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羌渠单于满脸狰狞,如同猛兽魔鬼,猛地伸手,扼住他的咽喉,直接将他从地上拎起来。
  血流不畅,脸涨得赤红,双腿无论怎么蹬也蹬不到地,就像几年前一样第一次到王帐一样,极支辽感受到了无比绝望的窒息。
  就在这时,从阴暗的角落里走来一个面容姣美的女人,眼神里却充斥着仇恨,她是单于宠爱的阏氏。
  你害了我兄长,你死期到了!
  阏氏手里攥着一把弯刀,用力狠狠一刺,径直地扎进了极支辽的腹部,随后将弯刀在他肚子里旋了一圈,发了狠地将他腹中鲜血淋漓的肠子往外拽。血液狂飙,剧痛袭遍身体的各个部位。
  单于忽然张开血盆大口,两颚之间,涎水如注,锋利的尖牙将他整个脑袋咬掉。
  极支辽大叫一声,从毡毯猛然惊醒过来,整个人缩到角落里,大口大口地喘气,心跳快到几乎要爆开。
  睡在对面的勒节听见动静醒过来,询问:首领,怎么了?
  黑暗中,极支辽用力咬着自己的拳头,牙齿深深嵌进了肉里。不说话,眼神恍惚,久久没有从噩梦中回过神来。
  一身的汗。
  勒节茫然无措,到隔壁毡帐叫来了毋格,她掌着灯坐到极支辽面前,声音和缓地问:做了什么噩梦?说给大姊听听。
  好一晌,缩在角落的极支辽抱住毋格的腿,缓缓抬起头,眼里闪烁着泪光,呜咽着说出话来。
  大姊、大姊,我做不到我做不到。
  未来的几天时间,在勒节的安排下,勺夏部族秘密地开始收拢族群,为举族大迁徙做最后的准备。极支辽则终日心神不宁,躲在毡帐里,内心无比煎熬,事情都交给了勒节去做。
  两日后,来自匈奴王庭的轻骑兵飞至敕岩坡,传来了羌渠单于的口谕。
  请随我等往王帐一趟,单于有请。
  话音未落,暗处的毋格松开弓弦,一支羽箭飞去,直接射穿了轻骑兵的后背。后续几十箭将这十名传信的轻骑兵悉数射杀堕马。
  做出这一步,就意味着勺夏部族与单于王庭彻底决裂,从今往后,只剩兵戎相见。
  简单处理掉传信兵的尸体后,勺夏全族近万口人、两万牛羊马匹、无数辎重营帐的空前大迁徙开始了。
  从敕岩坡出发,浩浩荡荡的人马一路南下,因为东边、西边、北边皆分布着其他部族,大规模过境必会被落井下石地截杀。各部族相对松散,只听从于单于的号令,尤其是相邻的部族之间关系并不是那么友好的。至于目的地,毋格倾向于绕过温洒部族后,继续往西,在荒漠中寻一片沙中水草地以此栖身。这样一来,虽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单于的追击,但路程会过于遥远,数千里之遥,且还需时刻谨防着北边叛贼的袭击骚扰。
  勒节给毋格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绕过马鬃山后,西去入敦煌郡:那里离得更近,且是汉人的领地,如果隐藏好足迹,单于的追兵是猜不到他们的行踪的。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过长城,往东南去,在那片广袤的戈壁滩上有一座土城。城中有一女子,曾经跟他们说过,来年如果你们还是没粮草过冬,不要攻城抢粮了,可来此找我,我们依然公平交易,如何?
  那女子重承诺、守信用,从未诓骗过他们,去年全族过冬的粮草都是她给的,更没有背信弃义袭击他们。现在虽然离冬天尚远,但她可能也需要和他们做交易,用粮草换劳力。
  饶是勒节说得信誓旦旦,但毋格并不敢轻信,她吃过太多亏,她更懂人心的险恶。
  大姊,勒节说得不假,此前一直精神恍惚的极支辽听到他们的交谈,勒马赶上来,主动开口,那女子与旁的汉人都不同,说到做到,丝毫不阴险狡诈,我们实可以去那里的。
  毋格目光掠过去,并不理会,面无表情地脚蹬磕着马肚子,提速往前去。
  望着她远去的背影,极支辽失落地垂下头,像做错了事的孩子。从他那晚噩梦惊醒后决定撤退时,大姊便没再理会过他了。大姊对他寄予厚望,他却一次又一次让大姊失望,始终迈不过那道坎,大概她已经对他彻底绝望了。连他自己都痛恨自己的懦弱,他不是合格的君长,虽然他将身体练得结实有力,同部族勇士角力也不落下风,故作强大,故作豪情,骨子里却天生的软弱无力,大难当头,身为首领,永远担负不起那该死的责任。
  勒节看到这一幕,出言宽慰道:首领不必伤怀,毋格只是没有想通而已。其实你并没有错的,这天底下,不止有战无不胜、威吓强敌的首领。所谓首领,凡能带领部族子民繁衍壮大,生生不息,不受外敌侵扰,便是合格。若首领不做改变,意气用事,被带去王庭后被逼招供,招致全族灭绝才是酿成大错特错。汉人常说,量力而为。进退自如,方为丈夫。
  极支辽似是听了些进去,缓缓说:勒节,你说得或许对,可我、不甘心。
  首领,不甘是好事,你还不到汉人的弱冠之龄,未来大有可为。
  对,大有可为。极支辽回头望身后茫茫的原野,振作地说,这是勺夏人祖祖辈辈繁衍的草原,勒节,我保证会带部族回来的。
  拖着辎重,赶着牛羊,部族行速缓慢,足足二十日后才绕过了马鬃山。
  虽然大姊仍然没有搭理他,但极支辽已经从自怨自艾的情绪中脱离出来,他主动领着斥候骑兵在部族前端探路开道。
  去年才从这一片进过汉地,极支辽找得到路,然而,当他领着先头部队绕过一堆石台子后,映入眼帘的,却是一堵高大挺立的城墙。
  汉人常于边境筑起城墙,以抵御部族的骑兵,谓之长城。这一带之前也有长城,但那不过是一些黄土夯筑的低矮土堆,去年他们来时,拦路的长城轻而易举便被长矛切开缺口,可谓是不堪一击。而眼前的长城,于平地上拔地而起,一望无边首尾皆看不到尽头。
  极支辽叫来勒节商议,近前侦察。如此高大的长城,除非是捣毁破坏,否则他们绝对无法穿越过去,他们一路驱赶而来的牛羊更没法从长城上跳过去。
  越往近走,遥遥地往前长城背后的烽燧台升起了笔直的青烟,城墙上的女墙后露出一颗颗汉人的脑袋,拉弓引箭,箭头直指。显然,汉人已经发现了他们,且正在警惕地向别处传递
  消息。
  捣毁长城从中穿越就更不可能了,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筑起长城,城墙后的兵马定然不在少数。即使能突破长城,必定极其惨烈。
  再往前走就是弓手的射程内,有被万箭齐射的风险。极支辽已生退意,正要勒马掉头时,忽然眼前一亮,远远地看见城墙上一道身影从南边快速奔来,这个高度,人是骑在马背上的。如此远的距离,看不到对方的脸,但身形上有种莫名的熟悉感。
  与勒节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里找到了答案。正是!
  极支辽同勒节纵马脱离斥候骑队,继续前趋,并伸出臂膀,兴奋地朝着城墙上大幅度地挥手,吸引对方的注意。
  谢喬微微眯缝着眼睛,渐渐看清楚了他们的脸,确认是自己的工头后,她赶忙示意城墙上的军士放下弓箭,待人走近。
  应当不是大规模的进攻,否则前出的军队阵型不会如此散乱,更不会连牧养的牛羊都全带上,后方还跟着无数的妇孺老人、辎重行李。
  显然,这是举族背井离乡的大迁徙。
  姑娘,可否容我族过长城入关内?城墙下的极支辽朗声问道。
  你们这是何意?谢喬不解地问。
  我们极支辽话音戛然而止,有些说不出口,看向勒节。
  姑娘,去年你与我们讲好,若缺粮草,便可来此寻你。实不相瞒,我族与单于王庭已然决裂,望姑娘兑现承诺,予我族一个容身之地。交易不在话下,定当竭尽全力。勒节恭敬地拱手。
  谢喬大致上听懂了,他们在草原上已经待不下去了,所以举族迁徙,想入关寻找栖身之地。
  虽然经过去年的友好合作,谢乔对他们的戒心降低了一些,但远没有好到能安心放入关内的地步。明面上说得好听,尽力尽力交易,但谁又能担保她不会引狼入室呢。古人常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绝不是一句空话。
  谢乔遥望着长城外乌央乌央的人群和牛羊群,沉下心思考片刻,给出了答复:你们何不就在长城外栖居?城下这条冥水,以祁连山冰雪为源,可为水饮,你们大可在长城外冥水两岸结寨以放牧。若有用工需求,我单独叫人入关,同去年一样,以劳力换粮食,童叟无欺,可保证你们的族人不会挨饿受冻。
  听见这话,城下的极支辽与勒节对视一眼,有些为难。
  勒节犹豫些许,还是说出了口:姑娘有所不知,我族与单于已结下大仇,若单于大军循迹攻来,我族必将被夹击困于长城外,退无可退,我等将死无葬身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