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她的重心怀疑便落在了宋凛一家身上。
宋凛抬头,“当你有一条比科举来银两更快的途径,科考就已不重要了。” 黑衣人每次来百两黄金,连着五六年,他一家五口生计一辈子都不会再成问题。
陆简昭下敛视线,借着城楼灯火,他看清地上跪着的宋凛抬起的视线里,藏有懊悔不甘,他朝身后常幸招手,“派人把他们一家押入司昭府地牢。”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他和檀允珩带着少许衙役,接着往城外三里地走。
城外三里,是处有烟火人家的小村庄,每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住在山腰上,山上下都是农田,近些日子秋收正忙,这会儿还有零星灯火照着院中百姓捡粮食。
黑夜如幕,星光无垠,夜风吹着田里庄稼飒飒作响,像一段有节奏的乐击,丝毫没影响半山腰十几户人家一日农忙结束坐在院中捡粮食的好心情。
“今岁又是个好收成,粮食除了自己剩的,剩下的还能卖好些银两呢,够花两年的了。”
“咱们粮食拿进城卖,人家给的价钱高。”
“还是多亏圣上利民政令,咱们靠天吃饭的百姓,才能有银两拿。”
……
一院中几口坐着闲淡,没注意到山上已有人蛰伏许久。
错落的田地引上山顶,平地田间,收了一半的庄稼地里,几名黑衣人藏匿其中,弓着腰手中持着长刀,眼神犀利朝着一个方向看去,是通往山顶的唯一块石铺的路。
几人等来等去,无一人不耐烦,没等来那一家五口,倒是等来了不速之客。
司昭府的两位司昭,还有十多名佩刀衙役。
离都城三里地的村落,会是江听闫一家五口的歇脚地,这一家五口没跟黑衣人说去哪儿,也怕黑衣人在出城后要了他们的命,这个村落甚是显眼,一家五口既然已经做了件亏心事,决不能再做一件,将害人之事带到村落百姓家中,山顶就是他们的暂歇地,既不吵到这里百姓,也能防患于未然,毕竟挨着村子,黑衣人即便派人埋伏,也怕有人之地,来日报官。
黑衣人算无遗策,提前派人在山顶埋伏,却被檀允珩和陆简昭识破。
山顶田野除了未来得及坎下的庄稼田,再无一处可躲之地,一览无余,长夜星廖月寂,陆简昭识不清黑衣人,檀允珩借着寥寥星光识得清,她也认不出黑衣人是谁,单黑衣人认识她就够了。
“说说,谁派你们来的。”檀允珩手中握着未出鞘的长剑,找了块高石坐下,那几位黑衣人纷纷朝她这边凑来,跪在麦秸地里给她磕头,衙役迅速将他们围起。
陆简昭长剑紧握在手中,侧身站在她身后,一双眼睛睨着地上跪着的几个黑衣人,长风不断吹着他身后不比他矮的庄稼,他似屹立不倒的青松,又匿在阴暗里,风有阴冷,身覆寒霜,眼神淡淡,透着决绝,令人胆寒。
持刀为首的黑衣人刀锋向下,拱手的功夫,众黑衣人咬舌自尽,纷纷倒地。
常幸上前查探,确认黑衣人都没活气,拱手道:“大人,死透了。”
檀允珩握剑起身,“将他们抬回司昭府。”
衙役抬着黑衣人的尸体轻步走在前头,檀允珩和陆简昭落在最后,众人脚步轻快,生怕招了这里的百姓,下到路上,陆简昭才道:
“看来是哪个府上养的死士,能养死士的府邸也不少。”四座公主府还有五座亲王府。
檀允珩负手相走,脚边踢了一颗石子,“他们守在这儿,为悄无声息要了那一家五口的命,见来者是我,不敢动手,咬舌自尽。论理府邸死士,功夫绝不在我之下,他们在怕你,陆简昭。”话声温和不适力度。
秋风凉意拂过陆简昭面颊,散了他脸颊温度,忽有一瞬春风划过,似蜜糖甜过万丝刀,他失声一笑,“何尝不是郡主威慑。”明仪郡主是圣上的心肝,谁若是不想要命,才会在郡主跟前挥刀,那群黑衣人是死士,不是无脑死士,能被当做死士培养的,一定是优异的,他们已被发觉,动手绝对会曝露手法,两位司昭大人定会顺藤摸瓜,查到主家头上,被俘等着他们的也是誓死不招,痛苦而死,难保严刑下,不会吐真话,索性咬舌自尽,一了百了,全了主家恩情。
不是在怕檀允珩和陆简昭,二人一唱一和,又何尝不知事实,不过是调侃罢了。
陆简昭的眼疾过了盛夏,疼痛减轻不少,就是夜里无灯下,视物比常人差些,唯独能辨认她的那双眼睛,和步伐。
檀允珩脚尖一转,脚边裙摆绽开,恰似春日于黑夜绽放的迎春,悄然而至,她站在陆简昭身前,负手后倒,发髻中的簪花月下烁光,如夜空精灵,只为她而闪烁。
“我是一个和善的黎民,陆简昭。”曾几何时,在城北塌
陷那日,陆简昭说“为万千黎民来,也为郡主来”,无需单独为她而来,芸芸众生,心中记挂黎民百姓,跟她目的一致,才不会散,单为她而来,是客气疏远。
至于黑衣人不愿杀她,出于她的震慑不假,震慑仅限于现如今,明日事谁也摸不准,他们也未必没存想杀她的心思,是当下并非最好时机罢了,“倘若有一日他们真想杀我,我会毫不犹豫杀了他们,我还是一个和善的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