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穿越重生>临安不夜侯> 临安不夜侯 第850节

临安不夜侯 第850节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和汤思退是共进退的。
  两者都是保守一派,讲究的是遵从古制,治大国若烹小鲜。
  但是从个人利益上来说,同一阵营的这两位大佬之间,也隐隐存在着竞争关系。
  而且随着官家缩短宰相任期,分割宰相权利给参政,汤思退图谋宰相之位的步伐开始加快,两人之间的暗争也开始微妙地加剧。
  汤思退迁升太快,根基不稳,饶是如此,不仅吏部尚书是他的坚定盟友,一些六部官员与之也是越走越近,比如兵部侍郎张舒宁。
  对沈该来说,这都是很危险的讯号,很紧迫的危机。
  他年纪已经很大了,并不是不能退。
  可是安排好一切,自己退,和被人赶下去,那是两码事。
  所以,在看到自己的基本盘有问题可供晋王利用时,他立场的转换才会如此圆润。
  ……
  随着晋王这次“偏殿议政”定下了调子,彻底调查关于杨沅的一切非议,已经明确站队的各部大员开始默契地与汤思退做切割,并且转而加入了对汤系势力的围剿。
  已经残破不堪的吏部,当然是大家攻讦的最主要目标。
  六部之中权柄最重的吏部一旦彻底垮台,谁都能从中撕一口血肉。
  湖州,方氏家族近来压力陡增。
  杨存中上一次钱塘观潮时,为了配合官家赵构“引蛇出洞”,主动请辞,离开了三司。
  赵构在湖州赐给他一座庄园,名曰“水月”。
  有庄园就有配套的庄田,不然你以为那只是一幢偶尔一住的别墅么?
  那是杨存中致仕之后,颐养天年的所在,是要给予收入来源的。
  而大批的庄田中,就包括了方氏族群聚居的村落。
  太多的方家人要倚靠杨家的庄田来生活了。
  他们不仅租种了很多杨家的庄田,还有不少方家人在杨氏庄田里担任管事、村正等等。
  但是现在,方氏乃至方氏的姻亲,开始受到排挤、打压。
  如果只是一个人两个人受到这样的待遇,那还可能只是这一两人做了什么令杨家不高兴的事情。
  但是波及面如此之广,那就一定有特殊原因了。
  于是,很快的,在杨家庄田里做庄主、村正、管事的一群人,就从各自的渠道,得到了一个共同的消息。
  “杨枢相很器重杨沅这个后辈。”
  ……
  “拈花小筑”被查了。
  奉命调查的大理寺官员请了宫里经验最丰富的女官,对“拈花小筑”诸女进行检查。
  如今有些胡女分赴地方了,在京的和就近拘回审查的,一共十九人。
  结果令他们大为震惊,那一个个娇艳欲滴、明媚可人的胡姬蕃女,竟然还是处子。
  好不容易查到一个名叫艾曼纽贝儿的已然不是处子之身,他们如获至宝。
  结果仔细一查,人家是杨沅的侍妾,而且大半年以前就已经过了户籍。
  大失所望的大理寺官员刚刚回去,“拈花小筑”里十八胡女便追到了大理寺。
  她们人手一条白绫,哭诉清白受辱,要吊死在大理寺门前以证清白。
  这下子乐子可闹大了,如果真让她们吊死在大理寺门口,别说十八个,死一个也受不了哇。
  大理寺上下被搞的焦头烂额,想把这些胡女强行驱散。
  结果美女上吊,还是这么多的美女上吊,已经轰动了整个临安城,每天围拢来看热闹的临安百姓人山人海。
  当着这么多人,根本不好动武,劝又劝不动。
  大理寺卿吴书只好每天安排官员值宿,昼夜不休地守着衙门,唯恐一个不注意,就有人吊死在门口了。
  这边十八胡女要自缢大理寺,那边跑到晋王府门前哭诉请冤的方家三人的请愿书,晋王也叫人接下了。
  接是接了,可他们在门前散布谣言,羞辱嘉国公主和大臣李道之女的事儿,可得另案处理。
  赵宁儿命人掌掴了他们一顿之后,就叫人把他们送去了临安县,回到了徐海生徐知县手里。
  徐知县大乐,那就……先上个刑吧。
  这一用刑,徐知县才发现,方蛟傻了。
  也不知道是被大嘴巴烀傻了,还是被李凤娘那一剑鞘拍在后脑勺上给打傻的,反正他是傻了。
  另外,方老太爷一只耳朵听不清了。
  徐知县这便不敢用刑了,用刑的话,有些事以后说不清啊。
  他赶紧把这几人收了监,然后很机智地派人去湖州走访。
  机智的走访人遇到了机智的方家人,两下里“一机即智”,走访者回来的时候,就拿到了密密麻麻摁着手印的证明书:
  方蛟……本来就是傻的。
  方老太爷……有只耳朵早就听不见了。
  而且,方氏族人还派人来了临安县,带着全族人的请求,请求方老族长不要利欲薰心,不要被奸人利用,尽快撤诉,好好回去颐养天年。
  这件事发生之后,方氏族人发现杨家庄田对他们的排挤打压仿佛一场梦,事过了无痕了。
  此时,大理寺门前的事又有了新高潮。
  那些胡女们声称,她们之所以要上自缢以证清白,之所以守身如玉,是因为到了大宋以后,受到了宋国的教化,讲究从一而终、忠贞不二,忠臣不侍二主,好女不侍二夫。
  这番言论一出,看热闹的临安男儿立即变成了她们最坚定的声援者,群情汹汹,要求朝廷必须给出交代。
  国子监和太学、武学的学生们也嗨了,立即开始各自写文章,开始集会、上书、声援。
  这些预备官员本来就有上书朝廷参议政事的权利,一时间舆论大噪。
  跟在吕学士、叶学士屁股后面,攻击杨沅置“拈花小筑”,私蓄娇娃,以逞淫欲的那几位官员火速受到了处理,被贬官到了惠州、潮州、儋州等地。
  另外一些攻讦杨沅在临安狱大牢时,还能利用职权,引女子入监,张扬帷幔,宣淫其中的,以及攻讦杨沅收受大臣献女的,便惶惶不可终日起来。
  他们本来笃定皇家和李道那位封疆大吏爱惜名声,反正这弹劾上含糊其辞,没有指名道姓,对方只能装傻。
  而且他们写的很含蓄,那春秋笔法运用的,你明明知道他在说什么,可真要较起真来,他什么落把柄的话都没讲。
  但是耐不住有人推波助澜,把它具象化了,到处张扬。
  就像方蛟、方虎在晋王府门那般口无遮拦地造谣。
  而且人家也没如他们所预料的一般去装傻。
  那李凤娘小小年纪,泼辣异常,她根本不在乎这些,她就是要闹。
  有了这个榜样,赵宁儿觉得凤娘姐姐好飒,我要是不站出来为姑父主持公道,以后这杨府的门我都不好意思登。
  她们当然是不适合抛头露面的,尤其是嘉国公主。
  于是,不怕事儿大的晋王就在晋王府里,请首相沈该、礼部尚书曲陌、刑部尚书张方旬、大理寺卿吴书、都御史朱倬、临安府尹乔贞,接受了赵宁儿和李凤娘的哭诉。
  李凤娘不仅会飒,会疯,她还会哭。
  李凤娘一哭,赵宁儿觉得委屈,小公主也抹起了眼泪。
  众大臣听着她们的哭泣声,一个个“木若呆鸡”。
  人家这么小的姑娘……
  李凤娘也罢了,比她小一岁的,先帝也曾宠幸过,虽然不合律法,遮遮掩掩的。
  可人家赵宁儿,就不说这皇家身份,岁数太小了。
  连人家这么小的小姑娘的谣都造,这还是人么?
  就连一向圆滑,不愿站队表态的临安府尹乔贞,都怒不可遏地骂了句“不当人子!”
  你就可以想象这两个小姑娘一番哭诉的威力。
  于是,不公开审理、不公开宣判,外界太多人根本不知道的情况下,那几个春秋笔法、自鸣得意的腌臜之臣,也被火速发落了。
  同样是发配惠州、潮州、儋州等地,之前那些官儿是贬谪,他们是流放。
  而且晋王在定谳书上恶狠狠地加了一句:遇赦不赦,永不许返!
  ……
  留京等待委派新职的江陵知府杨文靖,火速升任都察院副都御史了。
  没经过吏部任命,监国晋王行使特权,先给他加了个“权知”,代理都察院副都御史。
  杨文靖一上任,就是直接负责肖鸿基一案。
  现任审前任,但他没和肖鸿基共事过,没毛病。
  如今种种,令吏部的反击成了一场笑话。
  吏部上下,气氛异常压抑,每天上衙,每一个人都阴沉着脸色。
  原本这里是天官衙门,现在看着犹如地府,死气沉沉。
  这种极度压抑的氛围一天天积累下来,吏部侍郎木心阳再也承受不住了。
  这一天,他离开吏部,来到了政事堂,面见了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沈该。
  两人这番会唔,足足交谈了一个半时辰,说了些什么没有人知道,但政事堂里有太多人看到了此事。
  所以这件事根本就瞒不住,消息一出,吏部官们就垮了。
  拘在都察院里的吏部官,就算是最顽固的,这时也都松了口。
  而没有受到牵连,如今仍在吏部履职的官员们则各自奔走,开始自谋前程。
  堂堂侍郎都在另谋出路了,他们又何必一条道走到黑呢?
  兵败,如山倒。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