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综合其它>登基> 第52章

第52章

  “你可知上回是谁举荐林承之去查那科举舞弊案的?”
  “谁?”
  “晋王。”
  “那又如何?”
  “你还不明白吗?林承之先前在哪做官?翰林院。别说断案的经验,他任职才多久?晋王介绍他去,要么是存了私心, 要么是知道他有办法破案。不论哪一种,都证明他二人早有私交。晋王行事低调,跟朝中官员少有往来,昨日却要留我二人吃饭,你以为他是想打探什么?更何况……”
  “何况什么?”
  “何况昨晚席间,我已感觉到晋王言语间对林承之有些偏袒。”那声音沉了沉,“林承之曾跟晋王一同饮酒,还到晋王府上做客,这种种迹象,都证明他二人关系不比寻常。我先前曾听到过一些传闻……”
  “什么传闻?”
  片刻静默。
  “罢了,捕风捉影的事。晋王既然跟林承之关系那么近,怎么可能不知道他跟杨沐秋的事?”
  话音落下,屋内传来一声不屑的冷哼。“攀附之辈。”
  一声叹息。
  “总之此人不像表面上那样良善谦卑,他既有能耐攀上杨相和晋王,必然谋划颇深。正所谓泥人也有三分脾气,你处处跟他作对,他却处处让着你,你没想过为什么吗?不过是因为他刚来大理寺,根基不深,等他根基渐深,手下有心腹使唤了,焉能轻易放过你?”
  “那我现在便亲手揭下他这张虚伪的皮。”
  “你、你怎么……哎,我知道你为唐寺丞升迁之事抱不平,可林承之这样的人,年纪轻轻官居高位,可谓前途无量,爱惜羽毛还来不及,有什么理由冒这么大风险去杀唐寺丞呢?”
  “他怎么想与我无关。那包房桌上三支酒杯,定然是有三个人一同饮酒。那青楼女子说唐宏升是为了等人,可等人为什么不准备碗筷?三支酒杯两副碗筷,我不信唐宏升会如此失礼。唯一的可能,就是这第三个人是突然进去的,要么是他自己带的杯子进去敬酒,要么是那青楼女子给他拿的酒杯。那青楼女子没下毒,毒就是进去那人下的。那女子明显隐瞒了什么,林承之却执意将她放走,你信林承之没有问题?”
  “这……这其中关节,虽然没有条条捋顺,但依我看,紫蓉,还有慕芳楼那些人,被打得都快去了半条命,哪还会藏什么话?”
  “呵,我看正是因为林承之一开始承诺了她什么,才叫她这般毒打都闭口不言。”
  “……你怎么就非要跟他较劲?!”
  “你也是大理寺的推丞,这案子这么蹊跷,你就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吗?唐宏升容那人进去喝酒,肯定是与那人相识,林承之跟他有过节,我怀疑林承之不是应当的吗?”
  “可昨日不已经查了吗,他分明没有作案的时间。”
  “……谁知道呢?你既然说晋王跟他关系匪浅,说不准也是在替他……”
  “你简直胆大包天!算了,我不管你了,你要抓便抓吧,但你千万别去惹晋王,林承之尚且要装装样子,晋王可不用顾及你我什么……”
  我越听心越沉,听到最后,干脆收了脚,转身离开了。
  如林承之这样光明磊落之人,在他们口中却是如此奸诈狡猾精于算计。
  有几分荒谬。也有几分好笑。
  祁桁一心入仕,自他来临安所见,桩桩件件都是倾轧不平,心中可会失望?
  他从来觉得我荒唐出格,可他是否觉察过自己在这朝堂之中有多少天真?
  何仲将我心思说穿,我倒不必遮掩了。幸而有我头上这虚名帮林承之挡着,否则以他自己的本事,能防过多少明枪暗箭?
  不过……
  杨沐秋又是怎么回事?
  还有,郭茂德究竟要去抓谁?
  思量之间,我人已走到院外了。
  大理寺占地广阔,分内外两层,外头是官员们办公所在,里面则是关押刑讯犯人的地方,进去需先通过一道高墙窄门,高墙外常年有人巡逻把守。大理寺本就是个肃穆之地,那里院密不透风,又被高墙、守卫隔开,更显神秘骇人。
  我来大理寺几回,都只从那墙外路过,没进过里院。站在正中央的大道上,抬头刚好就能见到那一圈高墙中的圆拱窄门。
  脑中有什么一闪而过。
  他们要抓林承之。
  他们怎么敢?!大理寺卿之下,唯左右少卿官位最高,他二人只是推丞,日后还要在林承之手底下办事……
  可郭茂德之前来找我问话,显然已经将林承之询问了一番……
  这大理寺的人,怎么都跟江起闻一样不怕死。
  不过方才听他二人所言,如今尚没有直接的证据指向林承之,林承之应当……不,按照他的脾性,怕不是会自己钻进牢里以证清白。
  大理寺素来以刑讯闻名,他要是进去了……不,郭茂德怎么可能有那胆子。
  这么荒谬的猜测脑子里面转来转去,直到我脑子里面只剩下一句话——
  万一呢?
  我突然便走不动了。
  就在此刻,我遥遥看见先前预备叩的那道门打开了。郭茂德和何仲一前一后走了出来,我躲在一旁的石狮后面,逐渐寻他二人视线所向隐匿身形,看着他们叫走了一个衙差,再走出了大理寺的大门,也一同跟了出去。
  走过几条街,郭茂德、何仲以及那个被叫出来的衙差停在了一座楼前。檐下牌匾写着“慕芳楼”三个大字。
  这街熟悉,我身旁的茶摊也很熟悉。
  犹记上一回我也是在这跟江起闻查案,碰见贺栎山从那门口出来。
  他们三个一同进去,好长一阵时间,押了一个黄衫女子出来。那女子面容姣好,身材也窈窕,只是眼底发青,形态郁郁。
  郭茂德和何仲走在前面,官差押着一个黄衫女子走在后面,我坐在茶棚里面喝茶,背对着一行人,竖起耳朵听。
  “你这招好使吗?”
  是何仲的声音。
  “莫非你还有更好的办法?”郭茂德道。
  “当然有……你将她放了,唐寺丞的事就这么过了,我们都不去招惹……”
  “哼,你在大理寺一直都是这么浑水摸鱼的吗?”
  “哎你个不识好的……”
  我再坐了一会儿,等他们走远,追着他们去的方位,又跟过去。
  走过一条街,到了转角处,郭茂德和何仲停住脚,转头跟那官差交代了两句,那官差点点头,带着紫蓉往右边的路走了,郭茂德和何仲则并排往左边的街走去。
  我合计一番,追着郭茂德和何仲的方向去了。
  又走过两条街,他二人停在了一家葱油饼子铺前。
  说是铺,其实不大妥当,这铺子不像是寻常百姓讨生活卖手艺随便支棱起的摊子,反而占地极宽,匾额极大,还有两层可供入座,怎么着也算个葱油饼子楼。
  可这店的老板从前也是讨生活卖手艺混出头的,说是为了不忘本,非要在牌匾上写“徐记葱油饼子铺”,故往来都称这“楼”为“铺”。
  铺中除了葱油饼,还兼卖其他小食。老板经营多年,虽已赚得盆满钵满了,可仍喜欢听人叫他徐饼子,为了保证风味,每日起早贪黑,每张饼子都是亲手擀制下锅。
  我尚在国子监读书的时候,听贺栎山提过,猪油白面和的陷,配上秘制的调料和鲜葱,上板子一煎,整条街都能闻见味道。
  来吃的人多,又正是中午,我料想他们是要去吃饭,便不再走近,进了对面一家饭馆,在门口寻个位置坐下,方便等会查看他们的方位。不料一会儿的功夫,何仲提了一个油纸包住的饼子出来,郭茂德黑着一张脸正说着些什么。
  竟然没在里面吃。
  我起身去追,人稍有点多,挤来挤去,幸好我身量算高,视线没有将他们丢过,总算追到合适的距离,能勉强听清楚在讲什么。
  “这也能算要事?”是郭茂德的声音,听上去有些生气。
  “怎么,你的事是要事,我的事就不是要事了?”
  “你!罢了,左右没耽误多少功夫。现在赶紧去药铺……”
  第42章
  再走过一条街, 郭茂德进了一家药房,何仲在外头吃着饼子,饼子吃完, 郭茂德还没出来, 何仲面上有些急躁, 也进了药房。过了好一阵, 方见他二人前后脚走了出来。郭茂德神情十分满意, 好像已经置办妥当了什么。
  二人手中却都空空如也。
  我本来想要继续跟着,但再往前, 人便少了,路也宽大, 不便隐匿身形。想了想,转头去了他二人方才进的药房。
  郭茂德和何仲穿着大理寺的官服, 拿了什么药,做了什么, 这里头的人一定有印象。
  我开门见山地问了, 那掌柜和伙计却说店内病人病情药方都不可外泄,也算意料之中,我掏出身上令牌阐明身份,说此事紧要, 掌柜犹豫片刻点头答应, 转头指示一个年轻的伙计带我去了后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