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王怀仁连忙将人扶起,“想必三郎早已经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方才我宋大哥说,这些日子你日夜挑灯苦战……”
宋三郎道:“学生确实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可惜如今灾年已至,家中存书尚少,惑不得解。”
“学生想着,等大灾过去,便去兴宁书院报道。兴宁书院以藏书多而闻名,学生打算多学多看,想来以此弥补缺憾。”
王怀仁听了他的话却摇摇头,“你的文章里诗书气息饱满,现阶段已达顶峰,定是苦读过不少诗书,如今书对你暂时无用了,读再多的书也是枉然。”
“你的文章还缺乏一股立足之气,过了这一关,那时候再去看书,才有更上一层楼的体会。”
宋三郎感受到自己被指了一条明路,连忙道:“多谢先生,学生愚钝,接下来这些时日,当如何?”
王怀仁:“你且先静下心来,除去每日要温习的功课,每日的文章策论也不可少。而后,去感受民生。就如这些天,稻香村发生了什么,家里发生了那些事,你是什么心情,将之写下,再扩展到家国之上,以小见大,若有类似的事发生,你当如何回答?”
宋三郎激动,只觉得脑袋中的一团迷雾被人拨开了。
王怀仁继续道:“就拿方才的一个例子来说。”他半开玩笑道,“我是我的亲身经历,来的路上,本以为走大路,会遇到劫匪歹徒,便临时更改了要走小路,哪知小路上劫匪更多,一路上要不是几个家丁拼死捍卫,那些粮食恐怕要落他人之腹了。”
宋三郎听完身躯一震,霜灾这些天来,外头竟然已经如此…
王怀仁看着他的反应,继续说:“这要是换做你,你有何感想?”
宋三郎思索片刻,还是坚定道:“气愤。当今圣上以德治天下,平定乱邦,安身立民,大灾之下人人惶惶,食不果腹,怎能舍去了立命之本,去迫害其他无辜之人。”
王怀仁拍了拍宋三郎的肩膀,笑道,“三郎啊,你是正确的,我也很气愤!”
“但你终究还是太年轻。”
“我倒是认为,气愤之下还可以再有另外一方面反思,为何会如此?这样的事为何会发生?难道这些百姓都是甘愿成为匪患么,谁不想安安心心待在屋子里,儿孙环绕,生活平稳。”
王怀仁拿起笔,在纸上写了一个“官”字。
“从官府层面,哪些是官府失职的方面,这样的事是不是可以杜绝,若是下一次再有这样的大灾,官府给如何应对?”
他拿起笔,又写了一个“理”字。
“当然,人性的角度也不能忽略,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吃饱穿暖,也就没有那么多礼数可言,讲理的大多数都是读书人,但如今大顺朝读书人又有几何?你瞧那些山匪,那个读过多少书?若是人人都读书知理,这样的事会不会少,从根源上杜绝。”
紧接着,王怀仁又写了一个“国”字。
“若是这样的大灾遍及全国,上下民众沸腾,民不聊生,此刻朝廷应该怎么做,若是灾难更为严重,又会如何?这些,都应该是你思考的东西。”
王怀仁放下笔,“将这些思考清楚了,你那些空中楼阁一样的观点,便能切切实实地落到点子上,落到心坎里。”
王怀仁一下子说了太多话,在宋三郎看来每一个字乃至每一处停顿对自己都至关重要,他从未觉得自己的脑子有这样清晰的顿悟过。
如一盏明灯,点亮了前路。
王怀仁笑着拍了拍宋三郎的肩膀,“三郎,兴宁书院是个好去处,日后去了县学里头,可常去找我探讨文章。”
宋三郎反应过来,对着王怀仁连连道谢:“多谢先生,先生圣言,为学生指点迷津,学生感激不尽!”
王怀仁只是摆摆手笑着。
宋三郎拿起笔,将方才王怀仁写字的纸小心翼翼叠起来,放到胸口的袋子中,而后顺着王怀仁给的思路继续往下写,脸上尽是坚定之色。
王怀仁也不打扰他,起身来到宋老汉等人身边,毫无形象拿起一个滚烫的芋头,被烫的又放在一边,引得宋家人偷笑。
宋老汉看着坐得笔直的宋三郎,问道:“这孩子,掉书窝里去了,一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看书。”
王怀仁咬下一口热气腾腾的烤芋头,笑着道:“你家三郎啊,前途大着呢,这孩子毅力强,定力好,不是池中之物。”
一家人说说笑笑,宋老汉定了定神色,问道:“伯远,你方才说,来的路上碰着了山匪,咱们稻香村天遥路远的,也不知道外头是个什么情况…”
王怀仁咬着的香糯烤芋头停顿了一秒钟,他似悲叹又似感慨,“要变天了。”
第39章 暴雪肆虐
这话惊得一屋子的人心跳都慢了一拍。
除了还沉浸在策论里的宋三郎与正围着要看小兔子的三个小子,屋内所有人都眉头紧锁。
几个娃子听完王怀仁讲的策论内容之后,挠了挠头就各自玩去了。他们现在还听不懂那些太过庞大的理论。
宋明玉乖乖窝在林老婆子的怀里,听到王怀仁这话也忍不住竖起小耳朵。
王怀仁将吃了一半的芋头放过一边,想了想继续道:“霜灾南下,第一个受害的就是咱们徽州府,州府那边已经派兵到各个县城救援。但,还是于事无补。”
“路上全是打家劫舍的山匪,还鼓动不少百姓也加入山匪的行列,趁乱起兵造反的人不少,拉帮结派地占领山头,就差自立为王了。”
宋大郎眉头紧皱惊诧道:“占领山头?”
宋家人心里担忧,要是这土匪成帮结派地来这立寨子,自家还就在山脚,到时候自家还有什么活路。
王怀仁看着宋家人的面色担忧,斟酌着说:“不用担心,暂时不会到福满镇这边。陈舟已经派人来盯梢这些山头了。”
宋老汉想到大山里的那些豺狼虎豹,也缓了一口气道:“就算那些个王八羔子要来,也得先问问那大山里头的野兽们答不答应。”
林老婆子也道:“对,这大山里头这么多野兽,就算那群土匪想来,也能叫他们有来无回!”
这么一对比下,林老婆子还是更希望山里多些吃人的野兽,至少那些野兽没事不会跑到山下人烟处溜达。
但人会啊,不仅会,还会来抢你的粮食,说得更严重些,杀人都是常事。
柳雪梅忍不住问:“那官府为何不派兵将那群山匪给剿了。”
王怀仁道:“这场大灾在北方害了良久,持续了四个多月。官府治灾筋疲力尽,北边民怨颇深。说句大逆不道的,北边都要反了,叛军一波波揭竿而起,近乎燎原。朝廷那些大官吵的不可开交,哪有精力来管咱们南方。”
“就连苏知州派兵来下治的每个县城救援,还都是顶着谋逆的大罪,动的调兵权。但就算是这样,情况也难以控制。”
气氛一下子沉静下来,只有炭火燃烧时的爆裂声和鹅毛大雪落在屋檐,落在地上,落到每个人心里的碎裂声。只留一片冰冷。
宋家几辈子的农民,不懂这么多朝廷方面的事,但也知道,这种情况要是继续下去,恐怕会越来越不妙。
他们不关心那些家国大义,但是生活还得继续。
宋老汉只觉得背后冷汗直流,眉头紧锁:“那这怎么办,总不能没人管了吧。”
王怀仁叹道:“管还是要管的,县太爷出令了,要每个镇子上的富户出人出粮,救治各方灾民,先安抚民心。”
宋大郎听闻眉头皱得更深,道:“此计不妥,富户早就听到了大灾要来的消息,早早就已经囤好了粮食做足准备,且深宅大院里的家丁护卫也不是吃素的。那些游荡的无赖不是傻子,他们肯定也知道富户家里有钱有粮,就是因为知道富户们的实力和准备,才退而求其次,去打家劫舍一些普通人家。”
“若是强行让富户们开仓救济,又要出人又要出粮,怕是会引起富户们的反抗。”
王怀仁赞许地看了一眼宋大郎,“你说的不错,此计的缺点正是如此,若是处理不当,不仅会适得其反,还会使本就混乱的现状更加不堪。”
林老婆子也觉得有道理,不由得着急:“那便再无其他方法了么?这可如何是好啊。”
宋老汉和林老婆子经历过之前一次史无前例的大灾荒,那时候成百上千的人背着包袱离开家乡逃难,遍地都是死尸,饿殍遍野,也只有江南这一处地方尚且安稳。
那一次的经历,让宋老汉和林老婆子对混乱和灾难有着非常强烈的抗拒和排斥感,他们只想安安稳稳活着。
王怀仁沉默了会,拿起一旁半凉的烤芋头,继续剥皮:“如今最好的办法就是尽量安抚百姓,救济工作仍在继续,接下来如何,还得看天命了…”
宋明玉盘算了片刻,脆生生开口,天真道:“王伯伯,那些人是因为没有吃食,才会加入山匪的,那他们为什么不去找粮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