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那王维完了啊,李林甫不喜欢这种不懂实干的文人。]
  [王维又要被贬了。]
  [怎么听起来命途多舛的样子。]
  [哪个大诗人不是命途多舛郁郁不得志的,王维算比较好的了。]
  李林甫内心的确不喜欢这种文绉绉的诗人。
  但天幕好像把他说成了不识人才,甚至打压人才的那类人。
  他不是很高兴,他哪里干过那种事情。
  张九龄叹息。
  只有提携的情谊,却没有保住他的能力。
  王维若是来的早些,那便好了。
  贺知章陷入了沉思。
  “大诗人都是命途多舛郁郁不得志的……”
  日后被他发现的那个诗仙,现在正在某个犄角旮旯,郁郁不得志?
  那是可是诗仙啊,诗仙该是什么模样的?
  仙人会同他一样,喜欢饮酒吗?
  【王维并不是单单向张九龄一人示好,我们说,他身上有着“小妹日长成,兄弟未有娶”的重担,他在官场摸爬滚打名白有人提携的重要。在生活面前,他得低下自己高贵的头颅,所以他竭力向李林甫示好。】
  李林甫脸上终于有表情了,那是出乎预料的诧异。
  王维这个文人,和其他文人不一样?
  李林甫的视线扫过严挺之。
  王维没赶上好时候,没能得到张九龄的提携,但严挺之他赶上了。
  严挺之一身傲气不输张九龄,目高于顶,完全不把他放在眼里。
  不仅看不起他,想让他在陛下面前说好话也不拜访他,甚至还聚众嘲讽他的人。
  这些事天幕桩桩件件可都说了,他听得明白着呢。
  严挺之梗着脖子,但却没敢和李林甫对视。
  【王维写过诗赞美李林甫,在打听到李林甫喜欢画画之后,甚至在他的一个宅子墙壁上留了自己的画。】
  [王维不是盛唐画坛第一吗?]
  [这能打动李林甫吗?]
  [感觉王维也是做到了投其所好了。]
  [但是这都是李林甫玩剩下的呀,应该不能改变李林甫的想法吧。]
  [肯定不能,李林甫那个老油条。]
  大殿之上,李林甫心湖平静地连一点褶子都没有。
  天幕说的不错,那都是他玩剩下的,他一看就知道王维打的是什么算盘。
  他要是坐在了宰相的位置上,他是不会重用王维的。
  此人太不坚定,且和张九龄交好。
  就是跟张九龄交好这点,有引他忌讳。
  且这种文人,最爱长篇大论说些空中楼阁,不切实际的东西,留着当真无用。
  李林甫在心里将事情分析地头头是道。
  旁边宇文融看到李林甫沉思的模样,出言提醒:“李公还未当上宰相,莫要想入非非了。”
  李林甫:……
  【李林甫当然不会因为王维的这举动改变自己的想法。王维这个人有太多他不喜欢的地方,就单是被张九龄提拔这一点,王维就被李林甫归为张九龄一党。一朝天子一朝臣,这道理在这里也同样适用。新换了宰相,那理所当然的,李林甫要排斥张九龄的人,提拔他自己的人,裁员首先要拿那些他最不喜欢的文绉绉的文人开刀。】
  【就这样,王维被调去凉州做河西节度幕判官,出塞去了。仕途失意,这并不影响王维在诗坛上大放异彩。就是在凉州,他写下了那首著名的《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我等了很久,这句诗终于来了。]
  [去看过大漠后才真正理解王维这句诗写的有多传神。]
  [看多少遍都只能感叹,太厉害了,真的是太厉害了。]
  [上学的时候不知道背了多少遍,现在我都倒背如流。]
  [有时候感谢义务教育,让我记下来那么多美丽的诗句,靠我自己我是不会翻开诗集的。]
  天幕上,边关景色如画卷徐徐铺开。
  神音消失,入目是广袤而苍茫的黄沙,绵延数十几千里。风卷黄沙,土地尽头的那轮红日就落在那黄沙间。
  大雁在在天空翱翔,倏忽而过。
  似乎是这凄凉地的唯一活物。
  凄凉之感扑面而来。
  荒凉,孤寂,这轮红日似乎亘古不变挂在那里。
  这样直观的画面让所有没去过边关的大臣都怔住了。
  王维被贬,原来走的是这样的路,看的是此番景吗?
  沉默的萧嵩又突然出声:“好!”
  边塞啊!
  那是边塞啊!
  那是他的舞台,那是他的战场,那是他立战功的地方。
  他虽然不知道什么样的诗才算好,什么样的诗是不好,但是他知道,听了王维这首诗,他熟悉的景色霎时间就出现在了他的脑海。
  韩休看了萧嵩一眼,没说什么。
  这是他第一次见到此景,这样扑面而来,恍如身临其境的感觉,让他突然明白了萧嵩的激动。
  朝堂是他的舞台,而这边塞,是武将的战场。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主帅在前线仍然没有回来。
  那里是武将的战场,或许,也是他们马革裹尸的埋骨地。
  韩休像是第一次认识萧嵩一般,久久看着他。
  这目光实在不算隐晦,萧嵩就是神经再大条都能感受到。
  这回萧嵩有了上一次被韩休盯的经历,非常熟稔地带着自己的大胡子又藏到了人群之中。
  下回他一定忍住,下回他一定不会再大喊了。
  张九龄也看呆了。
  这景和这诗,怎么能联系地这么紧密?
  孤烟直,落日圆。
  这一直一圆看起来似乎是用词过俗,但去掉这两个字,他一时间还真没有想到更好的去替换。
  王维是个天才诗人啊!
  贺知章在为诗句震撼的同时,依旧心心念念那个“诗仙”。
  诗佛尚且如此,诗仙究竟是怎么一个让人震撼的模样?他写出的诗句,该是怎样的惊世之作?
  王维也被这首诗吓了一跳。
  这真的是自己能作出来的诗?
  以后的他,那么厉害吗?
  【后来王维被调回了京城,但两次被贬的经历将他的意气磨净。他很确定,自己不喜欢做官,不擅长官场上的虚与委蛇,更不喜欢逢迎攀附。可他是家中长子,他有自己肩负的责任,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上的责任,所以带着虚伪的笑容迎合每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且费心想再站得更高一点,他心里知道,只有自己站得更好了,才能给弟弟更顺遂的路。】
  【王维有再升职吗?没有。李林甫上台后进行了改革,裁掉大量冗官,为了缓解因大量被裁而引发的矛盾,李林甫又推行了这样的政策,如有空缺的官位,按照资历来补官。王维的资历和官场众多老油条比不值一提,所以尽管他迎合每一个人,努力想升职,但迎接他的依旧只有暗无天日的等待。】
  【这种等待像是在荒漠等渡船,漫长且荒唐,日复日,年复年。王维没有在不作为地等待,如果论资排辈排不到他,那他就去结识能给他官路的人,就像曾经结识歧王和张九龄那样,但初到长安的顺遂并没有延续到现在。】
  【当时朝廷有个新贵叫苑咸,这个苑咸无论是从出身还是资历,都比不上王维,但因为他和李林甫关系很好,所以升官非常快。所以王维给他写诗,大肆赞扬他,并且表达出了结交的意思。】
  【但苑咸的回诗抓着冯唐易老的典故嘲讽王维。大概意思是,怎么大家都升官了,你王维总是原地打转啊,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说不准等你老死都等不到一个机会,这是赤裸裸的嘲讽。】
  【面对这样的讽刺和挑衅,王维应该是生气的吧,但王维回诗处处透露着小心和自嘲,就是有气愤,也没有透露半分。“仙郎有意怜同舍,丞相无私断扫门。扬子解嘲徒自遣,冯唐已老复何论。”】
  【感谢你怜惜我,可惜丞相他将我拒之门外,我没有机会报答恩情,如今只能自嘲当个消遣罢了。】
  【昔日少年的满腔的意气,在这几十年的蹉跎里,竟是一口不剩了。】
  [……啊?我以为王维过的是闲云野鹤的生活。]
  [他怎么过的那么苦啊?]
  [这不就是别人要打他的脸,他还要把脸给伸过去吗?]
  [我难过的时候经常读王维的诗,读多了就平静很多,但是我没想过王维自己的生活这样难挨。]
  [很难想象这是诗佛写出来的诗,有点颠覆我的认知了。]
  [他好努力啊,可还是没有在仕途上有什么成就。]
  [哭了,这真的不是在照镜子吗?努力没什么结果,这就是我啊。]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最开始的王维明明是这样的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