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有人说到北京城中夏季炎热。却不知怎的,又让天子想到了张皇后。
皇上说了两句先皇后如何如何,便似乎又陷入对于皇后深深怀念之中,一脸悲痛。众人不知如何应对,只好噤若寒蝉。
谢凡也默默无言,却在心中暗自吐槽:“真能装,立深情人设,怕不是把自己都骗到了。”
突然却听得皇帝开口,询问众人可有人也曾经丧妻?
谢凡只觉头大如斗。因为他正是个鳏夫,只是从不自夸深情。
天子发问,不得不答。幸好此时丧偶也是颇为常见,另有两三人也曾丧妻。于是谢凡同几人一道答应了,旁人为了应景,都说了两句自己如何怀念亡妻。
只有谢凡,实在编不出来。他虽也觉得周倩娘年轻轻突然离世,十分可惜。但是两人实在并无感情,他想起亡妻的次数,可谓屈指可数。
皇帝接着又问几人,可曾续弦?
结果几人都已经再娶,除了谢凡。
这倒是让那些个,刚刚才自称怀念亡妻云云的,生出了几分尴尬。幸好天子并未多问他们,只是追问谢凡,与原配何时结婚。
谢凡如实说道:“臣于嘉历二年由祖父做主,迎娶同县周氏。可惜婚后几日,周氏因病医治无效,不幸夭折。”
别的谢凡也说不出什么,只好干巴巴说了这几句。
如今正是嘉历七年。皇帝有些诧异,谢凡年纪轻轻,还是家中独子,居然鳏居五年都未曾续弦。
又愣愣出神一会儿,方才叹息一声说,纵然南园遗爱,故剑情深**。也该尽早成家,绵延子嗣,承继香火。
谢凡当然老老实实答应下来,心中却想着:“我没再结婚倒不是因为感情,是我实在不喜欢包办婚姻,宁愿单身。
加上北京城房价贵,原来都买不起大房子。
皇帝,高大人还有祖父,甚至孙大人,都是这一套价值观。”
也许是说到子嗣香火,皇帝便又随意问了刘大人一句,何时应立太子?
太子事关国本,圣上可以轻易地问,臣子却不敢轻易地答。
刘大人连忙起身,一本正经对曰:“教元子(长子)以重国本。然元子婴弱,怡再稍俟年岁也。”
这便是刘大人在一本正经打太极了。
依照礼教,若无嫡子,当立元子。但是皇帝如此年轻,谁知道会不会再册立皇后,再生出嫡子呢?
所以说完应当立元子之后,刘大人又说现在皇长子还小,应该等着年纪大些再立。
刘大人多年宦海沉浮,滴水不漏。果然说了个模棱两可,但是决叫人挑不出毛病的话来。
圣上半眯着眼睛,微微答应两声,看不出态度。却突然看向谢凡,问他有何见解?
突然被天子问及国本大事,谢凡手掌心中顿时冷汗涔涔。当下决定划水,表示同意刘大人观点。
谢凡刚刚说出“臣附议”三字,便听得皇帝轻哼一声:“嗯?”
“完了,皇帝这是不满意吗?可是这种重大问题,我一个七品芝麻官,怎么配回答,这是要搞我吗?”谢凡一颗心如坠冰窟。
担心起自己若是遭了皇帝斥责甚至厌弃,仕途乃至小命怕不是要一齐完蛋。祖父祖母可怎么办。
于是将心一横,又重重说了个:“然”。
接着说道:“或立长、或立嫡、或立贤,自古难决。纵贤明之君,政通人和,亦有祸起萧墙。
若早立太子,或有唐太宗故事。若不立太子,恐有宋仁宗故事。”
唐太宗与宋仁宗,在历代封建君主之中,都荣获了较高评价。但是两人在位期间,都因为继承人问题闹出过风波。
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大名鼎鼎。不过本人便是残害手足兄弟,发动玄武门之变上位。
而他上位之后也因为立储一事,焦头烂额。先后废了长子李承乾,与三子李泰。最后才立了九子李治。
宋仁宗名气不如前者,但是也深受爱戴一位君主。他则是早年自己身子骨不争气,一直没生出儿子。
不得已抱养了濮王赵允让第十三子赵宗实,养在曹皇后膝下。
可突然生出一个儿子,他又将赵宗实送出宫去。结果却连丧三子,一个亲生儿子都没留住。
不得已又将赵宗实接回来,立为皇子,最后传位于赵宗实。
唐太宗与宋仁宗故事,可以说是正中封建帝王立储君之痛点。
这话果然引起了天子兴趣,皇上稍稍正襟危坐,眼神示意谢凡继续说下去。
注释:
*中医号脉分辨胎儿性别并无权威证明,请勿用于实际。
**指汉宣帝刘询与其结发妻子恭哀皇后许平君故事。
第86章 秘密立储
谢凡见天子如此,便深吸一口气,继续朗声说道:“故而臣以为,可行‘秘密立储’之策。
圣上亲书立储诏书两册,分别置于宫中正大光明,之处。所需之时,众目睽睽,方才开启。
此法可免皇子纷争,可免群臣结党。可安国本,可安社稷,可安天下臣民。”
谢凡本想说置于“正大光明”匾额*之后。但是突然想到,这块匾额好像是清朝才有的。现在是明代,还没有这个呢。只好突然改口,就卡顿了一下。
这一席话,字句不多,也无文采。甚至偶尔还有结巴卡壳,却是石破天惊。
嘉历天子,刘大人,众位翰林官,甚至殿内太监内侍,一时之间,皆是一言不发。
半晌殿内寂静无声,针落可闻。
谢凡低头等待天子答复,只觉得度日如年,心中暗想:
“我这话难道说错了?秘密立储制度,是清代康熙皇帝创立的没错吧?现在这个世界还是明朝,以前应当是没有的吧?
还是美人皇帝觉得这主意不好?明明清朝皇帝好像用得挺好的啊。”
他突然有些担心起来,甚至想跪下求饶。皇帝若是怪罪自己发言无状,罪责自己一人承担,只求保全家人。
正在谢凡胡思乱想,甚至担心害怕之时。天子却突然起身,抚掌大笑,大赞“秘密立储”之法有趣。
余下众人,也如蒙大赦,都松了一口气。接着以刘大人为首,都交口称赞起来。
谢凡见此情形,方才放下心来。至少暂时平安无事。
由于太过紧张,他又有些头晕目眩之感。只是正在御前,谢凡勉力强撑,维持镇静,不可御前失仪。
不过皇帝称赞几句“此法有趣”之后,并无多言。也没有当场表态以后要实施“秘密立储”这一方法。
只是对先帝实录大加赞赏,说了许多溢美之词,极力夸赞编撰尽善尽美。
皇上当场赏赐刘远和斗牛服**之余,又承诺此后,对于参与编撰的一众翰林院官皆有奖赏。
刘大人闻言带领着众人一齐下跪谢恩,天子也笑意盈盈。一派君臣相得氛围。
谢凡随着众人退出宫去。也来不及感觉旁人对他眼神不同寻常,只觉得心有余悸。回家之后也无心吃饭。稍微吃了几口饭菜,便回屋中躺下,分析复盘今日面圣情形。
首先想到出宫时,刘大人与同僚望向自己的眼神,仿佛以往谢凡都在刻意藏拙:
“今日我恐怕是锋芒太过了,以后还是应该保持低调。不过,出来打工倒是不用太在意同事怎么看。最重要的是,老板怎么看。
毕竟在这个封建时代,给皇帝打工,可不能和前世一样,大不了辞职走人。现在干不好,可是全家都有生命危险。”
想起恩荣宴上侍宴大臣太保宁阳侯之遭遇,不免心有戚戚焉。
太保宁阳侯府本也是簪缨世家,只因太保宁阳侯之子在国丧期间偷偷纳妾,便触怒天子。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侯府公子被赐自尽,太保宁阳侯爵位也被褫夺,整个太保宁阳侯府都被抄家。一夕之间,百年簪缨富贵,化为乌有。
所以相对于同僚,或者刘大人对自己的看法。谢凡心中更有一个巨大疑惑:“为何皇帝今天要单单问我立储这事儿?”
他心中涌起种种猜想:“莫非美人皇帝是觉得自己死了大老婆,又生了别的孩子,觉得有点对不起自己立过的‘深情’人设?
看我五年都没有再婚,显得皇帝的‘爱妻’人设有点崩塌。所以看我就不顺眼了?那我还是早点结婚为妙,免得皇帝看着我不舒服。”
忽然想到那日孙大人酒后所言,便打定主意,要去求娶孙大人女儿。
“无论孙夫人这一胎是男是女,我总要娶妻成亲。孙大人人品端正,他女儿一定不差,又是天足,还与我同龄,非常合适。”
此外又想到立储一事,谢凡再三确认“秘密立储”之法,应当是符合帝王之心。
对于立储一事,官僚集团与皇帝本人出发点完全不同。
对于官僚集团来说,国本关系着江山社稷。只要国有储君,储君将来能好好做皇帝,便万事大吉。官僚集团并不在意储君是否为皇帝最中意的儿子,甚至不在意是不是皇帝的亲生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