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国 第453节
独孤烈不和女儿联系,实际上也是在变相警告自己吧!
李邺沉吟一下道:“还有一件事我要给娘子说一下,我可能要去一趟江南,大概两个月左右。”
“不是出征?”
李邺摇摇头笑道:“去做几笔生意,顺便再和永王谈一笔交易。”
“那我也要去!”
独孤新月小声嘟囔道:“我也没去过江南呢?”
“应该去过吧!”
李邺笑道:“你陪师父去的,游历天下,我听伱说过,你还去过杭州西湖。”
“那个不算,我就想和你一起去,坐万石大船,以前和师父都是走陆路,拜访名山大川,只是过长江时坐了一下渡船。”
李邺想了想,自己有万石大船,一家人一起去也不是不可以。
“行吧!”
李邺答应了,“把医师和产婆都带上,把老娘也带上,我们一起沿长江出游一趟。”
独孤新月想法虽然不错,乘坐万石大船出游,但遭到了医师和婆婆裴三娘的强烈反对,她身孕已经七个月了,这个时候是最不能折腾的,这个时候若动了胎气,轻则小产,重则胎儿夭折。
尤其水中是阴气集聚,不是陆地的阳气,阴气过于强盛之地,对胎儿会非常不利,在唐朝的文化中,水连通阴曹地府,鬼魂都是从水里出来,所以中元节各地都要在水上放灯,就是祭鬼。
但最终让独孤新月死了这条出游之心的,是妹妹独孤启明的来信,她已经从长安动身,估计半个月后将抵达襄阳。
没办法了,独孤新月只能放弃了这次和丈夫的出游,婆婆裴三娘要留下照顾她,最后的结果只有一个,由小妾杨玉环陪同李邺前去江南。
第720章 鹤顶之红
洛阳立德坊内有一座规模巨大的寺院,这里便是安禄山修建的大光明寺,它原本就是一座祆教寺院,占地只有三亩,叫做大秦寺。
安禄山占领洛阳后,下令将大秦寺周围的房屋全部拆除,扩建成一座占地约五十亩的大型寺院,改名为大光明寺。
因为规模太大,到现在还没有修建完成,尤其安禄山死了,安庆绪登基还不到一个月,整天在后宫里荒淫度日,把所有的朝政都扔给了严庄,而严庄不是祆教徒,他自然对修建大光明寺没有半点兴趣,他一文钱不拨,大光明寺就成了烂尾工程,原本的祆教徒都散了,去了其他祆教寺院。
但这座大光明寺的东面已经修建完成,占地约二十亩的寺院内生活着一批神秘人,约一百二十人左右,每天早出晚归,偷盗财物,掳掠年轻女子回来。
这批百余人神秘武士正是大光明寺的刺客天团,对外叫做光明武士,是安禄山耗时十年时间培养起来,个个都是专业的刺客,首领正是阿史那承庆。
不过阿史那承庆此时不在洛阳,目前躲在幽州,他在蓝田县损失了五万大军,怕安禄山追责,便一直不敢露面。
尤其他支持安庆和,一直怂恿安禄山废了安庆绪,现在安庆绪登基,他更不敢回洛阳。
这批光明武士的副首领叫史康生,也是粟特人,他们的任务就是监视官员,执行各种刺杀任务。
之前去襄阳刺杀鲁王妃的三十二名刺客,有十人就是史康生的光明武士,另外的二十二人也是史康生从军队中挑选的士兵,协助十名刺客。
在西面一座尚未完工的大殿上方,公孙大娘手执单筒千里眼观察着这批光明武士,她已经观察这一百多名光明武士二十天,完全把他们的生活规律摸透了。
这一百多人个个武艺高强,自己一人可以干掉二十余人,但一百多人她杀不了,加上徒弟也不行,她便考虑用另一种方法来铲除他们。
明天就是二月初五,每逢五逢十这些武士都要聚在一起拜祭初升的朝阳,正好是对付他们的良机。
公孙大娘已经胸有成竹,一摆手,带着两名徒弟撤退了。
中午时分,她们又来到了南仁堂药铺,找到了掌柜王经,“王掌柜,我要的东西应该准备好了吧!”
王经点点头,“已经准备好了,你们跟我来!”
他们来到后堂,王经拿出一只扁盒子递给公孙大娘,“一共二十瓶,最好的鹤顶红纯毒粉,很难搞到!”
公孙大娘接过盒子打开,里面整齐地排列着二十只小瓷瓶,她打开一瓶,里面是红色的粉末,果然是最好的鹤顶红。
公孙大娘大喜,又问道:“怎么使用?”
王经取出一根铜管递给她,“这根铜管是专门定制的,一头尖锐刺入酒坛,另一头是喇叭状,药粉你先用上好清酒溶解后,通过铜管注入酒坛,一小瓶可以用注入一坛酒,无色无味,但剧毒无比,牛喝了都要当场倒毙,莫说人了,不过对方用银针试探会变黑,你要当心一点。”
这不是问题,刺客们拜祭朝阳时,天其实还是黑的,用银针试探也看不出来,何况他们平时吃饭喝酒,根本就不用银针。
公孙大娘收了盒子和铜管,告辞而去。
入夜,三名黑影从屋顶攀绳垂下,进入了一间屋子,这间屋子是一座小仓库,里面堆满了酒坛子,大概有一百多坛。
公孙大娘早就发现了,他们平时喝的酒从别的地方取来,这里面的酒只有祭日的时候才喝,十五只酒坛子已经整齐的放在门口,这应该就是天亮时祭祀喝的酒。
公孙大娘和两名徒弟一起动手,用细细的铜管子刺进酒坛内,将一只小葫芦的毒酒通过铜管上面的喇叭口慢慢注入,然后又换另一坛酒,三人动作熟练,配合默契,不到半个时辰,十五坛葡萄酒内全部注入了毒酒。
“我们走!”
公孙大娘一声轻令,三人攀着绳索上了梁柱,从大洞跳上屋顶,收了绳索,又重新将瓦片铺好,三人很快消失在黑暗之中
天快亮了,广场上摆放了长长的桌子,上面摆满大碗,地上铺着地毯,一百多人跪在地毯上向东方朝拜,口中念念有词。
随着清晨的太阳从东天空冉冉升起,他们的拜祭也到了高潮,三拜完毕,每人端起一只大碗,有手下抱着酒坛子往碗里倒酒,公孙大娘就是连续三次看见他们这样祭拜,才有了下毒酒的想法。
否则有人先喝有人后喝,先喝者毒性发作,下毒就会败露,只有一起喝酒,才是最好的时机。
所有人都端着一碗酒跪在地毯上,副首领史康生,用手指蘸酒,向太阳弹了三下,口中大声念经文。
他把酒碗举过头顶,然后咕嘟咕嘟一饮而尽,其他一百余人也跟着一饮而尽,公孙大娘在百步外的屋顶上用单筒千里眼看得清楚,酒坛子一共十五坛,就是她们下毒的那批酒坛。
忽然,几名武士倒在地上,抱住肚子打滚,大声嚎叫,其他武士纷纷过来救助,很快,救助的武士也倒在地上,连首领史康生也倒下,一百多人接二连三倒在地上,有人翻身打滚,有人蜷缩成一团,都在痛苦哀嚎。
公孙大娘没必要再看下去了,这种鹤顶红浓度很高,无药可救,基本上会在一炷香内发作毙命,就算喝得少,一时不死,但也会严重损害内腑,在几个月陆续死去。
公孙大娘一摆手,“我们走!”
三人迅速离开了大殿顶上,离开了大光明寺。
中午时分,王经带来消息,一百二十名大光明武士全部中毒毙命,无一逃脱,公孙大娘带着两个徒弟当天便离开洛阳,返回了襄阳。
时间已经到了二月中旬,早春二月的寒意在南方已经消退了几分,空气中充满湿润温暖的气息,莺飞草长,长江两岸姹紫嫣红,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鲜绿色。
一支三百艘大小战船组成的船队在长江上缓缓而行,运载着六千水军和大量的财富物资。
李邺这次亲自带领船队东行,他要将大量物资和财宝运到富庶的淮南和江南变卖,变换成钱、布匹或者粮食,他本来就要去江南一趟,正好高力士找到他,使他去江南又有了新的任务,去和永王李璘谈一谈借道借船入蜀的细节。
这也是李邺来大唐以后第一次东行,甚至他上辈子最东面也只去过江夏一带,上辈子的江夏叫做武汉,不过略微有些遗憾的是,他这一次只能去江宁,去不了苏州、常州和杭州一带。
第一艘万石大船的三楼船舱内,杨玉环慵懒地躺在柔软厚实的靠背中,温暖的夕阳透过水晶磨成的窗户,照在她细腻如羊脂的肌肤上,把她的肌肤映照成粉红色,她略施粉黛,容貌美奂绝伦,浑身洋溢着成熟女性的温润。
她是那种千年才能出一个的女人,岁月在她身上没有任何作用,她就像一个拥有无限保质期的苹果,永远散发出成熟的韵味,让天下男人都为之沉醉,但只有天下最强者才能拥有她。
虽然大姐新月没有能同行,让杨玉环少了一个说话的旅伴,但这样的结果却是她心中窃喜的,她可以和自己的夫婿双宿双飞,尽情享受鱼水之欢。
尽管当初她和李邺从司竹园来襄阳的途中也同样只有两人,但此时和彼时的心境却完全不一样了。
这时,外面响起敲门声,杨玉环微微坐起身,s型娇躯呈现出迷人的曲线。
门开了,李邺推着木轮餐车,满脸笑容走进来,他身材高大魁梧,浑身充满了力量和男性魅力,着实让杨玉环迷醉。
杨玉环美眸变得明亮,玉瓷一般的俏脸上飞起一抹红晕,她所期待的美好夜晚又一次来临了。
第721章 秋浦小县
次日清晨,杨玉环从熟睡中醒来,昨晚他们折腾到半夜才睡,她睁开美眸,却见爱郎用手撑着头,笑嘻嘻望着她。
杨玉环俏脸一红,她太清楚丈夫的坏笑了,他肯定又在打坏主意了,她娇嗔道:“昨晚把人家折腾得半死,还不肯罢休吗?”
李邺一把将她抱在怀中,一记泰山压顶,在她耳边调笑道:“给你猜个谜,非金非铁,非玉非木,非火非冰,闲时慵懒似爬虫,怒时翻江又倒海,猜猜是什么?”
杨玉环颤抖着声音道:“就没见它闲过.”
“哈哈!猜对了,系好安全带,我们要起飞了!”
杨玉环紧紧抱住丈夫的腰,她惊叹他的无穷精力,同时也感受到他的强壮体魄,她忽然想到了从前,哎!不提也罢,她完全迷失在清晨的腾云驾雾之中。
又折腾了半个时辰,两人这才起身穿衣,杨玉环白了他一眼,“先说好,白天不允许了。”
“你太诱惑人,我受不了怎么办?要不你化妆成一个要饭婆子吧!”
“呸!狗嘴吐不出象牙,要我化妆成要饭婆子,我宁可一头跳进大江去。”
李邺搂着她又温存了片刻,这时,杨玉环拉响了召唤铃,她的两个侍女和他们隔了两个船舱,隔音效果极好,听不到这边的一点动静,敲舱壁也听不见,所以就装了召唤铃,这边拉绳子,那边铃铛就响了。
李邺也知道杨玉环外柔内刚,原则性很强,不会允许自己无止境的放纵,他见杨玉环拉动了召唤铃,只得悻悻走了。
杨玉环梳洗完毕,来到起居舱找丈夫,李邺已经吃罢早饭,在起居舱查看地图。
杨玉环抿嘴笑道:“夫君不是喜欢摆座台子,上面用泥捏的山河江水,那种地图我也很喜欢!”
李邺笑道:“那叫沙盘,需要几百人至少三年时间勘查绘制,才能制作出来,江南西道和东道我都没有介入,只有图纸地图。”
杨玉环在李邺对面坐下,侍女将早饭端给她,杨玉环吃得很少,喜欢喝牛乳,吃蔬果,肉食类喜欢吃鱼,她早饭也很简单,一杯牛乳,一碗稀饭,一个水果。
“明天我让厨师多煎一个鸡蛋,伱早上要加个鸡蛋,要不然体力不够。”
李邺早上喜欢吃煎鸡蛋,他饭量很大,一顿要吃五个煎鸡蛋。
杨玉环俏脸一红,白了李邺一眼,点点头道:“可以加个鸡蛋,但不要你那种焦黄的,我要嫩一点,筷子轻轻一戳,流蛋黄那种。”
李邺对旁边侍女道:“记住提醒厨师!”
“小婢记住了。”
吃罢早饭,杨玉环用湿毛巾擦擦嘴角问道:“夫君,我们现在到哪里了?”
“应该到秋浦县了,等一会儿船队要靠岸补水,至少半天时间,我们下去走走。”
“好啊!”
杨玉环拍手欢喜道:“一直坐船,我就想下船去走走,秋浦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九华山倒是距离江边不远,大概五十里左右,不过游玩一趟至少要两天时间,时间上来不及,不如我们去县城内走走。”
杨玉环点点头,“去县里好,看看当地风土人情。”
李邺提醒道:“穿一件厚实的衣服,这个时节天气还是蛮冷的。”
半个时辰后,大船缓缓靠岸,李邺穿了一件锦缎长袍,腰束玉带,头戴纱帽,佩一把长剑,玉带上还挂了一枚羊脂玉环,骑着他的万里火龙神驹,他身材高大挺拔,显得格外的玉树临风。
杨玉环也骑了一匹胭脂马,身穿暗红色襦裙,外套一件月白色狐皮袄,头戴竹笠,四周有纱幔遮面,不时偷眼看自己英姿勃发的夫君,让她心中甜蜜无比。
两人骑马缓缓并驾而行,前面有两名骑兵开路,后面跟着两名骑马的侍女,再后面是二十几名亲卫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