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他晚年吃斋念佛,最受不得这种场面。
  先帝阖上眼睛。他和太子其实是世上最寻常的一对父子,偏偏生在天家,于是每一次争吵都会被放在天平上,仔细衡量哪怕轻微的偏移。人的感情是会一点点消耗的,何况他承认自己有私心,又贪婪,以至于活够了年纪,却为了较劲而不肯退位让贤。
  老人忽然又撕心裂肺地咳了起来,就像面对死亡的阴影惨声叫唤的头狼。
  很快,跟在他身边服侍了最久的宦官高长吉就赶到了他的床前。太子以他不能受惊为藉口,回绝了所有朝臣探视的请求。此时此刻伴在他身边的,也就只有这样一个不入流的太监。
  先帝又咳了好一会,眼中满是血丝,高长吉服侍他许久,也不禁面露不忍之色。
  “陛下,”他侍立在床边,脸色有种微妙的不安,但还是低声说,“陛下贵为天子,有神明庇佑,只是切勿劳神,定能化险为夷。”
  先帝闻言,浑浊的眼珠却闪烁了一下:“长吉,你心里有事。”
  见被宿病的主子猜出,仿佛是断开了心中最后一根弦,高长吉咬了咬牙,飞快地打量了一下周围空无一人的环境:
  “奴才万死,陛下有大恩于臣,臣便做不得丧尽天良的事。东宫干政,宫外头要来见陛下的人都给回绝了。但现时太子被琐事绊住,蔺家那位大人找上我,要我替他引见陛下。奴才想着,陛下或许还有什么事情放不下心,所以应下了,还准备了纸笔……”
  他这番话若是被太子听到,十条命也不够死的。
  “蔺家果然忠臣本色,朕难得没有错付,难为你们了,”
  局面惨淡到这一步,先帝脸上也有几分动容,悠悠叹道,“让蔺大人进来吧。”
  在那个夜晚,用来祈福的红烛淌下长长的热泪,又在平明的薄暮前冰冷地凝固。忠臣见着明主,少不得泪眼模糊,恨不得剖出一颗血淋淋的心来和陛下的境遇换上一换。
  好在先帝的神智却因此清明了许多,他勉力坐在病榻上,那气度俨然和在龙椅上的帝王一般无二。
  蔺大人提到他进宫时,角门外那座低低的藏书楼烛火还未熄,不知有没有被人瞧着。那是太史官魏珙的府邸,除此之外,绝没有任何人被惊动。
  他还提到了目前的政局,所有人都心有疑虑,太子却手段强硬,不容任何反对的声音,仿佛先帝驾崩的消息注定要在数日之内传出。
  帝王尚且未死,不知听到这些话,心中如何反应。
  也不会再有人得以知晓当时的先帝如何反应。
  那是陛下保有神智的最后一个晚上,第二天他就陷入了无休止的呕吐和晕厥中,直到死亡最后降临前,都不再睁开眼睛。这样看,最后的一夜未免结束得太快,比以往的任何一个晚上都要短促。
  宦官高长吉日后被处以极刑时,说出了这一夜发生的事。
  但他能提供的信息寥寥无几。
  平明未至,蔺大人悄无声息地从宫门离开,手中拿着陛下留下的最后的遗物。
  君臣洽谈时,他并不在殿中,他只两人的谈话声一刻也未曾止息,带给陛下的笔墨,有被使用过的痕迹;陛下的私印开了封,用来颁布奏折的竹纸更是消失无踪。他掩盖了所有的踪迹,然而在东宫严密控制的宫廷,即使他归为宦官之首,也无法彻底将已发生过的事情洗清。
  他早就猜到了自己的结局,然而在太子——不,登基的新帝面前,他仍旧饮恨而终。他恨自己最后的反抗被揭发得太快,恨新帝的雷霆手段。
  先是无意察觉此事的魏珙,接着是始作俑者的他,最后是还没来得及发出警告就彻底覆灭的整个蔺家。
  高长吉不知道陛下最后留下了怎样的遗诏,但固执地相信它能改变一切,只可惜……
  来不及了。
  季瑛想象着命运被一纸奏折牵动的所有人,想象着他至死没有透露出一个字的父亲,想象他被囚禁的族弟,沉没在湖底的几具尸骨。在寂静无人的暗室中,不知是何心情,他弯起唇角忽然断断续续地笑了出来,难听的笑声持续了一会,甚至需要他伸手掩盖。
  他的手指在奏折上划过,上面的每一个字都清晰地灼烧在他深不见底的眼眸中。
  每一个字都刻入了他的血和肉。
  他是这个世界最熟悉这封奏折的人,即便是和所有的活人和死人对比,他也有自信这么说。
  季瑛花了一小会时间思考自己有没有准备好,摧毁掉一切的时间总是短暂而仓促,然而身处其中的人却需要进行漫长的对痛苦的反刍。随后他有点头晕目眩地意识到在这个问题面前,自己有没有准备好是最次要的,因为一切都在发生。
  楚怀存拉住了他的手,不容置疑地拉着他向前走去。
  从年少时一直爱到现在的人从来没有身处事外,他从那个无所求的少年走到现在,咽下了无数危及性命的挫败和官场上的尔虞我诈,成为了平步青云、人人称羡的楚相。他从没有打算止步,因为他清楚他所求为何。
  多么不可思议啊,季瑛想,他从来不相信世间有奇迹。可是——
  找到他。
  即使那是一个面目全非,满身尘埃的他。
  季瑛跌跌撞撞地跟上了对方的脚步,他在这条深不见底的坎途已经走了太久,注定无法求救,心知只有自救是得胜之法。直到今天,才明白有人并肩行走,仿佛就能有无穷无尽的勇气。他的脚步没有加快,但走的更稳,塑造他如今模样的一切仍旧沉甸甸地压着他。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