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扮男装我拿到登基剧本(科举) 第193节
刘娘子听的有些不耐烦,她敷衍几句后很快抱着孩子回了巷子口。
她家男人是在顺天府做事,对刑名公署有几分不满,平日里在家就带了几分出来。
这会被人一教训,她也来了轴劲,瞧了一眼公署官爷的背影,一扭脖子:“可真威风,你说说单独给他们分出来有个什么用,还不是从前顺天府的活儿,可是叫他们抖起来了。”
她听多了自家男人的抱怨,这帮子刑名公署的人真把自己的当天子使臣了!
只要是在京城大街上的事,是这个也要管一管,那个也要说一说,连人家酒幡摆的靠前都要管!
“得志猫儿雄似虎,败翎鹦鹉不如鸡!这会子抖起来,日后有他们的苦头吃。”
顾母手下阵线活一停,脸色很是难看,她家文淮在东宫做事,这公署可是太子殿下组建的,刘娘子说的话她当然不爱听。
立即放下手里的阵线,道:“刘娘子,你这话可不对,刚才那几位官爷还帮你把孩子送回来了呢,你怎么转头还说上人家的不是了。”
刘娘子一撇嘴,道:“大娘,你不知道,那公署的人可是不是一般的嚣张,里面有几个面熟的我可清楚,披着一身官皮子,内里就是最大的流氓头子,街上的小混混可都一句一个大哥的喊着。”
顾母对外面事知道不多,她生气也不知该如何反驳,干脆拿起自己针线,一扭身回家去了。
“唉?大娘,你怎么走了?”
“我不爱听你说话!”
顾母回家越想越气,她就是个做些针线活赚钱的妇人,对外面事不知道多少。
她也不知道为什么先前给自家送院子的贺公子怎么就成了太子了,她还以为最开始就是太子呢!
顾文淮跟自己爹娘也从来不说这些,老两口若是愿意知晓多出去溜达溜达听听市井之事就好。
但什么事要是从它嘴里说出来可不一样了,市井流言最难控制,万一传着传着出了什么事可就是他的过错了。
却没想到因此顾母被气的说不出话来反驳。
待到顾文淮回府,她拿起筷子给儿子夹了两块肉,“文淮啊,你跟娘说说,这个刑名公署可有个什么好处。”
“什么?”顾文淮有些奇怪,娘怎么突然说起这个了。
顾母这才将事情缘由讲来,她有些不满道:“我就是见不得她们说公署坏话,这是太子组建的,那一定是好东西。”
顾父顾母都是厚道人,从前顾文淮大儒身边念书时,两人就把大儒当天神看待,如今对着太子也是一样的心态。
顾文淮听后无奈一笑,“娘,同她置什么气,她家人是在顺天府任职,又没被选中去公署,有几分怨言也实属正常。”
顾母又往他碗里夹了一块肉,“儿子,娘还是没明白,这公署有个什么好处,你能不能教教娘几句,娘好说回去。”
顾文淮忍俊不禁,合着不是抱不平,这是来找他要吵架秘籍来了。
他放下筷子,对着他娘耐心问道:“娘,公署成立已有半年之久,变化就在你身边你没发现吗?”
顾母纳闷,“在身边?”
顾文淮清秀面孔上浮出一丝自豪,“娘,你想一想,从前傍晚时分天都快黑了,你可敢坐在巷子口去做活,那六娘子可敢将自家孩子放出去在大街上疯玩。”
街上的确有小孩成群结队流窜,但那些孩子都是那一条街上商户的孩子,谁看了都认得,要是发现走远了一声呵斥就能把孩子都叫回来。
周边人家的孩子可不敢那么放心的散出去玩,只能在巷子里。
“周府那个爱纵马的五郎,这些日子可瞧见他出来了?”
“上个月两伙地痞打架,可见到他们在街上动手,本要跑到城外去打架,直接被公署的人给在门口给扣住了。”
在顾文淮的引导下,顾母也回忆起身边的这些细小的变化,买东西遇到蛮横的商户可以直接走掉,也不怕被讹住。
顾母眼睛一亮道:“经常来卖油的那个郎君,他家姐姐守寡后差点被公婆勒死陪葬,还是公署的人去把人救下了!”
顾文淮看母亲注意到这些小细节,他又再次拿起了筷子,“您瞧,这不是有很多能够反驳的嘛。”
顾母心满意足。
第二日她找机会趁着刘娘子和人搭话,她立刻将话引到公署,随后拿出儿子教的话将六娘子驳的哑口无言。
……
贺云昭建立公署后,内有公署作为城内唯一不需调令就能自由行动的暴力机关,公署给了贺云昭极大的支持。
她在与父皇沟通一番之后,选了以为德高望重的老将军来做刑名公署的第一任署长,而大理寺与顺天府送出的二把手则成了两位副署长。
又令朱检为治安巡检司司长,兼任副署长,赵同舟则任关津稽查司司长。
最需要技术的几部分则被她分给了原大理寺与顺天府的官员。
李燧初听人选时还没反应过来,听小昭说了几句才明白过来打的是什么主意。
担任署长这位老将军已经五十有五,离致仕没几年了,这是要老爷子先占着位置,等朱检赵同舟等站稳脚跟后正好接手。
李燧晚上同皇后说起此事时还满心感慨,“血脉之力果然是不同凡响,小昭极似父皇,那股子劲头我瞧了都要躲。”
他这个父亲反倒是被女儿的勤奋给逼的被迫勤政起来,小昭的政治直觉简直是吓人,几乎能在听到一件事的一瞬间摸清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结果。
随即在几个呼吸内将人与事串联在一起,迅速行动让事情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向发展。
大臣们同太子的接触还比较片面,但全程都在太极殿和太子一起处理政事的皇帝可是万分清楚。
太子灵光一现,他很高兴。
可太子灵光一现成了灵光总现,处理政务、玩弄权术比呼吸还简单,他也忍不住有些头皮发麻。
“小舒,你说小昭是不是性子冷了一点,我瞧着她处理人时很少顾念旧情,前两日搞砸事的胡博可是她的师叔,听说小时候还教过她,可她却提议直接将人撸下去,这……”
李燧心里有一瞬间的畏缩,小昭像先帝他很高兴,但小昭似乎比先帝还要冷静。
很多时候看起来几乎没有感情,大臣立功她给奖励,大臣犯错她给惩罚,心里似乎已经形成一套标准,几乎很少掺杂个人情绪。
先帝尚且有个人喜好情绪,而小昭则极少在政务上表现出个人喜好,冰冷理智的处理同时也克制自己爱好去影响。
这和李燧幻想中的贴心的孩子有一些……好吧…有很大的差距。
苗皇后看着蔫嗒嗒的皇帝,她噗嗤笑出声来,“陛下,您想什么呢?小昭这样可是一个储君最难有的品质了,历朝历代的皇帝想要却没有呢!”
李燧拍拍皇后膝盖,他不是对小昭不满,犹豫再三还是开口道:“小舒,朕不是忌惮小昭,是有时听她的建议,朕会觉得自己没什么用,倒叫一个孩子来承担。”
多年的夫妻,苗皇后明白他复杂的心,便笑着道:“我知道陛下的意思,但您想啊,要是小昭不是这个个性,如今宗室能消停吗?前朝又如何能安稳?”
“小昭将必是一个好皇帝,陛下将也必定会与小昭一起成一段父子均贤明的佳话。”
李燧被哄的高兴了,又唠唠叨叨说了几句小昭的近来做的事。
苗皇后忍不住笑了,陛下这性子幸好是做了皇帝,换做旁的绝对不成。
李燧是个很好的人,但不一定会是一个好皇帝,小昭或许冷酷了些,但在尽力维护公平。
何况……苗皇后心道,小昭这孩子是天生的帝王心术。
瞧瞧吧,内有唯一能够不用调令出动的刑名公署,外有裴泽渊亦步亦趋的配合,还有穆砚在左军与裴泽渊互相牵制。
在武力上小昭已经充分获得了胜利,只是文臣积累差一点。
她漫不经心的听着皇帝唠叨,猛然间一句话窜进耳朵里。
李燧小声道:“你说朕禅位如何?”
苗皇后:“!”
第127章
在此之前李燧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 选择禅位的皇帝少之又少。
一多半是形势逼迫退位,少数是昏君逃避责任想要安心享乐,极少数退位做了太上皇后仍然把持朝政。
除此之外, 还真没见过主动想禅位的皇帝, 李燧自己都是十分奇怪他竟然冒出这样的一个想法。
他今年五十有七, 身体又算不得好, 属于大病没有但小病不断,时常也会精力不济, 甚至于有时对朝堂上的斗争也略带几分厌倦。
反正这皇位早早晚晚都是要交到小昭手上的, 提前一些也未尝不可。
一个有些荒谬的捏念头一旦升起就像是种子撒在了田地里, 顺着雨水的到来而疯长。
郑家庄。
李燧侧头瞧一瞧正在捏鱼食的小昭。
贺云昭本就不是个老实性子, 平日里也是很爱玩, 总是闷在屋子里人都要长霉了。
正巧李燧也有个小爱好——钓鱼, 这个爱好既在屋外接触阳光空气,又不耽搁聊天,他便邀了小昭一同前来。
郑家庄乃是皇庄,所谓皇庄,就是皇室的私产,数一数如今的皇室成员, 这就是皇帝与太子的私产。
郑家庄的位置不算最好, 但却是临近内城的最大的一个庄子,原是先帝留给自己养老的地方,修的简朴却舒适,每年产的桃子有直隶第一甜桃的美称。
此刻贺云昭的手边就摆着一篮子甜桃, 但她瞧也没瞧,低着头与鱼食斗上了。
湖水沁着一股子草木的苦香气,贺云昭第三次甩杆时, 她手腕一抖,感受了一下重量。
眼睁睁的瞧着清澈的湖水中鱼群嚣张从她的鱼钩旁游过。
呵,鱼,你知道你引起的是谁的注意吗?是一个太子的注意!
贺云昭手里的鱼竿轻轻一动,她迅速提上来,盯着空荡荡的鱼钩……
李燧笑一声,“小昭,钓鱼要耐心。”
贺云昭随即将鱼钩往父皇面前一送,她眼神示意。
李燧:“……”
好脾气的皇帝身手从身边小桶中拿出自己精心调配的鱼食,他捏了小小一团挂在贺云昭的鱼钩上。
‘美味鱼食’果然有奇效,贺云昭眼里有光了!
噗通一声,小鱼掉进贺云昭的小桶。
她摩拳擦掌盯上了‘美味鱼食’,犹如实质的视线令李燧不动声色的将小桶扣紧,这可是他的钓鱼法宝,可不能给浪费了。
“小昭,近来朝上诸事繁多,可有疲累之感?”李燧温声问道。
贺云昭摇摇头,累?“父皇,儿臣并无疲累之感。”
她本就是年轻力壮的年纪,精力旺盛的可怕,要是还在翰林院或者六部当臣子,那肯定会疲累,但她当太子怎么会累呢?
哈哈哈哈哈,当上司是不会累的!
她只需要把握好大方向,细节之事有底下的人来处理。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