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这样啊……”孟长青叹了口气,“看来是忙坏了。”
就这样,泡沫彻底消散了,翻腾的情绪又归为平静。
“我之后再问问他。”孟初说。
他望着父亲和叔叔一家上了车,车子启动,很快没了踪影。
他转过身,看到付关山正张罗着送自家亲戚。
他人高马大的,站在母亲和小姨旁边,三人能组成wifi信号。
姐妹二人正聊着家长里短。付燕平说起没把女儿带来的原因,一脸愁容:“我们冷战呢。”
“从寒假冷战到现在?”
“你评评理,”付燕平说,“她跟我说寒假作业早做好了,我一检查,发现全是乱写的,我说她两句,她还理直气壮,说老师根本不会仔细看,同学都是相互抄的,她干嘛要费这个工夫。”
“然后呢?”付兰英说,“你这暴脾气,肯定炸了吧。”
“我不就让她最后几天别出去玩,在家补作业吗?结果她跟我杠上了!”付燕平钉了眼自己的丈夫,“这家伙还不站在我这边。”
她丈夫咳了一声:“我就两面不是人。”
“你委屈什么?我陪她看书,给她补课讲题,你就只管宠她,红脸都让我唱,结果孩子跟你亲,跟我冷战。”
“我劝你早点找个台阶下算了,”付兰英说,“父母跟孩子开战,哪有不输的?”
不知为什么,这句话让孟初感到深深的震动。
他和那个女孩素未谋面,却不由得羡慕她。
羡慕她有和父母开战的底气,羡慕她有一群默认她会最终胜利的家人。
第7章 插叙
【插叙:文学作品中插入补充信息或回忆的方式,主要目的是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例句:因为插叙常在应试教育中出现,前述解释可能唤起痛苦的回忆。>】
人的记忆大约从三岁开始变得清晰稳定,更早的婴儿期,大部分记忆都属于无法回溯的潜意识,这是孟初一生的遗憾。
他十分想要因为“婴儿期遗忘”而丢失的童年。
因为他三岁那年,孟寄宁出生了。
对那个转折点的寒冷夜晚,他倒还有些印象。当时他坐在产房外,腿还够不到地,只能随着孟长青来回踱步的节奏,在半空中晃荡。
他仰头观察着面前的男人。他从没见过父亲这种表情。忐忑,期待,焦急。父亲望着手术室的门,脸上散发出一种奇异的光芒,好像前方有某种笼罩他、融化他的光明未来。
终于,门打开,护士走出来,告知他们:“恭喜,孟先生,母子平安。”
那束光瞬间扩大了,孟长青露出笑容,朝产房跑去。
孟初从椅子上跳下来,想拉住父亲的胳膊。手伸到半空,触及毛呢大衣粗糙的纹理,那一片衣角却迅速从他的指尖滑过。
他抬起头,看到父亲头也不回地走进那扇门。他一个人站在原地,听着门内传来婴儿的哭声。
他隐隐感觉这预示着什么,与恐慌伴随而生的,是深深的无力。
随着孟寄宁一天天长大,这种无力感愈发明显。
家里虽然不宽裕,但孟寄宁的奶粉是进口的,孟寄宁有最新款的乐高和变形金刚。别人家弟弟时常穿哥哥留下来的衣服,但孟寄宁的衣服是崭新的。他满月、周岁,家里都隆重地请了客。为了拍下他第一次会爬,第一次走路,第一次说话,孟长青特地买了数码相机,不厌其烦地蹲守在他旁边,只为抓住那个有纪念意义的瞬间。
孟初旁观着一切,心脏被妒忌扎得生疼,不仅因为孟寄宁能轻而易举得到他想要的关爱,也因为弟弟确实讨人喜欢。
孟寄宁乖巧,嘴甜,会来事,更糟糕的是,比他长得好看多了。
弟弟有浅棕色的大眼睛,浓密的睫毛,五官轮廓像个混血儿。每个来家里做客的亲戚朋友,一见到他,就会第一时间走过去逗弄,夸赞他是他们见过最漂亮的孩子。
他们喂他糖果,给他各种礼物,只要他甜甜地笑一笑,就心花怒放。
父母带孟寄宁去照相馆拍照,老板都不收钱,只要他们同意把孟寄宁的照片挂在窗口。
这样一个孩子,得到的关注更多,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于是,孟初就变成了漂亮小孩身边的陪衬。大人们逗弄完孟寄宁,看到他站在一旁,时不时会问他:
“孟初,你喜欢弟弟吗?”
“孟初,爸妈疼弟弟,你会不会嫉妒啊?”
“孟初,爸妈是更爱弟弟,还是更爱你啊?”
孟初抬起头,看着一双双等待的眼睛,一次次回答:
“喜欢。”
“不会。”
“都爱。”
然后大人们笑了起来。
直到今天,孟初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笑,是他努力迎合的回答取悦了他们,还是他悲伤的心情完成了他们对童年的报复。
但他一直没有改变自己的答案,懂事、乖巧、顺从的答案,符合大人心意的答案。
但他其实很后悔。当初,母亲宣告怀孕、家里一片欢腾时,别人也问过他,要是弟弟妹妹出生,他会不会嫉妒。
他洒脱地说:“如果有弟弟妹妹,我就把爸爸妈妈的爱分给ta一半。”
他没有想到,选择权根本不在他。
他也没有想到,对方把全部都夺走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情况并没有什么改变。很快,孟初就上小学了。
小学比幼儿园好玩多了,不用做那么多团体游戏,大家端端正正坐着听课,书也比幼儿园有意思。更重要的是,孟初发现,自己学得比同学快。
无论是拼音,还是算术,他很快就能理解,老师往往要再等上一会儿,才会跟全班同学讲。
期中考试,他还考了满分。
放学后,他抱着书包,很期待地在门口等。
这下好了,他有地方比弟弟强了,从今往后,别人就会夸他,父母也会更关注他了。
妈妈时常上晚班,都是爸爸来接。他脑子里转着美好的愿景:考试是当然要提的,等爸爸高兴了,他再说些其他的事,比如他们小学和隔壁市某个小学结为了姊妹学校,开展了一个捐助项目,对方学校一些有钱的学生,会帮他们订那种儿童文摘、儿童科幻之类的杂志,当然,不是每个学生都有资格获得捐助的,得是成绩最好的,比如他;还有,学校马上要举行速算大赛了,他下课一直在练,以他的速度,肯定能拿一等奖,奖品是一个保温杯,他觉得送给妈妈正合适,她不是经常抱怨,以前那个杯子里的水很快就冷了吗?还有……
学校真的发生了好多事,都讲出来的话,可以说好久。
他在脑子里用最慢的速度一件一件过着,像品尝一颗难得收到的糖果。
可是,他站到腿都酸了,也没等到孟长青。
天上下起了濛濛细雨,校门前聚拢起五颜六色的伞盖。
几个和他一样考了满分的同学,就算下雨,也没舍得把卷子放进书包里,就揣在胸前,等爸妈一到,立马骄傲地举起来。
他仔细望着那些家长,他们把伞遮在孩子头上,看到卷子的一瞬间,绽开笑颜,惊叹着、夸赞着,好像做出那几道加减法是世界上最大的奇迹。
他等着那个聆听自己奇迹的人,可惜迟迟没有等到。最后,是班主任匆匆赶过来,向他解释:“你弟弟生病了,你爸爸现在在医院陪他挂号,等你妈妈赶到医院,他就来接你。”
她看了看孟初,伸手把他拉过来:“到值班室等吧,别着凉了。”
孟初跟着她走进房间里,值班室开着空调,很暖和,但他身上潮湿的寒气迟迟不散。
过了不知多久,孟长青的身影终于出现了。他骑着自行车,背佝偻着,在寒风中显得有些瑟缩。
他喊孟初出来,孟初就背着包走出来,坐在后座上。
孟长青骑得比平常快很多,一路风驰电掣的,很快到了楼下。
“寄宁又发烧了,”孟长青说,“我还得赶回医院,你妈妈跟寄宁都没吃晚饭呢,我得给他们送饭。你到楼下刘叔叔那里买点东西吃,然后在那写作业,等爸爸回来。”
他掏出一张二十块的纸币递给孟初。
孟初接过来,犹豫了一下,还是说:“今天期中考试……”
“这两天爸妈都没空做饭,早晚饭你在刘叔叔那解决吧。”
孟初看父亲转身要走了,鼓起勇气,开口说:“那个,学校……”
孟长青已经跨上了车,听到他的话,脚踩着蹬子,转过头来,脸上满是焦急:“怎么了?学校又要交钱?”
他望着父亲归心似箭的表情,最终摇了摇头:“没什么。”
孟长青叹了口气,似乎是觉得刚才语气不好,伸出手摸了摸他的头:“孟初,爸爸相信你,你已经是个小大人了,能照顾好自己,是吧?”
孟初点了点头。这语气里的肯定让他稍稍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