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光有及 第18节
哪怕我明知这不是对我这个人,而是对卫家的少主,依然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我心口迸发出异样的情绪,这情绪甚至让我呼吸紊乱,声音都带了丝不易察觉的颤意:“将军何必如此客气?不知此次前来,所为何事?若卫家能效一臂之力,还请将军明言。”
“奉命剿除阔罗一带海寇。”李昀淡然作答,“新兵水土不服,若不仰赖贵府水师,恐难推进。”
果不其然是为此而来。
我毫不迟疑答道:“卫家早闻朝廷有意清剿海寇,一直严阵以待。只是未曾接旨,故不敢擅动兵船。现既有圣命,卫家自然全力配合。”
说到此处,我才意识到失了待客之礼,忙唤人添座,“快请将军入座。”
屏风上,李昀落座的身影依旧挺拔。
那团身影仿若一簇沉燃不熄的烈焰,灼得我心头发烫。
我缓缓平复心绪,再开口时声音已无颤意,反而稳重从容。
原来,与他并坐而谈的感觉……竟是如此畅快。
李昀微微颔首,似在沉思,那映在屏风上的影子微不可察地一动,仿佛被轻风拂过,带起无声涟漪。
“若今日未能碰上卫公子,接下来,我也需持旨登门。”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海寇凶猛,新兵尚未成形,又水土不服,病倒了不少。不借助熟悉水势的卫家,只怕难以进展。”
我答道:“将军实不必客套。我这就命人,将此次随航的水师交予将军调遣。”
李昀拱手致谢。
我转头吩咐风驰:“你传令下去,即刻起,随行水师归李将军节制。命雷霄和雪独也一同去。”
风驰微怔,眼底隐有一丝不安:“少爷,要不留下一个……以防……”
“快去。”我语气转冷,截断他未尽之言,“还要我再说一遍?”
风驰顿了顿,低头应道:“是,属下遵命。”
风驰退下,我对李昀解释:“雷霄和雪独是我贴身护卫,武功精悍。”
李昀见状,承诺道:“卫公子不必忧虑,我既在此,必不容你有半分闪失。”
他语气平和真挚,那般理所当然,竟让我心头一颤。
那个曾将我视若草芥、不屑一顾、连看一眼都嫌弃的人,如今却收敛锋芒。
如此强烈的反差,恍若惊涛拍岸,一波一波将我拍得血脉偾张。
要说一刻之前,我对他还有些惧怕,此刻却全然不同了。
那种压迫不再是恐惧,反倒带了种难以言喻的刺激与颤栗。
我忽忆起,昔日唯一一次近距离注视李昀容颜时的情景。
那日我失神,将茶盏灌得满满,连一旁令我胆寒至极的二公子也被我抛诸脑后。
世人都道美色误人,我亦不能免俗。
彼时我虽跪伏尘泥,心惊胆颤,却也在那一眼之间,被牢牢摄住魂魄。
那震撼心神的一瞬,此刻如细流般在脑海中反复回漾。
眉眼如画,唇若削竹,黑发垂墨,整个人宛如寒玉精铸,天成神工。
如此人物,竟真能在血雨腥风中披甲破敌?我又是如何曾将他,当作冰冷无情的杀神?
屏风挡住了我,也同样将他隔于其外。
他如今的容颜,是否仍旧冷峻若昔?抑或,已有所不同?
我兀自沉浸在那一刻,任由思绪翻涌,心头火热,连面颊都灼得发烫。
下意识咽了口水,竟呛了个正着,止不住地咳了起来。
我按住胸口,试图压下咳意,怎料越咳越凶,仿佛连肺腑都要咳出来。
屋中无人,风驰也被我吩咐出去,四下寂静,只有我一声声咳喘,在空荡中回荡。
咳到眼角都泛出泪意时,“吱呀”一声,是椅子被推开的轻响。
我抬眼,透过屏风的缝隙,看见李昀起了身。那道身影愈发靠近,落在屏风上的投影也变得更高更阔。
“卫公子,你还好吗?”
他的声音在我听来如此悦耳,因那里面藏了丝关切。
我慌忙摆手,想让他知晓我无事,又担心他看不见而起身绕入屏风之内,幸而这阵咳意终于缓了下去。
我喘着气,勉强出声:“无事……无妨。多谢将军挂念。”
我不敢再放任自己沉溺于妄想。
这一场咳嗽,仿佛是老天给我的惩戒,罚我刚才心思浮动,失了分寸。
回过神来,只觉方才的自己简直像着了魔一般,哪还像一个华贵自矜的贵公子?
我不愿再出什么岔子,尤其是在李昀面前。此刻我还未准备好与他真正正面对坐、对话如流。
恰在此时,风驰回来了,我立刻吩咐他将李将军送出去。
李昀未多言,只微一颔首,便转身离去。
本该四五日便能归家的行程,因李昀的到来与那道旨意而延宕。
商船在一处小岛前抛锚靠岸,我倚在舷窗前望去,只听得远处传来“轰轰”炮响,海天交界处烟火翻腾。那战船于我眼中极小,不细看,便似浮于海面的一粒墨点。
雷霄和风驰最后还是被留下,他们不放心我身边无人照料。我拗不过,只得应允。
我举起望远镜,视线穿透海雾,迅速捕捉到那道熟悉的身影。
高大挺拔,神情冷峻,纵使隔着重重波涛,也一眼就认得出。
战局已要结束,卫家的水师果然如父亲所言,皆是百战之兵,一敌十人不在话下,根本无须担忧。
我于是下令返航。
船行渐稳,归途在望。
而那些混杂难言的心绪,也随着离家愈近,愈被我抛之脑后。
直到彻底消失于心海之中。
第16章 别来无恙
京兆府的冬天,寒意凛冽,城墙上覆着厚厚一层积雪。
大雪连降七日,今日方停,正是冷到极致的时候。
风驰跺着脚自外疾步奔进屋来,一边哈着热气,一边用手捂住耳朵,哀叫道:“少爷,少爷,快看看我耳朵是不是要掉了,冻死我了……”
我站在案几后面,招呼他过来:“我看看。”
等他凑到跟前,我稍稍用力弹了他耳朵一下,他疼得呜呜直叫,惹得门边站着的雷霄和雪独笑出声。
雷霄故意嘲笑他:“早说你不中用,非磨着少爷带你来京城,这下好了。”
雪独在一旁附和:“就是。少爷若有差遣,以后让我们去就成了,省得这小子整日唉声叹气,吵死人。”
风驰不叫了:“你们少在这挑拨离间,爷可不像你们这么无情,最知道我的好。”
几个爷们儿叽叽喳喳闹起来,活像一群野牛在叫,吵得我头痛。
这时雨微提着裙角踏进来,冷眼一扫:“吵什么吵?一个两个的,像三岁娃儿一样,也不嫌丢人。吵着爷了,有你们好果子吃!”
果然,屋中登时安静了。
我无奈摇头,这屋里,说话比我好使的,怕就只有雨微了。
她转头点着风驰的鼻子:“爷让你办的事呢?自进门起一句正经话没说,净在这鬼叫。”
风驰不敢回嘴,垂头丧气地跑过来,从怀里掏出一叠请帖,双手奉上:“门房刚收上来的,全在这了……”
我随手拈起案上请柬翻了翻,果不其然,尽是京兆府一带达官显贵的名帖。
自南地至京兆府,不过数日光景,案上的请柬却已堆叠如山。
我人尚未进宫谒圣,这些权贵勋臣却早已坐不住,纷纷递帖探风。
怀璧其罪,此理再明白不过。
临行前,父亲已数次叮嘱,要我谨言慎行,切莫鲁莽张扬。
我落座案前,静默思忖。
这些帖中之人,无一是易与之辈。
卫家纵然在南地声势滔天,船队千帆、水师林立,可一入京城,也不过是翻不起浪花的地方小侯罢了。
若在这龙潭虎穴中招惹了不该招惹的人,怕是连怎么死的都不知晓。
在局势未明之前,最稳妥之策唯有按兵不动。未得圣颜,不可轻言。
世上最容易打听的消息,往往也最无用。
我如今需要的,是一个熟悉宫廷与朝局、既不牵涉政争,又能探得实情的人物。
我脑中浮现出一人,永昌伯世子,沈凌。
官职为六品宗正寺丞,在朝中掌皇族谱牒之事,说是当差,实则清闲得很。
一介纨绔,整日游手好闲,却因其姊为宫中沈贵人,虽无子嗣,却颇得圣宠,因此无人敢轻视他。
这样的人,身份虽浮,地位却稳,消息灵通而又无甚牵挂,最适合打头阵试水。
我从那堆叠如山的请柬中,挑出永昌伯世子的一封,略一审视,便亲自落笔写下回帖。
字迹洒落如玉,措辞不卑不亢,既不显急切,又足够重视。
写毕,将信封好,递与风驰:“着人送去永昌伯府。”
宴席设在琼台阁,看来这两年京城也并非全无更迭。
昔日冠绝一时的金樽坊,被对面的琼台阁夺了风头,已不复旧日京城酒楼之首的声势了。
马车稳稳停在琼台阁门前,门口候着的伙计眼疾手快,飞快迎上来,还未等人将马凳送上,他已屈膝跪地,躬身作人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