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只是皇子们都是垂髫儿童,对于思念之情尚未体会。夏日闷热,听得懵懂,昏昏欲睡。
谢凡想着不如讲完这段就让学生们休息个课间。
此时正好天光忽暗,窗外风雨大作,电闪雷鸣。
夏季北京城中时有暴雨,也是常见。但是突然天气突变,孩子们免不得分心,眼光时不时向窗外望去。
谢凡看着一张张小脸上走神的表情,干脆将课间休息提前,让皇子们在殿中走动走动,活动筋骨。
除了大皇子和五皇子只是稍稍起身以外,其余三位皇子都趴在窗口看闪电。
二皇子开口对着两个弟弟说道:“这是天上神仙雷公电母在行云布雨。”
三皇子马上应承说:“二皇兄真厉害,这都知道。”
二皇子洋洋得意:“都是我奶娘告诉我的,我还知道打雷专门会劈死那些不忠不孝之人。”
三皇子和四皇子更是对着二哥一脸崇拜之情,连连点头称赞。
大皇子向来被生母李妃教导要做储君,难免骄傲。这时见着二皇子得了两个弟弟崇拜,他就有些不甘心。
于是加入三个弟弟的讨论,反驳说:“《西游记》里讲了,行云布雨的明明是四海龙王!”
大皇子年纪最大,身边内侍已经悄悄送过精装本《西游记》给他消遣。
五皇子看哥哥们热烈讨论,也起身凑过来,抬着小脸听着。
神话传说本就有很多版本,何况大皇子和二皇子都是听身边宫人闲说的。究竟是哪位神仙负责下雨并无定论。
只是大皇子和二皇子一时都不愿让步,场面就有些莫名紧张。
五个孩子没讨论出结果,于是齐刷刷看向谢谕德。
最小的五皇子率先提问:“请问谢谕德,行云布雨的究竟是雷公电母还是四海龙王呀?”
所谓“子不语怪力乱神”,谢凡虽然写了《西游记》,也不知道正统传说是什么样。
脱口而出:“都不是,打雷闪电是天上云层放电形成的自然现象。”
说完他脑子忍不住抽抽了一下,想到:“糟了,这时候还不知道什么是电呢。”
果然五个小孩子听了一副大开眼界的样子,开始追问什么是电?
这倒是把谢凡难住了,他知道摩擦可以生电,可是一时不好证明。
教育孩子尤其不能糊弄,谢凡沉思片刻,承诺皇子们,下次上课给他们证明:电的存在。
回家谢凡就想起前世中小学有摩擦生电实验。
此时没有橡胶或者塑料,玻璃也比较少见。所以只好准备了两小块琥珀和丝绸,又实验了几次确认琥珀和丝绸摩擦可以产生静电。
下次谢凡上课,几个皇子都一脸期待,挨到了课间休息。
谢凡拿着琥珀与丝绸相互摩擦,又用琥珀去吸附尘埃,和自己鬓边碎发。
最后还将一块琥珀用细绳悬挂起来,用另一块琥珀靠近,来证明异性相吸,同性相斥。
孩子们惊叹不已,又提了许多问题,谢凡都一一解答。
皇子们学得投入,谢凡也很有成就感:“前世的知识,总算用上了点。”
在熟悉之后,谢凡借着所谓“格物致知”*,夹带点私货。
课间做了些前世中小学生的科学实验给学生们看,比如:形成彩虹、瓶口鸡蛋、毛细现象等等。
在一众授课老师之中,谢凡教学方式契合儿童心理,又有自然科学,所以最受学生喜爱。众位皇子都翘首期盼着谢谕德。
因为天子并未册立太子,所以授课几位文武教师对于皇子算得上是一视同仁。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师生之间相处久了,也看出了个高下来。
说得好听一点,是“龙生九子,各有不同”。
大皇子沉默老实,但是有点骄傲,还有点懒惰;
二皇子身强体壮,就是性格冲动易怒,动不动发火;
三皇子脾气好,不过读书的时候脑子总是慢半拍;
四皇子聪明强壮,然而生母早逝,性格内向不爱说话;
五皇子外向伶俐,可惜身体羸弱,学习骑射完全跟不上;
谢凡渐渐熟悉了工作,也似乎能够理解皇上为什么总是不立储君。几位皇子,暂时都没有表现出人君之相。
时至夏季,暴雨越发频繁。这几天甚至连着下了几天,因此宫里通知暂时停讲。
谢凡早早回家,闲来无事便去考教考教两个儿子的功课。
看着谢阳和谢春上蹿下跳,坐下看书也扭来扭去,似乎板凳上有钉子,谢凡就有些上火。
不过他还是耐住性子,考了几句《论语》又看了下两个儿子所写得大字。
结果一考之下,两孩子《论语》背得磕磕绊绊,大字写得不甚工整。
“自家这两个儿子,不光规矩仪态不如皇子们,学问也真是差了好多。”
气得他内心猛翻白眼,“皇子们将来可不需要考科举,每天都在用功读书。他们俩将来可没有这种条件。”
父母总是带着滤镜看自家孩子,无论如何都是好。皇家孩子多,皇上看待皇子反而还挺客观。
要是谢凡也有五个儿子,恐怕感觉也完全不一样。
现在有了皇子们做对照组,谢凡看自家孩子终于客观了不少。
注释:出自《 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第101章 孙大人回京
谢凡心里狠狠叹了口气。但是教育小孩子,总要家长慢慢引导,发火最是没用。
所以他也没对孩子们发火,挥手让他们回去休息玩耍。谢阳和谢春两个见父亲没有责骂,屁颠屁颠就出去玩了。
只是看着两个儿子天真欢快的模样,谢凡皱着眉头,想着要好好管教管教孩子了。
谢老秀才一来溺爱曾孙儿,舍不得严厉管教。二来确实年老体弱,实在有心无力。
孙嫣然倒是能好好教导儿子,可是家中庶务繁忙,现在她又再次怀孕,也分身乏术。
现在送儿子们去书院读书为时尚早。但是过几日,要正经给儿子们请个西席先生了。
请西席先生也有两种,一为蒙师,一为经师。
蒙师只为孩童启蒙,学些三百千,认识字,束修也不高,倒是容易聘请。
谢阳和谢春已经启蒙,须得正经请经师教导四书五经,科举之道。
这却是不容易了。
时下,但凡读书人学问好的,头等大事便是考科举,奔前程。考到白发苍苍的大有人在,多半不愿做先生。学问差的,又不能教好学生。
除了学问好,请西席先生更要紧是人品端正,千万不能草率。
只是今年岁在庚午,又逢大比之年。作为春坊官,谢凡得朝廷任命,为北直隶乡试同考官。
为了秋闱大考,谢凡每日都绞尽脑汁准备。
更将乡试流程又熟悉了一遍,作为考官,自然与当年作为考生的感觉大有不同。
因此为两个儿子聘请西席一事,也只能暂时搁置。
谢凡对于自己的学问,向来很有自知之明。
说起来他是春坊官,得皇家敬重,教导皇子读书。若是将来这几位皇子之一继承大统,谢凡也算是帝师之一,说不得能搏一搏清流领袖这种名头。
但是在谢凡本人看来,自己考上进士多是出自侥幸。现下说白了是给小孩子教些基础知识,只哄哄小孩罢了。
主考官和同考官主持乡试,受到朝廷很高礼遇,但凡文臣们都以被聘为主考官为荣。
此外做考官也有实在好处。凡被聘为主考官和同考官,地方州府都会赠送一定数量的“文币”作为聘礼。
谢凡忙于公务,早已没有空闲写作小说。而孙嫣然也因为家中庶务繁杂,渐渐减少了《志怪录》连载。
谢家上上下下十余口人,老的老,小的小,都嗷嗷待哺。
做考官虽然辛苦,但是如此名利双收。谢凡也不能免俗,实在无法拒绝。
正在谢凡为了做乡试考官既紧张又兴奋之时,丁忧回乡的孙大人服丧期满,回京复职了。
岳父回来,谢凡夫妇自然早早就得了消息,预备这给孙大人接风洗尘。
国朝以孝治天下,讲究:在家是孝子,在外是忠臣。
朝廷对于官员丁忧颇为支持优待。丁忧期间官员在家,虽并不当差,也都有俸禄,朝廷甚至会给予一些抚慰。
几年不见,谢凡觉得岳父岳母面色红润,神情轻松,甚至更胜当年。
第102章 乡试考官
孙老夫人孝期已过,孙大人夫妇已经从悲痛中恢复过来。
尤其岳母孙夫人面上原有那抹疲惫一扫而空。虽说相貌确实是添了岁数,可是现在她眼中神采奕奕,看起来反而显得年轻了不少。
谢家众人都换上体面衣裳,由谢老秀才带领着全家人郑重其事在门口迎接亲家。
孙嫣然更早在家中张罗了一桌宴席,虽然没有山珍海味,但都是孙大人夫妇爱吃的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