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昭奕此举,太关键了!
  恰在此时,谢乔觉着有些刺痛,伸手捂住了肝部的位置,疼是真的疼,因为爆肝了六个小时的广告,但没有那么夸张,她多少有些装的成分。
  虽然何颙说过,皇甫嵩明察洞悉,但借着夜色,谢乔有把握发挥发挥自己的演技。
  昭奕,可是伤到何处了?见状,皇甫嵩紧张地询问。
  多谢使君关怀,无甚大碍,只是冲阵之时受了钝击,缓缓就好。谢乔摆摆手,假装故作淡然的模样,演技拐了两道弯。
  她接着说:使君,东面黄巾并未追击,料想短时间内不会来援,城中黄巾见粮草被焚,军心必乱,可趁机攻取城池。
  我正有此意。皇甫嵩点点头,忽然又想起什么,问,昭奕返回时可曾遇见我派来接应的军马?
  沿途并未见过。谢乔答。
  皇甫嵩眉头微凝,暂且不提,待攻下阳城,我再行定夺。
  遂遣屯骑校尉杜平城门下叫阵。
  城上的蛾贼听着,尔等粮草已絕尽,还不下关受死,更待何时?
  城门楼上,黄巾头目周沣从入夜起便一直观察着东面的景象。阳城与皇甫嵩部相持月余,从昨夜起粮草便已经耗光,渠帅波才答应分拨粮草,并遣援军助阵,设下诱敌之计。成与不成就看今夜。
  皇甫嵩部大军围于城下,当东面燃起了熊熊的火光,援军迟迟未到,周沣便明白大势已去。
  绝望之色浮现在城关上每一名军士的脸上,粮草断绝,城中人心浮动,士气低迷。随着时间的流逝,饥饿使全军将士几乎丧失了最后的斗志。
  所以,当对方城下叫阵之时,周沣没有太多的犹豫纠结,当即冲着城门下喊:军爷,我们愿意归降,求饶过小的一命!
  他明白,皇甫嵩将门之后,乃是汉家重臣,言出必行,若是主动请降,受降之后,皇甫嵩必并不会出尔反尔,害他们性命。
  杜平做不了主,驱马回到大纛旗禀报,报使君,蛾贼请降。
  不受。皇甫嵩眼神中闪过锐利的光,坚定地下令:通令全军,即刻准备攻城。黄巾蛾贼,一个不留!
  一旁的谢乔目光微沉。面对黄巾的请降,皇甫嵩做出的选择和未来的朱儁一样,不接受投降。叛乱是夷族的死罪,不容情面,即使知道强行攻城会折损将士,也在所不惜。
  他要立汉家的天威。
  皇甫嵩迅速做出了攻城的部署:今黄巾粮尽,兵临城下,全力攻城,必做困兽之斗。是以,围师必阙。
  他决定空出西面,若黄巾从西面出城遁逃,必定东去与波才本部汇合,从西再北上,再饶到东面,会兜一个大圈,黄巾遁逃的路径,正是破敌的绝妙时机。因为黄巾仓皇逃窜,顾不得回击,唯有奔命。
  将令下达,三军不折不扣地开始执行了。
  正面军阵中缓缓推出了投石车,只有四架,都是临时造的,但攻一座阳城足够了。投石车投掷飞石,从先秦战国时代起,就广泛应用于战争之中,也就是中国象棋中的砲。而投石车的结构极其简单,一根巨大的杠杆被支架分为两端,长的那截用木框装填巨石块,短的那截则绑上一根根绳索,投石车发动攻击时,十数人同时拉动短端的绳索,利用杠杆原理,就能将巨石快高高抛出。
  而发展到三国时代,据可信的史料记载,归附于曹操的宗室刘晔改良了投石车,威力更大,被称为霹雳车,在官渡之战中大显神威。
  投石车是攻城的利器,谢乔以后自然也会给部曲装配。但这东西怎么说呢,有利有弊,利处自然是能摧毁城牆,大量伤亡、震慑敌军。至于弊端,天上的飞石不长眼,很可能会波及到城内无辜百姓。投石车需要更明智地使用。
  四架投石车一列排开,军士往木框中装载提前准备好的大小质量匀称的飞石,装载完毕,兵长一发令,军士一齐用力,长杆扬起,木框中的巨石瞬间望着城内方向崩飞了出去。另外三架投石车也先后投出了飞石,落点不一,三块石头飞进了城牆之内,似乎砸中了城中屋舍。另一块用力不齐,仅飞出去百来米,落下了城外。
  投石车对准一个大致的方向,无法做到精确的瞄准,精度不够,能砸中目标很大程度上要仰仗运气,这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同时拉拽绳索的军士需要培养出一定的默契。虽说精度欠缺,可一旦砸中,收益绝不会低,若是砸在城墙上,将城墙砸开一道口子,攻城便无需拿人头去堆。
  在接下来的半个时辰内,四架投石车连
  续不断地发炮,一块块飞石坠入城内,屋舍坍塌,城墙崩损,直接砸死砸伤了上千的黄巾兵卒。
  准备的巨石耗尽后,投石车退去一边,与此同时,北、西、南,三面大军同时发动了攻城战,军士推着云梯接近城墙,挥舞着手中环首刀,喊杀声震天响。
  而守城的黄巾则在城墙上往下砸石块、倒烫水、洒金汤。
  这是一场数万人规模的攻城战,谢乔远远看着,心神止不住地震颤,这样的场面,她此前只在原世界的影视剧和游戏里见过。
  攻城兵卒人人士气高昂,攀上城墙后搏命奋杀。
  而另一头,刚才经历从天而降的飞石的震慑,再面临不绝于耳的喊杀声,黄巾惊惧,节节败退。在象征性地抵抗过后,果然开启西面城门,弃城而走。
  三面攻城部队皆顺利地攻入城郭,夺回阳城全境。
  出逃的黄巾仅剩万余,已然溃不成军,果如皇甫嵩所料,先遁入了西面的山林,绕道北上,再东去。
  但在黄巾逃亡的路线上,皇甫嵩提前部署了伏兵,面对溃散的黄巾,军皆神勇,追亡逐北,杀敌无数。
  刚才经历过突围的谢乔及其部署本应在皇甫嵩的安排下歇息,但谢乔主动请缨,加入追击黄巾的行列中。在追击过程中,谢乔尽自己所能,保住能保住的人,先让他们摘掉头上黄巾,扮作流民,再以肉馅饼为凭证,提议往西北去荥阳县可觅得生路。
  追击的军队不止谢乔这一支,她还需要避人耳目,救下来的十之一二,更多的黄巾乱贼则被官军枭首斩杀。
  原野上尸横遍野,流血漂橹,万鬼嚎哭。
  这就是黄巾之乱最残酷的一幕,没有绝对的正义,兵或贼只有称谓上的不同。在这样的处境下,谢乔做不了大多的事情,唯能顺势而为。
  这场激烈的战斗一直杀到天明,最终以朝廷军的大获全胜而告终,皇甫嵩部进驻阳城,坐望东面的阳翟城,及城中黄巾渠帅波才。
  一夜未眠,谢乔完成追击任务后率部进入残破的城郭。
  城中尚有百姓,双目却是迷茫失神的,他们并未因为官军的胜利而有半点喜悦。百姓在乎的是是否吃得饱,黄巾入城后夺去了粮食,而官军重夺城池后却也并未管他们的死活。
  朝廷不管,谢乔管。刚经历兵祸之苦的满城百姓,她正好可以许以食物和屋舍,将之收入西凉。
  身为朝廷官员,谢乔不便亲自出面。是以,她想了个法子,派麾下军士脱下衣甲,扮作普通百姓,混入其间,秘密带上美味的肉馅饼,在城中百姓间散布消息。
  乡亲们,我知道有一个好去处,有吃的,这饼就是我从哪里拿的,尝尝,你也尝尝。好吃吧?那里多的是,只要你们去了,日子就会好起来的。
  不难走的,百来里地,只要你们进到荥阳城,在城中寻到一少年,呼奇变偶不变,他便会为你们引路。
  此后,阳城百姓日渐减少,他们以流民身份出城,而后奔向一个共同的方向。
  -----------------------
  作者有话说: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40章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宽敞明亮的学堂里,孩童的歌声清脆悦耳,不掺杂丝毫杂质的空灵,即使是为他们抚琴伴奏的温嫻,也被这动听的音色迷住了。
  她想,今年年关的歲除宴,这曲《长歌行》一定是拿得出手的。
  温嫻最擅长的是音律,音律雖然不能吃饱穿暖,却并不是无用的东西,它能陶冶性情,丰富精神世界。謝乔听说温嫻的过往后,便千方百计帮她从敦煌城弄来了一把琴。
  自伤愈后,温嫻便与夫君徐垣一起,被主公謝乔聘请在榆安的官学里出任先生。不过夫君和謝均小先生一样,除了作为学堂的先生,还兼着县府的公务。当然,现下县府的职能并未完备,除了榆安、龙勒二城,主公将来的其他城池的大小官吏,都需要贤能之人充任。而贤能的来源,便是榆安这所官学。
  在温娴心目中,謝乔是打心眼里钦佩,钦佩到无以复加、极具魅力的奇女子。在雒陽救他们夫妻性命,还将流落街头的阿慎和阿琰寻到了,于她而言,这已是再造之恩。而当温娴对谢乔有了更深层的了解后,愈发折服于她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