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第57章 时疫严重
  城隍庙的银杏树一夜枯黄。
  章太医奉朝廷之命来到兴宁县,本只是听说这起了一股时疫,来到这才知道情况有多严重。
  马车行驶在山道上,往城外城隍庙的方向去。章太医看着递上来的卷宗,越看眉头皱得越深。
  他“啪”的一声将卷宗合上,思索片刻,面色沉沉对着马车内的一个负责调查的官员道:“可有查到这时疫的开端是为何?”
  官兵拱手,“这两日已经派人仔仔细细搜查过,如今只得知这时疫是通过水传染的。兴宁县周边的水源几乎都发源于大山深处,便派了人前去大山深处查看,找到了早已经染疫腐烂的一对夫妇。”
  “一对夫妇?”章太医面色更为严峻,“将发现这对夫妇时的状态,家中布局,可否还有食物剩余,还有附近的状况说清楚。”
  官兵继续道:“光是看样子,那对夫妇死前似是遭遇了很让人恐慌的事,且手指的方向都是房梁,我等仔细将房梁搜查了一遍,只找出同样染疫且已经腐烂了的狍子肉。”
  “还有,那对夫妻应当是一对深山的猎户夫妻,房子依水而建,想必正是因为如此,城内的水源才被感染了。”
  章太医道:“即刻让所有人停止饮用山泉,还有打猎的野味也不要再吃了。”
  官兵道:“已经吩咐下去了,这两日就能全部通知到位。”
  章太医这才舒了一口气,眉头仍是紧紧锁着,“水污染和动物携病.......难啊。”
  马车气氛沉沉,终于行驶到了城隍庙,每个人都戴上了特质的隔绝口鼻与空气接触的布料子。
  这口鼻兜子还是一个官员从宋家馄饨小摊看到宋大郎等人穿戴,灵机一动上呈了想法,狠狠得了一把赏赐,如今已经人人都戴上这种名为口罩的物件。
  药童掀开病患的白麻布,腐肉气息扑面而来。一个农妇脖颈处的红疹已溃烂成蜂窝状,渗出的腐血在瓷碗里咕嘟冒泡。
  章太医眼睛稍眯,指尖银针蘸血,针尖顷刻发黑。
  他摇头道:“这疫病歹毒强势,恐怕难以根治。”
  药童忽然想到什么,他道:“师傅,听说前几年北狄那边也出过这样的疫子,情况和兴宁县的时疫略有相同,也是经过一场大灾难之后爆发的,唯一不同的就是,北狄那场疫子的症状是皮肤脱落直至白骨,而这是先起红疹子,而后溃烂。”
  章太医停下手中动作,也道:“你速速回去寻找北狄那场时疫的情况,包括症状和解药都要整理出来。”
  “是。”
  *
  晨雾裹着药渣味漫过宿舍的窗口时,宋三郎正往书箱里塞艾草团子。昨夜隔壁的一家中飘来的焦糊味,熏得他研墨时错把朱砂当成墨调。
  想到如今这样的局势,还有一个月就要到来的院试,宋三郎心中不免担忧。
  他来到兴宁书院已经许久,有空就去借阅对自己有益的书回来翻阅背诵。
  兴宁书院的空间宽敞,一个人一间宿舍,宋三郎借阅了书籍回来便按照分类放好,做好标记,保证在期限内还回去。
  他每次在书籍中一坐就是一整天,看书背书,不然就是林安来敲门让他跟着去吃饭,除此之外,啥也不做。
  “三郎!”
  林安的声音再度传来,他提着竹篮撞开柴门,篮里躺着半块发青的炊饼,“咱们学堂也封了,夫子叫我们自己温书。”
  他袖口沾着几点暗红,凑近能闻见刺鼻的硫磺味。
  宋三郎还在绑艾草团子,手里药杵砸得砰砰响:“你记着离水井远些,听说昨日守门的大爷打了桶水,今早浑身起红泡。”
  说着将新熬的苍术膏抹在门轴上,淡黄药汁顺着裂纹渗进榆木纹理,宋三郎直起身子,顺带扔给林安两个艾草团子。
  “随身带着,也能安心些。”
  林安将竹篮子放在桌上,接过艾草团子道:“知道了,这时疫闹得沸沸扬扬,街镇已经全都封了,听说井口全都用废弃之物堵起来了,还拉了老长的线,不准靠近。”
  “就连家中的井都被官兵都堵起来了,胆敢私自开井,扰乱治疫者,杖责二十。”
  宋三郎轻车熟路从竹篮中摸出吃食,他瞥了一眼,今日是两个小菜加两碗米饭。
  他端起其中一个饭碗,扒了两口又放下,神色怏怏:“就是不知道爹娘在家怎么样了,我这几天总有种心悸的感觉。”
  林安道:“你若是担心,我有几个伙计在平安医馆,可以帮忙打听打听。”
  宋三郎抬眼:“多谢。”
  “你小子,跟我还客气啥。”
  *
  时疫的浓云一连笼罩多日,人心惶惶,巡查的官兵彻夜轮岗,但凡发现有染疫者,全都拉到郊外成为章太医研制药方的药人。
  毕竟若是药方研制成功,不仅能救已经染病的人,还能让更多人幸免于此灾难。
  宋家闭门多日,堂屋的两个大水缸里还存着满满的水,林老婆子不止一次庆幸:“还好在之前的雪灾那时,我一直让打水存着,这下也能安心一些,省着点还能用一些时日。”
  宋家人都皱眉,“好不容易安生一段时日,眼看着日子就要过起来,老天爷存心不让人活…”
  “听说村东头的王寡妇家的闺女没记住官差的话,从井里打了水出来,
  大半夜就发热起了疹子,王寡妇不想闺女被拉走,还想瞒下来,不曾想隔壁家的王大花向巡查村落的官差举报,闺女当天就被拉走了。”
  “因着红疹太过严重,直接拉去集中焚烧,连去城隍庙做药人的机会都没有。”
  林老婆子唏嘘,“这事我也听说了,王寡妇和王大花拼了命,吵嚷中冲撞了官差,差点被绑去大牢,最后还是让她自个闭门反省了。”
  宋家人不语,这样飘渺的乱世,自个能活明白就不错了,哪还有闲力气去管别人。
  .......
  第二日。
  日头爬过槐树梢时,里正敲着铜锣沿土路喊话:“各家派人领防疫方子!”
  宋老汉第一个惊醒,“防疫方子!这么快就制出来了!”
  林老婆子拍着他道:“还不快去!”
  宋老汉匆匆披上一件外衫就出了门,林老婆子也没了睡意,站在门口张望,不多时就见宋老汉攥着药方回来,粗粝的指腹摩挲着官印。
  他沉闷道:“药方子我看了,得需紫玉灵芝二钱,金银藤四两.......”
  “爹,这紫玉灵芝怕是抵得上一头牛钱。”
  宋大郎盯着药方上金线绣的太医署徽记,院角的母鸡正啄食着混了药渣的谷粒。
  宋老汉挥手,“先进屋,进屋再说。”
  随后将院门关严实了,一家人围在堂屋中,看着那张薄薄的纸,气氛低沉。
  就算防疫的方子制出来了,但这样昂贵的药材,也少有人能用得起。
  更别说自家银子也没存多少,这该如何是好!
  宋大郎最先开口打破沉默,“咱们家中的粮食够吃许久,这段时间就不要出门,先看看外面的情况,等时疫过去了,咱们也就用不上这药方子。若是时疫一直肆虐.......”
  他狠声道:“我就去县里将三郎接回来,咱们不去肖想那些劳什子富贵荣华了,将进村的路堵住!咱们一家子依山傍水,不与外人露面,总有一天疫子能去了,到时候咱们就在山脚住着,也图个清闲宁静。”
  *
  又是一连几日过去,自从防疫方子下来之后,村中被疫病折磨的惨叫声确实少了不少。
  宋家人存了不少艾草,日日都要用艾草熏屋子和衣裳,身上随身携带艾草团子。宋老汉三个男人则每日巡查院子,确保自家附近没有染病的动物跑来污染。
  五更梆子响过第七声,村西突然腾起赤红火光。
  宋老汉斗胆出了门,藏在不远的草丛中往村里瞧去,见二十个玄甲卫拖着铁笼往晒谷场去,笼中蜷缩的人被红疹和溃烂折磨得不成人形。
  村长家的黄狗狂吠着扑向铁笼,突然抽搐着倒地,嘴角涌出带金丝的泡沫。
  “又是一个人被烧了.......”
  宋老汉不再看,他收回心神,往家的方向去。
  如今村中人人自危,为了防止疫病霍乱,几乎每个村子都派了官差来巡视,但凡发现有染疫者,按照严重程度论处。
  听到被火灼烧的惨叫声,从刚开始的于心不忍都现在视若无睹。毕竟每人都瞧见了染上病之后的模样,若是不对他人狠心,就是对自己残忍。
  宋老汉叹着气回家,看到自家高高的院墙,心中止不住地感慨,“幸好当日修缮屋子了,这样也能挡住许多东西,夜晚睡觉也能安稳些.......”
  疫病肆虐的第十八天,里正敲锣打鼓通报,章太医已经研制出最新的“清瘟丸”,只需要三袋粮食就能换一颗。
  开春刚恢复生活的那段时日,村里人都被饿怕了,一解封就迫不及待拿了银子去换粮食,家中也存了不少,听到里正这话,纷纷表示要换“清瘟丸”。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