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国 第456节
今天是财宝售卖会的第三天,也是最后一天,李邺已经卖掉了七成的财宝,得钱超过千万贯,这相当于大唐一年的税赋收入。
当然,这主要得利于金银溢价,玉器和其他器物都卖不了多少钱,巨商们也主要是购买金银。
李白到来之时,大帐已经正在拆除,剩下的财宝也在装箱,准备送往苏州,交给王元宝的王氏珠宝铺代为售卖。
这时,李邺得到了李白到来的消息,他特地下船,陪同李白参观一下最后十几顶帐篷。
“这也是我来江南的目的之一,售卖财宝筹措军俸,效果很不错,江南藏龙卧虎出乎我的想象。”
李白不解问道:“殿下的军队也是唐军,难道不应该是朝廷负担军俸吗?”
李邺摇摇头,“朝廷哪里还有能力负担军俸,他们最多负担直属军的军俸,现在各地都是自筹军俸,包括永王的军队,朝廷给过他一文钱的军俸吗?”
李白沉吟一下道:“但朝廷把江南西道、黔中道和岭南道的税赋都给了他,否则,他怎么养得起十几万大军?”
“现在永王还有多少军队?”李邺笑问道。
李白叹口气,“殿下别为难我了。”
李邺点点头,“其实我也知道,现在永王穷途末路,高适他们原本计划这个月就发动攻势,如果我不来,永王就该全军溃败了。”
李白情绪很低沉,半晌道:“他有取天下的雄心,却无取天下的能力,败亡在所难免。”
李邺感觉到了李白的情绪低落,又问道:“永王安排先生做什么?”
李白低低叹息一声,“他嫌我是废物,什么都不会,连俸禄都给我减半了,做一个候补参军,或许我确实不适合从政。”
“如果永王败亡,先生有去处吗?”
“高适让我去他那里,我还没有考虑好。”
李邺摇摇头,“朝廷肯定要追究,高适保不住先生,不如先生去我那里吧!我给先生找个职务。”
“我能做什么?”
李邺微微一笑,“天生我才必有用,其实先生有才,只是永王不相信先生罢了,我认为先生适合办报。”
“办报?办什么报?”李白一头雾水。
“《开元杂报》先生应该知道吧!朝廷办的,发送给各地官府传播朝廷新闻、任免之类。”
“你说的是朝廷简报?”
李邺微微笑道:“算是朝廷简报,但内容可以更多,比如时事评论,文学诗歌都可以加进去,职务属于幕僚官,相当于正五品,如何?”
李白着实动心了,这似乎是他喜欢做的事情,而且职务也不低。
“殿下,让卑职考虑考虑!”
“不急,我们说说正事!”
李白有了精神,连忙道:“永王同意和殿下会面,会晤地点他希望放在方山江面上,时间由殿下决定。”
李邺点点头,“时间就定在后天中午,我会提前去等他!”
完成了江南的售卖任务,李邺启程准备返回了,大部分财宝都现场交割,商人们都是坐船而来,携带了大量铜钱,就在江宁支付,随即把货物提走了。
剩下的一小部分财宝李邺交给张平,让他负责完成交割,并留给他一千士兵和三十几条千石船只。
天不亮,船队起航离开了江宁,中午不到,李邺的船队便抵达了方山江面上,这里距离江宁只有五十里,正好是润州和宣州的交界处。
船队抵达约半个时辰后,有士兵来报,“启禀殿下,一支百艘小船组成船队出现在江面上,经查证,正是永王的船队!”
李邺点点头,“请永王殿下坐船到我这里来!”
不多时,一艘千石船只缓缓驶来,这就是永王李璘的坐船,也是他唯一的一艘千石船只,望着体型庞大的万石战船,李璘心中滴血,他恨透了刘巨鳞,自己待他不薄,在谋士中给他排位第三,可他竟然配合唐军出卖了自己,几百艘大型战船,不费吹灰之力便落入李邺手中。
但形势比人强,他现在覆没在即,不得不在李邺面前低头。
李璘在幕僚李台卿的陪同下上了大船,李邺走上前抱拳笑道:“永王殿下,好久不见了!”
上一次他们想见,还是李邺从河中归来,献给天子李隆基三百万枚金币,永王李璘陪同高力士一同去见李邺,也只是一面之缘,仅仅认识而已。
李璘勉强笑道:“对岸的人估计也在虎视眈眈,不如我们长话短说,尽快敲定方案!”
李邺知道他放不下颜面,便微微笑道:“殿下请!”
两人来到议事舱,李邺这边是刘晏陪同,李璘那边是李台卿陪同,实际上具体谈判是在刘晏和李台卿之间举行,李邺和李璘坐在一起喝茶聊天。
李璘喝了口茶,干笑一声道:“鲁王殿下这次来江宁售卖的珍宝器物,都是太上皇内库里面的宝贝吧!”
李邺淡淡道:“准确说,应该是安禄山内库里的宝物,我怎么敢卖太上皇的东西?”
第726章 三娘之忧
李璘干笑一声,“安禄山是强盗,从强盗手中夺回赃物,应该物归原主,我觉得更合理一些。”
李邺也笑道:“售卖得的钱也不会有一文落入我李邺的私人口袋,都是用来养军,养的也是大唐军队,用天子的钱养天子的军队,不是一样合理吗?”
“说得倒也是!”
李璘喝了口茶又道:“太上皇曾经说过,荆襄是南方的大门,夺取荆襄,便可顺大江东去,席卷江南,同时也是关中的脖子,捏住荆襄,南方的钱粮就无法输送到关中,荆襄确实是个好地方。
但我也要提醒你,占据如此战略要地,天子一定寝食难安,他一定会千方百计拿回荆襄,殿下若和整个朝廷对抗,恐怕不明智啊!”
李邺笑了起来,“永王殿下说得我就像割据荆襄一样,我是奉太上皇之旨坐镇荆襄,防止安禄山南下,我是大唐臣子,如果天子要调我去它处,我自当从命,永王殿下言重了。”
李璘暗骂这个混蛋奸诈油滑,和他祖父一个德行,都是笑里藏刀。
这时,李台卿走出来,将一份议事备忘录交给李璘,这实际上李邺事先准备好的方案,只能在细节上进行调整,大原则上基本上就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了。
主要有三条。
1、允许借道西去,但只能走水路,不能走陆路。
2、江汉军可以有偿提供五千石军粮。
3、江汉军最多可以提供一百五十艘大船,船只在江州湖口交割,每艘上限不能超过五千石,每艘船需缴两百两黄金为抵押。
李璘的脸色顿时变得很难看,他手中正好有一笔三万两黄金,李邺显然就是盯住这笔黄金了。
这时,李邺不紧不慢道:“我刚到江南,高适就来拜访我,我也承诺不干涉江南内战,高适也承诺我在江南期间,三个节度使的十五万大军将保持克制,我今天将离开江南,恐怕殿下的时间不多了。”
李璘心中叹息一声,李邺怎么可能白白把战船借给自己,他们都知道,说是借,实际上就不会还了,其实就是卖。
也罢,自己成为蜀中之王,也是需要战船的,就相当于向李邺买战船吧!
李璘指着第二条道:“粮食我还有一万石,就不需要了,其他可以签字。”
双方当即敲定了方案,李邺以每艘两百黄金的抵押,借给李璘一百五十艘五千石战船,如果三个月内不还,那么双方就自动改为出售,船只在江州浔阳县湖口交割,借道期间,永王军队不得下船。
双方签署了借船借道协议,永王李璘随即返回了宣城,他重新进行整编,不愿跟他西去的将士和官员都可以离开。
三天后,永王李璘率领三万大军和一千辆大车出发,浩浩荡荡向五百里外的江州开去。
李邺也在签字的当天,率领数百艘战船和五千护卫军队启程返回襄阳。
河西张掖,安西大都护兼安西北庭节度使、丰王李珙率领三万安西北庭军再次东进,杀了吐蕃军一个措手不及。
这时,河西走廊上的八万吐蕃军分兵五万去攻占朔方,目前只有凉州、甘州和肃州各有一万吐蕃军。
肃州酒泉的吐蕃军被西北军击败,败军退回甘州,甘州吐蕃军自知不敌,便撤退进了大斗拔谷,凉州吐蕃军也暂时撤退到陇右。
西北军随即过境甘州和凉州,跟随他们一起过境的,还有三万头骆驼,其中也包括了李邺手下尉迟光带领的一千士兵和一万头骆驼。
尉迟光率领军队和骆驼去了成州走连云古道前往汉中,而三万西北军则从陇西渭州进入了关中,三万西北军到来,极大的充实了唐军实力。
二月下旬,郭子仪率八万大军在偃师迎战李归仁的十万精锐,名将李嗣业率三万西北军全歼三万拽落河骑兵,一战成名,李归仁大败,十万大军只剩下数千人逃回洛阳。
整个洛阳的燕军陷入极度惶恐之中,面对唐军咄咄逼人的攻势,新皇帝安庆绪下旨迁都相州安阳,企图拒河北对抗唐军。
三月初,郭子仪率八万大军进入洛阳,数十万洛阳百姓载歌载舞欢迎唐军光复东都。
洛阳光复,燕军北撤,整个中原的局势焕然一新。
中原的局势影响着荆襄,大量避难百姓都开始急急慌慌回家了,都想着要趁春天赶紧回去种一季粮食。
邓州官道上,北归的百姓络绎不绝。
很多节度府的底层文吏们也纷纷辞职回乡,大量人离开,使得襄阳城内变得稍稍冷清下来。
李邺府中也发生了一件大事,王妃顺利生下一个孩子,不出裴三娘所料,又是一个女儿。
裴三娘盼孙子盼得脖子都酸了,居然又是一个孙女,裴三娘仿佛被迎头一棒,顿时蔫了。
当然,他在媳妇独孤新月面前还是强作笑颜,对新孙女也表现出了祖母的慈爱,但她心中的苦却无人诉说。
这天下午,裴三娘来到了隔壁太清宫,找到了李腾空,李腾空是裴三娘的大姑子,虽然接触不多,但毕竟是一家人,而且她和丈夫是亲姐弟,他们母亲就生了两个孩子,一个李腾空,一个李岱。
李腾空请裴三娘到自己的道房里坐下,她见裴三娘无精打采,便笑道:“邺儿还年轻,生儿子的机会多的是,何必这么忧心忡忡?”
“我能不忧心吗?”
裴三娘长长叹了口气道:“一个女人能生几个孩子?新月已经生了两个女儿,她最多再生一个,运气好是个孙子,那么我也只有一个孙子啊!他父亲子嗣单薄,邺儿如果也一样,稍不留神就会断根了。”
“他不是还有妾吗?”
“那个妾就算吧!迷男人有一套,生孩子不行,看样子也生不了。”
“那就再娶一房妾,邺儿是亲王,按照唐六典规定,他可以有王妃一人、孺人二人、媵十人,娶就是了,你们家还怕养不起吗?”
“就怕邺儿不愿意,他有自己的想法。”
“这个应该不是邺儿做主,是王妃做主,你去和新月商量商量。”
裴三娘苦笑一声,新月刚生了女儿,自己就跑去商量纳妾之事,明摆着是对她不满嘛!
这时,小道姑清羽送来了茶,裴三娘看见清羽,眼睛顿时一亮,这个道姑长得真美貌啊!简直像仙女一样。
她连忙拉住清羽,笑道:“伱转个身我看看?”
清羽不明所以,转过身去,裴三娘暗暗窃喜,这个后面很圆,蛮大的,绝对能生儿子。
“你叫什么名字?多少岁了?”
清羽施一礼道:“回禀夫人,小道姑清羽,十六岁。”
年方二八,这个年纪正好啊!
李腾空心如明镜,弟媳这是看上清羽了,李腾空当然也喜欢自己侄子,李腾空也知道小徒弟清羽不是当道姑的命,当年就和她父亲说好,十八岁之前还俗。
更关键是她长得倾国倾城,到哪里都会被人盯上,她在庐山就是被永王李璘的儿子盯上了,派三千军队来抢人,所以他们才吓得逃到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