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幸而书砚提前考虑周全、安排妥当,不然这次可真要两手空空上门,实在失礼。
  家丁们得了示意,一趟接着一趟,肩扛着沉甸甸的粮袋稳步走进小屋内。不多时,竟将原本空荡的房间填得七七八八。
  眼见家丁还要去搬,林老婆子赶忙阻拦,连声道:“使不得,使不得!这么多东西,我们已然受之有愧,实在不能再拿了!”
  一个家丁却坚持将最后一袋粮食稳稳搬下,神色平静,淡淡说道:“婶子,这是最后一袋了。”
  宋家人望着原本储量寥寥、此刻又被填满的小屋,一时都陷入了沉默。
  自家并非没有粮食,只是都藏在地窖里了啊!
  宋老汉对王怀仁拱手:“王老爷,这么多珍贵的东西,我们着实受不起,这……”
  王怀仁摆了摆手,“宋老哥,别说这种话了,不然哪有两手空空就上门蹭饭的道理。”
  林老婆子连声说:“您是咱家的恩人,别说是一顿饭了,就是顿顿来也是没问题的,这恩人上门哪里有还要带着东西来的道理。”
  “以后您想来便来,咱们没有那么多的虚礼。”
  宋家人也笑着应和。
  书砚和王怀仁也笑,表示有空可要常来蹭饭了。
  王怀仁笑呵呵的,看向几个玩闹的孩子,眼神越发慈爱,笑道:“这几个孩子长得机灵聪慧,听说已经去社学读书了?”
  听到夸自家孩子聪明的,宋家人没一个不高兴的,纷纷欣慰看向几个小娃。
  每个人抓了满手的雪进屋,正找了个椅子蹲着捏小雪人玩,笑声荡平了屋内所有人心底的涟漪。
  宋老汉心底一暖,道:“除了文哥儿明年开蒙,另外三个都已经在社学读书一年了。”
  王怀仁闻言,心中对宋家人更为满意。
  家中竟是每个小娃都会送去读书,试问那个农户家能做到如此。
  “江哥儿,云哥儿,文哥儿,还有囡囡,快过来。”林老婆子对着几个孩子招手道:“过来见过王老爷。”
  “我这个岁数,称我为爷爷便好。”王怀仁笑道。
  “王爷爷!”
  几个娃子闻言便舍了几个的小雪人,上来围成了一圈,甜甜叫着。
  王怀仁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哎哟,乖孩子们,快过来,让爷爷抱抱。”
  宋知江和宋知云长得一模一样,俩人也不怕生,感受到这位王爷爷慈眉善目的,叫着‘爷爷’扑到王怀仁怀里。
  王怀仁只觉得自己心都要化了,眼泛热泪。多日辗转反侧的虚无终于落到地上成了现实。
  如果这是一场梦,那他希望永远都不要醒来。
  “江哥儿!都抱过你了,该我了!”宋知云气道。
  宋知江心安理得继续待在王怀仁的臂弯里,不动声色对着宋知云做了个鬼脸。
  宋知云生气,眼泪要落不落。
  王怀仁反应过来,略带歉意将两个孩子都抱着,“两个乖孩子长得太像啦,爷爷眼睛花,没认出来,该罚,该罚。”
  他眼神示意了书砚一下,书砚立刻心领神会,从兜里掏出一个用红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小箱子,递给王怀仁。
  王怀仁从袋子里取出两个小巧精致的银锁,上面清晰地刻着“平安”二字。
  他在两个小孩面前轻轻晃了晃,银锁上的小铃铛发出清脆悦耳、叮叮当当。
  笑着问道:“喜不喜欢呀?”
  两个小孩看到精美的银锁,眼睛一亮,先是扭头看向朱秀儿和林老婆子,在得到两个大人肯定的默许后,这才转过头,齐声说道:“喜欢!王爷爷送的都喜欢!”
  王怀仁和书砚都忍不住笑了起来,对这两个懂礼貌、知礼数的小孩愈发喜爱。
  当下,王怀仁便小心翼翼地给两个孩子戴上了平安锁。
  书砚笑着说道:“老爷早知道家里有四个孩子,特地吩咐铁匠连夜打了四个银锁。这还有两个呢,另外两个孩子也过来戴上吧。”
  柳雪梅一听自家文哥儿也有份,笑容愈发灿烂。
  很快王怀仁便给四个孩子全都戴上了小银锁。
  这银锁做工精巧细致,样式新颖别致,一看便知花费了不少心思。
  宋明玉小手轻轻摸了摸,而后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到衣襟里藏好。
  暗想着,这可是实打实的银子,往后要是碰上啥难事,也能有个应急的傍身钱。
  孩子们对于脖子上精巧的银锁都开心不已,对王怀仁更加亲近,嘴跟抹了蜜一样‘爷爷’喊着。
  大人们不禁都笑起来。
  林老婆子也适时说道:“一路奔波,想必都饿了,咱们
  开饭吧。”
  几个孩子终于盼到开饭,兴奋得又蹦又跳,“开饭啦,开饭啦!”
  宋老汉笑着打趣道:“几个小馋猴,一天到晚就眼巴巴盼着吃饭。”
  林老婆子笑道:“雪梅做饭好吃,孩子们爱吃饭,也是好事。”
  柳雪梅也笑,“还得亏爹娘平日里给我机会,我平日里也没啥别的事儿,就爱琢磨琢磨饭菜。不然平日在家也闲得浑身不自在。”
  柳雪梅这话一出口,众人又是一阵笑。
  很快就落了座。
  王怀仁夹起一块芋头蒸肉,放入口中细细品尝,软糯香甜的口感瞬间在舌尖上弥漫开来,再加上肉经过爆炒后那油滋滋、令人垂涎的香气,还有一种说不出的调料,带着酸酸甜甜的独特滋味。
  几种味道完美融合在一起,香气四溢,勾得人食欲大增,欲罢不能,让人舍不得一下子吃完。
  王怀仁毫不吝啬地夸赞:“柳娘子,这道芋头蒸肉实在是别具一格、新奇得很,我此前从未尝过这般独特美妙的口感。依我看,就算是县里那些大酒楼的掌勺大厨,手艺怕也比不上柳娘子。”
  柳雪梅听了,笑得愈发灿烂,谦逊摆手道:“王老爷过奖了,都是自己瞎琢磨捣鼓出来的。您要是喜欢吃,等会儿我再多做一些,您带回去热一热,下一顿还能接着吃。”
  书砚听着这淳朴又实在的话语,不禁莞尔。
  自家老爷身居官场多年,这些年不知有多少人挖空心思、绞尽脑汁地来讨好巴结。
  有的想拜入门下求得庇护,有的自荐为奴以求飞黄腾达,还有人劝老爷娶妻,可哪一个不是心怀鬼胎、各藏心机。
  像这样毫无保留、质朴纯粹的话,他已然太久未曾听到过了。
  王怀仁哈哈大笑,“那便多些柳娘子了,回去我可得省着点吃。”
  宋老汉也笑,难得豪放开口一回:“想吃就来!宋家的大门永远为您敞开。”
  孩子们也纷纷闪着亮晶晶的眼道:“王爷爷要常来,要常来。”
  满桌子的人又欢畅笑起来。忘却了现实生活中的所有困顿与不易,继续畅快吃着美味。
  屋外大雪仍旧飞扬,白茫冷冻的雪将整个世界覆盖了个彻底。
  屋内欢声笑语,饭菜的香味弥漫,暖烘烘的炭火温暖着每个人的心田。
  林老婆子看向坐在门槛处等候的几个家丁,手中的筷子停顿几秒,“门外的几个郎君,快进来一道吃饭吧,锅里头还有不少呢。”
  “雪梅,快去把人请进来。”
  几个家丁一听,顿时受宠若惊,站在那儿手足无措,像几桩呆木头。
  其中一个家丁结结巴巴地说道:“我们……我们不能……”
  柳雪梅放下筷子上前,热情说道:“什么不能的,你们大老远过来,方才还搬了那么多大麻袋子,换做是我家二郎,这时候都能吃下三碗大米饭了。快进来吧,屋里暖和,吃口热乎饭。”
  王怀仁看着几个家丁,微微点头示意。
  几个家丁见状,像是得了圣旨一般,带着几分惶恐与不安,小心翼翼地走进屋来。
  他们都是卖身进府里当差的家丁,只因身强体壮、浑身腱子肉,是干活的一把好手,这才被留了下来。
  平日里就盼着能有口饱饭吃就行,能和老爷在同一个屋子里吃饭,这可是他们做梦都不敢想的事儿。
  宋二郎起身过去帮忙,很快从厨房端着饭菜出来,这些都是一直温在灶上的,还热乎着。
  一路端出来冒着氤氲的热气,几个家丁瞬间红了眼。
  可几个家丁说什么都不和王老爷同坐一张桌子吃饭,说是规矩不能逾越。林老婆子无奈,看着自家的桌子也确实坐不下这么多人,连忙示意宋老汉搬来一张小桌子,把饭菜放在上面,让他们在旁边吃。
  即便如此,几个家丁已然感动得不行,眼眶微微泛红。他们低着头,大口大口地吃着饭,心中感激无比。
  这是他们吃的最香,最好吃的一顿饭。
  王怀仁看着这一幕,心中更为触动。
  宋家人他们淳朴善良,待人和善。若是拂了他们的好意,反倒显得自己生分,不近人情了。
  林老婆子看着几个壮汉猫在凳子前开始吃起饭来,这才满意地点点头,转头继续吃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