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小巷来了个大美人 第175节
“厂房建好了,人也招的差不多了,后面应该不会那么忙了吧。”徐梦也没有说以后不忙了的底气,以前想着招了个黄晓莹替班,手头的事情就会少一些,结果后来的事情一遭接着一遭,本以为建好了工厂,事情又少些,可是招人同样也忙了好一阵。
韩季明伸出大手来,把徐梦的手包裹在手心里,叹了一口气。
女朋友什么都好,就是太忙了些。
两人约会的时间,就只能挤在每天晚上,一起吃个晚饭看个电影压个马路,只有这个时间才是他们两人的。
徐梦问:“今天吃什么?”
韩季明说:“你都瘦了,今天带你去吃肉。”
他这是换着法子,让她长胖呢。
徐梦矜持的说:“我要保持体形,晚上不能才太多了,还是简简单单的吃一点……”
韩季明笑容温和:“随便你,你吃不完的,都给我吃。”
一个多小时以后,两人从牛排馆出来,徐梦几乎是要扶着墙走了。
这家的牛排实在是太太太好吃了,徐梦很喜欢吃牛肉,今天这一顿牛肉吃的也很过瘾,她痛苦的哀嚎:“我又吃多了,韩季明你是不是想把我喂成猪。”
韩季明在一旁偷着乐:“吃这些并不会让你胖,等下多陪你走一走,多消消食就好了,我们健身的时候就是要多吃牛肉,而且你这个年纪呢,每天还这么大的消耗量,多吃根本不会让你胖。”
徐梦懒得跟他说了。
两人一起看了场电影,韩季明就陪着她散步消食,找了个小公园散步。
正走着走着,就刚好碰到了蒋慧婕。
蒋慧婕一眼就看到了韩季明,大声喊了一声:“韩季明!”
韩季明皱皱眉,这是二嫂的堂妹,他觉得烦但也不好翻脸。
蒋慧婕正在跟朋友一起玩,恰好碰到了两人,她的眼睛直勾勾的盯着两人交握的手上,眼眶中几乎要溢出泪来,她身边的朋友们也发现了异样,用手肘轻轻的磕她:“蒋慧婕,这谁啊。”
韩季明也认出她来了,因为是二嫂的堂妹,他对蒋慧婕的态度,比对孙淼这些人要略好一些。
但不代表他会有多好的脾气。
冲蒋慧婕那边微微颔首,算是打过招呼了,拉着徐梦就准备走。
蒋慧婕却是很快蹿到了两人跟前,眼睛直勾勾的盯着徐梦,长得是不错,男人都是肤浅的视觉动物,原来喜欢的就是这种女生。
对方不怀好意的打量,徐梦跟韩季明自然都感受到了。
以韩季明护犊子的程度,他自然是不允许别人用这种眼神去看徐梦的,多少让他觉得不舒服,这种眼神他也很熟悉了,以前孙淼就会用这种眼神去看他身边站着的每一个姑娘。
韩季明下意识的往前半步,是一个护着女生的姿势。
蒋慧婕忍了忍,声音都变了调:“你还没介绍呢,这是谁啊。”
韩季明声音清冷的开口,一个字一个字往外面蹦:“我对象。”
竟然是名字都不想让她知道。
这种熟悉的感觉是怎么回事,徐梦最是清楚不过了,她微微抬起来下巴,是一个不甘示弱的表情。
蒋慧婕看了眼徐梦,又看了看韩季明,挑衅的话始终没有说出口,一是她跟韩季明没有那么熟,二是她也不欠打。
但跟韩季明一分开,蒋慧婕就气炸了。
其中一个黄裙子女孩儿认出韩季明来,问道:“这不就是婕婕喜欢的那个男的吗,他有对象了?”
“婕婕?”白衣服女孩儿扯了扯蒋慧婕:“你发什么呆呢。”
蒋慧婕气得要命:“帮我去查一下,哪里来女的。”
她是这一群人里面的头头,大家习惯性的听她指挥号令,这群女孩子家里背景又不浅,很容易就得到了徐梦的一手消息,当看到徐梦的资料时,蒋慧婕气得不轻。
原本以为是个花瓶,没想到她竟然是京市今年的文科第三,还被京大给录了,号称是今年高考出现的最大的一匹黑马。
人家不仅有长相,还有才华,
比起徐梦来,蒋慧婕除了家世好一点外,其他的就不够看了。
长相只算是清秀,但有高档化妆品跟高级的服装加持,走出去也不赖,但女生最懂女生,那天徐梦就是穿着一件很普通的裙子,看上去也跟出水芙蓉一样艳丽可人,这样的长相跟明星比都是不差的。
再看看人家的学习成绩,当年蒋慧琦就是读不了什么书,为了不高考才出去混了个洋文凭,这年头也流行出去镀金,实际上她花了家里不少钱,在唐人街待了三年,回国的时候连英语都没怎么说利索,可把蒋家人给气得够呛,家里看她找工作进外企是不可能了,托关系给她找了个闲散的工作。
哪怕拿再挑剔的眼光去看徐梦,再给闺蜜加滤镜,也觉得这俩人不能比啊。
黄衣服女孩儿跟蒋慧婕关系最好,犹豫了一下还是劝她:“要不,咱们还是算了吧,谈恋爱这种事,讲究一个你情我愿的,他又不喜欢你,何必强求呢,而且男人跟女人还不一样。”
女孩儿更感性一些,更容易被打动。
而且女追男隔层纱这种事,放在韩季明身上不现实,多少喜欢他的女孩儿,真要那么好追,他早找一串对象了,听说他爸爸年轻的时候就是个风流才子,女朋友不少,这种人你追一追说不定能追得上,但韩季明跟他父亲完全不一样。
你对人家痴心一片没用啊。
蒋慧婕依旧不甘心,还在研究徐梦的资料,目光定在她出身那一栏。
“她是现在的家庭收养的,她亲生父母呢?”蒋慧婕用挑剔的眼光看,也只能看到她的身世那一项有槽点了,无父无母,难道父母是犯了事儿的?
“帮我查一下她的父母!”
————
“姐,这段时间我要搬去高家寨那边住。”黄晓莹一边打包东西一边说:“老板说,最近可能会比较忙。”
徐梦也在收拾自己的东西,马上快要去学校报道了,平常她也要住在学校,听到这话就抬起头来:“你不是说,不想住在那边?”
“原先是这样说,但汪娟她们都住过去,我觉得也挺热闹的,而且省下来的时间,也有利于我写东西和看书*。”
自从上次知音寄过来一笔稿费,到现在已经一个多月过去了,并没有别的杂志社寄过来钱,黄晓莹便也打定心思,好好在厂里面上班,稿费这种事情不是个稳定收入,听说杂志社不看人,只看故事,哪怕是老作者寄过去的信,达不到标准人家也是不会收的,全职创作这种事就不靠谱。
再说徐梦给她开的工资也不错,厂里正是需要人的时候,住在厂里也能看顾着些。
但黄晓莹没打算把实情说给徐梦。
“那用不用带上你心爱的小电视走?”徐梦开起她的玩笑来。
黄晓莹很认真的说:“张老板说他们家有台淘汰的黑白电视,她会搬去厂里,这段时间我周末回来。”
“九月份你们还要去电视台表演的,这事儿你可别忘了。”
“不会忘,且还排练着呢,而且这段时间我要写稿子,跑来跑去的,给我写东西的时间都不太够,张老板说我级别高,给了我单独的一间房,往后那就是我的办公室,我也住在那边。”
徐梦见她是认真的,开始像个老母亲一样忧心起来。
毕竟黄晓莹还小,就算早早的踏入社会,住在大人眼皮子底下,总能看顾得到。
但住进工厂,虽说厂里面女工比较多,里面也有不少熟人,但徐梦还是担心黄晓莹这么大点孩子,万一早恋怎么办,万一被人骗财骗色的怎么办,别看她小小年纪,现在已经存了不少钱,是个手握数钱存款的小富婆了。
十六七岁的孩子,正是叛逆的年纪。
“那你以后周末回来?”徐梦有些忐忑:“问题是你现在有车了,骑车不是也挺方便的,干嘛不每天跑。”
黄晓莹正低着头,听到她这样问,突然就把头抬起来:“为什么不好呢,我住在这里,你忙小姨也忙,刘进他们几个要上课,可我能做什么呢,下班了我只能写点东西看看电视,但在厂里就不一样了,我跟汪娟她们玩的好,晚上也有人跟我一起聊天看电视,我也想交几个朋友。”
徐梦一怔,她以前没没有想过这个。
她一直都有自己的事情做,冯燕文也有自己的事情做,只有黄晓莹,下了班以后,只能跟刘进几个玩。
竟然是没有同龄的玩伴,在这里没有玩得来的人了吗?
她突然涌出愧疚感出来,眼前的妹妹好像长大了,她有自己的想法,也期待有自己的朋友,一时之间她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也说不上这样子是好还是不好。
黄晓莹突然说:“我们上次回家去,小四小五跟我说,以后想来京市玩,我想着工厂里面如果有我自己的一间房,等放了假了,我也可以把妹妹们接过来一起玩,如果黄晓婷她们以后读书不成了,我就给她们在厂里找份工作,好歹也有个地方落脚,不至于留在家里听我爸妈的话,十几岁就嫁了人,或者被那些人带出去,给他们养弟弟,其实上次回家,看到她们那样,我就想起我自己……”
她知道徐梦是为她好。
那次真的松口给了钱,像冯燕子那样的父母,会像水蛭一样,缠着她吸血,她不敢让父母知道她挣了钱,甚至都不敢偷偷补贴家里。
就是因为知道是对的,才会那么难受。
因为她真的无能为力。
所以黄晓莹有自己的打算,她已经这样了,如果哪个妹妹想出来打工,她就把她们带出来,如果哪个妹妹能读书,她就把她供出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大概就是这样的吧。
第158章
本地人都愿意就近打工,高家寨的工厂的人一周之内都招好了。
原先在城里上班的那十来个员工竟然一个都没走,都选择了留下来继续干。
一问,竟然是因为这边提供住宿。
原本这批员工们也不想挪动的,结果张明卿建议她们去高家寨的工厂里看一眼,大家商量了一下,都表示想留下来。
工厂现在分成操作区跟生活区,操作车间因为要长期烧火,里面有明火,所以把生活区跟那边分开了,分别是两栋不同的房子,离的并不是很远,只有几步路的距离。
但当初设计这个房子的时候,是按照六人一间的宿舍来设计,宿舍里有安装了吊扇,条件比起不少人家里的住房都好,当初建这个房子,两人就是按照两百人的工厂设计,宿舍也是按照四十人的宿舍设计的,且除了门口的保安室,厂区里面基本上只有女员工宿舍。
这就太方便了。
暂时从高家寨招来的这一批女工都是本村人,不需要住在厂里。
而需要提供宿舍的的就是之前的那十来个员工,她们在一起相处了几个月,彼此之间也熟悉。
加上现在城市里住房还是很紧张,在这里干活的大部分人,家庭条件其实都不太好,能找到一个管食宿的工作,还没有离开京市的地界,其实大家都挺满意的,于是商量了一下,约定好干脆都留下来了。
这一点倒出乎张明卿的预料,她原以为至少会走一部分。
这样更好,这些人都是熟练工,各类工种都有,老人带新人,后续再招进来的新员工就可以由这些老手来带,这些人在前面几个月内也干顺手了。
所以赶紧安排好人进厂培训。
这些人先是老带新干半个月,基本上都能独立操作,这个节奏刚好赶上入秋,所以这段时间火锅店的生意差不多都交给了宋霞,张明卿亲自盯着工厂这边的进度。
工厂一下子就繁忙起来,本来打算往返的黄晓莹,也忙了起来,搬进了工厂居住。
而工厂里除了本村的女员工以外,原来招的那十来个人刚好凑两个宿舍,倒也热闹,张明卿也把家里淘汰掉的旧电视机也搬了过去,也让员工们在工作之余,有了娱乐项目。
而有了这项措施以后,住在工厂的那些女工们就更稳定了。
八月底开始稳定出货,九月份迎来了一个小高潮,店里从原来的游击营销模式,转成向小型超市跟摊位上销货的模式,原提货的那些人也从自由散漫的小摊贩变成了工厂销售的模式。
提货的成本放在了公司,但提成不变。
虎子妈从自己掏钱提货,到自己成为销售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