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何奶奶听不下去了,踩了他一脚:“你够了啊。”
又对楚红笑的慈祥:“好孩子,你们先去忙。”
后面还有好几桌呢,楚红也不能再耽搁下去了,笑着招呼他们多吃点,就和顾辞走向下一桌。
先前楚红心里还觉得,这婚礼办不办无所谓。
毕竟现在没法穿婚纱,也不能穿旗袍,还不能细细装扮,更没有婚礼策划。
但是现在看到大家都吃的高兴,看见他们也是纷纷道喜,心里又觉得这样的婚礼也挺接地气的。
主打一个朴实无华。
却又热闹喜庆。
村里人吃好席后,也没有立刻就走,有和宋家人说话的,也有趁机去新房看热闹的。
现在虽然没有嗮嫁妆说法,却也不像是前几年日子艰难的时候,结婚就是女方卷着自己被褥去男方家,就算是结婚了。
而是多少会准备被褥,桌椅,或者是三转一响的其中一样。
先前宋家拉了缝纫机回来,村里很多人都听说过,却没看到过,因此也趁着这个时候来开开眼界。
楚彤和楚丹原先在厨房帮忙,现在已经在新房里守着了,就怕孩子调皮,失手弄破了什么东西,在这大喜的日子里不吉利。
大都人都先看缝纫机:“你们用过了没?这玩意怎么用的?”
“我知道,这缝纫机只要脚上一踩,就能自己缝了!针脚还特别齐整。”
“那做衣服可省事了,等我家丫头嫁人,也得有缝纫机。”
“我听说镇上结婚要三转一响,缝纫机,自行车,收音机,手表。”
“那谁娶的起啊?”有准备娶儿媳的大娘趁机诉苦:“光攒手表钱和票,那都得全家攒好几年。”
楚彤当然不会说自己已经会踩了,而是笑着敷衍:“家里现在就楚红会,你们要缝缝补补就找她去。”
要不然别人找她,她都不好回绝。
自从二妹从申城拿到离婚补偿回来后,大家心里都觉得楚红是个泼辣厉害的。
更何况,楚红这个妇女主任,也算是新官上任两把火了。
第一把火就是出馊主意,让六叔的两个儿子顺利分家。
第二把火,就是让隔壁村吴支书爱打婆娘的堂弟,反被婆娘打的头破血流。
都怕这第三把火烧到自己身上,都不敢得罪她。
边上的人听到楚彤的话也没怀疑。
主要是在场女人大都不知道这缝纫机怎么踩,对于自己不会的,都觉得很难是正常的。
也有人打量着房间:“啧啧,这回准备了不少好东西啊,那有一对新暖瓶呢?”
第132章 羡慕
暖瓶在村里倒是已经普及了。
可大家都是一大家子,才有一两个暖瓶,每人倒一杯水,两瓶开水就没了。
特别是天冷了后,谁都想喝热乎乎的开水,却时常轮不到。
现在看到崭新的暖瓶,大家心里还是会羡慕。
主要是暖瓶价格贵,也能算是家里的大件了,都舍不得买。
“这边还有成套的搪瓷脸盆,搪瓷缸。”
原本以为是先前用稻谷换的瑕疵搪瓷脸盆,但是走过去一看,却是崭新的牡丹花脸盆。
“这边是痰盂,马桶都有啊?”有嘴碎的婶子和边上的同伴嘀咕:“这二婚办的比人家头婚还好啊?真不知道宋支书是怎么想的。”
楚丹喜欢听大家这羡慕的语气,但却不愿听到这些酸溜溜的话。
想到今儿是二姐的好日子,自己不能和人吵架,她就皮笑肉不笑的开口:“还不是我阿爸疼我二姐,就想让她开心。”
所以你就管好自己的嘴巴,别让我们不开心。
“我二姐夫也从家里拿了些钱回来,过些天还准备再盖两间房子呢?”
“什么?”屋里的人都不敢置信:“顾知青不是入赘的嘛?”
现在入赘的人,不仅不用出钱,女方家还得给男方一笔钱呢?
而且答应儿子入赘的人家,不是家里儿子多,就是家里穷得叮当响,或者是儿子不受宠。
大家原本也以为,顾知青当上门女婿,也占了其中一个原因。
没想到顾知青家里父母竟然这么通情达理,还这么大方,真的是羡慕死人了。
“我的娘啊,楚红的命可真好啊。”
楚丹骄傲的点头:“那是,我二姐就是命好。”
盖房子的事,宋家还没传出去,就是为了等楚红结婚后再说。
这样就可以对外说,盖房子的钱是顾辞家里给的。
都说笑贫不笑娼,这样村里人就不会觉得顾辞这个上门女婿,是一穷二白小白脸。
这样也说明顾辞本身的家庭条件好,愿意入赘,是人家思想觉悟高。
这么一来,不仅是顾辞能有个好名声,宋家以后吃喝的好点,也不至于招人眼红。
因为大家都会以为,楚红的男人家里有钱,对他们还大方。
那惦记着下乡的儿子,给他们寄点好吃的,或者是给点钱和票之类的,也不会觉得大惊小怪了。
宋支书也是特意让小女儿,在今天找个机会说出这件事。
要是换成他们来说,会让人觉得他们是在炫耀,是在显摆来着。
但楚丹年轻气盛,会让大家心里觉得她是无意间说漏嘴。
就连吴巧芳这个亲婶子,也是第一次听说这事,她大步走到楚丹身边,拉着太她的胳膊问:“你说的是真的吗?你家还要盖屋子?顾家都给楚红买了手表,缝纫机,难不成还给了钱啊?”
边上的人听到这话,酸的像是吞了柠檬。
楚丹理直气壮:“二姐夫的父母都是医生,工资高,心疼下乡的二姐夫,想让我们对他好点,还非要给钱呢。”
她还很欠揍的说了一句:“我们不要都不行,说不要就是生气他们不能来。”
事实上,她这话也是半真半假。
毕竟先前顾辞敲的竹竿,是按着三转一响的标准。
可是宋支书怕树大招风,就没让买自行车,省下了百多块钱,自家再添点,就能起两间屋子了。
有人好奇打听:“你们这起的房子,是要起红砖房吗?”
现在最流行的就是红砖,可惜村里还没有人家舍得买呢?
当然就算是想买红砖,也不大好买,听说红砖供不应求。
楚丹摇头:“还是建泥胚房。”
吴巧芳很失望:“泥胚房容易开裂,你们就算是不建红砖房,也得建青砖瓦房啊?”
说完往外走:“不行,我得去提醒你阿妈。”
吴
秀和几个婶子在收拾桌子。
席面上菜都吃没了,很多人舍不得盘子里的油水,就把饭盛到盘子里再刮到碗里,以至于菜盘子里干净的就像是洗过一般。
也就是知青们坐的那一桌,还剩下点剩菜。
吴秀对今儿帮忙的婶子们说,碗盘都要还回去,要是不嫌弃,那些剩菜她们可以拿走。
婶子们当然不会嫌弃,立马各自划分了地盘收好剩菜后,又帮着收拾碗筷,擦桌子。
现在乡下办喜事,都是要借桌椅碗筷的,因此桌椅的底下都有各家的记号或者名字,碗底下也特意刻字。
老话说,小铁锤、钨钢錾子——錾头尖尖刻碗字。
这样碗借出去也不会弄混。
至于筷子,弄混也没关系。
而就在她们收拾碗筷的时候,吴巧芳就冲出来了,大声问:“大嫂,家里还有建房子啊?”
得了,拜她的大嗓门所赐,估计很快村里都会知道了。
吴秀也没有再隐瞒:“是啊,我没有儿子,就把三个女儿当成儿子养,准备给她们一人一间房,这样就算是都招女婿,也有地方住。”
“要是她们嫁出去,那房子就都留给楚红。”
吴巧芳不敢置信的瞪大眼睛:“什么?三个侄女都要招婿?”
吴秀笑了笑:“我不勉强她们,主要是看她们自己的意愿。”
“你傻啊?”吴巧芳用看傻子的眼神看着她:“招一个女婿就足够了,招那么多上门女婿,费钱费力。”
跟着出来的楚彤听到这话,眼神一黯。
吴秀却依旧是温和的道:“都是我生的,我自然是一碗水端平。”
“再说女儿肯定比儿媳好相处。”
这话倒是让在场的人都觉得很有道理,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就能说明婆媳之间,也不可能是亲如母女的。
吴秀喃喃自语:“你说的也有点道理,像楚红再婚,我就觉得小顾比先前那个还要好。”
那指不定以后楚彤也能再嫁个更好的?
不过她又立马反驳自己:楚彤有女儿,不可能嫁的比前头那个好。
倒是边上的婶子们,也都纷纷开口:“我家爷几个,去年做了不少土胚,你们要是建房子,就只管去拉。”
这土胚用的都是黄泥,稻草这些,或者是干脆让牛拉着石磙,把稻田里泥碾压结实,就是泥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