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全铺上神奇土壤不现实,即使谢乔现在经常能开出神奇土壤的三黄蛋,一天撑死也才三平米,一年不过一千五百平米,也就是0.0015平方千里,要知道,单单是她地盘上的戈壁灘保守估计大概都有上百平方公里。一粟之于沧海耳。
  单独在干旱的戈壁滩上植树造林,植物的存活率很低,但如果在一片区域內,先以神奇土壤为骨架种植树木,生长的植物会影响到周围的环境,再去旁边非神奇土壤的土地上种植,效果就不一样了。就像是波纹扩散一样,由点向面扩散
  。
  以神奇土壤为框架,将成片的戈壁滩覆盖上一层植被,这样一来,雨季降雨后才能留住水,落在戈壁滩上的珍贵水源不至于尽数被蒸发掉。
  改造自然,即使有系统的帮助,这也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但劳动力数量上来后,谢乔坚信伟人人定胜天的真理,基建狂魔可不是白叫的。
  于阳城整顿数日后,皇甫嵩部决定开拔,全军东进与波才主力决战。
  这期间,不断有军报从东面传来。
  在皇甫嵩部与阳城黄巾纠缠的同时,右中郎将朱儁已经率领本部军马从另一个角度与波才交过手了。
  面对黄巾强力的冲击,朱儁部雖力战,却战况不利,颓勢尽显,损兵折将吃了瘪,只得西撤暂避锋芒。
  这时,在全局战略的尺度上,皇甫嵩部东进顶上,进驻长社县城防守,助后撤的朱儁部稳住军心。
  而追逐朱儁部而来的波才立即命人围住长社城四面,阻其援。
  贼勢浩大,兵临城下,安营扎寨,号称有十万之众。
  谢乔自然在皇甫嵩麾下,被围在了长社城中。
  雖然被围,但谢乔丝毫不慌,因为她了解历史的走向:城不会破,他们也不会败。
  大概被围城半个多月后,消息传到京师,朝廷会派骑都尉曹操领军马前来助阵解围。届时皇甫嵩也会想出火攻之计,与朱儁部、曹操部三面夹击,大破波才及颍川黄巾的主力。
  这期间,谢乔也就不影响历史的走向了,大多数时候开始以[寿命]调快时间的进度。虽然她现在就可以向皇甫嵩献上火攻之计,提前解长社之围,算是大功一件。但如果不等到曹老板的援军,少了一方军马,胜果难说,至少不会一战定胜负。如果逃掉的黄巾太多,波才掘土重来,未来又会陷入苦战,那不划算。
  枯等的同时,谢乔还在做一件事,那就是拉拢同长水营另一位军司马鄒居。
  鄒居一直是长水营军司马,原为陈靖的副职,陈靖被免职后,鄒居也受了牵连,被罚了军棍。虽然职务没有变动,但皇甫嵩令他为辅,因为一支部曲只能有一位可以下达绝对军令的军事主官。
  拉拢整个兵卒心高气傲、看不起乡下人的长水营难度太大,但拉拢邹居一个人倒不会太难。陈靖被充为马军后,邹居便是营中最具威望的,谢乔自然要抓住问题的关键。
  邹居被罚了军棍后,谢乔便派人送去了药膏。胜仗之后皇甫嵩赏赐的酒肉,也遣人给他送去,不送多的,单单只送他一人。
  一来二去,关系稍微有所缓和,至少谢乔将他请到军帐时,他看自己的目光不像陈靖当初一样仇恨。
  进驻长社十日后,已是农历五月,天气愈渐炎热。城内军心渐渐浮动,有天热的缘故,有贼勢浩大的缘故,更因为军中粮草即将耗光。拖不得了。
  这几日,皇甫嵩天天站上城头,遥望依草结寨的黄巾营寨,心中终于有了主意。
  薄暮时分,一名军士匆匆跑到谢乔营帐通禀,皇甫嵩请她入中军帐。
  谢乔瞬间明白,历史上的长社之战要打响了。
  迈进中军帐,各部统领聚齐,皇甫嵩神色严肃地在舆图上开始部署。
  如史书记载的一样,此次将采用火攻。黄巾部众缺乏战斗素养,城外营寨依草而建,为火攻创造了先决条件。此时,城外正起了大风,风助火势,正是绝佳时机。
  皇甫嵩已经遣人呼应朱儁部为援。而他计划派遣一支小股部队,手持火油和火折子,趁夜色暗暗出城,随后点燃火油,利用风力,吹烧黄巾营寨。围城十数日以来,几乎战况,营寨内黄巾早已麻痹大意,此次突袭,敌必大乱。届时,火光冲天之际,城门大开,全军出击冲杀敌众。
  谢乔被分派在逐杀黄巾的任务中,从南面截杀溃散的贼众。领命后,谢乔立即回营提点兵马,等待着夜幕降临。
  长水营多为枪盾兵,机动能力有限,谢乔也不愿他们跟着碍事,待出城后便令邹居引长水营与她的西凉骑兵分头行动。作为军司马,她有临场指挥的权限。
  在夜色掩护下,一簇火苗最先燃在了干草之上,随后火越烧越旺,呼啸的狂风一刮,火舌如同活了一般,化成一条条火龙疯狂燎烧着营寨。
  面对汹涌如潮的火势,寨内黄巾瞬间大乱。
  与此同时,来自的长社城中的喊杀声震天响,城门齐开,马军、步军齐齐杀奔而来。
  攻势看看迫近,短兵相接,缺乏战术训练的黄巾军仓促应战,又在火势的恐吓下心惊肉跳,拼杀只得节节溃退。
  都不要乱!顶住!顶住!
  黄巾渠帅波才临危不惧,跳上高台疾呼。倒是唤回了些人,本来黄巾在人数上便具有绝对的优势。回过神的黄巾军开始反击,顶住最开始的一波攻势。
  然而就在这时,朱儁部大军从南面杀奔而来。另一彪人马又从东面山林间杀来,疾如闪电,正是骑都尉曹操率领的羽林骑恰恰赶到。
  好不容易恢复些许战斗力的黄巾瞬间面对三面夹击,唯有奔命四面溃散。
  曹操挥舞着手中利刃,一路追击,奋勇杀贼。
  往年他在朝中多受猜忌轻视,如今黄巾大溃,此诚建功立业之机,务必要把握住。解长社之围,再斩首万级,必是大功一件。
  曹操杀红了眼,眸光中闪烁着贪婪,率部追逐着一支约摸三千人的黄巾乱军。贼众具是步军,他麾下两千羽林骑足以轻松将之悉数斩首。事实上,落在后方的黄巾一路已被他斩杀数百人。
  羽林骑将这支黄巾逼入了一片河湾,虽有茂林阻碍,但他们逃不过湍急的河道了。
  冲杀过去,全部枭首!曹操举剑下令,随即驾马前冲。
  然而,就在这时,一阵密集的马蹄声吸引了他的主意力,遥遥望见林中一支骑兵近前。黄巾军中少马,显然这是友军。
  待对方走近,曹操借着火光终于看清了对方的脸。
  竟是你!曹操略有些惊喜。
  当日在雒阳城中喝过酒,论天下英雄,算是志同道合之人,虽然时隔足年,他仍然一眼就认出来了。
  孟德兄,久违了!谢乔拱手,亦是惊喜的形容。当然,她有装的成分。
  贤妹何为?曹操疑惑地问。
  乔今在皇甫使君阵中,长社突围,追敌至此。谢乔反问,孟德兄此番可是引兵助阵?
  正是,曹操正色道,随后以手指向南面的河湾,我亦逐贼众至此,贤妹可随我一道,正在前方河湾。
  蛾贼狡黠,既已逼入死路,孟德兄切莫急进,可徐徐围去,以免中了埋伏。谢乔道。
  闻言,曹操大为认同,夜黑风高什么事都可能发生,贤妹所言有理。
  他立即吩咐麾下兵马:散开围杀,小心为上!
  半个时辰后,当两千羽林骑将河湾的包围圈越缩越小,曹操才突然意识到了不对劲。深陷重围的黄巾竟然不翼而飞了。不可能渡河的,水流湍急,河道宽阔,怎么可能在短时间内消失得无影无踪。
  人呢?!
  孟德兄,你说有没有一种可能,都被黄巾妖道张角施法给救走了。谢乔眼神严肃,提出一种合理的猜想。
  -----------------------
  作者有话说:有点少,复健==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42章
  长社突围战打响后,謝乔便命邹居率长水营到既定位置伏击,她自己则领着麾下两百多骑兵四處機动,逐杀黃巾。
  名为逐杀,实则暗中搞些小动作,为溃亡的黃巾指明活路,为她的大
  西凉收纳人口。
  当然,这并不容易,天色漆黑,黃巾仇极端视朝廷官軍,虽然一路溃退,狭路相逢仍然会拼命死战。真逼到了绝路上,兔子急了还咬人,战斗力反而倍增,死也从对手身上咬块肉下来,古话的穷寇莫追就是这个道理。
  謝乔想了个法子,展示善意的法子:那就是骑兵追至黃巾逃兵的侧面,跟随,但不动刀不攻击。
  狼狈逃窜的黄巾已然风声鹤唳草木皆兵,面临身后骑兵追击,跑又跑不掉,打又打不过,绝望之至。然而,当官軍骑兵追到脸上之时,对方却并没有动手,難免心生疑窦:或许还有一线生機,还有投降保命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