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他对年惜月这般好,又最心疼她生下的三个孩子,往后这皇位,说不定就要落到福煜或者福溱头上,等他们再大些,他会做出安排的。
只要年羹尧还有点脑子,就知道该怎么做。
他可不信年羹尧会做那不臣之事。
他家惜月,就是想太多了。
胤禛也能理解。
他现在是皇帝。
皇帝都怕别人功高震主。
年惜月当然会担心自已的兄长日后成为那样的人,被他给灭了。
……
九月底,十四阿哥只带着几百亲兵回到了京城。
他并未第一时间觐见胤禛,而是去了寿康宫,给德太妃请安。
之前浑浑噩噩,有些失心疯的德太妃,见了十四后,突然正常了一些,和儿子抱头痛哭,一个劲儿的向儿子道歉,说自已对不住他,没有帮他守好这江山社稷,导致皇位被胤禛抢了去。
母子二人丝毫不在意这些话会不会被旁人听了去,说白了,就是没怎么把胤禛这个皇帝放在眼里。
德太妃也就罢了,她毕竟是胤禛的额娘,神智又不太清醒,嘴里肯定没把门,想说什么便说什么。
可是十四阿哥也这般肆意妄为,可见他对胤禛抱有多大的敌意。
寿康宫里发生的事,没多久就传到了胤禛耳朵里。
胤禛刚刚处理完政务,正打算去永寿宫坐坐,听闻此事后,立即下了圣旨,命十四阿哥“允祯”改名为“允禵”,封允禵为恂郡王。
胤禛登基之后,兄弟们为了避讳他的名字,便一起改“胤”为“允”了。
等到了永寿宫后,他又下了一道旨意,言恂郡王允禵乃先帝爱子,先帝临终前,允禵未能守孝灵前,实乃一大憾事,作为帝王,他深知允禵一片孝心,自当成全他,命恂郡王允禵三日后前往景陵,守陵三年,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
年惜月一听他下了这样的圣旨,就知道允禵把他惹毛了。
别说是胤禛了,换做任何人,都会生气。
他的皇位明明是皇帝传给他的,名正言顺。
在德太妃和允禵母子二人心里,却成了他偷的抢的。
凭什么?
凭他们脸皮厚?
要比谁更不要脸吗?
真的太过了!
“我原本打算给他个闲职干干,过几年再视情况而定,他既然这般桀骜不驯,认为我对不住他,那便让他去景陵待着,去皇阿玛面前悔过吧。”
第368章 离了谁都行
允禵不认皇阿玛定下的继承人,便是不孝。
胤禛的脸色有些不大好看:“皇阿玛给他兵权,让他执掌西北军,是为了平叛,不是让他握着兵权来和我对着干,他既然这般拎不清,就该好好清醒清醒。”
年惜月倒是理解胤禛的做法。
他已经是帝王了,哪怕允禵心里再不满,事已成定局,他又能如何?
但凡他知进退,好好在兄长面前说几句好话,以胤禛的脾气性子,也不会亏待他这个一母同胞的兄弟。
胤禛并非是个没有容人之量的人。
人家倒好,回来之后不先来觐见胤禛,却去和德太妃抱头痛哭,母子二人一起数落胤禛的不是。
他们怕是还没意识到,胤禛已经做了十个多月的帝王了,他不再是从前那个雍亲王了。
允禵这些年把德太妃的偏心当做理所当然,胤禛让他让惯了,他便觉得所有的一切都是他的,包括这皇位。
还真是被宠坏了,不知天高地厚,怪不得胤禛会这么生气了。
年惜月向来胳膊肘往内拐,这会儿自然和胤禛同仇敌忾。
“皇上别生气,你只是答应先皇,不到万不得已,不伤他们几人的命,可没说他们做错了事儿不惩罚,允禵今日犯下这大不敬之罪,若非他是你的亲兄弟,早就掉脑袋了,你让他去守陵,已经是开恩了。”年惜月说道。
胤禛闻言点了点头,片刻之后才叹息一声道:“惜月,这帝王还真不好当,我从前见皇阿玛坐在这个位置上,俯瞰天下、风光无限,等自已坐上来,才知道高处不胜寒,幸亏还有你和孩子们在。”
也亏得年惜月是个厉害的,心也大,平日里没把他当皇帝看,不然他更觉得自已是个孤家寡人了。
他为何总喜欢来永寿宫?
因为到了这儿,他才觉得自已是个人,也可以有人的喜怒哀乐,也可以软弱,也可以伤心难过。
不管出了什么事,他都可以毫不保留告诉她,而她,永远都站在他这边,护着他。
这种被人信任和袒护的感觉,真的很好。
哪怕他是皇帝,也需要啊。
从前这般对他的,只有养母孝懿仁皇后。
出了这地方,他就是天下之主,要扛起江山的重担,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和怯懦了。
“那皇上得空多来永寿宫坐坐,咱们福臻都会喊“爹爹”了。”年惜月笑道。
再过两日,孩子就满周岁了。
让他喊“阿玛”、“额娘”,那是不可能的,喊“爹爹和娘”,还勉勉强强。
因先帝一年丧期未过,年惜月和胤禛也不打算大办,让宫里的主子们聚在一起看孩子抓周,用一顿午膳即可。
内务府已经准备妥当了。
“我最近可是天天都来的。”胤禛笑道。
过夜就算了,他毕竟在守孝,万一一个没忍住,她又怀上了,那可不好向天下人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