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可是殿试一事,由皇上亲自操办,已经让年轻天子精疲力竭。
  再由天子一人将庶吉士馆选流程:审阅文章、出题考核,亲力亲为一次。那实在强人所难。纵然贵为天子,每日也只有十二个时辰,也须得吃饭睡觉。
  除了太祖洪武爷,天降猛人,天赋异禀,精力超群。此后老朱家再没有一位皇帝,能做到太祖那般的。
  故而天子便由殿试名次,直接定下了庶吉士人选。反正殿试名次本就是皇上一人钦定。
  对于谢凡来说,又是天降鸿运。在一路脚踩西瓜皮成为二甲进士后,直接成为进士中佼佼者,庶吉士。
  只是谢凡成为庶吉士之后,却是困难重重,道阻且长。
  庶吉士为期三年,在进入翰林院之后,管理和考核非常严格。
  负责给庶吉士教学的官员称为“馆师”,最初都是由台阁大臣担任,此后又有学士担任,或者吏部和礼部侍郎担任。
  庶吉士平时会有馆课,每月还有两次阁试。
  馆课就是日常的课业,由馆师每日检查督促。庶吉士每月须上交诗、文各一篇,再匿名评选高下,最后也需记录成绩。还专设有“会簿”一职,监督庶吉士们学业品行。
  阁试相当于月考,题目由内阁大学士所出,成绩须得登记造册,是为“立案”。
  这样三年之后,庶吉士方才算是学成,称为“散馆”。
  庶吉士散馆之后,朝廷才会正式给庶吉士们授官。授官依据历次阁试成绩定等,表现优异者,方可留在翰林院供职,称为“留馆”。其余则在京师担任给事和御史等科道职位。
  留任翰林院一般会担任编修或者检讨,正式成为翰林官。翰林名义上只是天子文学侍从,可实际上能辅助皇帝决策国家大事,其升官转职皆由圣上钦定。
  因翰林常常随侍圣驾,极有可能受皇帝赏识,一跃而上,进入内阁,在一步步擢升为内阁首辅、次辅。也是因为如此,年轻皇帝才千方百计,只为拣选合心意之人充当庶吉士。
  可以说,一旦成为庶吉士,在仕途上,便拥有了无限可能。因此时人皆将庶吉士称为“储相”。
  若是谢凡天纵奇才,或是学富五车,他自然不惧做庶吉士。
  只是谢凡向来有自知之明。他学习八股文章,备考科举是迫于生计,只学来一套应付考试的法子。
  若说童生试,做秀才这一段,谢凡还算得上名副其实,靠的是真才实学。可从中举人,到成为进士,谢凡都是一路靠运气。
  庶吉士在三年学习期间,若是犯了错,或者成绩太差,则会被削籍,剥夺授官资格。
  更为要紧的是,谢凡吃过羊蝎子,心满意足,闲来无事,便对着会试舞弊大案开始事后复盘。
  越发觉得会试舞弊大案有种种异常,实在细思极恐。
  首先,副主考方敏本来颇得圣心,因舞弊大案被迫辞官致仕,不久后郁郁而终。但死后又被朝廷追赠了礼部尚书。
  其次,本来言官便可风闻奏事。可上告舞弊一案的户部给事中钟旭日,事后反而被调任去了南京太仆寺为主簿。北京户部,南京太仆寺,天差地别。明为调任,实为贬谪。
  可见天子并未厌弃方敏。朝廷也并未认定方敏泄题确有其事。
  最后,殿试出题阅卷、拟定名次,皆为天子独裁。也实在过于蹊跷,不同寻常。谢凡想也知道,赶在殿试放榜之前这一两日之内,一个人看完三百份千字论文,工作量何其恐怖。
  谢凡前世虽然死宅,不太爱社交,朋友也不多,甚至有些缺乏生活经验。
  但是死宅男宅在家里也不是什么都不干。死宅往往爱打游戏、爱看网络小说和电视剧。因此谢凡重生前也看了不少宅斗宫斗权谋电视剧,什么高分剧集《后宫xx传》、《大明王朝1234》,也是谢凡曾经钟爱的电子榨菜。
  所以谢凡结合前世所看种种权谋故事情节,运用阴谋论和明代党争等基础理论,小心求证,大胆假设:
  会试舞弊大案中,吴良举报,或许纯属个人嫉妒心所导致,是偶然自发行为。但是从给事中钟旭日上告开始,便有一只无形大手在推波助澜。
  发展到后面,会试舞弊案只是由头,真正缘由恐怕是朝中党争。党争波及了常解元等人。也顺便让自己占了便宜,会试中式。
  加上殿试由皇帝一人阅卷,恐怕阅卷不够仔细,方才稀里糊涂点了自己做二甲第十七名。
  可见现下朝中波诡云谲,险象环生。
  综上所述,庶吉士这份荣耀,对于自己来说,实在是危机大于机遇。
  谢凡这一番连蒙带猜,也猜了个七七八八。可惜纵有千般不愿,万般不想,谢凡也只能按期前往翰林院,开始接受庶吉士培训,继续学习。
  甚至须得比原先备考乡试会试时,更加勤勉。毕竟同届庶吉士皆是科场精英,谢凡恐怕难以滥竽充数,糊弄过关。
  “还不如外放当知县呢。浙江湖广也好,广东四川也行。总是不用在北京城里花三百多两银子买个老破小住。”
  谢凡躺在自己刚刚全款买下的老破小四合院中,默默唉声叹气。
  知县为流官,所以在任期内,可住在县衙后宅。倒是不用另付房租。衙门中一班胥吏,理论上也可供县官驱使任用。
  故而谢凡便觉得外放为官,实在好过留在北京城里。
  只是谢凡虽然猜中了朝中局势十分复杂凶险,以他位卑言轻,也是全无办法。只能多加小心,力求保全自身。
  “乐观一些想,我这是不是也能说一句:十八岁,全款拿下北京东城四合院?”谢凡向来富有阿q精神,便开始自我安慰。
  可转念一想:“三百五十两银子购房款,倒是有大半是祖父祖母资助的。还是和前世年轻人一样,哪怕是重点学校毕业,学历再高,到了大城市,买房还得靠家里。
  不过祖父祖母怎么就一下能拿得出这么多银子?
  虽然有人投献土地,那地到底还是人家的,只在名义归我,给我地租。我家不可能把地卖掉。
  难道是送礼的礼金?可是三百两也实在太多了点。陆家、张家若是要给,陆表叔和张世贤大可以直接给我。
  我得写信问问祖父,究竟是怎么回事。”
  不过谢凡对于谢老秀才德行人品,有十二万分信任。自觉祖父一定不会做出伤天害理、违法乱纪、违背公序良俗之事。
  只是想到祖父祖母,不免又想到前日谢老秀才信中所说:让谢凡在京城置业买房,将来也好在北京城里成亲安家。
  谢凡望了望这破旧逼仄小屋,家中一干陈旧朴实摆设。
  忍不住叹了口气:“就这个居住环境,北京城里哪个姑娘愿意和我成亲过日子。
  哦,不对,现在没有自由恋爱结婚的。应该是北京城里没有哪家父母愿意把闺女嫁给我。”
  只是客观事实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一番胡思乱想之后,谢凡也觉得多思无益。便闭眼沉沉睡去。
  次日起来,谢凡便去找到尤厨子。问他可愿意继续为自家做饭,每月八钱,包圆买菜买肉,若是需要席面请客则另付食材价钱。
  八钱银子包括菜肉食材,在北京城里算不得高薪。但尤厨子亦觉得谢凡是个待人宽厚,好相与的主顾。刚好自己也要另寻出路,略一思忖,便答应下了,继续在谢家做事。
  当日尤厨子就回去与陆才明结算了工钱。与顾三郎一道,将一应锅碗瓢盆,也带到了孝顺胡同。四人从此便安顿下来。
  注释:会试舞弊案中言官、考生以及考官结局,参考明孝宗年间的唐伯虎舞弊案。但猜测原因为党争,是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第72章 婚姻自由
  三月运河已经开漕,陆家父子与张世贤便相约一齐回应天去。谢凡自然是一路将三人送到北京城东南大通桥上船。
  只是万万没想到送行人之中还有一个伍达志。多年不见,伍达志风采依旧。虽然眼角平添了些许岁月痕迹,却更显稳重大气。
  谢凡一见伍达志便想起当年听墙角一事,浑身上下都开始起鸡皮疙瘩。
  又见此时此刻,伍达志与陆平友两人,深情款款,依依不舍。
  借用前世的形容词汇,便是所谓“眼神拉丝”,以及“性张力拉满”。
  “这么多年了,他们两人居然还是这么腻歪。简直想夸一下他们的爱情好专一。”谢凡感觉恋爱的酸臭味道扑面而来,那味儿简直太冲了。
  但转眼又想到伍达志可是将自己妹妹嫁给了陆平友。顿时觉得非常别扭,甚至有些恶心想吐。
  “原来前一阵子陆平友去访朋友,不在四合院住,便是访的这个‘朋友’。
  伍达志的妹妹可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被亲哥哥坑了。包办婚姻简直害死人。
  陆表叔也是,平时多精明强干的一个人。怎么就看不出来自己儿子和大舅哥有点特别关系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