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徐院长,还劳烦您亲自来一趟。”
徐院长微笑点头,符柯又调侃她身后的彭放。
“彭教官,您不需要看着生员吗?”
彭放摸摸后脑勺, 笑而不答。
汝南格物院撤销后,徐正的人马来到不其县,成为了即墨军事学院建立的班底, 彭放现在则是军事作战系的教官,
徐院长走上前, 主动为诸葛兄弟介绍展板上的内容, 彭放则在他们背后, 不停地给符柯使眼色。
彭放【挤眉弄眼】:就他们?
符柯【挑眉】:就他俩。
彭放【感到无趣】:一大一小,算一个半人吧, 没挑战性。
符柯咳嗽两声,【龇牙】:当好你的导游吧。
符柯这才道:“有院长在我就省心了,许久不曾插手学院事宜,许多规矩都和当年的格物院不同了,我也不好乱说。”
展板其实就是普通的木板,与众不同之处在木板上的信息,第一块上面写着“师资力量”,徐正说,这里介绍了学院目前所有教习和教官,也就是学院的“师长”,展板上不光有师长的姓名,还附了一幅画像。
诸葛亮指了指军事作战系教官旁边的画像,又看向彭放。
“是我,是我,怎样,像不像?”彭放在他们后面伸脖子凑近来看。
诸葛亮猛点头。
彭放哈哈哈大笑,将手伸进自己怀里,诸葛瑾眼疾手快抱着弟弟去看第二块展板,果然,彭放手里出现一枚红彤彤的奈果。
第二块展板介绍学院开设的五大军事学系。
“骑兵操法、马术教范、剑术教范、骑兵射术、野外勤务、体术、战斗射术……”诸葛亮逐字念出了骑兵学术系教授的科目。
“哇,你都认得啊,这么厉害!”彭放很给面子地抚掌,诸葛亮骄傲地抬起了下巴,徐院长对诸葛瑾道:“诸葛氏教育有方,令弟也着实聪慧啊……”
诸葛瑾面无表情道:“诸葛氏研习正统经学儒典,阿弟已得族师开蒙。”
符柯和徐正听到这话,脸上的笑容一点儿也没变,只有彭放抬了抬眉毛,也没吭声。
徐正笑笑,继续带着几人看第三块展板。
和第一块展板一样,也是人名和画像,但是不同于第一块展板,画像下方装饰了一朵红色的话,细看能发现,是纱布染成的红纱球。
“这里展示的是优秀学员。”
诸葛瑾一眼望去,一共三排,每排十幅,他发现其中有几幅没有画像,也没写姓名,只有一串符号,还有三幅,画像被白布遮上了。
“……这是?”
院长指着没有画像的符号解释道:“这些都是在情报部任职的院生,我们不会展示画像和姓名。”
她轻轻抚过三幅被白布遮住的画像:“这三位……是牺牲的学员,都是学院的一期生。”
诸葛瑾看到他们下面的一行小字介绍上,都写着“东山战役烈士”。
“……院长节哀。”
诸葛瑾按顺序看过去,果然每位优秀学员画像下方,都有这样一行小字,“营救人质”、“改良桐油提炼技术”、“创新水密隔舱技术”,诸葛瑾认识里面的每个字,但是组成起来却完全看不懂。
诸葛亮看字眼睛疼,这会儿已经没了耐心,徐院长看出来,指向不远处传来喧闹人声的方向:“今日刚巧是八期生入学,各个学系都在训练场布了展台,我带诸位去看看。”
众人一边听着徐院长介绍建院经过,一边进了学院,还没到训练场的位置,就听到一阵热烈的欢呼声夹杂着马蹄声和嘶鸣声。
“骑兵学术系老套路了,每次都是他们,显眼包!”彭放作为军战系的教官,马术当然也是一把好手,不过学系展示的时候,还是要给同僚一点脸面。
学员们头一回见院长和军战系教官亲自带人来参观,纷纷上前热情地介绍自己的学系。
军战系参加招新会的是几个第四期准毕业生,和彭放敬礼后,立刻对诸葛兄弟道:“两位郎君想建功立业,上战场拿军功吗?军战系是你的不二之选!看!”
一名身材八尺的院生蹲下身,让诸葛亮看自己肩膀上的肩章。
“喏,这个,是代表军级的星星。”院生斜侧着肩膀,用大手指着肩章上小小的五划符。
“知道为何别人都是一颗,而我有两颗吗?”
诸葛亮已经被这名院生完全吸引了注意力,扑闪着大眼睛摇头。
院生卷起袖子,胳膊上是一道刚刚结痂的长长的伤疤,他呼出一口气。
“伤疤就是星星,是士兵的勋章。”
“怎么样,小郎君,要不要星星?”
诸葛亮眼睛里也满是亮晶晶的星星:“要!”
院生站起身,叉腰:“要几颗!”
诸葛亮也学院生叉腰,大声道:“五颗!——哎呦。”
诸葛瑾轻轻拍了拍诸葛亮的脑袋,摇了摇头。
很快又有工兵学术系的院生将一幅画轴在众人面前展开。
“郎君们,还是选咱们工兵系,我们山顶宿舍的前厅三面向海,夏日海风一吹,那叫一个凉——”
他话还没说完,就被水兵学术系的院生挤开:“还凉呢,马上入冬就该你们嚎了,小郎君听我的,想不想开大楼船!想就选我们水兵系!”
诸葛亮才在港口见到了即墨港的大楼船,但是脑子里又惦记着刚才的星星,一时清北两难择。
水兵系的院生立刻道:“我们水兵也能摘星星,摘好多好多!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和大海!”
如果说在港口和城内,只能让诸葛瑾感受到曹班的理政能力的话,参观完学院,他就能理解为何别人说不其县兵事民事皆在曹国相手。
以治下百姓生活来评价一方官员的话,曹班无疑是一个好官,可他总觉得还有哪里不对劲。
“阿亮,你愿意在曹使君治下生活吗?”等待开宴的时间,他问弟弟。
诸葛亮看着自己兄长,反问道:“阿兄会在这里吗?”
诸葛瑾愣住了,他没想到弟弟会这么问,心疼地将弟弟抱在怀里:“阿兄不会,阿兄必须回泰山郡。”
“那阿亮也不要在这里。”诸葛亮鼓着腮帮子道。
诸葛瑾摸着弟弟的鬓发:“可是在这里能读很多很多书。”
“然后呢?”诸葛亮问道,“在这里读书,然后呢?”
诸葛瑾一时有些惊诧地看向弟弟,诸葛亮的表情是全然地天真,似乎只是简单的因为好奇而发问。
可诸葛瑾却猛然醒悟过来。
他意识到了问题所在。
是啊,在这里读书,拿军功,哪有什么出路呢?
曹班只是一个小小国相啊!
国相只能通过征辟的方式招募投靠自己的人,再往上的官职,无论文武,都必须皇帝下令,朝廷批命才能取得,他纵有天大的本事,还能翻了天不成?
所以,曹班他真的甘心在这里,当一个县侯国的国相吗?
欢迎诸葛兄弟的晚宴设在了城中的县府衙内,这是诸葛瑾除了参加婚礼外,第一次赴晚宴。
安抚弟弟入睡后,诸葛瑾随其他宾客一同入席,从人群的交谈中,能听出今晚赴宴的有几位本地世家家主以及府衙的官员。
曹班是和众人同时入席的,她没有穿晨时那套骑装,而是身着国相官服,诸葛瑾的席案就在曹班的下首,吃食依序端上,曹班所用和他人别无二致。
室内被火烛点亮,屋内有地暖,入座之后暖气立刻将一身寒意驱散,可是想到自己来此的任务,诸葛瑾有些食不下咽。
“即墨港不愧为'聚财港'啊,曹使君戌时设宴,光是灯烛我看就有百数之多了吧。”
诸葛瑾是有话说话的性格,他看不爽的事物让他憋着那是不可能的,曹班生活如此奢靡,再加上方才和阿亮的对话,他话语间就不自觉带了讥讽,但是此话一出,场中不少人都转头看他,瞬间让他有些后悔。
他是来此借粮的,实在不应该这样不给主人面子。
然而曹班并没有生气,她合袖,微微躬身道:“让子瑜见笑了,确实有些铺张,我刚回不其,事情都凑在一块,大家来一趟也不容易,今夜怕是不能休息了,说来也不怕子瑜笑话,一会儿这食案撤下之后,我们恐怕要通宵务公呢。”
未见曹使君前,她的名声与官职,会让诸葛瑾自然感到敬畏,可是见面之后,她的相貌和言语,又让人感到亲切,仿佛就是学堂里的同期在和他交流家中琐事那般。
这让诸葛瑾稍稍放松了一点儿紧绷的神经,既然对方给了台阶,他干脆一鼓作气,说明自己的来意。
诸葛瑾离席,在堂中伏下身,躯体几不可查地微微颤抖:“我来此,是恳请曹使君!求使君借粮,救我泰山郡百姓!”
堂内杯觥交错的氛围顷刻间变为一片肃静。
曹班没有开口,席间也无一人出声,他似乎听见坐在旁边席案的那位姓符的副官略带不屑的鼻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