
  袁氏,居然就在短短五天时间,让董卓完全架空了!
  他下意识地去看袁逢,却听见一声闷响,袁逢一头栽倒在案上,昏了过去。
  朝堂立刻乱成了一锅粥,朝臣们不断惊呼,太后被吓得退了朝,董卓似乎早就预料到了这幅景象,冷眼扫了众人一眼,率先出了德阳殿。
  袁绍目视董卓迈出殿门的背影,冷汗止不住下落。
  不行,还来得及,政令传达还需要时日……
  对,政令!
  于是他也连忙出了德阳殿,急步行至尚书台,却没想到,那里已经被董卓的士兵给包围了!
  晚了!一切都晚了!
  袁绍踉跄着回到了府里,府内因为太傅袁逢病倒一事而忙碌起来,见他回来,纷纷唤他。
  他将下人们的呼唤抛在脑后,把自己的关在房间里,下人们不知发生了何事,只能去问唯一一个看起来精神还算正常的袁术。
  袁术和兄长袁基今日旷值,去洛水边喝酒去了,袁基是直接被人抬回来的,但袁术酒量很好,没有喝醉,因此听见下人们说,袁逢和袁绍回来后都不大对劲,便乐颠颠地去袁绍的院子砸门。
  袁绍突然开门,让袁术吓了一跳。
  “啧,干什么,我差点打到你。”
  袁绍拧着眉,看着他,突然道:“我要回汝南。”
  “哈?”
  袁术歪过头,从下往上打量他:“怎么啦,这么突然,你哭啦?”
  袁绍转过脸去:“你不是不想见我吗?我看叔父和兄长也都不喜欢我,左右我在这里也碍你们的事,我要回汝南了。”
  袁术就是不喜欢他这有话不说话的别扭性格,忍不住就要讥上一句:“回就回呗,回去找你那贱婢娘亲喝奶去。”
  袁绍却突然回头,表情阴鸷,袁术被他看得一愣,有些后悔说了重话,但让他道歉是不可能的,他勉为其难地给台阶:“我天天说你都不生气,今日怎么就生气了,叔父也病了,可是朝中发生了什么?”
  袁绍没再回他,“嘭”地一声,关门送客。
  袁术撇撇嘴,提了提手里的酒囊,还剩了点儿,哼着小曲,回自己院子了。
  -------------------------------------
  当卫召终于骑着贾诩的爱驹,抵达他日思夜想的泰山郡时,年仅五岁的刘辩,在洛阳城,被董卓推上了帝位,改元光熹。
  新皇登基后,大赦天下,封赏有功之臣,董卓以首功升任太尉。
  “主公——”死里逃生的卫召,这一声主公,前音带颤,尾音绵长,叫得是前所未有的感情充沛,符柯被他叫得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曹班则将目光放在了那匹累得快虚脱的马上:“折言这马……”
  马是良马,而且明显是千里挑一的良马,姐妹同时在西域和并州经营马市,手里达到这个品次的马估计一只手就能数过来。
  他这是把宫里的御马偷出来了吗?
  卫召一直知道主公将泰山郡还有不其县经营得非常好,他在京中时,就曾想过,有朝一日,一定要去看看。
  这几日过得那叫一个心惊胆战,他身心俱疲,因此抵达泰山郡后,就直接在府衙的客舍里睡了三天三夜。
  这三天里,主公没有来找他,也没有公务打扰,他很快养足了精神,将月前在洛阳的那段黑暗记忆抛在了脑后。
  按照他的计划,他要先在泰山郡游乐几日,再去不其的即墨港,游览港口和传说中的“即墨军事学院”。
  出行的第一步,当然是采购,不过因为“出门”匆忙,他现在已经身无分文了。
  于是他盘算着,找府上的人借钱。
  他第一个找到的,是一名叫“戏忠”的年轻谋士。
  如此年轻就能跟在主公身边出谋划策,想必很受主公信赖,俸禄必然优厚!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