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扮男装我拿到登基剧本(科举) 第192节
他们主要负责的就是治安的这一部分, 而从大理寺调来的人则和顺天府原本就有的兵卒以及仵作混在一起,专门负责各类案件的搜集固定证据,最后交给大理寺审判。
左军原本建制为九千人,穆砚做了一次清点, 实际人数为七千三百六十四人。
贺云昭有意从中选择一部分武力差一些但脑子更加机灵的中层将领带着两千五百人进入刑名公署。
如此刑名公署实质上具备了侦察刑事案件负责京城治安的能力。
大晋能被称为官员的只有具备品级的人,而大部分承担公务的小吏则是属于吏而非官。
目前贺云昭也没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国库没办法拿出那么多的银子来, 事实上如今大晋冗官的问题已经初露出端倪。
大理寺与顺天府还有不少仍然在吃空饷甚至吃两份三份的人。
太子殿下组建刑名公署已经是近在眼前,大理寺与顺天府的人都必须按照签订的合约将人调派到刑名公署。
户部的人一听这个消息眼睛都能冒出绿光来,急匆匆赶到太极殿去,熟练的扑到地毯上吐沫横飞开始进言。
“陛下,此次乃是百年来最好之时机,户部上下必当竭尽全力为大晋为陛下做些实事!”
“陛下!”
户部尚书捶胸顿足,户部左侍郎卢见宏捧着折子眼巴巴的看着皇帝。
就连曲瞻,作为户部如今的新晋力量也紧赶慢赶的赶上这一波御前表忠心。
户部的想法只有一个字,查!
那几个衙门吃空饷的事户部心里清楚的很,不过是没有机会去查。
户部虽然管钱,但可没有资格插手其他衙门的事,那可是实实在在的越权,是朝堂上一道隐晦不可触碰的红线。
李燧抬眼左右看看,他面上浮现一丝尴尬之意思,沉吟片刻,“这……”
因着小昭组建刑名公署之事,朝上不少官员弹劾她。
从亲手写的文章到喜爱的绘画风格,从言语轻佻到她流连花街柳巷。
一时间这个太子仿佛成了人人喊打的负面角色,纷纷跑来御前求他这个皇帝做主。
李燧是个好人,还是个性格有些温吞的好人,他对小昭这个来之不易的孩子自然是万分维护的。
但他到底是一个皇帝,还不至于被小昭几句好听的的话就哄的晕头转脑,小昭这孩子并不是似他这般性子软,性格分明的可怕。
好的地方堪比圣人,坏的地方有时也叫人有些难接受。
好在李燧十分习惯小昭的做事风格,这种隐隐熟悉的帝王心术的风格,他可是在自家父皇身上见过太多了。
正因知道小昭的性子不是表现出来得那么好,他对大臣弹劾的一些事是有些心虚的,那种孩子闯祸后被告到脸上的心虚之感。
旁边的事李燧还能开口争夺几句,但大臣弹劾太子弄权,他一边反驳说太子是为了大晋一边悄悄脸红。
可没想到正因皇帝态度软,大臣就什么都敢说,从做事的风格骂到本人品行,将贺云昭风流往事一一说来。
李燧一听这可不得了,你们这帮子满嘴喷粪酸儒,胡说八道什么呢!
我家太子可是女孩,她怎么可能会做那些腌臜事!
李燧好好一个仁慈皇帝被气的手都在抖,抓起了砚台跳下龙椅追着大臣打!
刑部左侍郎如今额头上还有两个大包呢。
皇帝一发火,这帮人反倒是消停了一些,这次皇帝只是拿着砚台打人,万一下次被惹怒了拿什么东西砸在脑袋上可不是好玩的。
这段日子倒是难得的没什么人劝谏,李燧本来还松了一口气,哪知道户部竟找上门来了。
涉及好几个衙门的人员清点,这可不是个简单的事,即使李燧身为皇帝也不能强逼着各个衙门配合户部。
何况户部这些看到银子眼睛都冒绿光的家伙,一旦动手那必把大理寺扒下一层皮来,同为六部之一的刑部是绝对不可能让同级的户部来调查他们的。
李燧一时间有些为难,他抬手捏捏眉心。
曲瞻眼神闪,抓紧时机立刻道:“陛下,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李燧抬手示意,“讲吧。”
曲瞻轻笑,尚书与侍郎大人为了达成目的急躁了些,让陛下感觉被人逼迫,自然心中不悦。
幸好是陛下脾气好,要是换了小昭来恐怕已经立即开骂了。
他既身在户部总要为自己衙门做事,户部好了他才能好。
“陛下,臣听闻顺天府将人调入刑民公署后出现了一部分人闹事,他们原本在顺天府领的可是两份俸禄,但据臣所知,绝大部分人做的可不是两份差事,而是一份甚至半份,乃至于有人从来不曾做过事却仍然领着俸禄。”
“此等朝廷之蛀虫,不得不除啊!陛下!”
李燧抬眼一瞧,曲瞻振臂握拳,说的那叫一个慷慨激昂,理由也非常充分。
但具体如何做的是半点不提,明摆着就是打算要不户部主导此事。
当皇帝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平衡,平衡朝堂上各个衙门之间,平衡每个官员之间,以免朝堂失衡。
但……李燧心道,其中定然还有一些没想到的疏漏之处,可不能容户部人继续在此‘说服’他。
他轻咳一声,端起茶杯饮了一口,悄悄给内监总管使了一个眼色。
快去找太子来救驾!
曲瞻看着内监总管往后退了一步,随后从内间走了。
他眼睛一眯,手上立即一动,给了卢见宏一个暗示。
太子要来了,快快快!
陛下这里耳根子软,太子可不同,太子一来,保不齐他们户部就要做白工了。
卢见宏将曲瞻的一举一动看在眼里,心中很是满意。
曲瞻可以是太子的人,不论他们关系多好情谊多深,但要是不涉及太子的安危,他还是认为曲瞻应当有自己政治主见,而非盲从太子。
户部是不会威胁到太子的正统,会产生冲突的只有各种利益的分割,曲瞻需要在这种时候站在自己立场来做事。
要是曲瞻的分不清该如何做,那不需要户部尚书说什么,卢见宏就会先一步将曲瞻踢出户部。
曲瞻同样富有这样的政治智慧,他的祖父曾说过,每个臣子都有自己的价值,有时候并非忠诚才是价值,能力也是价值。
他如果不站在自己立场做事,就没办法一步步走上去,更加不可能成为太子倚重的臣子。
曲瞻随即火力全开,一口一个‘陛下’一口一个国库,连番的开始说服皇帝。
吱呀一声,门白打开,贺云昭脚下匆忙,她躬身道:“父皇,儿臣有事要禀报。”
曲瞻几人迅速行礼,“殿下。”
贺云昭略点头,视线从曲瞻身上划过,她轻笑道:“倒是巧了,儿臣前来也是为讲一讲这吃空饷的事,好好挑一挑蛀虫。”
这件事虽绕不过户部,但贺云昭并不愿意叫户部吃到最多的好处,以免户部为了银钱造假,倒不如引入御史台来监管。
李燧端坐龙椅之上,看着太子意气风发的展露自己锋芒,一言一行均为储君典范,不由得眼眶微红。
丰庆十七年,太子昭奏请立刑名公署,其署之职主司治安、察稽案事兼督门关,乃抽选数员以充任,朝官纷议,然百姓皆悦,其后力革积弊、涤荡歪风、百姓得安。
同年七月,户部请纠空饷,时左侍郎卢见宏闻之,心甚激切,员外郎曲瞻数忤太子,尊不以为意,犹气定神闲与之共议诸事。
及事毕,瞻心悦诚服,躬拜太子,太子曰:皆为社稷计也。
帝闻之,心甚宽慰,往先帝灵前取香秉烛。——《仁宗起居录十六卷》
“大家好,这里是小火历史,上一期我们讲到了曲瞻此人与文昭帝的相识,正在上学的初中生们一定学过这篇由齐钧所写的序,里面的曲瞻是个十足的反面角色,跳梁小丑!”
“但大家很少知道他自己还写了一篇道歉的文章,来表达自己歉意,不过这段历史加载比较模糊。”
“大家都知道啊,这个仁宗皇帝子嗣不丰,就文昭帝这么一个独生女,但因为就这么一个生怕是养不好,有传言说是以男儿身养在宫外能保她平安长大。”
“而当时曲瞻的祖父可是内阁成员之一,小火有充分的理由怀疑这个曲瞻是个心机狗,他可能已经认出来这是皇室独苗,于是立即写了文章道歉。”
“小火这里有一段历史真实记载,出自仁宗时期一位叫卢见宏的大臣,他与夫人彭易霞都是有名的学者,就爱好写点小文章”
“这个卢见宏写的一段夫妇日记里就提到与曲瞻同往御前奏空饷之事,出来之后,瞻与太子情好甚笃,二人首相抵手相触,瞻展颜而笑,此兄弟之谊诚厚也。”
“翻译一下,就说这两人头挨头,手碰手,也不知道文昭帝说啥了,这曲瞻就笑的跟一朵花一样。”
“同样是年少才高,同样的骄傲恣意,少年男女究竟有没有擦出爱情的火花呢?知道曲瞻究竟是不是文昭帝的男宠?请看下一回,探花郎的秘密!”
第126章
西南大街走到头往北面一转, 有条巷子,因巷子口有一家卖笔墨纸砚的百年老店而得名文砚巷
巷子宽两丈半,地上砖石严丝合缝, 一瞧此处居住的就是有些身份的人, 北面第二户一进半的小院就是顾文淮家。
此处居住的多半都是外地调来的官, 有些个家资但还算不上豪富, 一来二去各家也都熟悉。
傍晚夕阳即将落下,巷子口还有余晖, 顾母就搬着小板凳坐到巷子口不远处做些针线活, 小小一个圈围了一群妇人。
她们一边看着四处乱跑的孩子, 一边手里活计不断。
顾母手里活十分精细, 做出来的鞋子一瞧就是有手艺在身的人。
顾文淮右脚稍宽, 她就将鞋面放宽一点点, 左脚脚趾头爱顶着鞋头,她就将这处多砸几下。
刘娘子不太会做活但是也伸手帮忙缠着线团,眼神瞄着跑开的孩子,她嘴里还抱怨几句,“这金耳坠也太贵了,我家二儿媳生了个儿子, 我答应给她买一副耳坠来, 可巧是叫老大家的听见了,闹着要一视同仁,这又是两贯钱出去,疼的我心淌血!”
顾母笑着回:“你就别炫耀了, 大儿媳二儿媳都对你这么孝敬,你这是来刺我的眼呢!”
刘娘子笑的露出一口牙,“我哪敢跟你炫耀啊, 你家文淮可是朝廷重臣,那最是得上面看重!你这院子不还是贵人送的嘛。”
顾母眼睛一弯,面上已经露出笑意,但人家捧一句,可不好直接接下来,她便道:“还是你日子好,孙子都好几个了,我家这个还没着落,我和他爹也不敢催,生怕耽搁了孩子。”
刘娘子玩笑了几句,她素来是个爱做媒的,但也不敢大包大揽给顾文淮说亲。
大晋的婚嫁讲究一个门当户对,这顾家看起来门第不显,但他家的儿子实在出息,如今在东宫做事,她手头可难有与顾文淮匹配上的人。
她眼睛一瞟看见了孩子被一队身着红黑衣裳的公署官爷给拎回来。
为首的男子膀大腰圆,一派粗犷之气,将小孩往地上一放,大着嗓门喊道:“谁家的小孩?怎么没看住?”
刘娘子哎呦一声连忙起身跑过去将孩子搂在怀里,“你个小兔崽子,都告诉你不准乱跑!”
领头的一瞧是个妇人出来,他便叮嘱道:“近来发现有拐子,孩子可要看住了。”
说罢还蹲下来吓唬小孩,“小孩,你要是再乱跑可就有拐子来抓你。”
这人看着一派粗犷,却是个啰嗦性子,对着刘娘子又是一番叮嘱叫教训,叫她看住小孩。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