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楚红也从记忆中想到这件事,看了眼吴秀一眼,正好见她眉眼含笑的看着宋支书,说不出的温柔。
宋支书也看着她傻笑,眼角都笑出褶子来了,眼里的光前所未有的亮,无需言语也能感受到他此刻的开心。
楚红莫名觉得自己有点撑。
她就没想到,便宜父母竟然妄想用狗粮撑死自己。
实在是可恨。
她有万千雄心壮志:等自己自己找到男盆友了,也一定要让他们吃腻狗粮。
此刻她就只能先打翻狗粮了,凑到吴秀身边低声问:“妈,这个藕夹怎么做啊?”
“很简单。”吴秀打发女儿去干活:“先去洗几节藕出来,把皮都刮了。”
她年少时虽然只是姨娘生的,却也是家境富裕,吃喝不愁,直到家庭巨变,亲妈也把她托付给宋家,还让宋家大儿子娶了她,才安心的闭上眼。
宋家是不富裕,可是宋有粮也很照顾她,见她日渐消瘦,也想法设法上山摘野果,下河摸鱼。
后来她生病了,想吃藕夹,也是他一口气跑去镇上买了肉,又偷摸着去挖了藕,边问她怎么做,边亲自动手给她做了藕夹吃。
这之后,每年的下半年,总会给她做几回。
直到前些年前日子苦难,温饱都不能保证,才没再给她做。
后来又要还债,也实在是缺油水,就一直没做过藕夹。
可能因为这是宋支书拿手菜,哪怕好些年没动手,却还没忘记,在那开始指挥:“楚红你把藕切成两个连在一起的藕片。”
“娘你去把豆油都给我找出来。”
“楚丹你来把肉馅放到两片藕的中间,再像我这样,用手轻轻捏一下。”
“楚红你去勺一碗面粉加水调成面糊,加两个鸡蛋加点盐,不要太厚也不要太稀。”
“阿爹你烧火吧,火小点,一根木柴就够了。”
楚红很想说:你做个菜,使唤一家子人,倒是搞出来了做满汉全席的架势,
最后一道程序,宋支书自己动手,先把夹好肉的藕片在面糊锅里打个滚,待油七八成热,把裹好面糊的藕夹子依次放进去炸。
炸好的藕夹子两面金黄,一口咬下去外酥里嫩,藕香夹杂着肉馅鲜香,味道是真的好。
楚红连吃三个后,忍不住竖起大拇指夸:“爸,你的手艺真不错。”
“那是,”宋支书故作淡然:“你们妈妈特别喜欢我煎的麦角,下回有空再给你们露一手。”
楚红都不想搭理他了,谁家爹这么无良?在自家女儿面前秀恩爱啊?
不过也是因为气氛太好,她都不愿意说出大姐那边遇到的麻烦事。
决定等自己明儿去看过再说。
家里难得弄好吃的,宋老娘给小儿子那边送了九个藕夹过去。
楚红也给楚楚他们送去七个。
倒也不是她小气,而是这藕夹费油又是肉,真大方不起来,就让他们尝个鲜。
一家子也舍不得把藕夹全都吃了,楚丹看着剩下的一大盘藕夹子,眼睛发亮:“姐,何婶子舍得吃,明儿咱们把藕夹也带上吧?肯定能卖个好价钱,对不对?”
楚红嘴角一抽,她就不明白了,楚丹怎么就掉进钱眼里出不来了,什么都想拿去卖。
她都还没吃够呢,自己留着吃不行吗?
倒是宋奶奶很支持小孙女的想法:“反正去一趟,多带点也好,就算人家不要,你们也能带回来自己吃。”
楚红听到奶奶这话,拒绝的话就说不出口了。
她只能问宋支书:“爸,你今儿下午去公社了,集体供应的事有眉目了没?”
宋支书就点头:“我一提这事,领导就答应了,听说农场那边这几天都下雨,路也冻住了,菜都运不进来。”
“正好我去了,领导就让我去岭上村和岭中村都提了提,等上面的领导同意批复了,我们就能送去供销社收购门市部那边。”
这也难怪他高兴,领导们也不愿意太多人往镇上跑,等于把这边三个村子都规划成集体供应,也是让他接手。
这样一来,以后另外两个村里有什么想送去收购站的,只能来找他。
而要是米粮这些,他们自家有需要的,也就不用再去镇上高价买了。
因为门市部收购的价格,肯定比供销社卖的便宜。
楚红一听这话,就觉得偷懒的机会来了:“那爸你明儿早上也要去镇上吗?”
要是他去,就让楚丹跟着,自己就不用去了。
这大冬天的,没有轻便的羽绒服,只能穿着厚重的棉衣,还有那毛线裤,真是走路都觉得厚笨。
能不出门,她当然不愿意出门。
可惜,宋支书摇头:“明儿我要去岭上村和岭中村走一趟,问问他们村里的情况。”
说到这,他也想到了大女儿:“楚彤也很久没回来了吧?给我装点米花糖,明儿我顺道去瞧瞧。”
要是女儿们上门,不带东西也没关系。
但他们这些长辈去亲家那边走动,肯定是要带点吃的过去。
宋老娘应了一声:“明儿早上再装,免得潮了不酥脆。”
又加了一句:“带小鱼儿回来住几天也行。”
小鱼儿是他们的重外孙女,看到她,也算是四代同堂了。
最主要的是,今年家里吃的富裕,想到小鱼儿太瘦,他们自然是想让小鱼儿吃点好的补补。
第43章 鲫鱼汤
楚红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了:“爸你是去办公事的,就不用去大姐那边了。”
“等我和楚丹从镇上回来,去大姐家看看就行。”
她可不愿意自家的东西便宜苏家,也就透露一句:“早上顾辞特意来说,苏大妈又骂大姐了。”
宋老娘脸上笑意消失不见:“苏家当上苏支书后,可真是牛气了不少,总算是可以不用顾忌的耍威风了。”
宋支书脸色凝重,沉默一会儿才开口:“那明儿你们记得去一趟。”
哪怕不开心,但是晚饭还是要吃的。
毕竟先前的藕夹子,谁也舍不得放开肚子吃到饱。
再说要是放开肚子吃,一个藕夹子也不可能剩下了。
楚红亲自做了一大锅鲫鱼豆腐汤,还不忘给楚楚他们送去一盆鲫鱼豆腐汤,当然里面只有一条鲫鱼。
楚丹尝了一口后,眼睛一亮:“这鱼汤真的好喝。”
吴秀这才跟着勺了两勺,尝后也满意点头:“只有鱼汤鲜美的味道,一点也不腥。”
随后点名委以重任:“小红明晚上再做一锅鱼汤。”
宋家人烧鱼的手艺,纯粹是靠运气,有时候炖的鱼,成了鱼冻就很腥。
有时候煮的香辣入味,也很下饭。
吴秀自己也不会烧鱼,因此从来不会挑剔饭菜的味道。
主要是也没挑剔的条件。
但是她其实还喜欢吃鱼汤的,记忆里,自己小时候经常生病,娘就会给她烧鲜美的黄鱼,鲈鱼,鲟鱼,黑鱼,鲫鱼这些。
当然那时候鲫鱼汤里是没有鱼刺的,不像女儿这么粗糙。
可那鲜美的味道却是一样的,让她怀念也贪恋。
宋支书听到这话,立马道:“你们喜欢喝鲫鱼汤容易啊,村里人都嫌鲫鱼刺多,等下我去换一些来就好了。”
宋老汉虽然也觉得鲫鱼汤好喝,连着豆腐也更鲜一些,可绝对舍不得用白糖去换鲫鱼。
在他眼里,白糖比鲫鱼金贵多了。
他又吃了块豆腐后,才道:“明儿我拿饼干桃酥去换就行,不用你们管了。”
自从二孙女从申城回来后,他们房间里的饼干桃酥就没少过,每次都是还没吃完,二孙女又买了新的饼干来给他们。
虽然还是唠叨二孙女花钱大手大脚的,但是心里还是很喜欢的。
毕竟到了他们这个年纪,也不知道哪天就眼睛一闭睁不开了。
现在能吃点香的,吃点好的,就算是走了也不枉活一辈子。
现在看到自家老伴,还有儿媳孙女都喜欢喝,那他自然去换一些鲫鱼来。
反正村里人大都不喜欢吃鲫鱼,巴不得自己用香甜酥脆的桃酥去换呢?
村里能有几家舍得像自家这般吃得好?
楚红听到这话赶紧道:“爷爷,先前有人家分到了泥鳅黄#鳝,要是能换,也换一些来,那个吃了特别滋补。”
宋老汉一口应下:“行。”
宋老娘却一脸怀疑的看着孙女:“你哄谁呢?泥鳅黄#鳝怎么也能是好东西?”
吴秀也温声细语开口了:“阿妈,我也听说过,黄,鳝性味甘温,归于肝、肾、脾三经,还能补血补气,确实是滋补好东西。”
现在家里人都知道,吴秀经常悄悄的去跟贾老学医。
而且吃了贾老开的汤药,宋老汉以前受过伤,冬天就会又疼又肿的腿,今年冬天起就没复发过。
这一手,就足够让宋家人心服口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