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天幕上,李白一身白衣许久未换,已然脏污了,发髻也有些凌乱,只用木簪草草收拢起来。
鬓角白发在微光之下分外明显。
这光实在小,就连白纸之上的字都要废些力气才能看到。
狭小的牢狱之中,李白的声音在幽静的长廊之中分外明显。
这声音还是如清风朗月,听这声音,似乎脑之中出现的,依旧是那熟悉的仙人之姿。
其间的沙哑几不可闻。
“人生须臾,我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大不了就是一死罢了,我哪里有什么好冤屈难过的呢。”
“不冤枉,不冤枉啊……”
一滴眼泪划过李白已满是沟壑的脸。
纸上是他写下最后一句。
“但洒一行泪,临歧竟何云。”
文武百官又想起来李白在诗的开头写:“余时系浔阳狱中,正读《留侯传》。”
而天幕上,李白的案前,仅一纸一笔,哪里有什么《留侯传》啊。
【作者有话要说】
或许你们能闻到完结的气息嗷?大概还有一两章正文完结,下周写番外。
睡了半天能感觉到自己好了很多,我晚上熬夜肝一下结局,感觉晚上更能找到状态,写不完明天再写。
第141章 李白被贬夜郎西
【李白下了极大的决心把这首诗写了出来, 然后他满怀希望期待着高适能念在旧时情谊的份上,来搭救他。】
【李白觉得这是有希望的,毕竟永王的幕僚之一被高适给救走了。】
【然而李白的期待没有得到任何的回应, 李白下狱沸沸扬扬,人尽皆知,而他尝试求助的好友高适却没有给他任何的回复。】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 已读不回就代表着拒绝了, 李白那扯出《留候传》而遮掩的自尊心也就这样碎在了地上。】
【没人在意一个入狱将死之人的自尊, 哪怕这个人用尽全力去维护也只是徒劳。】
[好心酸啊。]
[想想就想哭了, 我的太白啊。]
[我是第一次知道李白给高适写的是这样一首诗。]
[唉,高适最后也没去救李白。]
[其实用功利一点的观点来看,高适等了大半辈子得到这样高的官位, 救李白风险太大了。]
[救李白就可能失去官位, 不救李白官位一定能保住,所以高适选择不救吧。]
[可以理解,但是我还是觉得有点没情谊了。]
而那批年轻的官员被这样的结局震住了。
“那是诗仙啊,怎么能不救呢。”
“是啊, 那是后世人人都知道的人物。”
“可当时并没有人知道诗仙在后世有这样的影响力啊?”
“对当时的皇帝来说,李白跟逆贼就是同党。”
“可高适不是还救了一个幕僚吗。”
“可能那幕僚比李白好救?”
话虽如此, 但此时所有人心中都闷闷地, 像是被什么给堵住了一样。
人心都有偏私, 他们不认识那什么幕僚, 他们现在只认识李白。
他们不是很能接受或许是神仙转世的李白落得如此下场。
张九龄道:“既如此, 肯定有其他人来搭救李白吧?”
众人带着沉闷的心情, 再一次将视线转向了天幕。
“又过了一日吗?”
这是李白带着沙哑的声音。
此时的他已经不再能保持着之前清风朗月般的模样了。
狱卒回答是。
李白坐在草床上, 半个身子都靠在了墙上。
算着时间, 李白知道, 他等不来高适了。
李白就这样仰着头不知道在想写什么。
良久,他再一次站在狱门处。
这回他的姿态似乎都低了几分。
“劳烦,可否再为我拿一张纸?”
这下狱卒也知道了李白求援不成了。
狱卒心里有了估量。
他起身拿纸了,但面色却绝不再像之前一样和善了。
狱卒不觉得李白这回也能求援成功。
第一回找的一定是最有把握的那个,一回不成再找二回,大多是没用的。
狱卒出言讽刺:“想不到大名鼎鼎的李白,也要等死了。”
天幕没有放出李白听到这话是什么模样。
但所有人都能想象的到,那定是极为窘迫的。
长安城的百姓愤怒了。
这下去酒馆的步伐也停住了,酒馆不去了,手里的活也不做了。
所有人义愤填膺看着天幕,破口大骂。
“小小的狱卒可显着他了!”
“我的李白会得救的,他是仙人!”
“刚刚是谁说李白一生没吃过苦的?站出来!站出来!”
“是哪个小兔崽子,我看他想屁股开花。”
“这都要死了,还没吃苦,啊?那怎么才算吃苦?”
“唉,李白啊,我还是想看他骄傲恣意地喝酒,就像跟朋友在筵席上的那样。”
【但李白这样一个巨星不会就此陨落。这时有个叫宋若思的人路过浔阳,他是宣城太守,带兵攻打逆贼的时候经过李白被囚禁的地方。】
【李白和宋若思没有交情,但是他认识宋若思的父亲,宋之悌。李白给宋之悌写过一首赠别诗。】
【但李白并不寄希望于此,因为是拐了个弯的关系,他是跟永王沾上边的人,人人避之不及,宋若思也实在没必要搭上自己的前程来救他。】
【但正是这个李白没有抱希望的宋若思救了李白,加上名将郭子仪为李白求情,因此李白获救,并去了宋若思的幕府。】
【或许是求高适而不得救的心理落差,又或者是李白想向现在的朝廷表立场,李白以宋若思的名义推荐自己,希望能得到朝廷的重用。】
【但李亨不是个健忘的人,李白的举动惹怒了他,而李白迎来了他最终的结局——流放夜郎。】
这回为那小狱卒愤怒的人,都由愤怒转为了伤心。
他们的眼角湿润,眼泪也快掉了下来。
“本以为是有救了啊,没想到最后还是流放了。”
“流放得多苦啊?”
“夜郎那可不是什么好地方啊,李白要是过去了,那不就是受苦受难的吗?”
杜甫已经哭到不能自已。
“没想到差一点就死了的结局是被贬到夜郎。”
“呜呜呜呜啊啊啊呜呜呜……”
“我真的是太难过了。”
“我的偶像受了太大的委屈。”
碎嘴子点头:“行行行,对对对,是是是。”
你偶像哪里有我偶像惨,他死在了小破船上啊,大冬天的那水上多冷啊!
唉。
碎嘴子也想哭了。
贺知章沉重叹息:“这样不羁的一个人,怎会落得这样的结局呢?”
宇文融指了指自己,又指了指李白:“我跟诗仙的结局一样,都是被流放。”
宇文融这往自己脸上抹金的动作,李林甫是怎么看怎么不顺眼。
他阴恻恻道:“可显着你了。”
韩休脸上的笑也没有了。
这不是他所想象的诗仙结局啊。
这样的结局,怎么能配得上李白那波澜壮阔的一生?!
天幕下,无论是大殿前的文武百官,还是长安城的每一个百姓,不是流泪就是悲伤,再不然就是扼腕痛惜。
他们为那个牢狱之下放下自尊的李白难过,为了那个被流放到夜郎受尽苦楚的李白悲伤,更为李白这样的结局而感到不值。
【李白曾经给王昌龄写赠别诗:“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王昌龄没有真正地去夜郎,但是现在的李白要去了。】
【从浔阳到夜郎要经过很多的地方,李白需要一站接着一站地过去。】
“浔阳到夜郎的距离我们能不知道吗?”
“远,真的是太远了。”
“也不知道要走上多久啊。”
“唉,临老了还要受这样的苦。”
“主要还是李白心里苦啊,捞回一条命,又被流亡,再也没有翻盘的机会。”
“这一路风吹日晒,得多波折啊。”
天幕下的所有人在悲伤。
而天幕里的李白在快乐。
他一站一站走过去,一站一站见他的朋友们。
“啊,大牢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就是住着不舒坦……啊,肯定没有你准备的房子舒服啊。”
“走啊,今日去哪里,可一览洞庭湖?好,没问题!”
“知道我喜欢喝酒,准备了那么多?不愧是至交好友!”
“再留两天?哎呀,不行了不行了,下一站的朋友在催我了,我赶着赴约去了。”
“哎哎,不用给我盘缠,不用,哎呀,都准备好了?一番情谊,我收下了!”
“唉,此番一别今后恐不能再相见了,给你作首诗吧。”
天幕上,一会是李白在游山玩水,一会是李白在欢饮达旦,一会是李白提笔写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