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不过他面上也不显露,只是做出勉强答应的样子。
  谈妥价格,金掌柜又问,监生相公此次又用什么笔名?还是继续延用“吴承恩”吗?
  金掌柜倒是想继续用《西游记》作者之名,定能一下打开销路。
  可是谢凡觉着《西游记》乃是高大人都认证的一部奇书,将来必将流芳百世。“吴承恩”这名字也少不得成为“明代着名文学家”。
  若是“吴承恩”着作列表里加上些低俗志怪故事,实在是大大拉低咖位。
  所以思前想后,谢凡决定改用新马甲。故事为四人合作,谢凡与福顺是金陵人,尤厨子是北方人,顾三郎是海边人。合起来便是“金北海”。
  可与金掌柜重姓氏了,不如用个谐音,改成“张北海”。于是告诉金掌柜,此番笔名用“张北海”。
  金掌柜便随口问道:“可是张皇后那个张?”
  谢凡想起皇后丧仪那一番折腾,便改口说:“不是弓长张,是立早章。”
  于是志怪故事集作者署名便是“章北海”了。
  注释:
  *科道言官一词中,“科”指的是六科给事中,“道”指的是十三道监察御史。
  **廷杖:朝廷上行杖打人。明代实施得最着名,往往由厂卫行之。明成化以前,凡廷杖者王去衣,用厚绵底衣,重毰迭帊,示辱而已,然犹卧床数月,而后得愈。正德初年,逆瑾(刘瑾)用事,恶廷臣,始去衣,遂有杖死者。
  第85章 首次面圣
  怀揣着二十多两银子,谢凡想到祖母这几日身子不甚爽利。便绕道去请了前日唐监生所说李郎中,到苏州胡同新宅子里,为陆氏诊治。
  趁着谢老秀才陪着妻子诊病,谢凡便悄悄找到福顺三人,四人分了稿费。
  拿到三四两银子,福顺三人皆是兴高采烈,忙不迭表态以后还要再写。
  谢凡倒有些担心《志怪录》销路不好,不甚兴奋。只说让三人一定保密,不可叫谢老秀才知道。不然祖父一定大呼此举有辱斯文。
  幸好经过李郎中诊断,陆氏并无大碍。只是一路奔波,本就疲劳,加上南北两地气候不同,所以偶感不适。注意休息调养,不日便可痊愈。
  陆氏感动于孙子孝心之余,又有些心疼诊金,暗暗对丈夫抱怨:“这郎中什么药都不抓,便要了乖孙三钱银子哩。”
  谢凡曾在南京城里请过杨郎中,诊金可是五钱。所以倒没觉得北京城这位李郎中收费太贵。
  他亲自将李郎中送到门口之后却并未回家,又请李郎中再去趟孙大人家,并将三钱银子诊金预先付了。
  如今推崇礼教,谢凡一个年轻鳏夫,对着师长说妇人生产之事。总有些别扭。更何况,他并不想让孙大人觉得欠了自己人情。
  所以今日既然请来李郎中为祖母诊治,便请李郎中再去趟孙家。李郎中出门一趟,得了双份诊金自然乐意,两人便一齐去了孙家。
  果然孙大人见谢凡带来郎中,颇有些不好意思。谢凡忙说只是请郎中捎带脚过来,并不费事。孙大人方才接受,带着李郎中入内堂为妻子诊治。
  诊治过后,李郎中告诉孙大人,母亲健康,胎相安稳。此外嘱咐须得适当注意饮食,避免胎儿过大,生产困难。
  谢凡本在外间等候,见李郎中和孙大人出来,正欲起身。却见着孙大人母亲从里间急急忙忙追出来,嘴里还嘟嘟囔囔,说着岭南方言。
  老人家一双天足,行走挺快,力气又大,紧紧拉着李郎中衣袖,不让其离开。李郎中是北京人,听不明白老太太说了什么,一脸尴尬,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谢凡也愣住了,心想:“难道李郎中刚刚得罪了老太太?”
  却见孙大人涨红着脸,忙不迭说着岭南话,似乎在劝说母亲。孙老太太只是坚持不撒手。她见儿子不听,又转向谢凡,好一番输出。
  谢凡拿出做英语听力的劲儿,好不容易才明白,原来老太太是问李郎中,儿媳妇这一胎,是男是女。
  孙大人见谢凡听懂母亲问话,尴尬之色更浓。谢凡也只好如实向李郎中转达老太提问。
  李郎中听得谢凡“翻译”之后,也有些无奈。只是李郎中行医多年,经验丰富,早遇到过类似情形。于是之乎者也,说了些云里雾里之言。
  说罢也不管老太太能否明白,便在谢凡相送之下,迈步出门。
  出得孙家大门,李郎中才对谢凡附耳说道:“这家夫人尺脉跳动强烈,依老夫愚见,腹中多半为女胎。*”
  其实方才见老人家言行,李郎中便猜到孙家人盼着弄璋之喜。所以说完,李郎中又叹了口气。
  谢凡有些震惊于李郎中如此本事,又有些无奈。但也礼貌送走李郎中,再转头回孙家。
  孙大人已劝好老母,见谢凡过来,提出做东请谢凡出去吃饭。谢凡推辞不过,两人便一同去吃羊蝎子。
  孙大人心情郁闷,招呼伙计要了一壶酒,稍微劝了谢凡两杯。见谢凡推辞,也不勉强,自己闷闷喝了一整壶酒。
  之后孙大人果然喝多。
  他红着眼圈,对着谢凡说起,因为无子,妻子多年以来受了母亲多少白眼与苛责。
  谢凡想起李郎中所言,心中不免难过。却并未告知孙大人,他想着,万一李郎中所言不准呢。
  接着孙大人又提起孙小姐,说女儿年过廿岁,又是大脚,以后恐怕都嫁不出去。
  若是此次能给女儿添个弟弟,女儿将来倒也有个依靠。
  如果还是女儿,等自己夫妻百年之后,两个女儿只怕会孤苦无依。
  一阵忧伤的无言之后,孙大人对谢凡提了一个请求:若此次还是女儿,希望谢凡能娶了自家大女儿。之后又补充说,若是嫌弃孙小姐蒲柳之姿,做妾也可以。
  谢凡知道这是孙大人醉话,但也感于孙大人一派爱女之心。想到孙大人对自己一直照顾有加,便一口答应下来。
  又再三保证,承蒙恩师厚爱,学生定不会让令嫒为妾,一定明媒正娶。
  孙大人得了谢凡保证,满意点头,之后便醉倒过去。谢凡用了老大力气,方才将孙大人送回家去不提。
  这头“粗制滥造”志怪故事都已经交稿,那边“精心编写”先帝实录也大功告成。
  刘远和大人亲自率领一众翰林院编修、检讨,亲自面圣,将实录上呈御览。
  因为只是在寻常面见天子,不须如同殿试、传胪仪式那般五拜三叩头。
  刘大人带领众人一齐向天子稽首。即先跪拜,再两手拱合,叩头至地,并停留一段时间。接着双手奉上先帝实录,交予内侍。
  皇上身着常服,端坐案前,受了众人行礼。
  众人礼毕,天子便摆出一副和蔼可亲模样,抬手虚扶,招呼众人起来。还打发身旁内侍,搬来绣墩,为刘大人赐坐。其余人等则垂首侍立一旁。
  虽然圣上面上带笑,谢凡却觉得天子笑里藏刀,感受不到丝毫放松。
  前一阵因着张皇后之丧仪,皇帝看似陷于丧妻之痛,故而迁怒他人,发落官员。但是连迟钝如谢凡者,也渐渐琢磨出些门道来:
  天子处罚官员,论轻重程度,分别有勒令致仕、罚没俸禄、下旨申斥。其中重点打击的官员,多数都曾触怒过皇上,或者反对过皇上主张。
  张皇后崩逝,皇帝悲痛欲绝是真。
  但也丝毫不耽误皇上借机清洗文武百官。甚至也不耽误继续晚间“播种”。宫中前几日还传出了喜讯,又有妃嫔怀孕。此次面圣,对于谢凡,可是首次近距离得见天颜。虽然垂首低眉,谢凡终于看清楚当今天子相貌。
  皇帝看着莫约二十七八岁年纪,面皮白净,方额广颐,龙睛凤眼,颌下蓄须,仪表堂堂。说话常常面带微笑,眼角也浮现出些许笑纹。
  只是谢凡总觉得,皇帝有些皮笑肉不笑,看起来怪吓人。也不敢如同参加传胪仪式一般,超然物外,专心发呆。他始终绷紧着神经,不敢丝毫大意。
  嘉历皇上接过内侍送上先帝实录,只是略略翻看而已。便笑吟吟看向众人,说了些前朝之事。又问刘大人,这些事情在实录中是如何描述记载?
  刘大人早有准备,胸有成竹,自然对答如流。
  天子听得颇为认真投入,并连连微笑颔首。末了还夸奖了刘大人几句。
  谢凡见此情景,想着:“看来皇帝今天心情倒是不错,对刘大人的回答也很满意。应该很快就完事儿了。”
  可是谢凡又一次错误估计形势。正在他以为面圣顺利结束之时,天子突然发问,在场众人中可有己未科进士?
  看来皇帝对于自己所钦点这一科进士,实在是颇有感情,格外关注。
  谢凡正是己未科进士,连忙与几人一道开口答应。
  皇上便对着几人亲切勉励了几句,还问了些日常起居、任职做事如何。
  众人自然不敢不说好话,都捡了些好听的说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