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后宫记事 第48节
只好和窈娘商议道:“我准备将后院单独砌墙,让母亲自己居住在内。届时,你再准备几个下人伺候,不必每天再去母亲跟前尽孝道了!”
窈娘听闻此言,心中暗喜,但表面上仍装作一副可怜模样。
“如此甚好,只是这样恐怕会令婆母心寒,不如妾身再去与婆母谈谈。”
罗强见状,越发觉得窈娘善良体贴,当下便答应了下来。
窈娘来到婆婆房中,故作委屈地说起此事。
“儿媳知晓婆母并非有意为难,只是婆媳之间难免有所摩擦。如今夫君欲将后院隔开,虽是一片孝心,却也伤了婆母的心。”
婆婆本就对儿子的做法心存不满,听窈娘这么一说,更觉有理。
“还是儿媳明白我的心意,那依你之见,应当如何?”
窈娘眼珠一转,计上心来。
“不如由妾身自请去后院吧,这样一来婆母可以安心地在前院居住,您觉得如何呢?”罗母一听,心中暗喜,赶忙答应了下来。
然而,她万万没有想到,这一举动竟然让罗强对母亲感到无比失望。他心想,连自己的妻子都已经做出如此大的让步,可母亲还是不肯罢休。于是,当天下值后,罗强立刻召集刚刚采买回来的下人们,连夜砌起一面高墙,将母亲送入了后院。
“我的儿啊!你怎么能这么不孝啊!”罗母眼睁睁地看着进进出出搬东西的下人们,泪流满面,大声哭喊着。
罗强却毫不示弱地回应道:“母亲,您尽管放声大喊吧!最好把我的官职也给喊没了,那样我们就只能重新回到老家去了。窈娘对您一直孝顺有加,她不仅要照顾孩子,还要努力赚钱贴补家用,甚至不惜为您求医问药。可如今咱们一朝发达起来,您却让我休掉她。如果这事被同僚们知道了,那我的脸面该往哪里搁呢?您总是这样拖住我的后腿,如果您再出去胡乱说话,那就别怪儿子不顾及情分了!”
而窈娘此刻,当然是躲在屋内了,不然出去找骂不成?
……
而窈娘此刻,当然是躲在屋内了,不然出去找骂不成?此时此刻,窈娘心中充满了无奈和委屈。她明白,自己的丈夫罗强最近遇到了很多麻烦事情,心情十分低落。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不顺心!尤其是暗网最近遭遇各个地方的郡县衙门打击,每次拐卖成功后总会有官府的人及时赶到。这让负责管理暗网的罗强感到压力倍增,同时也遭受了来自上司何尚书的责骂。然而,罗强并不知道,这一切其实都是于一在背后捣鬼。
面对如此困境,罗强心情郁闷,只能借酒消愁。他一杯接一杯地喝着闷酒,试图用酒精来麻痹自己的痛苦。窈娘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默默地走到罗强身边,轻轻地为他擦拭额头上的汗水,关切地看着他。
“夫君,如今家中琐事繁多,婆婆又年事已高。妾身想替夫君分忧,帮忙打理家务。”窈娘温柔地说道。她知道,这个时候自己必须要坚强起来,为罗强分担一些压力。
罗强抬起头,看着窈娘眼中的坚定和真诚,心中不禁一动。他意识到,窈娘并不是一个只会撒娇卖萌的女子,她有着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或许,让窈娘来管理家中事务,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于是,罗强点了点头,答应了窈娘的请求。他紧紧握住窈娘的手,说道:“好,那就辛苦你了。以后家里的事情就交给你来处理吧。”
窈娘微笑着回应道:“放心吧,夫君。妾身一定会尽心尽力,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从那一刻起,窈娘开始肩负起管理家庭的重任。她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努力,一点点改变着家里的状况。而罗强也在窈娘的鼓励下重新振作起来。
窈娘接手掌家权后,对于罗强的政务偶尔也会看上一看。还开始和一些官家夫人走动,美其名曰给罗强当好贤内助。她暗中勾结于一,通过于一对付罗强。
时间没过多久,罗强就因为一次工作中的失误而遭到了大理寺上司的斥责。此时此刻,他心中难免会产生疑虑,并开始对窈娘产生怀疑之心。然而,当窈娘哭诉着自己所经历的艰辛与不易时,罗强内心的柔软被触动了,让他难以再去责备她半句。
就在罗强感到深陷困境之际,一个神秘人物悄然现身,并向他提供了一些重要的线索……
冉浮云的情报组织才刚刚建立起来,本来她并未指望那几百个孩子能够成就多大的事情。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其中竟有一人成功潜入到了司经局洗马钱大人的府宅之中。在一场由钱大人家的夫人举办的宴会上,这个孩子偶然间目睹到了窈娘正与于一的夫人相谈甚欢的场景。顺着这条线索追查下去,冉浮云惊讶地发现,原来罗强的夫人早已在暗地里投靠了于一。
冉浮云察觉到这件事后,为了避免影响到自己的计划,再加上近来罗强在何尚书面前频繁遭受训斥,她敏锐地意识到时机已然成熟。
于是,她毫不犹豫地迅速传信给罗强!
前世罗强扳倒何尚书以后,就一直没听说他妻子的消息。想必罗强经过几年的黑暗历练,直接将自己妻子给灭口了,或者是窈娘事感不对,提前跑了?
冉浮云也不清楚,但此刻窈娘和于一勾结肯定是准的,赶紧将罗强加入自己的阵营才是最主要的。
收到冉浮云的传信后,收到冉浮云的传信后,罗强只觉得天旋地转,仿佛世界在他眼前崩塌。他瞪大了双眼,难以置信地看着手中的信纸,上面的字如同一把利刃,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
他无法接受这个事实,窈娘竟然背叛了他!他的心中涌起了无尽的愤怒,怒火在他胸膛燃烧,让他几乎无法呼吸。与此同时,痛苦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将他淹没。他曾经深爱着窈娘,为她付出了一切,而如今,这一切都变得如此可笑。
罗强的手不自觉地颤抖着,信纸也随之抖动,仿佛在嘲笑他的愚蠢。他的脸色变得苍白如纸,额头上青筋暴起,一滴滴汗水顺着脸颊滑落。他的眼神中充满了痛苦和绝望,仿佛失去了灵魂一般。
愤怒与痛苦在他心中交织,让他陷入了无尽的挣扎之中。他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样的局面,不知道该如何去原谅窈娘的背叛。
罗强下定决心要亲力亲为地调查这件事,他充分发挥自身的职权以及人脉关系网,广泛收集相关证据,慢慢揭开了窈娘和于一之间隐藏极深的阴谋。就在这时,窈娘也敏锐地感知到了罗强正在采取的行动。她非常清楚,如果事情一旦败露,那后果将不堪设想。于是,窈娘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毅然决然地决定采取极端手段来应对。窈娘精心策划了一场充满危机的“鸿门宴”,妄图借此机会谋害罗强。不过,罗强对此早有警觉,并成功识破了窈娘的阴谋诡计。
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激烈冲突之中,罗强最终看清楚了窈娘的真实面目。他心如刀绞般地当面质问窈娘为什么要做出如此丧心病狂之事。
此时此刻,窈娘早已泪流满面、悔恨交加,然而一切都已经太晚了,再也无法挽回。
第69章 女学
白府内。
户部侍郎白理仁的夫人正抱怨道:“老爷啊,这么大一座宅子,您说送出去就送出去了?就算是送给何尚书这样位高权重之人还算值得,可为什么要送给那个默默无闻的小寺丞呢?这实在是太亏了呀!”
白理仁却满不在乎地回应道:“你一个妇道人家懂得什么?科举考试的水可深着呢!只要稍微操作一下,弄几个名额出来,这座宅子很快就能回本啦。要不是我升任户部侍郎,哪里有机会主持会试呢?现在那些举人大多已经步入仕途,我虽不在吏部任职,但若想留某个官员在户部做事,谁又敢不给何尚书面子呢?”
“而且现在张得水又重回户部了,当初要不是他坚决不肯参与贪污之事,何尚书怎会让他去顶罪呢?如今他虽然成了我的属下,但同样也是为何尚书效力。这种关键时刻,如果我不出点血表示诚意,恐怕日后连口汤都喝不上喽!”白理仁一边说着,一边露出狡黠而得意的笑容。仿佛他早已看透了官场的规则和权谋。
白夫人冷哼一声说道:“那和你送罗强房子也没有关系啊?”
“妇人之见!”白理仁转头看向自己的女儿白静静。
“还有你,都是大姑娘了,整天无所事事没个正形!”
白静静满不在乎的笑着说:“知道了,爹爹!再说了,女子为何非要嫁人,闯荡江湖不好吗?”
“你!”白理仁指着女儿对夫人说,“你看你教出来的好女儿,哪还有姑娘家的样子!”
只见白静静身袭一袭白色的衣袂,宛如仙子下凡。她的头发随风飘动,用一根红色的丝带轻轻束起,更增添了几分洒脱。腰间悬挂着一柄长剑,剑柄上镶嵌着宝石,闪烁着寒光。她的步伐轻盈而矫健,仿佛行走在江湖之上,随时准备行侠仗义。整体装扮简洁而干练,却又散发着一种独特的魅力,让人不禁为之倾倒。
“这世间,男子就可建功立业,保家卫国!女子为何只能困于后宅,当一只笼中鸟!我从小习武,自认不比男子差几分,那兵部今年去的武状元,怕是都打不过我!”白静静慷慨激昂地说道。
原来,她说的武举,她今年还真的去参加了。只是刚打赢了几场,就被白理仁抓回家了。
白理仁气得吹胡子瞪眼,“你这丫头,越来越不像话了!自古以来,女子就该相夫教子,岂能像你这般抛头露面?”
白静静不服气地反驳道,“爹,您这是偏见!谁说女子不如男?我就要证明给您看!”
白夫人赶紧过来打圆场,“好了好了,你们父女俩别吵了。静静啊,你爹也是为了你好。这女孩子家,迟早是要嫁人的。你要是真成了武状元,以后谁敢娶你呀?”
白静静撅起嘴,“我才不稀罕嫁人呢!我要像花木兰一样,代父从军,为国杀敌!”
白理仁摇摇头,“你这孩子,真是异想天开!战场上可不是闹着玩的,你一个女孩子家,怎么能受得了那份苦?”
白静静坚定地说:“我不怕吃苦!只要能让我上战场,我什么都愿意做!”
白夫人叹了口气,“唉,你这倔强的性子,跟你爹一模一样。也罢,既然你这么坚持,那就让你试试吧。不过,你得答应娘一件事。”
白静静连忙问道:“什么事?娘您说。”
白夫人说:“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能放弃。而且,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平安回来。”
白静静点点头,“娘,您放心吧!我一定会凯旋而归,到时给您挣个诰命!”
“你既然如此坚持,那这事就交给为父吧!”
与此同时,景仁宫。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棂洒进宫殿内,照亮了这座宏伟而庄严的宫殿。在这个宁静的时刻,宫女们忙碌地准备着皇后娘娘的晨会。
皇后娘娘身怀六甲,已经进入了第五个月。尽管身体有些不便,但在杜神医精心照料下,她的精神状态仍然良好。此时此刻,她端坐在宝座之上,面容慈祥而庄重。
嫔妃们向皇后行礼问安后,这时,孙贵人率先打破沉默,开口说道:
“女子为官,虽然在前朝曾经有过先例,但也只是极为罕见的情况罢了。”她的话语中透露出对女子从政的担忧和疑虑。
众人的目光纷纷集中到她身上,显然都知道她所说的正是白侍郎的女儿即将踏入军营之事。白姑娘的决定引起了宫廷内外的广泛关注,也引发了不少争议。
淑妃接过话头,她向来善于讲一些大道理,声音轻柔却坚定地说道:“女子本应恪守《女德》之道,以相夫教子为重。若人人都如白姑娘那般追求个人志向,无人愿意回归家庭,那么我天启朝的人口又将如何得以繁衍呢?”她的言辞间流露出对传统观念的坚持。
然而,冉浮云却毫不示弱地回应道:“众位姐妹皆是自幼接受良好教育,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骑射武艺,哪一样不是精通得很?淑妃姐姐的骑射技艺,丝毫不逊色于陛下,又何必妄自菲薄呢!”
此言一出,众人不禁面面相觑,心中暗自惊讶。李嫔自幼随父学习探案之术,心思缜密;江嫔曾亲自领兵征战沙场,英勇无畏;孙贵人出身武将世家,自然也学过武艺以自卫。她们每个人都有着独特的才能和技能,并非仅仅局限于闺阁之中。
冉浮云的一番话让原本有些沉闷的气氛瞬间变得活跃起来。其他嫔妃们开始窃窃私语,互相交流着自己的看法。一时间,殿内充满了各种声音,有的表示赞同冉浮云的观点,认为女子不应被束缚于传统观念之下;有的则依然坚持淑妃的说法,认为家庭责任至关重要。
皇后娘娘静静地聆听着众人的议论,脸上始终保持着温和的笑容。她明白,这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话题,不同的人对此有着不同的看法和立场。然而,作为后宫之主,她需要平衡各方意见,维护宫廷的和谐稳定。
在一片嘈杂声中,皇后娘娘轻轻抬手示意大家安静下来。她缓缓开口说道:“诸位姐妹所言各有其理,女子为官也好,相夫教子也罢,皆是为了我天启朝的繁荣昌盛。白姑娘既有此志,不妨一试,或许能为我朝带来新的气象。至于后事如何,且待时间检验吧。”
皇后的表态既没有完全肯定或否定任何一方,又给了白姑娘一个尝试的机会,展现出她的睿智和宽容。众人听后,也都纷纷点头表示认同。
这场晨会在皇后娘娘的调解下暂时告一段落,但关于女子地位和角色的讨论却在宫廷中继续蔓延开来……
众人散去以后,皇后留下冉嫔、孙贵人、宜贵人一起议事。
“如今白姑娘欲参军入伍,虽勇气可嘉,但终究是女儿身,在军中多有不便。我欲派人同她一起前往,相互之间也好有个照应。”皇后轻抚着肚子,一脸慈爱地说道。
皇后娘娘此话一出,众人皆知其态度是要支持白姑娘参军一事。冉浮云先前在晨会上便是持支持意见,此刻听闻皇后此言,更是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孙贵人看了一眼冉浮云,心中略作思考,亦有所领悟。她原本对此事尚有疑虑,但见皇后与冉嫔皆表赞同,便也改变了一些看法,说道:“娘娘,既然女子为官的口子已然开启,不如我们更进一步,直接下旨举办女学。毕竟会武的女子不多,然而读书厉害的却不在少数。若能广设学堂,教授女子经史子集、琴棋书画等诸多才艺,必能培养出许多优秀的女子官员。如此这般,不仅能为朝廷增添更多的人才,亦能让女子们有更多机会一展所长。”
“此计甚妙!”宜贵人闻之,不禁颔首称赞,“如此一来,女子们便无需再依附于男子,亦可凭借自身才学谋取功名,为国家尽一份心力。”
皇后微微点头,表示认可二人所言。她心想,这举办女学之事确有必要,既可提升女子地位,又能为国家培养人才,实乃一举两得之策。于是开口道:“那此事就交由你们三人共同筹备吧。务必将女学办得有声有色,让更多的女子受益。”
冉嫔、孙贵人、宜贵人齐声应道:“谨遵皇后娘娘旨意。”
三人相视一笑,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她们知道,这女学的开办将会给无数女子带来希望和机遇,也必将成为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
数日后,女学正式开办,许多女子纷纷报名入学。沈婉清也在其中,她怀揣着满腔热情与期待踏入了这座学府的大门,渴望能在这里汲取更多的知识养分,一步步靠近自己心中那遥不可及的梦想。
第70章 女强话本
然而,朝堂上对于此事却是争议不休。
大部分是官员都对女学的创立不看好,尤其是吏部,更是说科举制度几百年,从未有过女子能科举的先例。就算女子为官,也不能通过科举,最多进入后宫当女官!
在封建的社会背景下,官员们对女学的创立普遍持悲观态度。吏部的官员们更是坚定地认为,科举制度已经存在了几百年,从未有过女子能够参加科举的先例。他们坚信这一传统不应被打破,女子的教育和职业发展应该受到限制。
在官场中,这种保守的观点占据了主导地位。官员们对于女学的质疑声不断,他们认为女子应该专注于家庭事务,而不是追求知识和学问。这种思想在社会中根深蒂固,使得女学的创立面临着巨大的阻力。
然而,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意识到女子教育的重要性。他们坚信,女子同样有权利接受教育,追求自己的梦想和抱负。这些人努力争取,希望能够改变社会对女子的偏见,为女学的发展开辟一条道路。
朝堂上,大臣们就创建女学的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一方认为,创建女学有助于提高女性的教育水平,使她们能够更好地参与社会事务,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女性的智慧和才能不应被忽视,她们同样有能力为国家献力。”户部侍郎白理仁带头说道。
另一方则担心女学的创建会引发社会道德问题,认为女性的主要职责是相夫教子,接受教育会使她们变得不安分。
“传统的道德观念不能轻易被打破,女学可能会导致家庭伦理的混乱。”吏部尚书左钟权带头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