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他不再是耄耋的老年人,久经官场而磨平的少年意气,被年轻人用笔,一点点描摹了出来。
马上致仕反乡的他,在此刻,竟成了永攀蜀道的少年郎!
年轻人文思如泉涌,诗句在他嘴中越念越快,像是一江春水奔泻而来,又如滚滚长江,滔滔不绝。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最后一笔已然落成。
年轻人将笔扔在桌上,拿着酒坛,猛灌两口。
酒随着他大口的吞咽,从他的嘴两侧滑到衣领之中。
他放下酒坛,目光灼灼。
这双眼睛里是年轻人的抱负,是便览山河的豁达,是对自己才情的极度自信,是此生必有作为的宏大志向。
他带着意犹未尽之意:“这,便是蜀道。”
贺知章拍桌站起。
他如获珍宝,小心拿起那张墨迹未干的纸,看了又看。
他的脑中是蜀道,是接连琼玉的天梯,是天上腾云驾雾的神仙。
可他的眼中却只有这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
四周寂静,满座皆惊。
最后,是贺知章打破了这寂静。
他满目欣赏,甚至带着狂热。
“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
“你本不该是凡间的浊物,你是天上的神仙!”
“你是真正的,谪仙人呐!”
席间气氛被推至高潮。
二人饮酒谈诗,说蜀道,说这天下止此一首的《蜀道难》。
一直饮到日头西斜,不得不归。
年轻人伸手解囊。
贺知章伸手制止了他:“这酒,该我请。”
贺知章摸了摸腰间,却发现今日没带银钱。
他爽朗一笑,既没银钱,便拿金龟来抵。
他解下了挂在腰间的金龟,给了店家。
周围仍有未散去之人。
年轻人以及在座眼神好使的全惊住了。
这是……朝中三品以上官员才可佩戴之物啊。
就在这小小酒馆,如普通老叟饮酒的,居然是朝中大官!
李白讶然,躬身行礼:“还未请教先生之名。”
贺知章笑了笑:“四明狂客。”
有人认出他了,惊呼:“四明狂客,他是贺知章!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
“这是贺监呐!”
贺知章并不在意周围声音,只把目光放在了面前年轻人身上:“还未问你的名字。”
“李白,先生可称我为太白。”
贺知章心中震惊。
李白,李白,这是后世人人奉为“诗仙”的李白!
能写出那样豪放潇洒之诗,他早该想到的。
贺知章拿着手中纸:“我请你喝酒,以酒换诗,如何?”
李白自然同意。
二人离开了酒馆,众人散去。
此时天已暗了,灯火阑珊。
李白带着酒气回住所休息。
他今日实在饮的酒实在有些多,走路都有些摇摇晃晃。
李白走路虽晃悠,但脑中却极为清醒。
昏昏的灯影下,他看到一人将怀中的饼拿出来,塞给了路边的乞儿。
灯将二人的影子拉的极长。
两个影子,一大一小,皆散发着一种猫儿般无害的气息。
一只大猫,一只小猫。
李白因自己脑中的联想,摇头失笑。
这时,更大的影子动了。
李白顺着影子看过去,与那人对视了。
那是个比他更年轻的年轻人,身上带着风尘仆仆的倦意,大约是刚来长安。
他怀中的,大约是自己仅剩的干粮。
路灯离这人很近,他的眼睛很亮。
那是一种独特的,悲天悯人的气质,有一种能包容天下,甚至是兼济天下的容量。
二人相视,视线碰撞。
李白点点头,杜甫愣神,也跟着点了一下,算作打招呼。
接着,二人错身而过。
萍水相逢,不过是过客罢了。
皇宫内。
李隆基在进行自我疗愈。
他昨日见了安禄山,很是虚与委蛇了一番,他觉得自己的胃要被安禄山给创飞。
得看点什么让他舒心的东西。
没错,站在他面前的太子李瑛和李倩,是让李隆基为之舒心的。
李瑛好啊!
不争不抢也不闹,
让干什么就干什么,除了平日会偷点小懒,其他没什么缺点了!
大事小事分的清楚,小事偷懒些没什么。
总归派给他的大事都办的好好的。
且,这太子,跟天幕上那个成天想着抢他权力的太子是太不一样了!
李隆基努力让自己的心不有什么偏颇,但天上那个垂垂老矣的暮年老人,实在让他有了极大的阴影。
李亨在他活着的时候就当了皇帝,当了皇帝之后,把陪了他一辈子的宦官高力士给放逐了,还把他幽禁起来,让宦官欺负到他头上!
不可饶恕!
想了想,李隆基又生气了。
他看着自己的太子跟孙子,努力平息怒火。
消消气,消消气。
现在好了,现在的太子是省心的。
不仅太子省心不跟他抢皇位,孙子更好啊!
孙子天赋出众,小小年纪已经相当稳重,无论是何政事,都有自己的见解。
前些时候的洪涝之事处理的相当不错。
虽然那是派给他父亲的活儿,但是他知道,出力动脑的还是他的孙子。
李隆基惧怕他的儿子们抢他的皇位,但对于孙子,就没那么多忌讳。
他当然知道自己是不可能长生不老的,最好的办法是,他寿终正寝之后,他孙子继位。
李隆基看下面二人,是越看越满意。
八年的时间没在李瑛身上留下什么痕迹,除了发福了些,鬓边多了点白发,没什么变化。
但李倩不同,这几年他个子疯长,遗传了他爹俊朗的面容,但却没有沾染他爹不良的风气。
有张九龄当他的老师,李隆基十分放心。
李隆基偷偷扒拉手指翻白眼算。
八年前五岁,现在十三岁了。
很有前途的!
此时,有人传话:“陛下,寻到李白了。”
李隆基刚顺了的气管又被堵死了。
究竟是谁把朝廷正在找李白的消息给放出去的啊?
现在三天两头有人叫嚷着自己是李白杜甫的。
全天下的李白杜甫?
疯了吧?
他前两天才见了个自称李白的人,诗是会写,平平无奇,毫无特点。
他要的是仙人啊,仙人!
那种诗作拿出来,能让他怦然心动,为之赞叹甚至拜服的诗作!
李隆基呼吸了几下都不能把心里的郁结之气给疏通。
他觉得这完完全全,是昨天安禄山那死胖子闹的。
他好像喝了一碗不能消化的猪油汤。
看了看自己的右手,这里,昨天拍了拍安禄山的肩膀。
联想到天幕之中,安禄山做的那些恶心事,李隆基又想yue了。
通报的宫人还在这里杵着。
李隆基挥挥手,像是要把自己的手给挥成竹蜻蜓:“你还站在这里作甚?快走吧!什么李白,又是个假的,不见!”
宫人无奈,只得把这消息传出去。
贺知章站在殿外,看了看自己手里的纸,叹了口气。
他小心展开,上面写的,赫然是《蜀道难》。
【作者有话要说】
下章就是视频啦,李隆基肯定会被打脸的,不急嗷
第101章 杨国忠告状:安禄山谋反
贺知章左思右想, 始终觉得不能让李白这个人才埋没,于是欲让宫人再通传一声。
或许宫人只说了寻到李白,却没说是他贺知章求见。
如果陛下知道是他求见, 想必不会将他拒之门外。
李太白实在是难得一寻的人才啊,实在是空前绝后,平生只所未见。
此时, 天中陡生异象。
八年未见的天幕, 再次出现了。
之间李隆基闻着味就从殿里跑出来了。
他先是欣喜看天幕, 如获至宝看了又看。
接着不知道想到些什么, 脸色有且怯怯的,又臭臭的。
贺知章揣度,或许陛下面对天幕的背刺依旧有些心理阴影吧。
这回天幕, 说的是安史之乱如何发生。
那是安史之乱, 提此必会提陛下弃城而逃之事,说不准还有陛下做的其他昏庸事情。
此次天幕关乎江山社稷。
还是天幕要紧。
先看完天幕,再说李白也不迟。
“贺公怎么在这?贺公找朕?有什么要事吗?”
贺知章摇头:“还是先看天幕吧。”
李隆基点头,吩咐周围宫人把大臣们召集起来。
天上阴云在积聚, 独属天幕的光乍然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