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谢凡一见家人立马快步向前。福顺远远望见主人,欢喜之余,更早早拿出所备甜汤。谢凡见了顿觉饥渴,一仰头喝了,一滴不剩。顾三郎又绞好手巾叫谢凡擦脸擦手,又张罗安顿谢凡坐下休息。
  可谢凡在号房久坐十分难挨,不想再坐。只吃了些吃食,向长辈问安,又和众人稍微闲话几句。一道等候陆家兄弟出来。
  贡院午前已经放了第一牌,午后放了第二牌,便是谢凡这一次。直至傍晚放方才放了第三牌,陆平恭则是此次出来。
  陆平恭一张俊脸尽是疲惫,双眼满布血丝。陆家众人连忙上前将他接下,也送上手巾甜汤。陆平恭擦脸喝汤,却是累得说不出话来,只瘫倒在车中。众人又等了片刻,陆续有士子完卷出来,只仍然不见陆平友。
  十二日考第二场,照例前日寅时便要点名入场。众人见天色已晚,谢凡和陆平恭还须早起。谢老秀才便安排他二人快快回家休息,养足精神,以备来日。谢老秀才自己和陆有富,并几个陆家人留下,等候陆平友出来。
  谢凡和陆平恭两人皆是筋疲力尽,也不再坚持。两人便一起回到张家,由陆氏张罗着一同吃了些清淡可口饭食。稍作洗漱,分别回房歇息。
  两日写作文章殚精竭虑,在号房中并未安心休息。谢凡躺下后便觉眼皮沉重。不到片刻便甜甜睡去。
  注释:
  1. “本经”或称“专经”是科举时代的特殊概念,指的是宋元以来读书人用来应付科举考试而必须研习的一门经典。士人应科举时,例须申报他们的本经,而一旦考试中式,政府颁行的科举录也会记录他们的本经。明代科举考试在阅卷与录取时又实行分经配额制,乡试和会试为五经中的每一种经典都配备了相应的名额。以上出自《中国社会科学报》陈时龙《明代科举与地域专经》。笔者理解,类似高考选修科目。
  2. “表里山河”一句为清代名臣林则徐所作,此处借用。
  第49章 再接再厉
  只可惜十一日寅时又要入场点名。谢凡尚未觉得睡足,便勉强起身洗漱。谢凡和陆平恭两人一同原路赶赴贡院。谢凡不见陆平友身影,心中不免疑惑,却并未直接询问陆平恭。只是悄悄询问福顺和顾三郎。
  谢凡方才知道,原来第一场陆平友不幸坐在粪号,临近茅厕。八月间天气尚且炎热,热气蒸腾,气味难忍。陆平友深受其害,文思枯竭。他勉力答卷,可惜昨日戌时仍未完卷。三根蜡烛燃尽,便被号军清场叉出贡院。之后两场,陆平友自然也不必参加了。
  谢凡心中万分同情。但此时此刻,也不好多言。只默默听了,暗自祈祷自己能分去正常号房。同时心中再度感谢那中年号军。万幸他昨日叫醒自己,否则就误了时辰。“本场不可托大。”谢凡心中暗想。
  到达贡院门口,谢凡和陆平恭一道等候点名。今日两人倒是未被人群冲散,直到即将点名方才各自加入应天府学,溧水县学队伍中去。可因着前场劳累过度,两人也无力闲谈。反而顾三郎与陆家下人相谈甚欢,福顺也偶尔附和两句。
  谢凡哈欠连天,举目四望,似乎相比前场,人群稍稍稀疏了些。照旧点名、搜检、依次入闱,同样打点小吏与号军。本场亦是十分幸运,又是正常号房。
  “感谢天,感谢地,感谢至圣先师、三清祖师、如来佛祖、玉皇大帝、耶稣基督、真主安拉保佑。”谢凡心中狠狠感谢了他平生所知古今中外各路神仙。
  片刻号军分发蜡烛、送上热茶,谢凡礼貌道谢。因为已有前次经验,他饮下一口茶水,便自顾自拿出薄毯盖上,躺下补眠,静候发卷。
  转眼发下试卷,第二场题目是“论”一道,诏、诰、表内任一道,“判语”五条。谢凡通览全卷,自觉题目中规中矩。心中有数,便落笔便写下初稿。因为本场题目容易,十二日当日,谢凡便尽数完成。
  谢凡落笔抬头,见金乌西垂,光线暗淡,也不勉强誊写。他妥善放好纸笔,放空精神,休息半晌。趁着日光尚可,自考篮中拿出吃食,就着茶水填饱肚子。天色渐晚,也不点烛,盖上薄毯躺下休息。
  次日早起,顺利誊抄完卷。再三检查无误,谢凡便领了照出牌,正赶上午前第一次放牌。许是本场题目简单,午前放牌完卷士子较多,陆平恭亦在本次出来。
  家人门口接得两人,也不多耽误时候,将考生送回家中。谢凡和陆平恭连忙吃饭休息不提。
  吃饱睡好,谢凡和陆平恭再战第三场。十四日入场依旧顺利,可谢凡依次行至号房,却如遭晴天霹雳。
  原来谢凡也不幸遭遇粪号。臭气扑鼻而来,谢凡几欲拔腿就走。可前两场已竭尽全力,此时放弃便是前功尽弃。
  “考还是不考,这是个问题。”谢凡心中纠结。
  可想到祖父祖母眼中殷切期待,自己多年寒窗苦读。谢凡下定决心:“来都来了,不能白来!”
  于是深吸一口气,准备迈步走入号房。可惜气味刺鼻,谢凡几欲呕吐。他连忙后退两步,屏住呼吸。重新调整状态,方才缓步进入。谢凡刚一坐下,便开始心理暗示,试图习惯如此气味。
  “子曰:久入鲍鱼之肆而不闻其臭。所以习惯就好。我能行,我可以!”谢凡心中不住默念,似乎味道也渐渐不再刺鼻。
  本场号军是个二十多岁年轻汉子。他收了谢凡好处,见谢凡不幸流落粪号,也露出些同情神色。因此号军格外殷勤为谢凡送上茶水、分发蜡烛,末了还叹了口气。谢凡只好报以苦笑,恭敬道谢。
  谢凡为了养足精神,照旧躺下休息。虽然气味难以忽略,也强迫自己,勉强入睡。子时号军照例依次分发卷子。行至粪号,见谢凡沉沉睡去,面色如常,心中不禁生出几分佩服。
  次日醒来,谢凡竟然已有几分习惯。不只不再有呕吐之感,甚至已经呼吸自如。谢凡定下心来,阅读题目。果然是考经、史、时务策五问。照旧先于心中打下腹稿,方才落笔答题。
  许是为粪号气味所刺激,谢凡思路格外清晰,竟有如神助,笔下生花。
  策问五题多涉及时政要闻。其中一题便考及东南边防与文化教育。谢凡不由得想到倭寇侵犯宁波一事。于是以“为治之道二:养士也,安民也。”破题入手。
  首先赞美江南文风盛行,朝廷多年教化,东南名士云集,才子辈出,花团锦簇。接着话锋一转,便痛陈卫所日渐糜烂,军户苦不堪言,迫于生计,多沦为逃户流民。甚至含蓄批评朝廷一味海禁,海贸暴利,屡禁不止。堵不入疏,商贾逐利,民心可用。大胆直言可以海贸养边军。百姓得利,军士得功,朝廷得海清河堰,一举三得。
  洋洋洒洒数百字,最后以“只见小利之损耗,则大事将无成”完成全文。
  谢凡写就五篇策论,长舒一口气,端起茶水一口饮尽。也许是前日饮食颇多,虽习惯了臭味,也提不起胃口。见天色渐暗,便稍作整理,收拾好纸笔,早早躺下入睡。
  次日刚刚天明,谢凡便已悠悠醒来。立刻起身坐下,将昨日草稿多加润色修改。好一番检查调整,工整誊抄文章到正卷纸上。
  一番辛苦,谢凡终于感到些许饥饿。可是见考篮中香甜糕点,他实在不想在粪号进食。
  谢凡又重读一遍文章,觉得并未错漏。多留无益,索性早些完卷,招呼号军,领牌出场。一出得号房,谢凡顿觉空气香甜,不由得步履轻快,脚下生风。
  好不容易等到闱内几人完卷,号军打开栅门。又耐下心来等到贡院内千余士子完卷,贡院大门打开。
  大门刚刚开启,谢凡便迫不及待飞奔出门。可惜这两日劳神费力,又未正经进食。号房答卷之时,他尚且能以意志力勉力强撑。此时完卷,渐觉腹内越发饥饿。谢凡行至中途便觉浑身瘫软,眼前发黑。
  谢凡下意识明白过来,自己这是血糖过低。于是竭尽全力,调整好姿势,避开要害,臀部先落地。谢凡方才安心昏了过去。
  第50章 考试后遗症
  科举艰辛,古人有云:“三场辛苦磨成鬼,两字功名误煞人。”此话用来形容谢凡此次乡试十分贴切。
  十六日放牌出来,谢凡便在江南贡院大门口摔了个大屁股蹲儿,四仰八叉,倒地不省人事。着实被周遭完卷放牌出贡院的一众老少士子,好生围观了一番。众人免不了指指点点,议论纷纷。万幸谢凡本人已经失去知觉,倒也不曾感到丢人现眼。
  谢老秀才一干人正在门口等候谢凡和陆平恭出来。他们远远望见前面围了一圈考生,似乎是有热闹可看。福顺和顾三郎两个素来爱看热闹,正在百无聊赖,忙不迭自告奋勇前去查看。两人奋力挤开围观众人,好不容易才凑到近前。结果定睛一看,中间躺着的原是自家秀才相公。
  福顺和顾三郎被吓了个好歹。福顺连忙上去掐谢凡人中,可谢凡没醒。顾三郎见状,一个箭步上前,把谢凡背到背上,朝谢老秀才处飞奔而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