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老吴抹了把脸:“我又不是吃饱了闲着,还拿这事来开玩笑?”
楚红努力压着往上翘的嘴角,还一脸无辜的问:“啊?好好的,怎么会打起来了呢?”
宋支书也附和:“被女人打了几下,也疼不到哪儿去,亏你还好意思来兴师问罪。”
“哪是打几下,据说就是因为男人嫌她做菜没油水,她听后就突然拿着扁担往她男人身上打,都把人打的头破血流,都差点闹出人命了。”
吴支书说完,才盯着楚红问:“你是怎么和她说的啊?”
“你可别糊弄我,她以前被我那堂弟打,可从来没反抗过。”
楚红听到没出人命,悬着的心也就放下了。
哪怕确实和她有点关系,但是楚红也不会承认啊。
她就惊讶的道:“我就说男女平等,夫妻要互相照顾,他对你好,你也得加倍对他好,这样家里的日子才会越过越好。”
可惜,在场的人都没一个人相信她的话。
吴支书气笑了:“我算是见识到什么叫做睁眼说瞎话了。”
宋支书差点就想附和吴支书的话,幸好想起自己是楚红的亲爹,他只能帮亲不帮理,故作不
解:“楚红也没说错话啊?”
吴支书挠了挠越发稀少的头发,叹气:“我也不管楚红你说什么,你得让她以后不能这样打自家男人啊?”
原本一直不吭声的楚彤听到这话就不乐意了:“那她们母女几个挨打的时候,怎么就没人觉得不对呢?”
“指不定人家夫妻就是喜欢打打闹闹的,咱们外人管太多不合适吧?”
“你,你这话说的。”老吴原本还以为宋支书的大女儿是个斯文内向的,没想到嘴巴也这么利索。
要不是怕和宋支书结仇,他都想问问:苏家是不是受不了楚彤话里带刺,才离婚的?
最后楚红只能一脸沉痛的开口了:“吴支书,我实话和你说,我去的时候,吴嫂子说她都不想活了。”
“你们是邻居,他又是你堂弟,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你们心里也有数,对吧?”
“要是吴嫂子真的出事了,连着岭中村的名声都要被连累了。”
“咱们这边本来就算是山沟沟里,婚嫁不如外面村里吃香,这事要是传出去,以后年轻人的婚事不就更难了吗?”
“还有现在村里都有知青,我对象因为救人的事就上报过,您说这事,万一被哪个知青传到记者耳朵里,那咱们这些小领导,可就都要出名了。”
楚红原先不解,吴支书为什么会来兴师问罪。
听到后面她才反应过来,是他不能忍受女人敢打自己男人。
现在人娶媳妇,都觉得娶进门后,任我打来任我骂。
也可能是觉得,他再不好也是我兄弟,他自然要护着自己扔。
她还不能明说,只能曲线救国,幸好她知道,吴支书在意什么,明白他怕什么。
果然,吴支书听了楚红的话后,不再替堂亲出头了。
要不是怕隔壁家出人命,他也不会自爆村丑,让楚红去做工作。
吴支书就看着楚红,语气和蔼:“你果然是个能干的,还得辛苦你,有空的时候去劝劝她,有事好商量,可不能一言不合就动手。”
他那堂弟家里不富裕,再想娶个老婆也不容易,因此打人的时候,也都是收着点的,知道打哪儿疼。
但是会要人命的要害是不敢打的。
可这堂弟妹拿着扁担就像是疯了一般,把自家男人当成贼打,那真的是让人害怕。
特别是他发现那原本逆来顺受的堂弟妹,看到地上头破血流的男人,竟然在笑。
她人控制不住的打哆嗦,却又阴恻恻的笑,实在是很渗人。
他心里都怀疑,堂弟妹是不是被堂弟打出毛病来了,才会变成这样?
他这人也爱惜生命,才没有去训她,而是来找楚红了。
原本是想逼着楚红立马去收拾乱摊子的,现在他觉得还是缓着点好。
他还从兜里掏出个红包递给楚红:“过几天就是你的好日子了,这是我的一点心意,祝你们共同进步,日子越过越好。”
“谢谢您。”楚红一脸羞涩的接过红包,转身就离开。
事实上她当然不会害羞,只是不想和吴支书说下去,担心自己控制不住喷他。
可现在自家和岭头村苏支书已经是结仇了,要是再和岭中村支书也结怨,她怕自家老爹难做人。
等她回到房间,解开红纸包一看,竟然有八块钱。
她都有点纳闷,吴支书怎么会这么大方?
不过没关系,他小儿子也还没结婚,到时红包包回去,再添几个鸡蛋,或者是毛巾就行。
而就在这个时候,小黑也从外面风一般的溜进来了,扒拉着楚红的裤脚:“瞄,饿了。”
楚红磨牙:“你怎么到现在才回来?”
“看热闹啊?”小黑很兴奋的和她分享:“真的有人打架啊,还是母的打公的。”
“好些人都在看热闹,瞄也凑在那看戏,比电视上还好看。”
第124章 杜仲腰
二月初五的早上,楚红一早就被大姐喊起来:“你不是要去镇上吗?赶紧起来吃早饭。”
宋支书也特意把新的自行车留给楚红骑:“早去早回,别去不该去的地方瞎溜达。”
吴秀叮嘱她:“记得买些八角桂皮这些大料回来,再买些黄酒。”
现在粮食珍贵,自家酿酒的人极少,因此只能去供销社买。
“知道了。”楚红吃了一碗玉米羹,骑车就走。
现在已经是二月份,天晴太阳大的时候,已经有些暖和了。
不过现在主要是锄地,耕地,整地,施地肥。
要等二月底,气温回升,才能种茄子,豆角这些菜。
早稻要等农历二月底播种育苗,三月初插秧,五月下旬收割,紧接着马上晚稻插秧,八月中旬抢收。
所以现在地里还不是很忙,更多的人依旧是在水库那边忙活。
当然现在去镇上的人也不多,楚红路上就没遇到人。
她先去屠宰场这边得肉摊上,看到还有一条猪腿,可惜她没带肉票,只能艰难的挪开眼神,去看案板边木桶里,有不少猪大肠,猪心猪肺之类的。
现在人买肉,买一斤半斤就算是多的了,很多人都是买三五两肉回去尝个味。
不是大家不舍得,是没有肉票。
楚红也看到好几个人买了猪肝,等轮到她的时候,楚红就笑盈盈的问:“师傅,木桶里的下水怎么卖啊?”
收钱的男人抬头看了她一眼:“全都拿去一毛二一斤,只是挑一些去,那就一毛五一斤。”
楚红立马道:“我全要了。”
卖肉的男人有些诧异:“有近二十斤呢,你全都要?”
现在人虽然很难吃到猪肉,却依旧不喜欢吃猪下水。
都觉得猪下水是次等食物,都算不上正经肉。
而且清洗太费事,可要是不清洗干净,就有一股怪味,让人食不下咽。
也就那些国营饭店的师傅们,有烧菜的好手艺,做出来的猪下水,味道还不错。
要是没人买,他们也会特意给国营饭店送过去。
楚红点头:“我们家里人都喜欢吃,我全要了。”
又指着案板上的骨头:“骨头也都卖给我吧?村里有人摔断了腿,医生让他多喝骨头汤,特意让我带的。”
现在卖肉师傅的手艺都很不错,那骨头上都没看到肉。
现在人还不知道骨头汤的好处,觉得骨头重还没肉,是猪身上最不受欢迎的部位。
因此他们都很爽快的答应了。
师傅一边秤重还一边嘀咕:“这骨头汤真的管用吗?”
他同伴立马道:“那肯定了,不听医生的话,难不成还听你的话?”
楚红把猪下水都装到大篮子里,绑到后座上,才去找楚丹。
楚丹已经挪到了何大爷家,楚红也知道地址。
何家老两口扶着墙壁,已经能慢慢走动一会儿。
反正他们家和大儿子家离得也不远,干脆让老大他们也来家里吃饭,挺着大肚子的女儿也回娘家吃饭,还真亏得有楚丹在。
楚红问了几个人,才找到何爷爷家。
有着小院的两层青砖瓦房,里面还有压水井,边上还有石桌石凳,还有几盆花花草草,楚红深深羡慕了。
自家才能填饱肚子,可人家已经过上了精致的生活。
这人和人的察觉怎么就这么大呢?
何奶奶看到楚红很高兴:“听说你要结婚了啊,我这边有一些糖和花生,等下你都带走。”
楚红不好意思白要人家的东西,推辞道:“谢谢奶奶,但是我都已经买来了,这些你们自己留着吃吧?”
何爷爷已经从五斗柜里拎着两个布袋出来,特别霸道:“长者赐不可辞,不准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