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亲人相聚自是亲热欢喜。尤其孙大人夫妇见到谢阳和谢春两个小孩,更是眉开眼笑,喜不自胜。又拿出些新奇西洋玩意儿送给孙子,两个小孩子也欢欢喜喜,爱不释手。
  谢阳和谢春虽然是双胞胎,但是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兄弟两人相貌也渐渐有了不同:
  谢阳相貌类似父亲,生得皮肤白净,五官秀气,
  而谢春相貌尤其肖似母亲,浓眉大眼,目光灵动。
  因此孙大人和谢春祖孙两人相貌也是颇为肖似,此时一见便格外亲近。
  只是谢老秀才年纪渐长,现在体力大不如前。稍稍应酬一番,老人家精力就有些不济。
  加上谢老秀才夫妇一口南京腔调,孙大人夫妇又是带着岭南口音。虽然都说着官话,沟通也有些勉勉强强。
  因此陆氏看准时机便借故告辞,请丈夫一同回里屋去,留下女儿女婿陪同亲家,也好说些体己话。
  两位老人走后,孙嫣然便问起母亲:“小妹妹现在如何?怎么没一起来见姐姐姐夫和两个小外甥。”
  孙夫人原本笑盈盈的脸上顿时有些黯淡,带着歉意的微笑,对女儿女婿说:“最近小囡囡身子不大爽利,就没出门来。”
  接着又放低音量,柔声用岭南方言和女儿说了几句,说罢母女两人相顾叹了口气。
  本来孙家三人照顾着女婿和谢阳谢春在场,虽然有口音,也都说官话。
  谢凡想着小姑娘可能有些不方便的地方,他也不多追问。就转向岳父孙大人,问起孙家打算去何处居住?
  听孙大人说刚刚回京,暂住岭南会馆,之后住处还没定下来。
  他便说起:“隔壁有一处宅院,原先所住一户人家也是在京中做官的,前一阵刚致仕归乡,正好空了出来。”
  孙嫣然也知道隔壁有了空屋,连连点头,附和着说:“这宅子不大,租金不贵,但也干净齐整。还有个相熟的张牙人,颇为老实诚恳,正可以托付。”
  孙大人今日见了两个小孙子格外欢喜,也想以后多见见孙子。而且孙嫣然怀孕月份也大了,住得近些也方便照应女儿生产。
  此外苏州胡同对于京官来说,很是方便入宫上朝和平日应卯做事。所以孙大人同夫人只是略略商量就答应下来。
  翁婿两人闲话了几句家长里短之后,便说起公事。孙大人尤其关心谢凡即将担任北直隶乡试同考官。
  做考官乃是名利双收的大好事,但是也需谨言慎行。
  历来科举考试,考题都是从《四书》和《五经》中摘取,以宋代朱熹所作《四书章句集注》为准。
  《四书》、《五经》字数终究有限,可是科举考试三年一场,一科复一科。每次考试题目都不能与以前重复。
  久而久之《四书》、《五经》中字字句句、边边角角、犄角旮旯都被历代考官细细审视,适合出题的词句都被搜检了出来。
  考官在实际出题中存在很多限制:既不能叫考生轻易猜出题目,也不能忘记避讳,更不能讥讽时政。为了出题,考官们往往绞尽脑汁。
  万一出题、评卷稍有不慎,被戴上诋毁圣人,或者蔑视朝纲的帽子,后果实在不堪设想。
  孙大人也曾做过几场考官,此时将经验对女婿倾囊相授。翁婿二人相谈十分投入,饮食完毕,放下碗碟,依旧专心致志说着科举。
  此时孙嫣然默默招呼家人收拾碗底餐具,打发两个孩子去温书,再请母亲入内说些母女之间的私房话。
  末了孙大人又有些替女婿惋惜,怎么不早一点做考官:“与时正经二甲进士出身,又做过庶吉士。
  现下身为春坊官,是皇子老师,这样出身官位,哪怕做乡试主考也是合适。”
  谢凡却不觉惋惜。由于自己科举中式乃是出于侥幸,他素来对于自己学问有些自卑,哪怕做官多年也是如此。
  更何况做主考官责任重大,谢凡还记得,那年己未科会考舞弊大案。牵连甚广,多少官员、举子,被波及前途,甚至身家性命。
  于是他微笑摇头:“岳父实在过奖,小婿才疏学浅,不敢贪功,可当不起做主考官。”
  孙大人知道谢凡向来不爱出头,带着笑意勉励了几句:“与时行事平稳,也难能可贵。”
  说罢乡试,两人说起孙大人复职。官员丁忧期间,职责当然由其他官员代劳。官场上人走茶凉,官员守孝期满,回来不一定都能够官复原职。
  现下翰林院中也已经物是人非。谢凡也少不得为孙大人担忧,问起孙大人翰林院情形。
  孙大人倒是颇为乐观,说起自己丁忧前也不过是小小翰林院编修。又不是位高权重,让人眼馋。
  谢凡略一思忖,想到翰林院编修并无定员,岳父回翰林院复职应当八九不离十,更添了几分放心。
  亲人久别重逢,似乎有说不完的话。直到掌灯时分,谢家全家带着孩子,方才恋恋不舍将岳父岳母送到门口,目送孙家一行人乘车离开。
  谢凡回屋又招呼福顺明日早些去寻张牙人,好好为孙家安排租房一事。
  主考官、同考官除了准备出试题等有关事宜,也要在考试前进入考场。内帘官在首场开始前两天,就要进入考场。主考官与同考官进入考场后,考场大门便要锁上,并有专人把守,以防止走漏试题舞弊。*
  所以谢凡不日便要前往北京贡院,直到莫约一月之后,阅卷结束才能出来。
  注释:*主考官与同考官进入考场的时间,参考成化二年(1466年)规定。
  第103章 出题
  因为要在北京贡院里结结实实呆上好些日子,又不许家中派人服侍。
  孙嫣然担心丈夫生活不便,给谢凡准备了不少衣裳换着穿。
  谢凡见妻子即将临盆,身子不方便,还挺着大肚子忙上忙下。
  想起孙嫣然头胎生下两个臭小子可是在鬼门关上走了一遭。
  谢凡心头顿时涌上阵阵暖意,对于妻子又是怜爱又是感激。
  他将孙嫣然手中衣服放下,拉起妻子小手,扶她坐下。
  对着妻子柔声说:“除了账上的钱,床下还有些私房银子。
  如果老师家里搬家安置,或者,如果,我是说万一,有了需要用钱的地方,你尽管拿出来应急。”
  孙嫣然微微一笑,点头答应。
  次日谢凡还叮嘱了秋桐嬷嬷照例要请李郎中把脉,提早寻那位宋稳婆来家,预备接生。
  还特意请示祖父祖母,如果孙家搬家一时不能安置妥当,可以先请岳母来自家中住着照看孙嫣然。
  二老对于孙儿媳妇向来疼爱有加,当下点头答应,让谢凡放心去做考官,不必担心家里。
  八月初七日寅时,谢凡吃过尤厨子特意准备的早饭,就出发前往北京贡院。
  福顺和顾三郎一路同行,替谢凡拿着随身衣裳行李。
  只是到了贡院门口,福顺和顾三郎便不能入内了,贡院中自有军士出来接应。
  为首一人先对谢凡客气行了军礼,便有验证谢凡身份。
  军士得知谢凡乃是从五品谕德,乃是此次乡试同考官,便又行了一礼,口称“谢谕德”。
  再招呼一个属下接过福顺和顾三郎手中包袱,为谢凡安置住处,请谢凡入内堂等候。
  片刻之后,所有内外帘考官全部进入考场。
  军士首先便要清除闲杂人员,锁住贡院大门,是为“锁院”。
  锁院后一应人等再不可随便进出,考官在贡院内一应吃穿生活,都由军士负责。
  而对于考官来说,乡试前准备中头一件便是——盟誓。
  北直隶府所委派监临官供上香案,又杀了一只公鸡,
  再有军士奉上小刀,请诸位考官大人歃血为盟。
  想到过几日批阅试卷总得要提笔写字,谢凡特意选了左手。
  又担心此时没有卫生消毒意识,刀刃不一定干净,如果感染可麻烦了。
  所以小心翼翼在左手指腹划了一道小口,缓缓流出几滴暗红血液。
  给谢凡递上刀子的军士是个刀疤脸矮壮汉子。
  见谢凡如此小心,伤疤脸上有些掩饰不住的轻蔑神色。
  虽然只是瞬间,但谢凡恰巧抬头,刚好瞥见。
  谢凡颇有些不好意思,他想:
  “战场上刀剑无眼,这军士一定是见惯了血腥,难免觉得我小题大做。”
  反而那疤脸汉子有些过意不去,对谢凡挠挠头,方才退出。
  最后考官又将青辞在香案前焚烧,主考官带领着众人一起双膝跪地,仰面朝天,赌咒发誓。
  虽然所有考官都是进士出身,天子门生,但这誓言非常直白,带着一股毒誓的意味。
  谢凡嘴里一边说着:“若不秉公从事,则甘当天谴,不得好死”。
  心里一边吐槽:“平日里是‘子不语怪力乱神’,这时候倒是不讲究这个了,直接说天谴和不得好死。”
  盟誓之后内外门也被军士锁住,主考官和同考官在内帘,提调官和监试官等在外帘。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