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现在天色刚刚擦黑,为了节约灯油蜡烛,谢家人一直睡得挺早。谢凡连忙回到正屋,看到房里已经点上灯,谢老秀才在看书,陆氏在铺床。不一会儿,兰花端了热水进来给自己洗漱,陆氏也伺候着谢老秀才洗漱就寝了。
经过这一天,谢凡躺在自己的小床上,回想起前情提要的背景故事,和今天亲身经历的种种,觉得这个时代大概类似我国的明清时代。心情五味杂陈,忍不住感叹道:“虽然都是做人,工业革命前的古代人是真不容易。还好生在了剥削阶级,衣食无忧,家里有地有下人,还能读书,没有拿个要饭快饿死的剧本。
不过这孩子的父母是都不太行,亲爹爱好喝花酒身体还差,一场风寒就把人带走了。亲娘有八百个心眼子,但实在没什么母爱。祖父祖母倒是靠谱很多,爷爷是个秀才,教孙子读书真是用心,可惜不怎么管家,身体也不太好。奶奶身体看起来比爷爷硬朗,管理家务也挺能干的样子,不过大事小事,事事都听爷爷的。家里管家孙大爷看起来倒是挺靠谱,可惜岁数大身体差。总的来说,谢家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又想到管家为了拉拢小丫鬟兰花给主人家保守秘密,就安排她和小厮来兴结婚,谢凡又是一阵唏嘘:“这个时代的女性是真的惨,兰花才十三四岁,明明还是个儿童啊,主人家就为了保守秘密,把她和二十多岁的完全是成年人的来兴凑一对。不光是童婚,这年龄差也太大了,这两人能过好吗!周树人说的没错,人吃人!”
转念又想,不满现实又能怎样,现在自己就只是个孩子,不光不能改变现实,自身都还难保:“哎,我现在还是个孩子呢。这个时代得个风寒,喝点生水都能死人。作为一个儿童,我先努力健康地活到成年再说吧,有健康才有将来。”
第7章 报名县试
谢凡从现代社会小日子过得不错的城市单身狗,来到封建时代农业社会的小地主家庭。又从二十八岁的成年人变成五岁儿童,甚至按周岁来说只有四岁。因为谢少爷、双玉和来旺一连串骚操作,损失了几乎所有家底,谢家日常花销有些窘迫,物质生活说不上丰富,只能算是安稳。虽说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但是生活也深深教会了他“既来之,则安之”。
谢凡已经完全适应了现在的生活,日出而起,日落而睡。上午秀才教谢凡读书,下午谢凡练字或者背书,老秀才自己写写文章看看书。作为秀才也需要准备提学官岁考,如果考核太差,甚至会被取消秀才资格,如果成绩优秀,一等前列者,则可以成为廪膳生得到官府奖励。
这还真有些出乎谢凡的想象,他本来以为考上古代考中秀才或者举人这样的功名,是和现代学生拿到本科或者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位一样,一次努力终身拥有。
兰花嫁给来兴后开始被叫做来兴家的,不过谢凡觉得这个称呼实在别扭,仗着自己是小孩子,还是叫兰花姐姐。婚后兰花很快就怀孕了,但是三个多月就流产了。谢凡看见小产后的兰花总是脸色蜡黄,体力也变差了不少,可能是和《红楼梦》里的人物王熙凤类似,生育后没能恢复好,得了血崩症这样的妇科病。
谢凡作为现代人当然知道,兰花年纪太轻,身体还没有发育成熟,怀孕流产非常伤身体。只是现在他是个小少爷,自然没办法给来兴兰花夫妇说什么生理卫生常识,流产后要注意恢复这样的话。只好借着一次自己祖母陆氏得了风寒请了郎中到家里,奶声奶气地对陆氏说:“奶奶,兰花姐姐脸色老是蜡黄蜡黄的,给做针线也比原来慢了,孙儿的冬衣还没做好呢,能不能让郎中也给兰花姐姐看看?”
陆氏本来有些不愿意额外花银子给下人看小毛病,但是想着谢凡的冬衣全靠兰花一个人做,郎中也已经请上门,多花不了多少银子,也就答应了。郎中给兰花望闻问切,又开了几贴药嘱咐先吃一个月,如果还有症状就再吃一个月。
一个月后,谢凡看兰花脸色好了些,便私下问她身体可好了些。
兰花一听便对着谢凡跪下磕头,口中说着“多谢少爷大恩,做牛做马报答”之类的话,把谢凡弄得十分窘迫。
谢凡做了二十多年现代人,长在红旗下,“人人平等”观念深入他心,实在不适应别人给自己下跪。想扶兰花,又觉得犹豫,毕竟兰花是个十多岁的年轻小媳妇,他虽然还是个小孩子,但是内心是个成年人,对别人给自己下跪这种事情更是没有应对的经验,扶不扶都有些奇奇怪怪。
谢凡只好用软软糯糯的童音要兰花姐姐快起来,莫要跪了,地上凉了,注意保重身体,然后慌慌忙忙地借口说自己要读书,快步走出门去了。
谢凡总觉得自己的童音太过软糯,二十八岁的内心听起来格外羞耻,因此除了读书背书,日常说话不多。此外,由于内心是成年人,而且知道古人的医疗条件十分有限,所以对爬树掏鸟窝、堰塘游泳、水田抓鱼等田野玩耍项目不太感兴趣;对各种不够卫生,吃完很可能引起急性食物中毒的各种传统零嘴兴趣也不大。
又因为中学时期看过《水浒传》和《红楼梦》,谢凡记得里面都有小朋友在逛集市看花灯被杀害或者拐卖的情节(指《水浒传》第五十回中李逵斧劈小衙内逼朱仝落草和《红楼梦》第一回中甄英莲被拐走,这两个情节)。古代也没有监控系统,更没有dna技术,孩子丢了就丢了,找也找不回来。谢凡非常担心如果自己被拐卖,十有八九会被卖给别人家做下人小厮,甚至更倒霉一点万一被送去做太监,那可就太惨了。因此谢凡也不爱凑热闹,出门在外都紧紧跟着家中大人。
最后,因为对谢家未来五到十年的悲观预期,也是对自己生活的担忧,谢凡读书十分用功,非常希望自己能早日考取功名,尽量早地支持起这个家。
综上所述,作为儿童的谢凡是过于早熟、沉默和谨慎的,但也是过于热爱学习的。
谢老秀才对自己宝贝孙子的少年老成十分满意,别人家五六七八岁的孩子正是格外淘气贪玩的时候。自家孙子却不爱与村中儿童玩耍,言行举止格外稳重,平时只爱读书,虽然没有过目不忘,但是对经史子集理解非常迅速,甚至有颇为新奇深刻的见解,更加时不时询问自己科举考试如何如何。
因为教孙子读书,谢老秀才温故而知新,在岁考里,成绩优秀名列前茅,成为廪生,每月获官府廪米津贴。谢家上下喜气洋洋,伙食都多了些油荤,同谢家往来的读书人也更多了起来。
谢老秀才对小孙子更是得意,甚至称呼谢凡为“吾家芝兰玉树”(出自《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问诸子侄:“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车骑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后来用来比喻德才兼备有出息的子弟)。往来应酬都带着谢凡,谢凡也对这个时代读书人们如何应酬交际,窥见了些许皮毛。
春去秋来,转眼谢凡到了十一岁。
这几年里,因为老秀才每月有了津贴,谢家恢复了不少元气,家中又攒下来些银子。随着谢凡年纪长大,为了方便读书,于是又八两银子买了个十岁的小男孩,做谢凡的书童偶尔也给管家和来兴打下手,取名福顺。管家孙守义身体越来越差,腿脚越来越不便,基本只能在家里管管账,外出收地租看田地基本都是靠着来兴。来兴越发成熟稳重起来,家里家外都是一把好手。孙大娘的老花眼越发厉害,做饭掌勺还行,但是针线活儿只能靠兰花。兰花流产后经过调理,脸色渐渐红润起来,这几年间顺利生下了一儿一女,与来兴感情也越发好了。
老秀才已经教谢凡学了四书五经,想到儿子是十二岁就成为了童生,于是也开始教十一岁的谢凡准备童生试。谢凡也想早日考取功名,好在祖父老去之前撑起谢家,因此格外努力。次年正月十五刚过,谢凡刚刚过了生日,溧水县署公告一月后开县试,谢老秀才便预备带着刚满十二岁的谢凡向县署礼房报名。
只是准备履历时,祖孙两人有些犯难。履历不仅要写考生本人姓名,年岁,籍贯,体格,以及容貌特征,还需要亲供,亲供包括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三代存殁履历。谢家世代清白人家,曾祖父母和祖父母都好说,父亲虽然早亡,生前是童生也好说,母亲却是跑路了,生死不明。
谢凡通过上帝视角知道自己生身母亲当年去了扬州,又被卖到了行院,但是谢家人却不知道,当年只是对外说是双玉回苏州探亲。如今双玉和来旺了无音讯,不知死活。
谢凡看到祖父犹豫怎么写母亲亲供,心想:“总不能写母亲在行院,既然双玉对谢凡这个儿子也没有什么情分,不如就只当她已经去世,将来哪怕遇到也打死不认。”
于是酝酿好感情,含着泪水,带着哭腔说:“祖父,母亲回家探亲恐怕是路上遇到山贼强盗,不幸被害了。不然书上都写父母人伦、母子天性,她怎么会这么多年都舍下自己的亲生儿子,了无音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