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哼,这帝位坐得未免太容易了。”一人压低声音,语气中满是不屑,“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火凤印记,便堂而皇之成了天子,谁知道是真是假?”
另一人连忙附和,声音压得更低,生怕被人听见,“正是,宣毕渊所言弘庆帝血脉存疑之事,虽被压了下去,可谁能保证这新帝便真的是陆家正统?天下之大,想找几个后腰有类似印记的人,难吗?那印记说是凤凰,可世间本无凤凰,不过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想到什么,他神色一震,“当年前朝庆帝为夺权,幼时用火烫出假胎记的事,难道忘了?”
“印记是真是假尚在其次,这土地改制才是要我们的命。”高瘦那个咬牙切齿,狠狠跺脚,“赢州、中江搞的那套把世家传承的土地拿来重新分配,断了多少人的生路?如今竟要推到北境,还要波及其他州府,我们家世世代代的基业,凭什么要分给那些泥腿子?”
“依我看,不能再任由他胡来了。”
“咱们暗中联络皇室宗亲,那些皇亲哪个名下没有万顷良田?真要改制,他们第一个不答应,到时一同上奏,还怕陛下不退让?”
“再不然,咱们便要质疑陛下的血脉了,若非并非天潢贵胄血脉,又何必同我们为难,还非要为那群低贱之辈谋好处?”
三人你一言我一语,字字句句都透着对雁萧关的不满与夺权的心思,却不知这番话,恰好被奉命在外巡视的内侍听了个正着。那内侍面色骤变,不敢耽搁,悄悄退了回去,趁着宴席间换菜的空隙,快步走到明几许身边,躬身附耳,将方才听到的话一字不落地禀报完毕。
明几许端着茶盏的手猛地一顿,温热的茶水溅出几滴,落在他洁白的手背上,他却浑然不觉。方才还带着浅淡笑意的脸,瞬间沉了下来,眼底的暖意被彻骨的冷厉取代,锐利的目光带着毫不掩饰的杀意。
他指尖微微收紧,茶盏的边缘几乎要被捏碎,心中怒火翻腾,竟有人敢在除夕之夜妄议帝位,觊觎皇权,妄图阻挠土地改制,置雁萧关于不义之地。
真是活得不耐烦了,他怒极反笑。
稍稍平复片刻,明几许敛去眼底的戾气,抬手示意内侍退下,低声叮嘱,“此事不许声张,继续盯着他们,有动静立刻禀报。”
内侍躬身应下,悄然退去。
明几许抬眼望去,只见主位旁的雁萧关正与雁萧呈拼酒,两人酒碗相撞,发出清脆的声响,雁萧关仰头饮尽碗中酒,脸上带着爽朗的笑意,眉宇间满是意气风发,显然并未察觉方才的暗流涌动。虽即使他知晓,怕也不会在意,他不屑于与这些蝇营狗苟之辈计较。
看着雁萧关酣畅淋漓的模样,明几许心中的怒火渐渐带上了心疼。雁萧关为了大梁平定北境,为了百姓推行改制而呕心沥血,可这些世家老臣只想着自己的利益,全然不顾天下苍生。
他轻轻碰了碰雁萧关的胳膊,声音压得极低,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安抚,“城楼的宫灯和焰火该准备好了,不如带大家去看看?换个景致,也醒醒酒。”
雁萧关会意,放下酒碗,站起身对众人朗声道,“今日除夕,殿内饮酒虽欢,却不及城楼夜景壮阔。诸位且移步城楼,共赏宫灯,同观焰火,不负这良辰美景。”
百官纷纷应和,起身跟着雁萧关与明几许往城楼走去。夜色中的天都城灯火璀璨,街道两旁的花灯连成一片星海,百姓们的欢声笑语顺着风飘来,一派国泰民安的景象。
城楼之上,宫灯高悬,红光映着每个人的脸庞,暖意融融。
“咻……”一声锐响划破夜空,紧接着,一朵绚烂的烟花在天际炸开,金色的光点如同碎星散落,引得众人惊呼。
紧接着,更多的烟花接二连三升空,有的似牡丹怒放,雍容华贵,有的似星雨漫天,璀璨夺目……五彩斑斓的烟花照亮了漆黑的夜空,也照亮了城楼之上每个人的脸庞。
弘庆帝靠在城垛上,望着眼前的盛景,眼中满是感慨,对身旁的黛贵妃轻声道,“许久未见这般热闹的天都了,萧关这孩子没让人失望。”
黛贵妃含笑点头,目光落在不远处的皇孙身上,小家伙正被雁萧呈抱着,伸着小手对着烟花欢呼,稚嫩的笑声格外清脆。雁萧呈看着儿子,又望向夜空中绚烂的烟火,眼底的郁结渐渐消散,或许去北境的决定,真的能让他寻到新的出路。
另一边的大柱伙着几个武官放声大笑,“年节上的烟花比战场上的炮火还要过瘾,明年除夕,可得再多备些,让我们和百姓们好好高兴一番。”
雁萧关听见了这话,目光转向身旁的明几许,两人相视一笑,所有的暗流涌动和质疑不满在这漫天烟火的映衬下,都显得渺小可笑。
明几许看着雁萧关肆意的笑容,唇角亦勾起明艳的弧度,不过是些跳梁小丑,他又何必放在心上。但凡他们敢再兴风作浪,他亦不手下留情便是。
夜空中的烟花依旧在绽放,照亮了万里江山,也照亮了大梁光明的未来。
夜空中最后一朵烟花炸开,金色的碎屑如同流星般坠落,将城楼之上的人影染上一层暖光。喧闹渐渐平息,雁萧关转过身,闭了闭眼,再睁开时,眼底的笑意已淡去,只剩下一片沉静。
他看向身旁的明几许,声音压得极低,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安排好了吗?”
明几许点头,语气平静无波,“都妥当了,有人看着不会出岔子。”
宫城西侧的偏殿里,黛莺和正临窗而立。她已换上一身素白的衣裙,长发未梳,随意披在肩头,衬得脸色愈发苍白,却也多了几分释然的清透。
窗外的烟花映在她脸上,明明灭灭的光勾勒出她精致的眉眼,她嘴角噙着一抹极淡的笑,眼中却翻涌着复杂的情绪,有对过往的追忆,还有对雁萧关、陆从南的牵挂。但很快,这些情绪便如潮水般退去,只余下一片死寂的平静。
成王败寇,本就是世间常理,这条路是她自己选的,结局如何,她早已有所准备。透过雕花的宫檐,她仿佛看见城楼之上的雁萧关与陆从南,一个是九五之尊的帝王,一个是沉稳可靠的兄长,他们都有了各自的归宿。
而她,也该走向自己的终点。
良久,她缓缓转过身,目光落在桌案上跳动的烛火上,那烛火明明灭灭,像极了她这短暂而动荡的一生。她伸出手,轻轻将烛台往桌沿推了推……
烛台倾倒,火苗瞬间舔舐上桌案上的锦布,迅速蔓延开来。
浓烟很快弥漫了整个偏殿,火光染红了窗户,灼热的温度扑面而来。黛莺和站在火海中,没有躲闪,也没有呼救,只是静静地看着跳动的火焰。
耳边似乎响起了十数年前的烈火声,混杂着绝望与哭喊,还有一个少年焦急的身影……
她的神志渐渐迷蒙,身体被高温熏烧的疼痛让她微微蜷缩,可脸上的笑意却愈发清晰。恍惚间,她似乎看见一道熟悉的人影冲了进来,逆光而立,看不清面容,却让她想起了当年被雁萧关从火场中抱出来的模样。
那时的他,就是在这样在一片火海之中,给了她一线生机。
“原来……当年你就是这样救我的啊……”她喃喃自语,声音轻得像一缕烟,“兄长、陛下……对不起……”
最后一丝火光在她眼前熄灭,她缓缓闭上眼,身体软软地倒了下去,彻底没了声息。
城楼之上,雁萧关与明几许刚回到大殿,内侍便匆匆赶来,躬身禀报,“陛下,殿下,偏殿那边已处置妥了,尸骨已收敛好。”
明几许抬眼看向内侍,语气平淡地确认,“都收好了?没出什么乱子?”
“回殿下,一切安好,已按吩咐备好了棺木。”内侍低着头,不敢抬头看两人的神色。
雁萧关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好好安葬吧,选个清静的地方,不必立碑,也不必张扬。”
他终究还是给了她最后一份体面,一份不被打扰的安宁。
一旁的陆从南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他仓促地转身,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颤抖,“陛下,殿下……我……我先回去了。”
说完,不等雁萧关回应,他便转身快步往外走,这是第一次如此狼狈地逃离,背影在灯火下显得格外孤寂,终究难掩那份血脉之痛。
大殿内只剩雁萧关、明几许与雁萧呈三人,雁萧关走到窗边,望着偏殿方向熄灭的火光,眼底满是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