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山上却不同,暮色逐渐漫进山洞,火把烧得噼啪作响。
平日里,山民白天多在外面树枝搭起的窝棚里活动,到了夜间,为防野兽突袭,便会躲进山洞安睡。
今日突发意外,众人来不及获取食物,只能拿往日的存货充饥。
受了惊的孩子此时也已沉沉睡去,大山将大石交给妻子,转身面对围坐在火堆旁的族人们。
跳动的火光照在众人奇形怪状的脸上,若有外人瞧见,定会吓得魂飞魄散,只当误入了精怪的老巢。
“那山下的王爷说要带咱们下山,做他治下百姓。”大山的声音在洞穴里回荡,“你们有什么想法?”
他话音刚落,对面一个十三、四岁的年轻族民便激动地站起身:“去,当然要去!”
这少年身形不算高大,脸上还带着几分稚嫩,却已是族群里能担起重任的汉子。
他垂下头,看着自己右臂狰狞的伤口:“再在这鬼地方待下去,不是被野兽吃了,就是被瘴气拖垮。”
他身旁一位上了些岁数的汉子立刻反驳:“山下有句话说得好,天下没有白吃的馅饼,焉知他不是诓我们的?”
“就是,说不定就等着咱们同意后,他们上山摸清水源,趁我们不备把水流引走,到时候再将咱们弃之不顾。”
不少人眼含警惕,纷纷点头附和:“对,山下的人就是这般狡诈!”
但年轻族人们压不住想要下山的渴望,他们曾见过山下人的生活,哪怕是最贫苦的百姓,日子也比他们朝不保夕的处境强上许多。
此刻,他们顾不上长幼尊卑,七嘴八舌地开口,字字句句都盼着族人们能答应下山。
年长的汉子却不为所动,两方争执不下,山洞里的争论声愈发激烈。
角落里,几个妇人抱紧怀中的孩子,紧紧盯着他们,眼里带着期盼。
男子在山里不好过,女子更甚,她们自然也是想要下山的。
大山眉眼沉沉地盯着对峙的两拨人,眼底满是挣扎,一时也拿不定主意。
最后,他的目光投向山洞最深处几位躺在地上的老者,他们正静静地望着这边。
察觉到他的视线,最靠外的老者勉强撑起身子。说是老者,细看不过三十出头,只是被苦难磋磨得形容枯槁。
“咳咳……”他还未说话,先剧烈咳嗽了两声。
察觉动静,众人看了过来,喧闹的山洞渐渐安静下来。
“听我说,”他喘着粗气,声音沙哑,“咱们被瘴气折磨得生不如死,山下再难,还能比在这儿等死更糟?那王爷肯冒险救大山的孩子,看他这些日子的行迹,也不像是个恶人。”
他身后躺着的另一人挣扎着开口,声音微弱却字字沉重:“难道你们也想几年后变成我们这副模样?我们没盼头了,可你们还有希望!”
这话如重锤砸在众人心上,洞穴陷入死寂。
大山回想起白天雁萧关护住儿子的模样,心头猛地一动,与他相同,刚才还满口反对的人神情也渐渐动摇。
这一夜,大山辗转难眠,直到次日清晨,他终于做出决定。
当围拢的族人用期盼的目光望着他时,他沉声道:“试一次吧。”
不到百人的族群,昨夜几乎无人合眼。此刻见首领拍板,众人悬着的心轰然落地,后知后觉的兴奋如潮水般漫开。
破家值万贯,山中积攒的家什物件要搬下山绝非易事,但年轻女子和孩子们眉眼间已藏不住笑意,走路时脚步轻快地一颠一颠,满心都是对新生活的期待。
只是雁萧关临走时说过三日后再来听答复,这意味着还需熬过两日多。尽管如此,山上的气氛已明显轻松许多。
转眼三日过去,第四日清晨,天方亮,洞里洞外不少人已经开始热火朝天地收拾行囊,没过多久,山洞不远处便传来动静。
大山以为是族民带着雁萧关等人提前来了,神色一喜,抬脚便要迎上去。
可等看清来人模样,他脸上的喜色瞬间一滞。
潘家管事骑在毛驴上,带着五六个护卫施施然走来。
护卫们背着的背篓里,装着白花花的盐巴和零星陶器,都是山中最稀缺的东西。
潘管事翻身下驴,神情倨傲:“你前次让人带话到潘府,说你这里有上好的虎骨和灵芝。”
大山脸上的笑意瞬间变得僵硬,在对方精明的目光下,犹豫片刻后,终于点了点头:“是。”
潘管事站在一丈开外,仿佛靠近一步都会污了自己的眼,他背着手瞥向别处,颐指气使地吩咐:“去,把虎骨和灵芝拿来瞧瞧。”
大山偏头示意身后族人,很快便有人从山洞里抱出两筐东西。
潘管事皱着眉凑近,从筐里拎起一块成色极佳的虎骨,嗤笑出声:“这骨头品相一般,最多换三斤盐。”
大山指甲深深掐进掌心,这虎骨在山下至少能换整车粮食!可他瞧着族人们期盼的眼神,最终只能咬牙点头。
山里缺盐,若没这些交易,他们又哪里去寻来盐。
见大山表现,潘管事眼中闪过不屑,又盯上另一筐中的灵芝。
他随意瞟了一眼,鼻腔里哼出冷笑:“个头倒是凑合,不过山那边几个部落前些日子刚送了批更好的来,东西一多,就不值钱了。”
他顿了顿,假惺惺道:“算了,看在你们辛苦的份上,再加三斤盐、两口陶锅。”
说罢,不等大山回应,便挥手示意护卫将虎骨灵芝捆上驴背,又从背篓里抓出盐巴和陶器丢出,动作像是在打发乞丐。
大山与身旁几个族人慌忙抢步上前,手忙脚乱地接住抛来的盐巴和陶器。
潘管事早没了耐心,转身便要离去。
就在这时,山洞里跌跌撞撞冲出个小小的身影,是大石。
这孩子前几日受惊过重,接连病了两天,此刻好不容易有了精神,一眼望见父亲怀中的陶锅,山里陶器稀罕,他眼睛瞬间发亮。
他脆生生地喊道:“阿爹,这些也是我们要带下山的东西吗?”
正跨上毛驴的潘管事动作猛然僵住,猝然转身,目光剜向大山。
他眯起眼睛,在孩子和大山之间来回打量,脸色瞬间阴沉下来。
潘管事能被潘大洪派来与山民交易,自然不是蠢人,这些年他靠着压价可是赚得盆满钵满。
仅凭大石的只言片语,他便猜出了山民们的盘算。
“你们是在山上待傻了不成?”潘管事嗤笑着,目光扫过众人狰狞的面容,“就你们这副模样,下山都能把赢州百姓吓得三魂出窍!”
他说得信誓旦旦:“那王爷可是天都来的,天都贵族最看重形貌,见了你们不把你们当妖怪烧死才怪!”
他故意压低声音,语气阴森:“实话告诉你们,那王爷表面仁义,实则一肚子坏水,八成是想把你们骗下山去生祭。”
这话如同一盆冷水兜头浇下,大山望着潘管事离去的背影,又转头看向身后族人们的脸,脸上再不见了笑容。
第144章
在大梁朝, 尽管中原附近地区受礼制影响,以活人为祭的行为已逐渐被视作恶俗。但在诸如交南地这样的地方,人祭依旧存在。
尤其盛行于十万大山之中。
为争夺领地, 两族交战过后, 甚至会将战俘的面皮生生剥下,制成鬼面, 用于击鼓祭祀,妄图以此求得福祉。
更有“人祭虎兽”的可怖习俗,山民会直接将活人投喂给老虎,希望借此消灾避难。
与大山一同变了脸色的山民不在少数, 他们栖居于这片山头, 山下的情况瞒不过他们,他们自然还记得数月前风暴肆虐,雁萧关治下的土地险些被洪水冲毁的惨状。
潘管事那句“人祭”言犹在耳, 许多人不寒而栗。
大山死死攥着手中陶罐,指节泛白, 作为部落首领, 他不仅武艺高强,更比寻常族人多几分心思。
他越琢磨潘管事的话, 越觉得有道理, 顿时,先前对山下生活的向往, 已化作满心警惕。
他怎能拿全族性命冒险,带着大家往黄泉路上走?
当初他们之所以敢与雁萧关对峙,是仰仗着对山林的熟悉,即便对方人多势众,也能借地形周旋, 甚至用瘴气设伏。
可一旦下了山,没了山林庇护,部落这点人手如何敌得过雁萧关的精兵?想到这,他几乎要彻底打消下山的念头。
山民里却仍有不少族人犹豫不决。
有人涨红了眼嚷道:“潘家那管事没少欺压咱们,仗着咱们不能下山同山下人做买卖,满嘴谎话骗走多少山珍?这次八成也是诓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