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李邕在没多久后被贬了,原因是挪用公款。李邕是个有才人,也有一段舍己救人的传奇故事,但他并不能算是一个好官儿。】
  【但李邕才名在外,敬仰他的人确实不少。李邕初次见李白的时候,他已经五十岁左右了。他过惯了人人都巴结他的日子,这里面的人有商人,带着金钱来结交。也有年轻人,谦虚请求李邕的指点。】
  【甚至连年轻的杜甫都因成功见到了李邕而骄傲,他有诗云:“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而李白,自然就被李邕归为应该虚心请教的年轻人一类。】
  【可李白终其一生都没能跟谦虚扯上关系。】
  【李邕也给了李白一个见面的机会,但见到李白后的李邕紧皱眉头,只觉得李白跟他的磁场是不合的。】
  【李白开始说起了自己的文采,说起了自己的学识,说起自己便览名山大川,说起自己……很多。】
  【李邕听了半天,眉头是越来越拧巴,李白从进门到现在,说了那么多的话,没有一句自己爱听的。他想听的吹捧呢,究竟在那里?!】
  【于是李邕闭上眼睛,赶客的意思很明显了。】
  [他怎么把李白给赶走了?]
  [不过李白也为他的死写诗了,只能说是两个骄傲的人发生了摩擦。]
  [哈哈哈哈,能看得出来李白其实并不怎么世故。]
  [要是能有不世故的本钱,谁又愿意跟别人虚与委蛇呢。]
  [文化人:虚与委蛇,我:拍马屁。]
  [这是一个喜欢听马屁的人遇到了不喜欢拍马屁的人的故事。]
  百官看到天幕,皆翕然一笑。
  “性格率真,实在难得。”
  “诗仙竟也有如此平易近人的一面,新奇。”
  李林甫倒是有不一样的见解:“这样的性格,并不适合官场。”
  百官也没有反对。
  李林甫说的是对的,这样的性格,其实更适合去当一个逍遥的自由人,而不是把一生都拴在官场上。
  这不仅在官场上难有作为,也是对这自由人的一种无穷尽的消耗。
  贺知章惋惜叹了口气。
  或许那大好河山,才适合这样不羁的谪仙人。
  李白本人道还没说什么,杜甫先气了起来。
  他完全无视了天幕那句“杜甫都因成功见到了李邕而骄傲”。
  骄傲个屁,他才不骄傲!
  李邕为什么瞧不起他的偶像,那是千年才出了一个的,鼎鼎有名的大诗人诗仙李白!
  以后所有的人都要背他的诗,很厉害的!
  杜甫心里替李白不服气。
  只觉得李邕没有一双慧眼识珠的眼睛。
  【李邕看都不看李白,李白觉得受到了侮辱,也不再自讨没趣了。他走的时候留下了一句:还说自己爱才呢,不过是沽名钓誉的托词罢了。】
  【说罢,扬长而去。】
  【回到住处的李白是越想越气,他这样的人才居然受到如此冷落?没眼光!于是没过几天,李邕就收到了李白的一封信,信里写的是一首诗。】
  【《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时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天幕之上,一个年轻人龇牙咧嘴地写诗,他用笔实在是下了力道,脸被气得通红。
  年轻的李白从不觉得不被李邕赏识,自己就真的是那无用之才。
  是他李白没才华吗?那是李邕没眼光!
  少瞧不起人了!我就是那搅动天地的大鹏,以后势必是能在大唐掀起一番风云的大人物 。
  【作者有话要说】
  李白:一定不是我的问题,你找找自己的原因。
  容易内耗的宝子学学李白,与其怀疑自己,不如指责他人。
  哎,也是半夜偷偷更新的一天……
  第136章 我辈岂是蓬蒿人!
  天幕下的众人看着负气离去的李白, 都笑出了声。
  宇文融吐槽李邕:“他看完了这篇诗之后,一定是不屑一顾的,他肯定更讨厌李白了。”
  李林甫道:“是啊, 初出茅庐就狂妄成了这样,又碰上了也同样一身傲气的李邕,李邕当然不会相信他就是那个大鹏鸟。”
  李林甫的话说出来后, 文武百官心里都是感怀。
  是啊, 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 会成为后世人人皆知的诗仙呢。
  这诗仙, 可是让陛下一通好找啊。
  贺知章感叹:“彼时的李邕一定想不到这张狂的小子以后真的是那只世上绝无仅有的大鹏鸟。”
  众人脑海之中,是李白驾着一叶扁舟,傲然行驶与两岸山峦之间的画面。
  或许那轮照在李白身上的红日就早已经有了预兆, 预兆了李白不平凡的一生。
  他正是从天门山出发, 走出了一条独具一格,璀璨耀眼,而又独属于他自己的路。
  杜甫看着天幕,心中艳羡。
  他艳羡的不是李白的璀璨人生, 他羡慕的是李白这样傲然自信的性格。
  这是他梦寐以求却难以企及的。
  杜甫身边的碎嘴子还在叭叭:“李白年轻的时候好生狂傲。”
  杜甫纠正他:“那是自信。”
  碎嘴子:?
  “难道不是比自信成堆更大一点的那个狂吗?”
  杜甫肯定:“那是自信。”
  碎嘴子:“好吧,自信。”
  杜甫见碎嘴子也认可了自己的偶像, 心里很高兴, 连话都变多了:“无论何时何地都肯定自己, 这是很难得的。”
  三次科考没中举的碎嘴子好像隐约明白了杜甫的意思。
  他因为经历了三次失败就笃定自己绝不可能考上, 这何尝不是一种对自己的否定。
  可人总是需要自信的, 就像他执着认为自己就是那搅动风云的鲲鹏, 于是多年后, 他真的就成了那个鲲鹏。
  碎嘴子难得认真, 对杜甫抱拳:“说的是, 谢过兄弟了。”
  “还未请教兄弟姓名?”
  不擅长社交的杜甫又不自在了。
  他咧了咧嘴巴:“叫我小杜就行。”
  碎嘴子惊讶,脸上全是惊喜。
  杜甫缩缩脖子:又暴露啦?
  碎嘴子:“你居然跟我的偶像杜甫是同一个姓!”
  杜甫尴尬点头,说着不着边际的瞎话:“是啊,不是一个杜家的。”
  碎嘴子遗憾,但也并不纠结于此。
  他伸出宽厚的大手拍了拍杜甫的小肩膀头:“那我以后就叫你小杜了!”
  【这诗开头两句端的就是无边的豪情和傲气。大鹏和九万里的高空,这都是极为浩大的意象,这种意象用不好,那就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但李白用这样的意象,反而是如信手拈来,他甚至敢把这样大的意象放在开头的两句。】
  【这里化用的是庄子《逍遥游》的典故,逍遥游里,有这样一只“不知其几千里也”的大鹏鸟,张开翅膀就可比天齐,翅膀下水可达三千里,若振翅一飞,那就是整整九万里。】
  【这大鹏鸟是庄子的理想,现在这大鹏鸟飞到了李白的诗里,变成了李白自己。】
  【在诗的结尾,李白又化用了孔子《论语》中的那一句,“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李白带着一身的傲气回敬李邕对他的看轻:孔夫子那样的圣人尚且都觉得后生可畏,你李邕难道比孔夫子还厉害不成?】
  文武百官之中不乏想干出一番事业的。
  他们进入官场,当了文官或是武将,效忠于皇帝,效忠于大唐,就一定是带着自己的政治理想的。
  他们想实现自己的理想,想找到的自己的人生价值。
  而年轻也从来都是迷茫的,走在这条实现理想的路也注定像是摸着石头过河,这条路充满了未知和不确定。
  于是这些年轻的官员,这些大唐的新鲜血液也都曾经怀疑过自己。
  是啊,谁能像李太白一样,对自己有着无比的坚信跟笃定呢?
  天幕上出现了一只鹏鸟,他展开巨大的翅膀,于天空中翱翔。
  它上可挥开天上的云彩,下可搅乱水中的波涛。
  它能改变风的方向,能使长江逆流,自西而东。
  它光是站在那里,端的就是搅动风云的气势。
  文武百官只觉得胸中有一团热气,豪情顿生。
  是啊,他们为什么要怀疑自己?
  他们尚且年轻,他们是大唐的新鲜血液。
  如今政治清明,能者居上,大家都是凭本事上位。
  谁能笃定说自己以后就是个没本事的人?
  那也实在太没志气了。
  文武百官口中皆喃喃念道:“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他们是在看大鹏,是在看诗仙李白,也是在看他们自己。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